篇一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

读《生命的故事》有感

五年级 王秀

读了《生命的故事》以后,我了解了很多地球知识,地球从无到有、从小时到现在,真的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故事的镜头一转,我跟着来到了银河系,在银河系中有亿万个星球。但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地球是最重要的,地球刚形成时还没有生命存在,那个时候地球是一团炽热燃烧的物质。

经过几亿年的过程变化后,生命才慢慢地来临了,最早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三叶虫曾统治海洋一亿年之久。以后才有一种叫做头足类的动物诞生了,也就说是现在的乌贼与章鱼。

地球上的陆地在慢慢地变化与发展,生命也在前进。有脊椎的动物慢慢出现了,如:文昌鱼;它们是最早的“脊椎动物”。植物长得越来越茂盛,把地球装扮成了绿色的世界。

到了中生代,庞大的恐龙登场了。然后火山喷发,冰川来临,人类出现了。人类渐渐的学会了点火、打猎、种植、盖房,慢慢的就有了今天的我们。

生命是无限的,希望你也来讲自己的生命故事。

《生命的故事》读后感

五年级 王姝晴

生命是怎么开始的呢?又是怎么走到了今天呢?一切太奇妙了。 很多很多亿年以前,我们的太阳诞生了,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上千亿颗恒星组成我们的银河系。在整个宇宙太空中,旋转着亿万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的地球也在很多亿年前诞生了,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不是最大的一颗行星,也不是最小的,但对于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因为我们就住在上面。

我们的地球还小时,生命还无法在上面存活,在冷却的过程中,地球的外壳开始收缩,地球的皱纹是山脉、陷下的峡谷和海盆,此时,可能已经出现生命,但没有凭证。

很多很多,好大好大,这些数字让我震惊了!那么从宇宙太空看地球,地球只是一粒灰尘而已!而居住在地球上的我们更是看不到的!

有太阳才有生命,我们地球上的每个人,不论在哪个国家什么地方,也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能得到阳光的照耀。

如果没有太阳的光和热,一切就“game over”了!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闲暇时读毕东野圭吾的小说《虚无的十字架》,竟然讨论的是【死刑存废】的问题。 感叹这位作者把这个题材驾驭得很好。

【死刑存废】在眼下中国的司法学界讨论得轰轰烈烈,随着最高法不断收回死刑核准的权力,死刑谨慎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一方面,有佘祥林之类的翻案案件成为废除死刑派(也称【废死派】)的有力论据。 另一方面,【以命偿命】的朴素自然法则以及【不死不足以平民愤】的民间惯性思维,使得死刑作为公权力的最严厉的惩罚形式不可能完全消除。

作者通过小说的不同角色,探讨起是否应当判处嫌疑人死刑的问题,很值得读者深思,究竟死刑对于受害者(及家属)、施暴者、社会民众、国家公器都意味着什么? 作者认为:

对于受害者(及家属)而言,死刑无非是填补其心灵空缺与情感宣泄的一个休息站,死刑不能完全弥补他们所受的伤害,也不能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能延着原有的轨道继续前行。但即便明知道是这样,受害者(及家属)除了要求死刑之外,似乎也不能从加害者、社会及国家公器里索取到更多补偿,所以他们无论如何还是会要求死刑。

对于施暴者而言,死刑可能只是一个【明确的生命终结】而已,是他们逃离这个不愿意存活之世界的出口。即便为了减刑需要作出虚假的悔过,他们也有可能基于【太麻烦了】的原因放弃。

对于社会民众而言,针对一个家庭里出现因犯下罪行而受到刑罚的人,那么这个家庭成员在近邻社会的生存会受到极大的排斥,这是社会成员的正常反应。

对于国家公器而言,管理社会秩序是首要任务。针对社会成员不当行为的惩戒,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此惩戒来改善行为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有警示并教育其他社会成员的作用。

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接受了惩戒的社会成员,再犯同样类型错误的机率比普通社会成员更高。

虽然这不能代表惩戒无效或可以取消,也不代表说只要犯罪就要接受死刑。 但着就最终引出了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三 :《十字架上的正义》读后感

当第一次看到施鹏鹏教授所著的《十字架上的正义》这个书名时,我就完全被吸引住了,它促使我思考:十字架是耶稣受难的标记,那它与正义有何关系?带着这个疑惑,我迫不及待地阅读了本书的内容。当读到书中第一篇同名文章时,我豁然开朗:原来,当耶稣被钉于十字架上时,他为人类的罪孽进行了救赎。“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著耶稣的血,藉著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十字架由此成了上帝对信仰者的召唤、成为基督正义的源泉。作者阐释了《圣经》中的诉讼和证据法则,这些诉讼及证据法则影响了中世纪及之后的刑事诉讼及证据制度。

这本书思想性与趣味性并存。既提出了一些极为深邃的命题,如正义的意涵、整体性危机、游戏规则与社会秩序建构等,也融合了当下极为新潮有趣的素材,如《哈利·波特》《死亡笔记》等。有些文章则是完全趣味性的,有些文章是历史上的悬案、影视剧体裁以及文学中的诉讼等,如《#9@k牌中的法律故事》《游戏与诉讼》《法律人的爱情之辩》《乔峰的“原罪”与“本罪”》等。

这本书又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书中的体裁(神话、寓言、小说、艺术等)貌似与司法诉讼相差甚远,作者却能娓娓道来,在诉讼“内”与“外”游刃有余,通过鲜活的故事,解

构深奥的程序法理,这不能不说是匠心独具,也反映了作者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例如同名文章《十字架上的正义》阐释了《圣经》中的诉讼和证据法则,这些诉讼及证据法则影响了中世纪及之后的刑事诉讼及证据制度。书中还收录了作者的大学演讲以及自身的求学经历,字里行间彰显了一位激情四射的青年学者与法学教师。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以最理想的信念、最渊博的知识、最诚挚的态度去对待学术。

《十字架上的正义》虽以宗教与诉讼作为开篇,但作者并未将主题局限于此,而是从诉讼的角度来观察和挖掘文学、历史、神话、艺术、故事中等有趣现象,如《魔法、巫师与神谕裁判的兴起》《冥神抢亲与“调解型诉讼”》《福尔摩斯与柯南: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与个人》等。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生命的密码读后感

生命的密码读后感

篇一:生命的密码>读后感

最近,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生命的密码》。看了以后,我有所>收获,也想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生命科学家——谈家桢,反自己的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中国的科学教育的>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龙抢珠”和“三八线”这则故事。

19xx年三月,谈家桢作为党外人士代表,出席了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当天晚上,毛泽东主席向大家一一握手交谈,谈家桢心里十分激动,他走近毛主席时,毛主席微笑着,同他紧紧握手,并亲切地说:“哦,你就是遗传学家谈先生呀!”毛主席请大家坐下后,谈话便开始了。主席带着微笑问谈家桢,对遗传科研有什么意见,谈家桢将自己的观点说得津津有味,毛主席连连赞同,鼓励大家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了主席的鼓励,谈家桢更加有信心了。

第二天晚上,杨秀峰振振有词地提出理由,要让事实说话,郭沫若听不下去了,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二老听力不好,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不休,大家就把这声争论戏为“二龙(聋)抢珠”。正在这时,主席开口了:“从现在开始画一条‘三八线’线,到此为止,以后科学院不得再从高校中挖人!”还是毛主席幽默诙谐一言定乾坤,用一条“三八线”给这场“二龙抢珠”的争论画上了终止线。主席的平易近人和风趣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然而谈家桢的表现也很出色,他大胆地说出了自己遗传教学科研的意见,获得了每一位领导人的尊敬。

读完了这则故事我也终生难忘。这两位的名字:支持科学教育的毛泽东和为了生命科学奉献终身的谈家桢。

篇二:生命的密码读后感

生命的密码是谈家桢的着作他将一生的种种尽力都写经历这本书里,让我们惟妙惟悄的看到了谈家桢的一生是怎样 度过的!可以说让我们的精神饱餐一顿了,也可以说给我们带来了种种道理,让本是沮丧的我们再次有了信心从黑暗中崛起!

就如谈家桢所说的:“一个人要是想100%的成功必须付出无比巨大的努力来换龋就像他小时候一样因为在求职与旺盛的年龄所以对周围的许多事情冲忙了好奇心,他的外公是一个木匠,一天看见粗糙的木头在外公的手里经过一道道工序,马上就变成了美观耐用的木制产品,十分的羡慕。于是,便趁着大人不注意拿起了斧子,找了块木料,便学起大人的手势劈了起来。毕竟他消失还是个孩子,一走神,斧子一歪,劈在了左手的大拇指的指甲盖上鲜血马上溢了出来!大哭过后我便缠着外公要学木匠活。他们教会了我敲敲打打、锯锯刨刨。到了后来,我居然能自己设计并设计出像样的木头来。可以说那时我便开始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这个谈家桢小时候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你肯去努力的学习 ,一定可以得到非凡的收获。这也是谈家桢为什么 会取得这样好成

…… …… 余下全文

篇五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班级:04111101 姓名:张帆

学号:1120110945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尼采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讲述了那种极端环境,给普通囚徒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囚徒们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进行的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 在前段时间里,我利用空闲时间看了一本名叫《生命的重建》这本书,在我第一眼见到这本书时,我就已经深深地被他吸引了,每个人的生命不只都只有一次吗?生命怎能重建呢?我就抱着好奇的心情看下去了。

《生命的重建》作者露易丝.海,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提倡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她帮助了千千万万人改变了健康状态,提升了生命质量。它告诉了我们要学会感恩生命,热爱生命,学会接纳自己、喜爱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知道有关自己生命的一切。这本书就是教导我们怎样应付生命中的一切,和怎样使我们的生命更健全、更充沛。露意丝。海在这本书里写出了和疾病之间的互相影响,讲述了她的亲身经验,写出非常详细的讲解。

在每一天我们都会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困扰着,那么如何改变呢?首先我们应该学会爱自己、接受自己,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失败,而产生消极的态度时候,我们总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不敢承担责任, 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喜爱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批评和指责别人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使我们被束缚在问题之中,所以我们要尽快从问题中解脱出来,认清问题的本质。当你找到导致问题的心理原因,你有了新的模式。马上让这些思想开始在你的生活中实现。从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 她教导我们不要找借口、推卸责任,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问题。而人总是这样,遇到挫折就会消极,因为完成不了一件事就总会找借口,总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不敢承担责任。而这本书正好可以教会我们如果改掉这些缺点。

生活里面,人们的人际关系往往是第一位,人际关系像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我们的本身。我们喜欢的人一般都是具有某些和我们相同品质的人,或者具有某些和我们一样看待关系的信念。如果她们身上具有的特征不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你自身的不足,当然你也不会接受他们或是让他们进入你的生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找出自己最讨厌的人,拿自己与他们作比较,比较之后再找出对方最令你讨厌的地方,而你有什么时候也做了与对方一样让自己讨厌的事情?然后问自己,你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结果是当你从思想或是行为方面丢弃这些习惯模式时,对方要么也改变了,要么就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最重要的事是──自己应该喜爱自己。尽管我们健康不佳、缺少金钱,或是婚姻关系不快乐,都只是暂时性的,只要我们喜爱自己,很多不快乐的事,都会很快烟消云散。许多人因为工作上严重受挫,整天

…… …… 余下全文

篇七 :生命的呐喊读后感

用生命作抵押

——《生命的呐喊》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读一个女人的自传,没有莺莺燕燕的喧闹,没有生离死别的纠葛。单看书的名字,便知道里边肯定充满了苦难、挣扎和抗争。像很多人一样,我不害怕自己受苦,却不愿知道那些天可怜见的人们的痛。即使这已经成为了事实,并且写进了书里。

我想,我看不见,心里也就不难受。可偏偏那一行字让我看见了,“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很多时候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这句话里有慢慢的负能量,却也是赤裸裸地揭露沉甸甸的事实。是的,它激起了我的共鸣,我认定这本自传是真诚的,幸好我没有错过这本好书。

这部自传体小说出自一个擅长报告文学的作家之手,却丝毫感觉不出生硬和严肃,就像张雅文在写作中追求的一样,看这本书就像是在听一位邻家阿姨不动声色地将她半生辛酸娓娓道来。这样的人一定是宽厚和温柔的,是经历过困难又超脱于苦难的人。她的故事注定不是悲哀的诉说,娟秀笔迹下散发的,是闪光的倔强。

小说一开头就不落俗套,我读到的不是她的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而是一次与死神的较量。正是搭了六根桥的心

脏,成为这部小说诞生的源动力。张雅文又在以后的篇章中结合自己的报告文学作品,穿插生活经历、写作经历,让我直观地了解了这个浑身散发着光芒的小女人。她说话的时候,我好像坐在她对面;她写作的时候,我好像站在她旁边;她远赴车臣的时候,我好像跟在她后面。一切都真实而不造作。

她出生在一个贫寒人家。童年时候的每一次搬家,只是从一个穷山沟搬到另一个穷山沟。为了去上学,她顶着漫天大雪,在冰冻的土地上每天跋涉三十里地,几次险些丧命在大草甸里;到了体校,成为一名速滑运动员,她又被厄运击倒,频繁的伤病让争强好胜的她也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放弃;三十五六岁,生活开始一帆风顺的她又开始尝试写作,并且一定要发表出作品,一定要成为一名作家。她就是这么一个爱跟命运较劲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八 :美丽的生命——读后感(1)

《美丽的生命》读后感

花都区新华第二小学 五⑶班 邝蕙 指导老师:黄玲湘

联系电话:137xxxxxxxx

“精彩,十分精彩”!一口气地,我连看了两遍《美丽的生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世界,而且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了我的心田。

《美丽的生命》一书从生命的开始、做我真好、男生女生、风雨之后见彩虹、感受生命之美好、生命之爱、生命的责任、生命的警惕、美,生命的滋养、理想---生命之帆等十个方面阐述了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今天,从这本书里,我真正懂得了“生命教育”的新理念。

当我读到《留住生命之爱》时,这篇文章使我感动,使我流泪了??这篇文章主要是说四川的一个女护士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她有一个遗愿:要捐眼角膜。因为用药会对眼角膜造成伤害,所以她忍住痛坚持不服药??生命之花终于凋零了,只有她的眼角膜被保留下来。而且她其中的一只眼角膜竟使三位病人重见光明。她有一段临终录音,那是对承接她的光明的人说的,她不知道病人叫什么名字,但她祝

福病人,希望病人重见光明,尽情享受春光。

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同在一个需要爱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因为爱的关联,变得没有距离,其实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可以传播爱!生活中我也亲眼看到把爱传给别人的真实故事:有一天,一对新人在回家结婚的路上,遇见一个溺水儿童。他们都奋不顾身地跳入湖中,使尽全力救那个溺水小孩,最后,孩子被救上岸了。本来这两个年轻人的水性都很好的,但不知什么原因,那对新人却再也没有力气浮起来了。人们为了对这对新人表示哀思,在家乡把他们的婚礼和葬礼一起举行。

读完《美丽的生命》,让我联想翩翩,我的脑子里也随着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我能培植一种植物,病人吃下去会让癌细胞一点一点消失,最后,癌细胞就全部消失了。这样,就能把千千万万个像女护士这样的好人从癌的威胁中解救出来。这种植物可以炒,可以炖,也可以榨汁喝??虽然这只是一个孩子的美好愿望,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