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读后感

《妈妈不是我的佣人》读后感

七月二十六日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一本好书《妈妈不是我的佣人》此书让我很受启发我学会了自理,书中有许多的良好习惯。

主要内容:阿章原来是个标准的都市小孩,现在短暂转到乡下,每天开心地在田野里玩乐。可是住在一起的表妹,不知为何对阿章充满了敌意。一天阿章表妹说:“我不知道你的妈妈是不是你的佣人,但我的妈妈不是”来到乡下上学的阿章,离开了妈妈的照顾,上学时不但作业没带,连颜料也忘了带,结果被老师惩罚,被同学取笑。这句话使阿章想到了以前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妈妈帮他准备的学习用品,利用他睡觉或去上学的空挡把房间整理干净。文中还描绘了阿章经历挫折后的自我成长的路径,激发了阿章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做的很好的想法。

书中还写了另外几则故事,阿章经历了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使他从一个懒散、怯弱、自私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节俭、关爱他人的小男子汗。

我在书中明白妈妈是很辛苦的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自己做”。不要劳烦妈妈,我们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打扫房间,做完作业把台子擦一下,理好书包,理好后再看一下有没有忘带。有时间帮妈妈洗洗碗,扫扫地。

我们太过依赖家长了所以我们变得自私、懒散、依赖。我们

都是要6年级了可凡事都是依赖家长。

我现在天天都做一些家务帮妈妈洗洗碗,见地不干净就扫一下。吃饭帮着端菜,剩饭和拿筷子。

看了着本书我深受启发我改了自私、懒散、依赖的坏毛病。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有感

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有感

滨海县正红镇第三中心小学六(1)班 王雪

寒假前,老师为了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向我们推荐了几本课程标准要求的选读书目,其中就有《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一放寒假,我就缠着妈妈带我到书店去买回了这本书,然后爱不释手地读了起来。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到祖国就是我们心中永生的母亲。大作家苏叔阳以史学家和思想家的眼光,以文学家的手法,用饱蘸感情的笔写就了这部作品。这部书凝聚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写出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追求,预示了古老而又最具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无限光明的未来。作者深入浅出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启迪青少年热爱母亲的天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这本书就是告诉青少年“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让青少年感受到博大的母爱,升华一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感,从而爱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祖国。作者用十分优美的写作手法表达意思,插入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富有儿童情趣地讲了女娲造人的神话:“她用水和泥,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有男、有女,??这些‘泥娃娃’一放到地上就活动起来,动动手脚,摇摇脑袋,睁眼望世界,张嘴出声音,叽里哇啦地吵着、笑着、蹦蹦跳跳地奔忙着。他们围在女娲氏身边,亲亲热热地呼叫,那声音整齐划一,是我们最熟悉的声音‘妈妈’!”——完全就是一幅诗意盎然的创世图画。接着写下的就是他的独特感悟了:“我们的民族都源自一位伟大的母亲,不

论我们居住在哪里,都是同胞兄弟。当我们的先人都从女娲氏手里的泥巴中化为人的时候,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和庄严。女娲造人是神话,也是中华民族共有一位伟大母亲这一史实的诗化象征。“母亲是生命的源头,成长的摇篮”,热爱母亲是人类共有的天性。我们把祖国称为母亲,因为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深厚、最伟大的感情。

我向同学们推荐这部书,这是一部会让你激动得心跳的好书,也是一部浅显易懂而又生动的中华百科全书。内容有祖国的自然史、朝代史、地理地貌、气候、物产、民族构成、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文明、科学技术、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习俗人情。读过这本书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每个华夏子孙都把龙看作自己的图腾。这是一部会让读者感染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书,她告诉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璀璨文化,激发你用全部身心去塑造祖国母亲的伟大形象。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后感

读《朝花夕拾》后有感

初读这本书,讲实话,我也不是很读得懂。就连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也是学得似懂非懂的。我甚至觉得:鲁迅的这些文章,看起来简直就是象在跟你聊天似的,哪算得上什么名著?

后来多读了几遍,我懂得了,不要把这样的名著当作美文,其实,这本书的文章看似“聊天”也正是鲁迅的文字魅力所在。它看上去很朴实,甚至比较口语化,但为什么却能够深深地吸引人呢?就是因为朴实,让人感觉很亲切,就象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诉说着什么似的,“说”到兴奋处,文字又会变得非常热烈,这就让人能够从中品味和感受鲁迅的点点滴滴。

郁达夫是这样形容鲁迅的文字的:“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是的,这个特点在《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中表现得一览无遗。一开头,便以“寻咒”从侧面点出中心,接下来便诉说了一段他童年的一段故事。其实,鲁迅先生是话中有话啊,他借着说童年看《二十四孝图》的事情,其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即对儿童的不重视。儿童都读不到他们应该读的书,而人们却熟视无睹,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然而我又想到了现在,现在的孩子们别说爱读书,他们连根本不想读书,不思学习。再看看那时侯的孩子们,他们渴望读书却没有书读,而现在我们有书读却不愿读,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象吗?

《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看到那个人就站在你面前一样。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鲜美的“朝花”。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后感例文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木偶奇遇记》的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啦!但是为什么至今都依旧吸引着我们呢?

这本书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叫杰佩罗的老头用木头雕刻出了一个木偶,给他起名叫皮诺曹,皮诺曹虽然一直想做个好孩子,可是又经不起诱惑,他逃学、撒谎……几次上当可还是屡教不改。他受狐狸和坏蛋猫的欺骗,差点被它们吊死,幸亏仙女解救了他,仙女教育他不能说谎,每当他说一次慌他的鼻子就长一截,他连撒三次慌,鼻子长得在屋子里都不能转身了。后来,他又被卖到玩具国,变成一头驴子。最后,他在鲨鱼腹中意外与父亲重逢,并设法逃了出来。经过了这么多离奇的曲折以后,小木偶变得很乖,他每天去做工,有空还要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这句话:“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细心呵护,在贫瘠的心灵土壤上都能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其实,《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小木偶和我一样是一个天真、好奇心强、头脑简单、缺乏主见、没有毅力的平凡的小孩,但因为有了周围人无私的关爱,他变成了诚实、勤劳、乖巧的好孩子。我也因为有了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和鞭策,才能够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杰佩托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慈爱的父亲,他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个什么都会的木偶,可是木偶皮诺曹刚刚出生就乱跑,像只野兔子,杰佩托为了儿子的一本识字课本,买了他的短上衣,世界上又有多少个像杰佩托这样伟大的父亲呢?

皮诺曹虽然知道要回报仙女和爸爸,但是只要碰到调皮的孩子和新奇又好玩的事他总是忍不住去看几眼然后不是被骗,就肯定是没有按时上学,或是没有去上学。这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想要成为体面先生又不听话,经过三番五次的教训皮诺曹终于从一个不听话的小木偶变成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我很为皮诺曹高兴,因为他学会了怎样做人。

其实调皮的孩子也可以改变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母亲读后感

答:《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们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我的母亲》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后感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后感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后感(一):用心>倾听课堂的心跳

北桥中心小学 尤清清

寒假中,我拜读了《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这本书。它是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一位美国教师玛丽莲·L.佩奇。读了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恰当的问题和明智的课堂用语是积极课堂的灵魂。

1、“悬空的和匿名的问题——无论它们是哪种类型的,也不管它们是低水平的还是高水平的——只会导致学生大喊大叫、分心、烦躁、注意力缺失、混乱、走神和学无所获。”——玛丽莲

悬空的问题是指教师没有指向在场任何人的问题;匿名问题就是指使用了匿名代词提问的问题。这两种问题,不仅给了学生无秩序地回答问题的机会,也让那些不够自信的学生产生了被抛弃感。为此,为了避免这种破坏性的情形,玛丽莲认为教师应该先告知学生自己的提问策略:如直接叫名字或是先举手然后再叫名字,或者是在叫名字的同时提出问题。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就是确保学生知道该问题,并且老师至少会请两个学生进行回答或补充回答。因为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老师所提的问题,也会使学生在听别人答案的时候有了自己思考的时间,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三年级的数学思维课上,对于刚从低年级升上来的孩子,可以先给足时间让他们把答案在草稿本上写出来,再由教师指定某个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

2、“枯燥的、缺乏兴趣和活力的课堂是不会产生有效学习的;它不过是滋生混乱和破坏的土壤罢了。口头禅会使讲话的速度大打折扣,随后又会影响到课堂的活力和节奏,导致学生注意力缺失,并且把精力投入没有成效的和干扰性的活动中。”——玛丽莲

口头禅,是一种表明教师焦虑、胆怯、疲惫、不够自信的信号。在教学的初期,我也曾经出现了不少的口头禅,这除了浪费课堂的时间外,还打乱了教学节奏,学生听得累,我教得也累。更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会把数口头禅的次数看成课堂的主体,那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我们应该避免过多的类似“噢”,“好的”,“对吧”这样的口头禅出现,在提问的时候,也要注意“同学们”这三个字不要频繁地出现。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读后感

《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读后感

实验学校 六年级一班 张云畅

有句话说得好: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心影,是一张桌子上的两对双眸,友谊,他是思想土壤中的两朵小花,月亮代表我的心,真诚的友谊永不会忘,让每一个不平凡的心愿,送进你的心。这所说的是多么纯真的友谊啊!而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商晓娜的《我们的友谊刚刚好》。

文中讲了哥哥马一左和弟弟马一友这一对双胞胎兄弟的故事,这可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哥哥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弟弟则像个天生的乐天派,哥哥小胆而弟弟却异常勇敢,哥哥文静弟弟多动,哥哥是个名副其实的书虫而弟弟是全校出名的捣蛋鬼,还时不时的你争我夺,经常起战争,爸爸妈妈多次想改变他们的极端的性格,但都无济于事。但话说回来这兄弟俩虽然因喜好性格不同经常闹别扭,不过都是小打小闹,过不一会有嘻嘻哈哈的玩到一起了。

读了这本书让我记忆犹心的是:”又来了一个转校生”这一章。这件事还得从转校生龙骨说起,龙骨学习差,所以小乔老师就把这个辅导龙骨学习的任务交给了学习成绩好的哥哥马一左,马一左接到任务就尽心尽力的给龙骨辅导,可是龙骨并不是那种勤奋好学的学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经常听着听着就走神心不在焉的,马一左说了他几句,他却不服气,并狠狠的把马一左推到了墙上,幸亏小乔老师路过教室看到了这一幕并及时把马一左送到了医务室。回教室后龙骨被班主任老师狠狠的教训了一番,龙骨心中发恨,恨不得把马一左痛打

一顿,碎尸万段。

放学了,马一左和马一右走在回家的路上,却发现后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他是龙骨。马一右挡着马一左,不让他看,还对他说:“走开,你把我哥哥的脑袋撞痛了,要是严重的话,你就完蛋了,我们不想看见你”。说完,他们走了。龙骨还是跟着他们,到了他们家,马太太留龙骨在家吃饭,在饭桌上,先是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吃,没过多一会儿,马太太说:“男孩子之间未免会有跌跌碰碰,这些都是极正常的。”后来他们又渐渐地成为了好朋友。

…… …… 余下全文

篇八 :《看见》读后感

《看见》——就是从蒙昧中睁开眼

柴静一直是我喜欢的主持人之一,她是那个拉着苦命女人的手感同身受的百合,也是为地震中失去孩子抹去眼泪的康乃馨,是质问不负责任的高管的铿锵玫瑰,也是奋斗在非典第一线的傲骨雪梅。我喜欢她的真实,真实的将所有呈现在屏幕上,包括她的错误和软弱;喜欢她的执着,执着于每个事实,因为她要知道;喜欢她的真诚,真诚地关注于新闻中的人,以至于能让观众自己有清晰的判断。看完《看见》,我更加明白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准确,客观,公正,平衡。这些看起来简单易懂,也容易想到的东西,却因为现实而变得困难重重,我们经常会被表象蒙蔽,会为了轻松而使用技巧。但柴静用这十年的工作经历,一个新闻人的十年进阶之路告诉我们,这八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又到底怎样去践行。

准确。20xx年非典留给我的记忆就是大白口罩和妈妈嚷着要我多喝些板蓝根,而对于新闻也只有播报每天的感染人数和疾病已经受到控制。跟随着柴静的文字,我回到了那段艰苦的时期。她毅然的走进非典病房,因为对真相的渴求,因为她需要知道,我们需要知道。

4.22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转运了29个病人,和公布的人数有出入。不仅如此,医生和病人之前都在没有消毒区和输液区之分的“天井”里,也没有防护服,而这时,媒体还在告诉大家可以不要戴着口罩出门。即使这样的报道会让大家变得更加担心,原本空荡的街道会更加空无一人,但是准确告诉她,也告诉我们,新闻是需要准确,需要让大家看到事实真相的。在采访非典期间,柴静和那些医护人员都没有了基本的恐惧,因为那时有更强烈的感情控制着他们——随时可能被夺走的生命和病人的恐惧担忧。但每个人都坚强着,战斗着,互相鼓励着。柴静说,她终于明白美国为什么在9·11后开始做娱乐脱口秀的节目,因为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媒体给人们带去的不仅是事实真相的准确,而且也应该带去希望,由事实准确而带去的希望会更加不易落空和充满力量,而在灾难背后去带个观众欢笑,也是媒体的责任。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