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骄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骄傲

——《这里真安静》读后感

每颗星星都有属于自己的闪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骄傲。

——题记

携着一股淡淡书香的绒黄色纸张,渐渐地,到了最后一页。合上书本,封面依旧庄严,四个大字——文化苦旅。

《这里真安静》没有所谓令人发指的行为,没有什么罄竹难书的罪恶。终于,读到了太阳旗下除了残暴外所独具的庄严。我开始对这个民族不那么充满痛恨。 没有人愿意面对战争,没有人愿意离开温馨的家庭,远赴千里之外,进行一场未知的战争。当统治者的欲望一点点膨胀,当虽是误导但仍旧可以被谓成民族团结的思维被一点点根深蒂固,他们,就成了我们口中残暴的禽兽。

“到底是日本人,挤到了这么一个地方,依然等级森严。”文字一行行被咀嚼,脑海中开始闪过一些画面。依稀记得,某部抗战片中,日军一小分队,突袭失利,一小队人马,带着两个伤员。在途中休息时,长官在两位伤员耳旁几句呢喃,两人同时坚定地点了头。随后,两位士兵过去,将他们的脖子扭断。我们虽不能对这种是生命为无物的行为表示赞同,但我是切切实实被震撼到了。回想起点头的瞬间,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民族。

文中花了众多笔墨叙述的日军战俘在被俘期间为寺内寿一元帅建造墓穴的故事。逃过英军的盘查,不远万里采集材料,深夜赶工。仿佛看到了人类的极限力量,在如此危险、简陋的条件下,竟也创造出了雄伟、真正配得上元帅的墓穴。 正如文中所写,如果把这段历史拍成一部影片,未必会比中国人民悲壮的抗日史来的逊色。这同样是一个民族的伟大,这同样是一个民族的骄傲。

不论历史的结局是多么的悲凉,但过程,仍旧是可以让人为之一振的。现在想来,日本人之所以能给中国人民造成那么深重的伤害,原因也显而易见了。这行为算是世界所不能容忍的恶行,但就从这民族能使整个亚洲震动,就可看出它非凡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又想起一位值得敬佩的人物,,前任日本外相前原诚司,日俄岛屿之争时,听到他的有关事迹。初中二年级父亲卧轨自杀,此后奋发图强,靠奖学金完成所有学业,最终成为日本外相。虽然现在他已辞职,但他那些奋斗的生涯,定时令人肃然起敬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文学作品赏析系列——《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学作品赏析系列——《文化苦旅》读后感

[ 时间:2009-11-25 17:31:34 | 作者:学习部转载 | 浏览:632次 ]

文学作品赏析系列——《文化苦旅》读后感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散文一字一句都感于心,思于心。其人,其文,始终是心头情感的沉积;其思,其忧,更是我们精神所皈依的图腾。体现在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哲思。

中国的历史走了太远了,中华的文化也沉积了太久了,迎面是一个新的千年,一个新的世纪,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也该抖抖身上的尘土,盘点一下自己的包裹了,余秋雨先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开始了他的“文化苦旅”。 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写道:“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的呼唤。文章中没有细节,没有历史人物,没有山水胜迹,但却充盈着闪光的智慧,蕴涵着深刻的思考。残垣断壁中,那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就像磁石一般强烈的吸引了我。走进废墟,体会着历史的沧桑,品味着文化的内涵。在敦煌,他怀着无比的热情赞美民族代代相传承的对美与善的艺术的追求与表达;也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面对“道士塔”,揭开民族的伤疤,目光黯淡地心痛于近代内忧外患中民族精神的沦陷和流失;他驻足桃花、春雨、小桥、流水的“江南小镇”,面对“白发苏州”怆然发问——现代的中国社会中,从那些紧闭的老房子里“应该走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文化与传统应该怎样的保留与传承”才可以使“中国的文化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

…… …… 余下全文

篇三 :这里真安静

《文化苦旅》—这里真安静

“安静”背后是听得到的震撼人心的声音

“我到过一个地方,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开始,看到这个开头,以为是一片抒情写景文章。我对写景的文章原没有好感,而对这本书也是一点点的兴趣,现在更是不能用“一点点”来形容。“……进得里面才发现占地不小,却冷冷清清不见一个人影。一看几排墓碑就明白,这是日本人的坟地。”这下,原本均匀的心跳声,一下子紧促起来。就像一个沉睡中的小孩,被医生用针头深深的刺进皮肤。只是眼睛里的不是滴滴眼泪,而是愤怒。 这莫名其妙的情感不知是哪来的。或许是一个中国90后的正常生理反应。

“这里真安静”多么讽刺的一个题目。“安静”我们习以为常的来形容“幽径独行迷”的山林,或者“对影成三人”的夜景。而这里,却来形容一片埋葬了成千上万尸骨的阴森森的墓地,墓地埋葬的不是战死的中国军人,而是曾把亚洲弄得混乱不堪的日本人。

我仿佛跟随者余秋雨先生来到了这片墓地。我的目光洒遍了每一个角落。

曾经的威风凛凛,曾经的无比猖獗,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笔直挺立的日本国旗??现在也就沦为一片墓地;曾经的嘶声狂吼,曾经的冰冷目光,曾经在看到中国人倒下时的欢呼雀跃??现在也只剩一堆堆白骨;曾经的倾国倾城,曾经的纸醉金迷,曾经那可耻的潇洒??现在也只留下一个个木桩。

中国人在蔑视的笑着。

是生前的“辉煌”让你们变得“低调”了么?还是害怕被中国的子孙唾弃?或许是想把曾经的罪行和鲜血随着自己的消亡用埋地下。就算你们躲在这个阴暗的角落,你们都不能掩盖这一切。就算半个世纪的尘土已将你们罪恶的身躯牢牢掩盖,但历史的正义的审判终究能拨开土层,将你们丑恶的灵魂公诸于世,无法安宁。

是的,中国人这么想着,这么做着。那些白骨又是又是怎么想的?

一切都结束啦,故乡是永远回不去啦。我们来到这片需要征服的土地,最终,也留在了这片征服不了的土地。当然是没有精美的盒子、没有幽美的墓园??我们可以这样。但寺内寿一的墓碑必须采用柔佛南部的一座石山上的石料,必须是沾染着我们日本军人鲜血的石料。同胞们,我们虽然是战俘,但武士道精神不会被囚服。我们要按照计划,偷偷的去搬运巨石。疾病、伤痛、死亡比起寺内寿一司令,是微不足道的,是无需畏惧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体育路中学 20班 曹宇晴

读余秋雨著的《文化苦旅》,不会让人手舞足蹈起来,也并不会让人很兴奋。然而无论何时,无论在汽车上,屋子里还是桌前,床畔;无论是欣喜,慰然,还是沮丧,寂寞,打开余秋雨的散文,你都会渐渐融入他的文字里,随他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倾听他所讲述的中国历史文人,去感受文化带来的魅力。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也难怪,看这本书要慢,要细,里面的思考,非常人所思,非常人所见。

读《文化苦旅》,我感受最深,也是最大的,就是:“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人和文化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作者余秋雨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我想,这个原因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同样适合。

譬如说,我们路过汨罗江,总会在百感交集之中挤出一声来源久远的喟叹。既羡慕沉睡江底的闲散,又恨楚国忠臣的轻生;既有感于物换星移的短促,又兴幸楚臣的精神没有随流水而长逝;既叹惜滔滔江水的无情,又因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这众多的感慨,全是因为楚臣遇到了汨罗。我们看到了汨罗,就想到了它的主人,感受到他的爱国精神与浪漫诗篇。

又如,我们去参观长城。长城,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象征,就是因为它一直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走在长城上,似乎能清晰地感觉到无数英灵在抗击匈奴时的勇猛,倒下前转过头给熟悉的大地投去的目光以及那亘古不变的黑色的眼睛。“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口号的提出,大概也是来自一个简单的愿望: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历代相存。而不懂得这一切,长城,中国的长城,只不过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儿而已。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

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宇宙是什么?人与宇宙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类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然而,这并不能让我产生“人类是万物之灵”这样的观点。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就连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滥用上天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82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82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82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82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82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822A4读书卡电子小报成品好书推荐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快乐读书简报小学生语文读后感

…… …… 余下全文

篇七 :思修读后感——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感

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感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巨大的痛苦,尤其是二战时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讲述的就是二战时期的故事,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被这本书的五位女主角的事迹深有感触,用生命换来了和平。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这个故事发生于19xx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兵,却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用短暂的时间让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的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但是结局是悲惨的,由于兵力悬殊,她们坚持到了最后一颗子弹,挡子弹用完的时候,她们就用石头投向敌人,最终丽达、热妮亚、索妮亚、里莎、嘉尔卡等5人光荣牺牲。然而准尉俘获了其他的德寇。

如果不是战争,索妮亚也许还在读大学,丽达或许正同自己的丈夫还有自己的儿子阿利克一起幸福的生活着,热妮亚或许也同自己的上校在父亲的同意下走到了一起,里莎说不定也读了书同那个作家有了某种开始,嘉尔卡说不定在退伍后就能组建自己的家庭,从此结束没有家的历史了。当然了,玛尼亚和波林娜还有许多的妇女都能同自己的丈夫过着吵吵闹闹的日常生活了。可是这些看起来吵人的让人难以忍受的老娘们们,却在同侵略者们作战的过程中永远的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原本属于她们的一切都在战争中失去,变成了静悄悄。

这些女兵的做法可以说是值得尊敬的。五个女战士,五个美丽生命的逝去,换来的却是“今日全国无重大战事”。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几个生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很快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这一切都会铭记在后人的心中。

这本书有着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她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她们为保卫国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以生命为代价去保卫自己的国家,这不正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

…… …… 余下全文

篇八 :20xx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读后感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读后感一句

看着老师放的“德耀中华”的纪录片,大家无不热泪盈眶、感受良多。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我们这些生生的英雄,在这个物欲横流、经济大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道德的力量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人,并将代代相传,这种力量是势不可挡的。道德模范为什么能感动人?因为坚守道德这块阵地,是人心所向,是社会和时代所需。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信仰和诚信上的制高点,而法律则是一个底线。人们关注这个典礼,不光是关注典礼的本身,更是关注这个社会的道德制高点,关注有多少人能坚守住这块阵地。活在当今社会下的青年的责任与重担, 一个人不在于你能对社会和国 活在当今社会下的青年的责任与重担, 家做出多么巨大的贡献,雷锋曾今说过: “我们只要将每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去”。 那样我们的社会将是一片祥和景象, 每次观看完感到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 心中总是久久不能平息,不禁潸然泪下,听他们的故事总会给人以长久的思索与追问: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成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另九州动容? 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乃至全世界。 吴菊萍的一句话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们拒绝袖手旁观。”也许我们曾亲眼看到身边的扒窃行为、偷盗行为,也曾遇到他人的紧急求助??但我们又是否曾犹豫不决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亦或担心自己因此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当我们在抱

怨社会治安差时,抱怨生活的安全感逐渐缺失时,我们不应将责任一味地归咎于政府、归咎于公安、归咎于社会,匡扶正义、守护平安应该是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共同义务。只要你、我、他能齐心协力站出来,肆意的扒手、小偷休想猖狂作案?犯罪分子怎敢目无法纪?其实,守护他人的平安也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平安,帮助他人的一时之需也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善良之门。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弱小,但很多人的力量聚集到一起,将成为一股强大的正气洪流。

弘扬时代主旋律,是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普通群众的眼里,世风日下和少数党员干部的诚信缺失和渎职腐败有很大关系。党员干部是这个社会正气的践行者与模范带头者,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只有党员干部行动起来了,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面,群众就会自觉的跟上来,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