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师博览》读后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教师博览》有感

会昌县第三小学 刘兰有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已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耕耘了八个春秋。工作之余,捧读一本自己所喜爱的书是一种最美好、最温馨的休息方式。我最经常看的教育杂志是《教师博览》。

八年前的我,刚从师范毕业,还是个愣头青,满怀着对教育的崇敬和未来的憧憬,信心满满的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但开学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有些应付不过来了,那时的我教育教学经验贫乏,师范所学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都是纸上谈兵,面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发情况根本没办法处理,遇到问题只能凭“直觉”去解决。这样处理问题既难于将问题处理好,更难于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当时很羡慕那些老教师们,也很渴望自己快些成长,渴望学习,但总是嫌教育理论书籍太死板、太严肃、枯燥,看不进记不牢,所以不愿意看,看也是走马观花。然而,有次无意中的偶然,我看到了《教师博览》,犹如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让我怦然心动,她正是我所寻找的,正是我所需要的,所喜欢的,真有一种“纵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从此,我深深的被她吸引,并一直相伴到今天。

教学中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教师博览》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发挥着自己的载体作用,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教学专家、教育管理者、一线教

师聚在一起,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给自己找到成长的标杆,每次读完后心灵都得到洗涤。现将自己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要转变教育理念

我认为,作为现代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获取知识或技能,也并不是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人生观,这不仅体现了“教育即生活”的现代教育理念,更是小学教育自身特色的展现。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平等、融洽、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教育和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教师博览》有感

释怀良心 拯救教育

江西省弋阳县圭峰中学 周志亮

读《教师博览》20xx年第七期《呼唤中国教育的良知》有感

释怀良心 拯救教育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能呼吸新鲜的空气,能喝着甘甜的清泉,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工作的校园。然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读《教师博览》成了我课外闲暇之余的乐趣。

《教师博览》让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教育理论水平,更提高了教学能力。我喜爱它,就如一位亲密的朋友;我感激它,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与《教师博览》结识数年,它给我分析当今世界教育的形势,给我阐述科学的教育理论,给我讲生动感人的教学故事。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的精神食粮,它让我感慨万千。

最近我读了《教师博览》20xx年第七期中《呼唤中国教育的良知》一文,感想颇多。文中谈到了中国教育的四点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行政化过度带来教育的不幸。作者认为教育应该由教育家来办,要“去行政化”,行政应该为教育服务。但实际情况是,教育是行政的附庸,是行政的工具。我颇为认同,现在有些地方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县长、局长,他们并不是教育出身,对教育工作缺乏经验,为了自己的“辉煌政绩”大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结果造成经济资源的流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教育实在是得不偿失啊!文章指出第二个问题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现在用拉杆书包的学生越来越多,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据一份调查现示,近视率小学占28%,中学占57%,重点中学高达80%以上。全国有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据官方统计中小学生自杀全年达到2000多人。这代

价太沉重,让国人痛心疾首。文章指出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新课程。作者指出新课程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并未触及本质——就是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是不错,但它把可以量化的目标与不可量化的目标纠缠在一起,这就经常会带来实施困境。而且过程评价也只是徒增了教师的工作量,纯粹形式主义。最后还是由成绩说了算。过程再好,方法再好,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再好,而考试成绩不好一切都不算数。事实上,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考查是一个长期地过程,不可能有立杆见影的效果。而成绩的评价是短期内的,谁好谁差,一目了然,分数让老师们谁也伤不起。文章认为不改善教育评价,新课程也是受伤者。第四个问题是:公民教育问题。作者认为体制不易改变,我们就首先改变自己。脚踏实地,学习马小平老师,为教育出一份力,教育需要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支持。

…… …… 余下全文

篇三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上登载的这么一件事令人深思: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安慰着一位大约四岁的西方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了。

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位工作人员因为那天小孩较多而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而将这位澳洲小孩留在网球场。等到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回网球场,将这位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而饱受惊吓,哭得稀里哗啦。 现在澳洲妈妈出现了,我亲眼看见这位妈妈,蹲下来一边安慰小孩,一边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这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这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下我就见那个四岁的小孩,垫起脚跟,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亚裔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别害怕,已经没事了!”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一顿,还是找到她的上级主管提出抗议,要求开除这样的工作人员,或是很生气地带孩子离开,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在我们身边,不是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小孩由于走路不小心,额角碰痛了,哇哇地哭了。妈妈跑来了,边敲打桌角边假装狠狠地说:“谁叫你碰宝宝?打死你,打死你!”然后她会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桌角哭了。孩子这才破涕为笑。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不同的孩子。前者宽容、体贴,后者自私

吝啬、斤斤计较。其实,宽容是人生处世的一种艺术,宽容者豁达大度,乐观向上。他们善待他人,往往能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人我一也;将心比心,两心通也。许多事情若一味从自己出发,往往百思而不得其解,陷人于山重水复之中;倘能转而从他人处看,常常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从小教会孩子善待他人,尽量体会别人的难处,不至于遇到一点点不公便不能释怀。其实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了他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教师博览》有感

读《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有感

于都县宽田乡龙泉小学袁凌燕

最近在教师博览上读了《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这篇文章之后,心情释然很多,感觉身心放松了许多。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文章中说:教育就应该是平淡无奇的。

是的,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带有刻意的痕迹,教育更不应是为了功利的目的,不需要粉饰,不需要伪装,一切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的状态。

早上的时间应该是孩子们自然放松的享受美妙的阅读,大家可以朗读,可以默读成诵;教室的卫生不是为了迎接检查,不管谁来看自然的状态就应该是地面干干净净,桌凳整整齐齐,是为了自己有个舒心、舒服的学习环境。

中午到校了,学生们悄悄地坐到座位上,拿出练字本认真地练字,即使没有老师在场,教室里也是静悄悄的。上课铃声响起,每个学生能迅速跑进教室,动作麻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此时,所有的学生也都在瞬间挺直了身板,眼神明亮,迎接老师来上课,这就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学生能用在校一日常规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

集会了,大家喜笑颜开,手里搬着凳子,拍着整齐的队伍到操场集合,不打闹不拥堵,不磕碰,就算没有老师维持秩序,也是井然有序的样子。做操了,不需要老师指点,大家认真用力、动作规范到位,操场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放学了,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家长在小巷的尽头等待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一路静悄悄,到了巷口,微笑着和老师再见。

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地位尊卑,没有老师的权威,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每个孩子都可以畅所欲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师生互动,学生有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想办法解决一个问题;再展示下一个问题,直至问题一一解决。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提供引领和帮助。课堂不是表演的舞

…… …… 余下全文

篇五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读后感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 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材的作用不主而喻。古人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上升高,他们与老师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像我们班年级低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越好。而年级较高的学生与老师的接触机会少了,彼此可能缺少互相了解的机会。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我威信。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超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努力做好教书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热爱生活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的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箸到老师的关爱。

《教师博览》让我和学生一起进步,有一句老话说道,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更是对我们基层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当下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不仅要有充足的“水”而且要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水平也必须与时俱进而正是拥有了《教师博览》这本专门为教师开办的杂志才使得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充实自身,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更好的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提供有效地帮助、应对职业挑战、避免职业倦怠、积极反思、爱岗敬业。《教师博览》内容贴近教师的生活,话语真挚,说理透彻,作为“新教师”的我读完之后受益匪浅,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不禁感慨当老师确实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当老师不仅要当好还要当出“艺术感”来。

…… …… 余下全文

篇六 :教师博览读后感

任教的时间里接触到了《教师博览》这本书,起初只是放在手边作为工作之余的无聊消遣,没曾想看着看着竟深深地爱上了这本和教师职业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尤其是原创版,讲述的是教师自己的故事,有教育名家自己撰写的专业发展历程,也有对热点教育问题与现象的讨论或深度报道,还有展示教师教学之余丰富精神生活的故事、随笔等。大多感人至深、鞭辟入里,记载了许多教师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于无声处滋润心田。因此,这本书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引导我认真思考自己教书、育人的过程及未来。

一、《教师博览》让我认识到“教是为了不教”

某一期的《教师博览》中有《思想启明教育之光》一文,其中提到“20xx年最好的教育电影”是印度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电影用戏谑的手法嘲讽了刻板的教育模式,用鲜活的故事,表现了教育应有的本质,即教育拓展人自由的边际,使人获得突破窠臼与成规的勇气,叫人能够有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将人看做一个知识的容器。既然是容器,那么个性、情感、想象力等都不被鼓励,甚至不被关注。这个容器在学习阶段不断装载乃至超载,考试阶段再将之倾倒出来,倾尽所有。当个体真正面对需要以独立身份去面对纷繁的生活时,我们却发现,传统的教育并没有给予这个容器什么有益的锻造。

读《教师博览》的许多文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教育应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培养,而非对

单纯的传统的对知识的灌输。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教学中我始终把自身学习和教书育人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学习,创新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创新,在创新中又不断地补充自身知识。常读《教师博览》和常认真思考教育,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如今实施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我们理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 …… 余下全文

篇七 :《教师博览》读后感

《教师博览》伴我成长

上饶县枫岭头中学 江虹

从教二十余年,一直深感教师行业的重要与艰辛。自从学校订阅了《教师博览》之后,我和同事们总是会迫不及待的阅读,《教师博览》更是让我深切的感到自己的从教之路并不孤独,一篇篇独具匠心文章一个个妙趣恒生的校园故事,这些都不断的充实了我的教师生活,也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汗水不会白流,奉献本身就是创造,三尺讲台陪我经历风风雨雨,45分钟凝聚我无限心血和期盼,一堂课获得学生的好评,都使我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幸福。当一批批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而成为有用之才时,我更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和满足。而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漫长的,有了《教师博览》的陪伴让我能真正实现“活到老,学到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已为人师多年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我们同样需要恩师的指引,而近年来,《教师博览》常伴随我的教师生涯,已然成为了我和我的同事身旁不可或缺的一位良师益友。

一、《教师博览》让我和学生一起进步

有一句老话说道,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更是对我们基层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当下,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不仅要有充足的“水”而且要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让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专业知识和德育知识水平也必须与时俱进。而正

是拥有了《教师博览》这本专门为教师开办的杂志才使得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充实自身,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更好的教书育人、终身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提供有效地帮助、应对职业挑战、避免职业倦怠、积极反思、爱岗敬业。《教师博览》内容贴近教师的生活,话语真挚,说理透彻,作为“老教师”的我读完之后受益匪浅,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不禁感慨当老师还是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当老师不仅要当好还要当出“艺术感”来。

…… …… 余下全文

篇八 :教师博览读后感

给学生多一份温情

8年前,我邂逅了《教师博览》这本书,从此,我深深地爱上了它. 温情是一种武器,一种通常比“凶”更锐利的武器;温情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温情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温情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温情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

我始终觉得学生是弱小的,他们永远是弱势群体。在学校里,他们是被动的,他们等着被你安排座位,等着你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他们准备好接受你上课的方式,接受你布置的各项任务,他们极看中你的评价,他们害怕被批评,渴望受表扬,这一切都掌握在你的手里。他们有太多的被束缚的无奈,却因为你给他们的一点点自主的权利而快乐满足。

学生是善良的,他们从不记仇,他们单纯而重感情。在我一次盛怒批评学生之后,我在走廊里又遇到了他,我说:你跟我到办公室来一下。他站在那里,眼神凄楚而幽怨,我永远忘不了那样的目光,那一瞬间,我被打动了,象夜晚的月亮一样,温情从心底深处升起来,融化了我。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刚才老师太生气了,说的话太重了,不过你真的要努力了,不要再让老师失望,好吗?他点点头,很恭敬地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的目光,早已经变得柔和了。 以宽容的心去善待那些还没有成熟的心,在他们成熟的时候,便

会多份宽容和厚道。不要期望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不是神仙,更不必神化自己的形象。

思想教育不仅是西医看病,更是中药的调理;不是涛浪滚滚,更是以一溪清泉滋润万物。我始终觉得过程很重要。学校不是工厂,可以以产值多少进行结果管理,因为很多结果不是看得出来了,而且看不出的结果比看得出的更重要!而这些,正在我们教育的全部过程中。我常常想,我们的主题班会多么生机勃勃!我们只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下要开展一个主题班会,他们就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们在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中,没有差生优生之分,学生一律地充分享受活动的快乐!我们哪里看得出(我们也不会去留心这些东西)谁是后进生,谁是优等生?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才智,我们教师不得不自叹不如!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应该如此吗?我们必须创造出值得我们崇拜的学生来!教师的最重要工作,我觉得就是给予机会,进而创造机会!把机会给学生,他们会创造出一个天地来!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