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后感-林徽因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正如作者所说,不知道是谁说的这句话,也不用管是谁说的。多么希望这真的能成为对我们所爱的人的一种祝福。

众观林徽因的一生,才会发现她对人生的理解不仅是充满诗意,还有不可忽视的理性。出生在一个父亲是学者,母亲是大家闺秀的家庭,受其父较为自由的思想的影响,在知识上从来不会输给任何人,同时又追求自己的思想的开放,不拘于形式。也许只是了解在她与徐志摩破碎之前的状态来看,她确实是以骨子里充满了诗意的女人,但或许也是因为这一份诗意,也才让人感觉她是如此的浪漫,真的就像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般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稚嫩。

她与徐志摩在古色古香的北京相遇,后又在自由奔放,用志摩的话说康河是不属于谁的,只属于他自己的这样的剑桥再度相遇,并能互相欣赏自己的诗情,令人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二人在康河的小船对诗的情景。那一晚,他掉进去了;那一夜,她也沉下去了,但是她却归回到了现实。虽然产生了伴随他们一生的爱情,但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康河。林徽因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徐志摩,决定寻找属于自己的世俗。她想要的是现实的安稳,而不止是灵魂上的契合与交融,她要的是生活。但那时的徐志摩却是个有妇之夫,这对于想要追求世俗的完美的林徽因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最后她选择了与梁思成朴实的生活爱情,而不是其梦想的思想灵魂的爱情。有人说她放弃了最好、最美的感情,就算徐志摩为她选择抛弃原来的妻子张幼仪,还是没能赢得林徽因的回转;有人说是她令志摩沉浸于康河不得出来,是她的骄傲把志摩伤得如此深,不惜抛弃妻子,最后只能把对她的感情寄托在另一个人陆小曼的身上;有人说志摩才是那个临于世俗之上的纯净之子,所以终身都成为了她的仰望。

还有一个默默为她守了一辈子的人------金岳霖。又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走进梦中不想出来还为这份纯洁的爱情终身不娶,时时守候,只从远处观望,还可以接近,但是却永远没有热烈的表现。而她也就这样靠着他成为她的守护,成为她的另一倚靠,没有跨过知己的界线,是两个独自遥望的灵魂,一个人的相思。

…… …… 余下全文

篇二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林徽因诗词,意境异常优美。喜欢她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喜欢她的“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喜欢她的“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读《林徽因传》的初衷并不是很明确,只是想打发一下闲时而已,没想到这一读,便迷上了这个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经历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诚恳,真实,率性,让这个女子变得那么的刚烈又温情。

这本书我读了一个多星期。也许时间长些,但是阅读的过程却使我无比沉醉其中。人物临摹似的描写,景物身临其境般的描述,充满作者灵犀、生动的叙述独白,字里行间时而浪漫,时而悲感,时而激愤,时而灵动,还有充满学术性的记载和专业知识性的词汇,更多的是对林徽因这样一个让人千古留恋的一代才女,伟大的母亲的一种怜惜,让人为她对艺术,对文学,对建筑学的奉献精神和那种痴狂而敬重。虽然这两个星期每天只读很短的一段,但是这个过程仿佛让我身临其中,体会并感受着他们感受的一点一寸??

林徽因,白莲一样的女子,纯净而美好。不仅在诗词文学上大显身手,更在建筑学领域舞弄风骚,卓有成就。而正是这个浑身充满诗意与才气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她是苍穹中一颗低调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只看林徽因的诗,我们知道她是温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

应该是身居豪宅,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然而进一步了解她之后,我们会发现,她虽然有着诗意的人生,她却不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煮一壶香茗,约3、5个好友,一起夜下话谈,谈人生谈理想谈事业谈诗词歌赋或许才投她意,但是对事业极度热忱的她却很少有这样的时间,只有在香山养病的那4年,才可以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 …… 余下全文

篇三 :林徽因传读后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林徽因,她是诗人、建筑学家、三位才子的恋人、纯洁冷静又不失姿色的人。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白落梅的笔下渐渐向我们展示……

林徽因,19xx年出生在杭州,他的父亲林长民是一位爱国学者。她在八岁的时候,全家由杭州移居上海;在十岁的时候又移居北京。19xx年春天,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赴英国讲学,而十六岁的林徽因随其父去伦敦读书。也正是这一次远行让林徽因从此走上了新的人生历程,也意味着她行将彻底地告别青涩的少女时代。同年九月,年轻才子徐志摩从美国到英国,他为了认识狄更生先生所以拜访了林长民,不久便和林长民成为挚友,更结识了让徐志摩爱慕一生的林徽因。 缘分真的好奇妙,并非是中了缘分这两个字的蛊,所以才这样不厌其烦地谈论与诉说。只是每当提及感情,总是会与缘分纠缠不清。

有缘千里来相会,携手红尘;无缘对面手难牵,咫尺陌路。林徽因与徐志摩既是有缘又是无缘。林徽因与徐志摩相恋但因为林徽因的极度冷静让他们无法共渡红尘。因为徐志摩已经是已婚之人了。

当他们在热恋时,林徽因突然选择转身离去,虽泪流满面却不愿继续。后来,林徽因与梁启超之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共渡红尘。如果说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情似一把火,那么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恋却好似微风拂面,清冷的湖水,虽不轰轰烈烈却最终厮守一生。而她与徐志摩成为了至交好友,徐志摩却在一次奔赴林徽因讲座途中坠机身亡。林徽因这时才发现徐志摩成为了她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最后的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走南访北,探索各地的古建筑,并收录成册,两人都成为了著名的建筑学家。19xx年,林徽因平静的走完了这不平静的一生,享年51岁。

书中,林徽因的极度冷静令我印象深刻。她能认识到自己与徐志摩之间的种种不合,并懂得放弃。她更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随会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她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和梁思成一起研究建筑结构,并编撰着建筑书籍。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能够好好工作也是十分不易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林徽因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

一身诗意的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

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有众多追随者。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对林徽因来说,则是以身世个性传奇。她身世氛围,更多的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流逝的时光之水也冲洗不掉她的传世风化,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寻。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英文水平极佳。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在北京的文化圈里,她一直以才貌双全而闻名,由于徐志摩的文学引领,她写得一手音韵极美的新诗,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她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文化学者,而她就是一个高级文化沙龙的女主人。她是建筑史中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卷起袖子就可以赶图设计新房舍。她骡子骑得,鸡毛小店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危梁斗拱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她还是三个著名的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痴狂,并开中国现代离婚之先河;一个是和梁思成这个名字并置在一起的婚恋正剧,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另外,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场,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可想而知,她确实是一位倾倒众生的佳人。在她身后,似乎还真难找到一个能及得上她的成就和魅力的女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林徽因做到了,她这一世应该算不长不短,相比长寿者来说,虽然有些许缺憾。但她一生华美,比起庸碌的凡人,当是无悔了,她活着的时候喜欢被人簇拥着,在热闹中度过每一天。死后则想独自与春天留下最后一个约会。她像青鸟一样倦而知返,在月色还没有散去的晨晓离去。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出戏,虽没有大起大落,却也一波三折。那些来往于她生命中的过客,在戏台上出将入相,忙碌不堪人物性格。也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本就是一本美丽的诗集,在人间四月写着青春的赞歌。还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是一锅小米粥,用时间的炉火慢慢熬煮,越久越香。千万个人心中,就有千万个林徽因,所以对于她的人物性格,以及心情故事,有所争执亦属平常。就像久远的历史,早已在岁月的风尘中销声匿迹,我们也只能凭借一些书籍典故来探看模糊不清的昨天,这让我想起了昙花,总是选择在暮色时分开放,开时极其绚烂,仿佛要在瞬间将一生的美丽都释放。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花开只有今宵,难见明日。所谓昙花一现,赏花之人打个盹儿,便错过了那个绽放的过程,极致之后是惨淡的消退。林徽因是那束昙花么?年轻的时候她是朵白莲,在月光下独自清雅,如今被岁月打理过得容颜不复当年。她选择做一朵昙花,灿烂得开过便作罢。林徽因是真正的才女,她在设计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超凡的见解。她的成就,一半是缘于她的努力,然而更多的则是她骨子里的灵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所设计的作品,都离不开那份灵逸。所以与林徽因相关的事物我们无需深入探寻,便会生出一见如故之感。她优雅的气韵,斐然的才情似一缕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清新,温和,柔美又生动。

…… …… 余下全文

篇五 :《林徽因传》读后感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 花了两天的时间将《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通读了一遍。我一直觉得这是本极好的书。于我而言这本传记是一本绝美的哲理性散文。文笔如此美妙只是一直不解喜欢读诗书的女子为什么总是多愁善感呢。一直想将许多美文背诵下来,只可惜自己十分忙碌,没有那个时间。而现在我又遇到一本自己甚是喜爱的书,再也不敢奢望将其背诵下来,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诵读。

其实林徽因也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女子而已。只是,时势造英雄,恰恰在那样一个年代,她恰恰有着那样的背景与对诗文的喜爱。哪个男儿不喜欢才女,更何况是像林徽因这样的才女。。许多人也想做像林徽因那样的女子,袭一身素装,青梅煮茗,读一本小书,看庭前花开花落。恐怕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都只能是一种奢求吧,内心的安静无关乎身处的环境无关乎周围的一切。许多人在潜移默化的时光里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我一直觉得身体只是个装饰,灵魂才是自己的,死后也不必受别人安排。”落入红尘的饮食男女

终究是逃脱不了为这副躯壳奔走的宿命。现在突然很能理解林黛玉,她深爱着贾宝玉,无关乎名利,无关乎财富,只为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为的是自己的心,因此,她从来不会逼迫宝玉为仕途而奔波。想想,在如今,这样的女子又能有几个呢。

这个世间有太多的变数,有谁还能记得自己的初衷呢。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生活的轨迹与既定的方向有太大的出入已实属不易了。

仔细回想,人生真的奇妙,好像一切未知,又似乎冥冥之中在我们诞生之前就有了既定的轨迹。我们来到世间,只是将那些已被安排好的故事一一演绎一番,完成使命而已。若是这样,紧走慢走,前程只有许多路,我们又何必如此辛苦自己呢。只是回忆过去的往事又如梦一般。现在却又恍如隔世,而这一路走来,冷暖自知。我是如此喜欢古典文化,多么希望他能发扬光大。可是作为一名医学院的理科生,只能苦笑,恐怕我写下的这些文字都词不达意,贻笑大方了,更别说自己小小的愿望了。

…… …… 余下全文

篇六 :林徽因传读后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上世纪曾经掀起极大的轰动,被许多男子当做那朵梦中期盼的白莲。而她更是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而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不禁发问:林徽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徐志摩等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传》这本书生动的描述了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到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让我们自由地穿梭在历史之间,与那些历史人物倾心交流,互诉心声。而作者优美的文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综观林徽因的一生,虽然传奇,却也平淡,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太大的风浪,她始终是大海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无需雄伟的气势,也无需宽广的胸怀,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可以禁得起风浪,安详的飘荡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时会想:如果林徽因并没有随父离开那个江南小镇,也许她的人生将会从此改写,没有徐志摩,没有梁思成,亦没有金岳霖,也许她会生活在一栋古宅里,守着一树一树的花开,与凡夫一起平淡的日子,也许他并不是她的最爱,但他会在她冷时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会在她伤心时给她一个坚实的肩膀,她会与他一起在夏日的树荫下乘凉,在夜空下数着满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则一直追随着她,不离不弃。可是上天注定不会给林徽因一个单调的人生,不会让她绝美的容颜淹没在尘埃里,所以林徽因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必定会有一个波折的人生,她必将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林徽因一生中爱了三个男子,爱得深沉,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了她多次在康桥上徘徊,只为能见她一面;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风雨人生;金岳霖为了她终生不娶。这足已说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实当时在许多人看来,徐志摩与林徽因才是最配的一对,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当年到访中国最欣赏的就是徐志摩与林徽因,他曾多次想为徐志摩与林徽因牵线,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实林徽因又何尝不知道自己最爱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却给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选择徐志摩,意味着过诗情画意的日子;选择梁思成,意味着过细水流长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终是安稳的日子,所以她注定与徐志摩擦肩。琴棋书画诗酒花再美好,也比不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安稳,林徽因是个现实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梁思成虽然不是她最爱的,却是最适合她的。对于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适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没有错,她并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对徐志摩负责,她只是想让自己过得美满,幸福,这并没有错。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林徽因传》有感

读《林徽因传》有感

10数媒班 罗 佳 学号:110333170105

题记: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世人因为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却也因这无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会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应这样走过。

很早就知道林徽因,知道她是一位才女,知道徐志摩对她的爱恋,知道她是梁思成的夫人,知道金岳霖因爱恋她而终身未娶,知道她于五十年代早逝。但她的才,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不了解;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情感纠角怎样,我不了解。对林徽因,我仅仅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水平上。直到读了《林徽因传》。

林徽因,这位出身名门,兼具文学家的敏锐与建筑学家的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都颇有建树的才女,是一个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个用一生追求自由、双脚一直在行走的女人。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暂的,她只活了五十一岁。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灿烂的、夺目的。她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作为女建筑学家,她亲自主持并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美丽有目共睹,众人称羡;她才思敏捷,分析、评论头头是道,这一点令许多男士自叹弗如。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梁思成曾说过:“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她又是骄傲的,她不流俗,不惧权贵,有着知识分子的高贵的灵魂。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

读这本传记的过程中有几次我在想林徽因到底有多美呢,于是抵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上网查了一下。印象深刻的有两张,一张是少年时期的,梳着辫子,穿着那个时代的一种褂子,很好看的面容,苗条的身材,文静中透露着聪慧和灵气,真是秀丽无比,亭亭玉立。另一张是与梁思成在国外的合影,笑得特别开心,显出好看的酒窝,梁思成笑得含蓄,泛黄的相处掩不住他们青春幸福的气息。

…… …… 余下全文

篇八 :《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传》读后感

小教2班 马梦颖 03110221

林徽因,一个旷世美丽的女子,一个才华绝代的女子,一个创造了沙龙又走出沙龙的女子,最初,是带着对这一代奇女子的好奇去看的,想感受他与梁思成的爱情,但是越到后来,其实是被林徽因的个人魅力所吸引,那自由的思想,那单纯的心灵,那活泼的性格,那细心呵护家庭同时又不忘对工作的极度负责??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官员家庭,其父林长民在政治中也算个风云人物,但是在家,徽因的父亲对徽因的母亲却是极其冷漠,还没怎么懂事的小徽因,这些都看在眼里,所以,一直到大,她都认为,没有感情的婚姻对双方都是极大的伤害,这一直都影响着她的价值观,特别是后来徐志摩因追求她而抛弃原有的家庭,而她与任公的儿子梁思成结婚后,也精心呵护着家庭,因为她懂得,她体会过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而在徽因人生的一重大转折在父亲带她出国,去了英国,她在哪里看到了不同于中国的许多建筑,接触到了外面的自由民主气息,她同时被外国的文化所深深吸引,也因为这些,徽因确定了以后人生的方向——学习建筑,而也在这个时候,她遇见了徐志摩,徐志摩在英国这段期间深深爱上了林徽因,并展开大胆的追求,同时还不顾周围人给予的压力,抛弃了自己原有的家庭,而这段历史也被徐志摩写进了志摩日记当中,而这本日记现已找不到,这段徐志摩内心的独白我们无从得知了,我们知道,徐志摩一生其实都爱着林徽因,虽然后来他还娶了陆小曼为妻,而其实徽因对徐志摩也不是没有感情的,只是不同于徐志摩而已。

说到林徽因,我们都会把她与许多人困在一起讲,如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而最多的也许就是林徽因与梁思成了,在我个人看来,她俩不仅仅是夫妻,更是工作学习伙伴。她们俩曾一起去外国留学四年,而在这四年当中,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想将建筑学带到中国,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它。回国后,因为建筑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根本没有合适的教材,而他们又不愿照搬欧美的教科书,所以初为人师的他们工作的十分辛苦因为徽因是南方人,所以他们经常要在中的南北之间来回奔波。在一起留学的时候,是他们俩相互陪伴,互相激励着对方,从而俩人都已高分获得学位,现在在一起工作,他们经常奔波熬夜,对学生极度的负责,对在中国才兴起的在建筑学也是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