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读书报告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分析的先河。这篇文章写于19xx年,主要思想是御用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工具,通过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的规模。在文中,科斯首先起初企业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企业出现的原因,并讨论了关于企业的其他一些观点(例如奈特教授的观点),最后考察了经济学家考察的企业概念是否与真实存在的企业相一致。科斯证明企业的存在是通过对比市场来完成的。其逻辑是:利用市场交易可能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市场的组织——企业;反过来,由于利用企业进行交易也需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企业的组织——市场。当企业的边际交易成本和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组织均衡出现。我是从两重角度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一、框架解读

科斯沿袭了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从制度方面重新定义了企业性质。在正式论述企业的性质这一问题之前,科斯首先讨论的是企业为什么出现?全文的前三部分主要了企业产生的三个要素: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管理着的企业;第三十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支付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为了便于理解,科斯在讲述企业为什么出现时首先分析了经济学家们通常研究的经济体系。Arthur salter爵士所描述的经济体系是:正常的经济体系自行运转。就他的日常运行而言,它不受任何中央控制,它也与需要中央的监督。在他们眼中经济体系由价格制度协调,社会不是一种组织而是一种有机体,经济体系是自行运转的。但是科斯认为Arthur salter 爵士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其后Marshall 又引入了组织的概念,把它作为第四种生产要需;J.B.Clark富裕企业主协调职能;Kninght教授引入了负责协调的经理。D.H.Robertson指出在企业外部,价格变化之道生产,这是一系列交易协调;在企业内部,这些市场交易被取消,进行这些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主取代,后者指导生产。经学家把价格机制看做是一种协调工具,他们同时也承认企业主的协调功能,经济学理论中,在资源通过价格机制进行配置的假设和资源配置依赖与企业主的假设之间存在一些分歧。而科斯写这篇文章目的就是构建一座桥梁来沟通这两种假设。

…… …… 余下全文

篇二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初读这篇文章,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真意,但也着实为作者超凡的逻辑思路和洞察力所折服。这是一篇由如今的百岁老人、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科斯,在其大学本科期间所完成的论文,文章从交易成本的视角,以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边际分析为工具,探析了企业的本质、企业为何存在、以及企业规模决定等问题。

文章内容

文章主要分为5个部分。论文开篇,科斯首先对流行于经济学中的假设进行了批判,当时的经济学研究往往将假设的可处理性作为考虑的主要问题,而对其是否与现实相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科斯则认为经济学假设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一个好的经济学假设,不仅要易于验证,还应符合现实。

文章第一部分,作者主要根据一些事实说明:价格不是唯一的协调生产的方法,市场上,有些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而有些则在组织内部由企业家决定,组织的显著特征便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两个假设:资源配置由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由企业家决定,因此,本文的目的便是说明为何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模式,从而解答企业为何存在的问题。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对企业为何存在这个问题给予了回答,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最明显的成本便是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同时,市场上的不确定性、政府监管(如税收)等因素也是使用价格机制的不可忽略的成本,于是企业应运而生。当企业存在时,由于大量的契约得以内部化,因此契约的数量大幅减少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另外,企业的存在也有助于克服市场机制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从而为长期契约替代令人不满的短期契约提供了可能;再次,企业能获得如税收之类的政府管制上的好处,这些都成为企业带价格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原因。

紧接着,作者试图提出一种解释企业规模变化即企业边界的视角:当追加的交易由企业家来组织时,企业就变大;反之,企业缩小。企业的规模实际上决定

…… …… 余下全文

篇三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1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导论

企业的性质一文目标清晰,论证集中,逻辑严密。导论中,科斯教授首先对理论成立的“假设”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理论的成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而清楚地说明其假定,不仅能够明确理论的适用范围,而且也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从而为人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依据。在这个前提下,他试图对“企业”作出一个定义,并且还要明确企业的概念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

他利用罗宾逊夫人的话引出他对经济学的分析思路,对于一系列的假设需要提出两个问题,“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吻合吗?” 然后的文中将用马歇尔发展的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来分析企业的定义。

企业形成原因和扩张界限

科斯教授在此论证了企业在专业化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认为价格机制可以被企业所替代,从而逐步分析出企业存在的原因。

首先,他从人的本性反面入手,探讨企业存在的浅层次的原因。有些人(雇员),为了减少责任和风险,愿意接受较低报酬,而另一些人(雇主),倾向于“成为自己的主人”,希望来控制和指挥别人。同时,由于企业产品的低价、优质、高信誉,往往受到购买者的偏爱。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加之一些其它的因素,成为了企业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因。

其次,成本价格因素也是推动企业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他首先考虑的是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成本问题。的确,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他的分析了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其最明显的成本是发现所有想对价格的工和。虽然随着信息出卖人员的出

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还是不能消除这种成本。 第二,市场上发生的每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也会产生交易费用,带来成本的上

升。

第三,某些市场中,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需要签定一系列的的契约,进一步导

致了成本的上升。尽管可以设计出一种技术,使契约成本最小化,但却无法最终消除成本。相反,建立企业变得有利可图。在企业内部,原先在价格机制下的的一系列契约可由一个契约所代替,从而成本业大大降低。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契约,企业家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才能指挥其它的生产要素。

…… …… 余下全文

篇四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阐述了两个关于企业的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二是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他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市场的运行成本,企业规模取决于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是单个个体的一个集合。家庭将自己的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买卖,形成某种交易,销售者和消费者在这个谈判和交易过程中,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即交易成本。就整个市场而言,这种个体行为所形成的总的成本是相当大的,人们为了对这个过程进行帕累托改进,企业便应运而生。企业是劳动分工日益复杂的结果,经济分工程度的增长需要一体化的力量,没有一体化的力量,分工将导致混乱。企业这个组织,可以将大量的生产相同性质产品的生产者聚集起来,利用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企业能够把拥有的资源和生产的产品进行统一配置、销售,避免了单个个体为进行产品销售而寻找需求方时所花费的成本,这种捆绑式的产品销售模式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对于每个生产者来说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所以个体的行为并不能使社会收益达到最大,要想使社会福利进一步增加,单个生产者之间的联合便势在必行。企业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企业家可以利用某种方式发现市场需求,进而利用企业这个大的组织进行规模化生产,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使企业获得利润。而单个的家庭式的生产者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生产能力有限,即便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受生产条件所限,他们也不能生产出相当数量的产品,那么一定的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附加收益将是单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而且,企业可以将一部分产品进行内部交易,并将自身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减少市场运行成本,这是市场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企业组织产品生产是有利可图的,但企业进行产品生产的规模也是有限度的。我认为,企业规模停止扩张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内部完成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上完成同样一笔交易所需的成本,二是企业生产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只有将这两点权衡好,企业的规模才是适当的。当企业的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生产要素的配置将不能达到最优,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靠的是企业家的经验判断,一旦生产要素配置复杂,企业家的决策将会出现偏差,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因此,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完善的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文章开头就沿用前人罗宾逊夫人的思索方式,是否符合现实,是否易于处理。然后给出大致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模型--边际替代概念。这篇文章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即应该在文章开头就把最重要的观点或者思考方式告诉读者。

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过去在主流的经济理论中价格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个“黑箱”。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只注重了价格机制发挥的作用,而忽视了其赖以成立的基础,只考虑到了给定的内生变量所发挥的作用,而没有将其置于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去考察。科斯教授将其形象的比喻成为“黑板经济学”。但是经济学的研究最终要走到现实世界之中,我们要将生产、交换放置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之内,不仅考虑到价格和成本的变动对其的影响,也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对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重点阐述了三方面的问题:企业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企业的界限。

一、企业存在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

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治理着的企业;

第三是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当资源的导向依靠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二、交易费用

科斯说,“建立企业是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在科斯看来,这个成本有发现价格的成本和由“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即在价格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存在在交易成本。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需要在要素所以者之间签订一系列的契约,这些契约的签订,大大增加了源配置的成本(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着不可预期的变化以及交易中,双方为了寻求自己利益而出现的投机主义行为,信息的不对称等都可能使成本增加)。科斯认为“当存在企业时,契约不会被取消,但却大大减少了。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这就是所谓的企业的“联合”与“一体化”带来的益处即资源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组织内进行最优配置而无需通过价格机制不断签订契约。同时,科斯认为企业有利于签订长期契约,那么,签订每一个契约的部分费用就将被节省下来。“企业家

…… …… 余下全文

篇六 :浅谈科斯《企业的性质》

浅谈《企业的性质》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我终于读完了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xx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虽然不能很精确地了解该文章的具体内容,但也大致了解其表达的意思。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来谈谈我读完《企业的性质》之后的感想。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当时的背景。《企业的性质》在发表之初受到了冷落,然后在它被埋没了三四十年之后,终于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科斯引领了人们用经济方法研究制度问题,并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关键概念。沟通了经济学和法学两大科学之间的关系。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以往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的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科斯《企业的性质》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在科斯看来,一种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而运用的分析工具是边际替代概念。传统的经济学说认为,经济体制是自行运行的,是由价格机制来决定的,但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发现价格机制自动调整在整个社会运作层面是有效地,而在企业内部是无效的。所以科斯要论证“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作用是消失的,是被另外一种力量或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易被取消的企业(组织)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从而引导出了企业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二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科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的边界问题。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的观点。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计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解释,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但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但科斯认为:他们并没有解释,既然生产和管理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组织为什么还要存在了?并提出了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一论断。

…… …… 余下全文

篇七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读《企业的性质》的一些想法

企业是什么?企业做什么?似乎是两个简单明了的问题。百度一下的答案是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然而在经济学中,企业的定义却常常与现实不相吻合。伟大的经济学家科斯则利用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来获得企业的定义。而这两个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分别从每一单位新增商品带来的效用和能带给消费者近似的满足度的几种商品间具有能够相互替代的角度进一步阐明。

首先,我们从经济体制入手,科斯认为经济体制类似于通常所说的经济计划,它主要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然后人们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与选择。

他做出了两个假设试图发现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一个假设是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另一个假设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

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和。作为一个组织,想要生产、流通以及服务,它必须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消费者群体多少,对手情况怎么样等等,而这一系列环节必不可少并且成本花费相对较多,就算如此,这仅仅是利用价格机制存在不利因素(或成本)的一部分。

这样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

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

于是企业家不得不在低成本状态下行使他的职能, 一个企业家可以将他的劳务出售给另一个企业家以获得一定的货币收入,而他支付给雇员的钱则主要或完全是其利润的一部分。

随后,科斯提出资源的配置为什么没有直接通过价格机制来完成。其实与企业均衡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许是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不确定性的事实带来了有关社会组织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第一,物品是为市场而生产的,其基础是完全非个人的需求预测,而不是为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生产者承担了预测消费者需求的责任。第二,预测工作和与此同时的对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控制的大部分会进一步集中在一 小部分生产者那里,由此出现了新的经济工作人员的企业家。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一:企业的性质

企业,一个微缩的计划市场?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

前言:在当今世界,新制度经济学是当代最具影响的经济学流派之一,而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派最重要代表作,为了加深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认识,笔者仔细阅读了这篇论文。科斯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对市场机制的替代,通过计划控制资源配置手段来节约交易成本,是企业组织存在的原因,企业的规模应该扩张到企业内部边际交易成本等于市场边际交易成本。读完论文,笔者不禁要问:科斯的企业理论正确吗?企业是一个微缩的计划市场吗?

一、 科斯的企业理论介绍

在回答前面的疑问之前,我们先得弄清科斯的企业理论是什么。读完《企业的性质》,笔者发现该书主要回答了如下两个问题。

(一)企业为何存在?

科斯认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伟大功绩在于证明市场的有效性,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生产交易,调节资源的配置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科斯认为这种理论给了人们一个关于经济体制非常不完整的画面,在企业内部价格机制根本不起作用。比如,在企业内一个工人从部门 Y 流向部门 X ,他这样做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科斯接着问道:既然人们通常认为协作能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企业组织会存在?科斯认为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包括所有发现相对价格需要的费用和市场上发生的为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确实,当存在企业时,契约不会被取消,但却大大减少了。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当然,如果这种合作是价格机制起作用的一个直接结果,一系列的契约就是必需的。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因此,科斯关于企业为什么会出现的理论可以总结为:利用市场机制协调分工是需要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允许企业家计划协调生产可以节约某些市场运行的成本。企业的出现一定....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