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伦理学与经济学读后感

忽视了经济学的伦理学——亦为不幸

《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是根据阿马蒂亚?森19xx年4月4日至6日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做洛尔讲座的讲稿编写而成的,跟其他讲稿式文章一样,本书的思想有很强的的跳跃性,其内容前后又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时常要反复往前翻阅,把前后贯通起来了才能理解其涵义。

全书分为三个大的部分:一、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二、经济判断与道德哲学;三、自由与结果。纵观这三个大部分,作者主要强调的无非几点,一是伦理学作为经济学两个根源之一,缺了伦理学将导致经济学的贫困化,对经济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二是预测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密切相关,并不是只是预测经济学能影响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同样也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预测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不排斥“自利理性观”。

书中,作者自身也澄清了一点,即他缺乏谈论——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立——对伦理学的不利影响,“由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不断加深的隔阂所造成的损失具有两面性。到目前为止,我只指出了因忽视“伦理相关的动机观”和“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而给经济学所带来的损失”1,“在经济学经常使用的一些标准方法中,尤其是经济学中的“工程学”方法,也是可以用于现代伦理学研究的。因此,我认为,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对于伦理学来说也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2。诚然,没了伦理学的经济学会导致一些悲惨的现实问题(比如饥荒),但也还是依赖其逻辑性取得一些成果的。但是,如同苏格拉底问的那样:“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没了经济学作奠基的伦理学是无法想象的,中国古语提到过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对这个基础性作用最突出的强调了,经济学以其实用性能力(当然,主要是人类发展的经济,人是主体)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是伦理学乃至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伦理学只有适应形势,深入到经济学内部去研究才会有意义、才能出有用的成果,长平之战中,“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这样的处境下,谁还会顾及伦理观呢?

…… …… 余下全文

篇二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寒假中,在学校的推荐下读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读过之后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马歇尔,现代经济学之父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19xx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他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8次之多。

翻开《原理>一书,最吸引我兴趣的是生产和消费理论。什么是生产(劳动)?马歇尔的观点与众不同。在他眼里,劳动不过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或排列,使其能较好地满足人的欲望。木匠做家具是生产劳动,家具商在店铺里移动和整理家具也是生产劳动,因为二者尽管一个劳动对象是木材,一个是家具,但都使物质对象较以前更为有用,从本质上都生产了效用。那么什么是消费?消费是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与生产相反,消费只不过是打乱物质的排列,减少或破坏其效用,因此也可以称做“负生产”。人的欲望种类繁多,无止无休。但具体到一种单独的欲望,却存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道理很简单:一个饥肠辘辘的饿汉得到的面包,肯定狼吞虎咽,但随着肚皮渐渐填饱,面包的味道却不似起初那般香甜,当他吃的坐不住的时候,再逼他吃一个,或许他会对无辜的面包由爱生恨。“消费者剩余”理论也很有意思。打个比方:一个穷学生(假设碰巧是学经济的)自书店入旧书摊,恰逢一书店标价20元好书,虽有磨损但不影响阅读,穷学生囊中尚有余银10块,本打算倾其所有一睹为快,不意摊主只要5元,再经讨价还价以4元成交。学生为此大喜过望,因为省下的6元,则是他的消费者剩余。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读后感

浅读《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有感

一、基本梳理

本文于19xx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是有关于医疗保健和信息经济学的经典文献。这篇文章对于卫生经济和卫生政策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来说可谓是指导性的著作。由于卫生经济学在中国还没有长足的发展,国内专家学者对于这一领域涉足甚少。因此,我尝试的去理解这篇文章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文章基本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和语言,建立了医疗保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被视为卫生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阿罗认为医疗保健市场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特征,由此产生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等问题,医疗保健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失灵。他依据福利经济学第一与第二最优原理,分析了医疗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风险承担的不可销售性与信息的无法完全市场化导致了医疗保健市场偏离完全竞争状态

首先,文章中提到了有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此之前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我们已经对信息不对称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网上一查才得知,阿罗是最早提出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的,而且正是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阿罗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1)患者较弱的信息获取能力导致其有较弱的判断力(2)医生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3)患者即便获得了一些正确的信息,也不一定能够正确的解读(4)医疗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在先(5)错误

选择的成本很高

本文首先对涉及到的基本理论进行讲述;第二部分“医疗保健市场的特征”对医疗市场的行为典型特征进行概括;第三部分“与确定条件下竞争性模型比较”将医疗市场行为与之经行了比较;第四部分“与不确定条件下理想竞争模型比较”将医疗市场行为和前提条件与不确定条件下理想竞争市场进行比较,并试图说明第二部分的哪些特征是偏离竞争性前提的结果:在确定性条件下,偏离表现在产品的不可销售性、供给规模递增、市场进入受限与产品差别定价等四方面;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偏离表现在针对所有可能风险的保险市场的缺失与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两方面。医疗保健市场失灵会产生低效率。对此,阿罗指出,医疗保健市场最优状态没有实现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认识到其与最优状态之间的偏离,非市场补偿性制度就会出现,促进医疗市场向最优转化,旨在纠正由市场失灵产生的低效率。

…… …… 余下全文

篇四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读后感想

专业名著阅读通识课读后感

微观经济学

1

经济、经济学是一个和奇妙而奇特的东西,因为在经济领域中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偶然因素。就拿房价来说,众多的经济学家预测房价不会涨,房价只能逐渐下降,可事实上,各地房价并没有呈现下降趋势,而是稳重有升为主流。就连二手房也是以升值为主。但是并不能因此说哪些经济学家是所谓的“经济家”。因为市场、经济、经济学这个大环境中充满了很多不可控、偶然因素。

我想,学习微观经济学也并不一定是要要求我们学会多少知识,一定要准确的预测、估计未来的经济态势怎样,而是让我们能以一个视角以去感知这变化多端、复杂奥妙的世界。让我们能够灵活的在这个大经济市场中去感知、去收获、去成长。

大三上学期,我拜读了罗伯特?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不得不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微观经济学教材。首先说一下全书的基本结构,全书分为四个大的篇章。第一篇为绪论、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第二篇为消费者行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和消费者行为、生产、生产成本、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竞争性市场分析。第三篇为市场势力:垄断与买方垄断、有市场势力的定价、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博弈论和竞争策略、投入要素市场、投资与时间及资本市场。第四篇为一本均衡和经济效率、信息不对称市场、外部性与公共品等内容。

第一次学习,我对全书的概念做了一个基本性的学习。这本书概念十分详尽,包括供求理论、消费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厂商价格、产量决策理论、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理论。还有最近几年兴起的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环境污染之类的外部性问题等。

比如固定陈本:无论产出水平如何都不会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只有企业退出生产,这部分成本才不会发生。

可变成本:随产量不同而发生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沉淀成本: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支出。

以例子来更好的说明像我们身边的比萨店。对于比萨店来说,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固定成本,二沉淀成本非常低,因为如果退出,比萨烤炉、椅子、桌子、碟子都可以转手。可变成本也十分低,主要是制作比萨的各种原料(面粉、番茄酱、奶酪、香肠等)和帮助制作、传送比萨的工人的工资。大多数成本是固定成 2

…… …… 余下全文

篇五 :曼昆经济学读后感

曼昆经济学读后感

版本一:

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油、价格听证走过场等种种怪象,笔者认为政府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明晰的现代权属关系。针对国内的供水、供电、供气、固话、铁路、航空、石化等垄断行业,由于其一次性建成成本巨大,技术门槛和综合协调要求很高,历史上已形成了国家自然垄断。这些行业机构人员冗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通病,不从体制权属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的根本上入手无法治疗历史顽疾。有效的做法是,将这些行业的固定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管线、设备、铁轨、采油井等固定产权归国家独有,经营权全面向社会挂牌出让,扩大民间财富投资途径,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水电气、电信、石油开采、铁路运营等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经营权同产权剥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工,促进市场调节功能的完善,将经营权中的生产权和销售权进一步剥离,两权均交由社会化资本去公开运作。同时,制定国家紧急状态物权征用法,在遭遇战争、重大天灾等突发状况下保留国家紧急征用和托管公共资源和战略物资的权力,以保护国家重大利益和生存安全。

自然垄断行业权属关系的剥离,虽可以较大节约管理成本,更大地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但缺点是由于产权归国家所有,企业往往没有科技发展、升级换代的更新动力,而政府也不会主动去升级设备和更新管网设施等。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设备老化,系统可靠性和运营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按权属关系,应由各级政府编制相关行业的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和发展规划,报送国家审批或备案,设备更新和设施建设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以上规划内容的调整和修编须立法加以规范。同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或单位负责国有固定资产的全天候日常维(养)护管理。

…… …… 余下全文

篇六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社会成本问题》读后感

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文章,说实话有的地方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整体感觉也有点模糊,文章太长以至读完后边的前边的东西有的已经忘了。但这篇文章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科斯引用了大量的例证,同时对前人的甚至说是世人所承认的“权威”进行了批判,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我想先从我理解的角度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架构,再从整体上谈点自己的看法。

文章一开始便提出了讨论的主题: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并指出解决此类问题大都采用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即限制甚至是惩罚施害者。而科斯对此提出质疑。紧接着在第二节科斯进一步列举了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的例子来说明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面对这类问题时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如何制止和惩罚造成损害的一方,而不是相互影响或者说相互损害。第三节和第四节科斯用牛群与谷物的例子分别讨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 他说:“在这种(对损害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同在引起损害的企业承担损害责任时的情况一样”,都是最优化的。这就是后人总结的科斯定理的起源。

第五节科斯列举了四个案例分别是“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关于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间的冲突)“库克诉福布斯”案(关于工厂排放硫酸氨气体影响漂白剂的问题)“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关于邻居间烟尘妨害问题)和“巴斯诉格雷戈里”案(关于地下室通风的问题),用此来说明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可以看出科斯是在掌握了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严密论证的。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理。

在第六节中科斯指出前面所有的论述都是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而现实中并非如此。“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等等。这些工作常常是成本很高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科斯讨论了我们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三种交易制度——市场、企业和政府。他认为,选择的标准是比较它们之间在组织某些活动或交易时的成本——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企业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和政府的行政成本。因此,市场、企业和政府三者任何一个都没有天然的优越性,我们无法事先知道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应定在哪

…… …… 余下全文

篇七 :民主财政论读后感

《民主财政论》读后感

班别:经济1123班 姓名:苏成炽 学号:201211511317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由于将政治决策的分析与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于19xx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xx年10月2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穆尔弗里鲍尔。由于家境清贫,无法负担一流大学的学费,只好选择就读家乡的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于19xx年毕业;并在田纳西大学完成了一年的研究生课程,获文学硕士学位;19xx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xx年至19xx年,在弗吉尼亚大学任麦金太尔讲座经济学教授,他与W.纳特建立了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心。在19xx年与戈登·图洛克合著的《计算共识》一书被视为是创立公共选择学派的里程碑。19xx年布坎南在维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任教授时领导的公共选择理论学派还被人称为“政治经济学的维吉尼亚学派”。

其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主要推论是政府不一定能纠正问题,事实上反倒可能使之恶化。布坎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政府的许多决定并不能真正反映公民的意愿,而且政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场一样严重。但他的理论受到许多学术界人士的抵制,因为它攻击了势力强大的两大学术集团的观念:一是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采用“福利经济学”的处方即可实现公众利益,二是政治学家则认为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多元化竞争将为公众谋得利益。

19xx年,布坎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他的著作中,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特别列举出的就是于19xx年第一次出版的《民主财政论》。

布坎南在本书第一章的前言里提到“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初步预测一下各种的财政制度对作为公民——投票人——纳税人——受益人的个人所作出的决定产生的影响。”然后在第一节里介绍传统的财政理论,按照布坎南的说法,传统的财政学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私有经济中各种财政制度对个人或集体行为的影响。研究的主体是私人,研究的是私人活动领域中的个人行为。而布坎南在本书分析的是集体决策的个体,考察的是公共活动领域中的个人行为。

…… …… 余下全文

篇八 :《伦理学与经济学》读书笔记

《伦理学与经济学》读书笔记

《伦理学与经济学》是根据阿玛蒂亚森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做洛尔讲座的讲稿编写而成的。作者以批判为主要论证方法,阐述了伦理学与经济学的严重分离导致了双方的缺陷,并阻碍了二者的发展,他主张“通过更多的关注伦理学,福利经济学可以得到极大的丰富;同时,伦理学与经济学更紧密的结合,也可以使伦理学的研究大受裨益”。主流经济学把理性的人类行为等同于选择的内部一致性,并进而把它等同于自利最大化,但阿玛蒂亚森则更加注重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他还强调福利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领域中的作用:“我还曾指出,在人类行为的决定中,如果给福利经济学考虑留下更大的空间,预测经济学和描述经济学也可以从中受益。”

当然,在另一方面,他也坚持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是否可以被认为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最大化是相对的,它取决于单个行为主体或团体把什么看做是可适当控制的变量,以及把什么变量视为是可实际操作的手段。当为了追求个人目标而接受了特定社会行为准则的工具价值是,就造成个人表面上追求的目标与其真实目标之间的模糊性。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2.经济判断与道德哲学;3.自由与结果。

在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中,作者指出,经济学有两个不同的根源:一方面是与“伦理学”的联系,即伦理相关的动机观--------伦理研究不能完全违背实际的人类行为;另一方面是与“工程学”的联系,即逻辑、数学工具的运用等技术层面的联系,即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就个人而言,某种目标的实现只是可能有所值的,但是,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来说,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可能更为卓越,神圣的意义。然而,“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伦理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被严重淡化了”。作者认为,虽然工程学方法确实对经济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人们不应因此而一味强调经济学的工程学根源而忽视其伦理学根源。人们都承认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数字化、模型化,许多专家也好、学者也好,把公式、图形、函数作为一种经济学的时尚,他们觉得如果一篇论文里----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没有公式,没有数字,没有“高深莫测”的数学推导,就肯定是肤浅的,论文的作者一日不与数学为伴就一日无法站在经济学的前沿阵地。需要澄清的第二点是,由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不断加深的隔阂所造成的损失具有两面性。因忽视“伦理相关的动机观”和“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而给经济学所带来的损失;经济学中的“工程学”方法,也是可以用于现代伦理研究的,因此,两个学科的分离,对于伦理学来说也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