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读莎士比亚戏剧集》有感

读《莎士比亚戏剧集》有感

张秀丽

曾有人说过,一个人的作品反映的是他的灵魂。如果真的有上帝,那么他一定会妒忌一个人,他从来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生存在社会的底层,他以编故事谋生,他,就是英国诗人、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以剧院门前为人看马起家,后逐渐成为剧院杂役、演员并开始剧作生涯。正如本·琼生所言,“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戏剧元勋。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从小便接触莎翁的戏剧,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用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到《威尼斯商人》中反应的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让我深深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深刻的印记,更深深地体会到他那柔软的内心所包容的孤独的灵魂。他用悲剧讽刺人生,用戏剧感叹尘世。他大胆,用《麦克白》《李尔王》直白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残酷;他纯真,在所有三十七个故事中,大部分都将理想主义的爱情描绘;他浪漫,给每个拥有爱的革命人物以绝对的快乐,无论他们最终是失败还是成功。他用自己绝妙的艺术手法来表现那阴郁的社会现实,他的剧本的主要情节几乎全部来自别人,然而经他加工之后,这些情节获得了新的深刻的意义。他的人物总是比当时别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更全面、更深刻。他善于窃取我们的心,使我们同情他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几百年来,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

欧、考狄利姬、苔丝狄蒙娜、鲍西姬、朱丽叶、罗瑟琳——吸引了无数世代的观众和读者。哈姆莱特在他手里从一个通常的复仇者变成一个胸襟广阔、思想深刻的人文主义者,这个变化是至今都令人惊叹不已的。 激变中的社会给予了他无数的创作灵感,他将罗曼蒂克式的传奇转化成自己笔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又将人物化为抽象的艺术形象。四百年来,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几十亿日人带来心弦上的共鸣,他的影响超越时空的限制。

莎翁的剧作中无一不是精品,但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罗密欧和朱丽叶》。故事的发生地维洛那城实际上是英国16世纪末伊丽莎白女王鼎盛时期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它诗意盎然,热情充沛,洋溢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喜剧氛围,其艺术风格与作家早期创作的大多数喜剧相一致,被人们称为抒情悲剧。剧本中悲剧的冲突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情与两个家族间的仇恨和对立,它表现了自由的爱情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以亲王为代表,象征了王权统一的力量,它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另一方面是贵族蒙太古家族和凯布莱特家族世代的积仇结怨,它代表着从 中世纪延续下来的相互争夺的封建集团的势力。但时代在前进,这两大世仇的新一代人竟在一次舞会上一见钟情,彼此相爱,于是家族的怨仇与个人爱情之间便形成了尖锐、巨大的戏剧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无视于家族的仇怨,他们轻蔑地觉得,妨碍他们结合的只是枉具虚名的姓氏。朱丽叶曾说:“名字有什么? 我们叫玫瑰的那种花换成别的名字还不是一样芬芳。罗密欧要是不叫罗密欧,同样会那么可爱完美,这本来和名字没有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二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洛阳一高 高三(2)班 尹姝瑶

读莎翁要有耐心,否则要急得你满屋跑眉毛。

我当初无疑是很无耐心的一个人,因此我的眉毛现下淡得很-----都跑光了。

《罗蜜欧与茱丽叶》五场十二四幕,我以为其实只要一句戏词便好------风华绝代的小姐立在窗台上,望着心上人大场喊道:“哦,罗蜜欧!为什么你是罗蜜欧!”只要这一句便足矣。这悲剧尽交待个清楚。

只怕观众是都要不干了。

要说起来,东西方的戏剧总有些异曲同工的妙处。东方的戏剧之中也总要有那么些华丽丽的铺陈,戏折儿子才曲词悠扬声腔婉转,戏台上是否化浓妆的胖女人且不论,戏词儿便吸了人进去。

美感是个奇怪不讲实用性的东西,是锦衣华服袖口的滚镶蕾丝边儿或是宝石袖口,让一个故事意外地有价值。

我记得莎翁的画相上,左耳是戴着耳环的,式样儿很相互,长相也不华丽,面相上人还清瘦得很,不知这单薄的身子怎么装下这爱情的繁缛。

莎翁剧里的主角儿多不讨我喜欢。大部分太执著,而执著通常造成悲剧。当然它存在了,那即使看起来不好,但其存在本身也是合理的。我倒是比较爱那些小人物,配角儿:朱丽叶啰啰嗦嗦的乳母,哈姆雷特的好友心腹霍拉旭,与王子斗剑的寻除病奥菲丽娅的史长雷欧提斯更有优雅刚毅的王子范儿;而奥赛罗里反面人物伊阿古,心眼儿虽坏,却比刚愎自用的摩尔人要强上许多-----

这种感觉像是许久以前看电视,《士兵突击》里我最爱史合伍六一,《亮剑》里赵刚比李云龙顺眼;《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柯蓝和柯兰的母亲;《西厢》里莺莺和张生都是不及红娘半分可爱。

我深感受剧情限制,主角儿总要有些束手束脚,而配角儿因此更讨我的喜。作为符号人物,主角儿有使命有更大的责任,总之,是暴露更多,也反而让人易于忽略一点一滴眉目含情。或是这样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出场越多越让人提不起意趣来。反而是众生蝼蚁即使庸庸碌碌也来得更有味儿。也许是因为露面太少反而神秘了吧。管他呢。

…… …… 余下全文

篇三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读后感

我读了这本《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知道了这本书是一本故事集,他是莎士比亚写的。这本故事集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有《仲夏夜之梦》、《李尔王》、《无事生非》等,许多精彩的故事都在莎士比亚的手里亲手写出来。

故事的主要部分就是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令人感悟的道理。列入《奥赛罗》的这个故事,就让我们知道不可轻信别人的谎言,否则后果则不堪设想。

在这些故事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伊摩琴公主,因为她勇敢、善良、坚强、善解人意,为了见自己心爱的丈夫,不顾一切,跟着毕萨尼奥去见自己的丈夫,她忍受着一切痛苦,忍受自己父亲的斥责,他那聪明又优秀的品质,令我感动,更令我赞叹,还令我深深地在心里永远也忘不了。

这本故事集中有一篇名叫《辛白林》,主要人物是伊摩琴公主,伊摩琴公主从小就没有了母亲,一直很孤单。连自己最喜欢的丈夫也被自己的父亲放逐。她假扮成男孩,寻找自己的丈夫,寻找自己的弟弟,最后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非常喜欢这本故事集,期中我最喜欢这篇名叫《辛白林》的故事,因为这篇故事这篇很精彩,内容丰富,让我知道了生活给你三分痛苦,只要你心底善良、坚强、勇敢、有智慧,生活还是会给你十分幸福的。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里面许许多多的精彩故事,给我们人生带来了丰富的经验,也教导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更精彩,更有生命的意义。看完了这本故事集以后,每一篇故事都在我的心中回味无穷。

…… …… 余下全文

篇四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读后感:

我读了这本书,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比如勤劳的费迪南,他用自己的双手赢得普洛斯彼罗的信任与米兰达的依靠。还让我认识了狠毒的夏洛克还有机智勇敢的女律师鲍西亚,知道了在困难面前不能慌张。还让我用心去体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是那么凄美动人啊!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又是怎么样呢?

记得有一次我和娜娜一起去朋友家体验烧鸡柳蛋饼。我打了两个蛋在碗里搅拌,再倒进锅里,娜娜左手拿夹子,右手拿筷子在翻面,接着我再拿出发酵粉加入水搅均匀后放在蛋的上面。可是面粉已经烧熟,而蛋还是液体,再不翻就烧焦了,我握紧把柄,出了一身汗。娜娜仿佛想到了什么,马上打开油盖,倒入锅中。对呀!油可以加快燃烧速度这样就不容易烧焦了。我不禁想说:娜娜真聪明!

回家的路上,我问娜娜:“你怎么会在紧要关头沉着冷静,又想出好办法呢?”娜娜没吭声她伸出一根手指在胸前摆了一个爱心。我一看,明白了。她说要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智去处问题,而不是硬碰硬。那个爱心表示信心,充足的信心。因为只要你的心目中有希望,有目标,你就一定能达到。

是呀,今儿这回烧蛋饼让我和娜娜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和知识,我回家了以后告诉了妈妈,妈妈还尝了蛋饼,我看见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次我笑得特别的甜!

…… …… 余下全文

篇五 :莎士比亚戏剧 读书笔记

马克思曾赞赏“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说:“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我也不得不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所感敬佩,婉转的对话,曲折的情节,都把我深深的吸引了进去。对于《莎士比亚戏剧》这本书,我已沉入其中。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原先的理想被破灭。处于年轻时代的哈姆雷特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和阻碍,思想十分单纯。好景不长,哈姆雷特的父亲去世了,在德国接受教育的他回国,得知自己的母亲在父亲死了一个月后就改嫁给篡夺王位的叔父,在哈姆雷特的心中开始渐渐的对这个世界的事进行了怀疑,他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有很多人可能会讲他母亲的不好,可她母亲本是个善良的人,在嫁与不嫁之间,她是在选择哪种不幸,而不是在选择自己的命运。

哈姆雷特一心想复仇,但他要杀的是他的母亲和叔父,就算杀了他们他又能怎么样?所以流传至今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诞生了。而后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带领一批人冲进宫来,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新国王利用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决斗的机会,在雷欧提斯的剑上蘸了毒,同时还准备好毒酒,以便将哈姆雷特除掉。最后,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谋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克劳提斯也被哈姆雷特刺死,哈姆雷特只能留下遗嘱,让好友霍拉旭完成他的心愿。

故事的结尾,塑造了一个十分悲剧的收场,几乎所有的人都死了,而这正是现实所在,他们试图去改变现实,最终什么也没有改变。这种无奈,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也许这就是人本身的最大的不幸。

而《威尼斯商人》在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接触了,在《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个叫鲍西亚的富人女孩,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于是,求婚者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云集到这儿,都希望能得到她?? 威尼斯:镇上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巴萨尼奥,他下定决心要赢得鲍西亚。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他需要三千达克特,这可是一大笔钱。而后他向好友,富商安东尼奥求助,而安东尼奥手头上暂时也无法拿出这么多钱,他只能向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而夏洛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如果安东尼奥拖欠还款的话,他将会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巴萨尼奥去了贝尔蒙特,他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铅匣,也就是装有伊人肖像的匣子,也赢得了鲍西亚。安东尼奥在海上的投资全部丧失的消息之后,他决定向安东尼奥讨回借款。在法庭上,夏洛克要求他和安东尼奥的合同能够履行。鲍西亚和娜瑞萨假扮律师,为安东尼奥辩论,使得夏洛克的计划没有达成。鲍西亚同意夏洛克按照契约规定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是割这一磅肉必须严格按照契约执行,就是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不能流一滴血,也不能因此伤害安东尼奥的性命。夏洛克无法做到,只好认输。这戏剧告诉了我,何事无需太计较,或许太计较也不是什么好事。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莎士比亚喜剧集》有感

读《莎士比亚喜剧集》有感

本书收录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

的四部喜剧。本书的作者莎士比亚一生大约创作了近四十部戏剧,大大丰富了喜剧的发展。

我读了《莎士比亚喜剧集》后,最喜欢小罗米奥。但他最后的结局并不好,他因为陷害了巫师而最终被变成了小

丑,但我觉得变成小丑并不是件坏事,因为他是个快乐的人,而小丑也是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他陷害巫师也是为了救自己的哥哥,所以我很喜欢他。

莎士比亚以乐观主义为戏剧基调,台词诙谐幽默。故事夸张离奇,其中蕴含着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和对人类光明前途的展望。

这本书令我深有感触,虽然是喜剧但是它里面包含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让我不止一次的去阅读它。

误会和巧合强化喜剧效果和推进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赞美现实生活反映了他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及其喜剧的主要艺术特征。读完后,我在从中获取审美上的愉快的同时也能得到思想上的提升。

…… …… 余下全文

篇七 :莎士比亚选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选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是位伟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悲喜剧皆有,可以说他的戏剧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含义。正如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杰出的作家、艺术家一样,他的创作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如诗人一样满怀激情的对白、如哲人一样深邃的思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正是其中的代表。

悲剧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时代的剧作家,如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都是以悲剧扬名希腊。一部不朽的《俄底甫斯王》被后人研究了几千年也不能穷尽其中的奥妙,哲学、心理学、宗教学、文学都从这部剧作中得到了启发。莎士比亚的悲剧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完全可以和古希腊多产的作家相媲美。这些作品就像甘泉一样不可干涸,总能让我们思考生命乃至宇宙的意义。

我认为悲剧应该具备以下四个元素,无论是哪出悲剧,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这四种基本的元素。第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第二,人性的缺点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悲剧。第三,对所谓命运的无可奈何。第四,悲剧人物理想人格的彻底破灭,通常以悲剧人物的死亡而告终。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具感染力的悲剧之一。读过后觉得其中悲剧产生的主要根源就在于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冲突。

哈姆雷特王子是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在外求学多年,他坚信自己理想中的世界,人都应该是正直的、光明磊落的,回国后却发现自己的至亲却与自己理想中的人格相去甚远,父亲去世不到两个月母亲就嫁给了叔父,而自己的叔父在得到王位并与自己的嫂子结婚后却

处之泰然。当哈姆雷特得知父亲真正的死因,这种冲突变的更加强烈,可以想象哈姆雷特所在的大学校园是很纯洁的地方,可是当他回到自己的国家他无可避免地卷入了一场宫廷阴谋中,他必须为死去的父亲复仇。如果是老道的政治家那他一定会不露声色地、有计划地夺回自己的王位,当自己的仇人死后他才会长出一口气,并向天下昭示仇人的罪行,自己也绝对能被马基亚维利当作经典案例来分析。哈姆雷特的做法却不是这样,因为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注定他的爱情甚至是复仇都是一种理想化的,剧中没有过多描写他和莪菲利亚的爱情。哈姆雷特的悲剧就是一个极端理想主义者跌入了一个极端现实的世界,其实人类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哈姆雷特一面赞颂着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一面感叹“要做到高贵,究竟该忍气吞声容受命运狂暴的矢石交攻,还是挺身反抗无边的苦恼,扫他个干净。”有人认为哈姆雷特的性格过于软弱,他的状态似乎飘忽不定,其实可以理解,现实和理想冲突人总是会彷徨一阵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莎士比亚诗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诗集》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xx年 谁也不能说莎士比亚创作的三十多部的戏剧不是诗,先不说这些这些剧本中一板一眼严格按照使得格律创作的歌谣已为数可观,就是剧中的对白,也都是诗——素体诗。莎士比亚在文学史上作为大诗人的地位的确立,离不开他诗剧创作的赫赫伟绩。

然而,这部《莎士比亚诗全集》却只是就诗论诗,,即把莎士比亚以纯粹诗的形式创作的那一部分收集在一起,而将诗剧割爱。其实,在我个人看来,莎士比亚对自己是个的喜爱以及寄托的期望是胜过戏剧的,但造化弄人,被寄予厚望的诗歌默默无闻,而是戏剧为他赢得了声誉。这本是集中诗歌有限: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以及三种短诗:《情女悲歌》、《爱情的历程》和《凤凰于斑鸠》。还有十四首较有代表性的剧中歌谣和一段素体诗的剧中独白(《哈姆雷特》剧中独白之一)。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诗一首描写爱情的事,但诗中的的神——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在诗人的笔下已经很少有神性了。维纳斯不顾自己的体面引诱阿多尼斯,其形象与其说是个神,倒不如说更像一个卖弄风骚的人间荡妇,或者说向民间故事中的女妖。而阿多尼斯对她的诱惑显得那么羞怯,木讷,活脱脱是个不谙世事的乡下孩子。后人虽不是很赞赏对

神性人物的塑造,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经典之作。因为莎士比亚运用语言的天才在这里依然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从维纳斯那滔滔不绝的甜言蜜语中,从富有诗情画意的村野景色的描写中,不难想象:在如此华丽、纤巧、优美的文字背后,一定有一只创造的巨手,一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笔。

更为难得是在《鲁克丽丝受辱记》中,莎士比亚亲自在开头写了一篇故事梗概,这是他唯一传世的散文作品,要全面得了解长诗的内容,这篇文字不能不读。莎士比亚在这里用了十分经济的笔墨交待了故事的前因后果,而长诗只描写了关键情节:即塔昆潜入鲁克丽丝家中以后所发生的事。

全诗共一千八百五十五行,比《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多六百六十一行,所用的诗体也不再是六行诗体,而是押ababbcc韵的七行体。这种诗体早先被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采用过,因此被称为“皇家诗体”。在詹姆斯以前,乔叟写作《特洛伊拉斯和克莱西德》时就用了这一诗体,因此又称为“乔叟诗体”或者“特洛伊拉斯”诗体。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