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

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

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专题三: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爱弥尔》读后感

——卢梭主要著作间的关联 思路

任何一个学者他的思想主张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一定与他的成长背景、兴趣与专长(比如洛克曾经学医,精通医术,所以他的《教育漫画》中非常重视儿童的体质,许多关于身体养育的论述)、生活时代背景、政治立场、宗教立场密切相关,这些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弥漫在他的全部思想中,这些规律在卢梭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他成长过程中形同孤儿,无所羁绊,他当过学徒、熟悉钟表匠等技术;他从小跟随父亲阅读古典名著;出生在日内瓦,深受新教传统的熏染;处于时代交接处,思想言论必然既有划时代的一面又充满了矛盾,卢梭未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矛盾,但这是他自己也无法掌控的;由于深受世俗的批判和攻击,许多人还是曾经的好友与同胞,他的思想与精神状况都难免会发生急剧变化,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他所有的著作之间一定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何况卢梭本人也曾亲口说过,他的某些作品本就是为了另一些作品立言论证的。

一、对卢梭的批判

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多数评论家都在揭露卢梭身上的各种缺点和缺陷。他们指责说:他反复无常,摇摆不定(宗教信仰的问题:他一会从新教改到天主教,又从天主教皈依新教这是矛盾的渊源,下面详述)他与不时给他资助的华伦夫人关系暧昧(一边叫她妈妈,一边做她的情夫,有段时间还与花匠克洛德?阿奈共同占有她);尤其是他抛弃自己的孩子,这是卢梭作为一个教育学论著作者最令人难以容忍的罪过。

在卢梭当时生活的时期,对他的批评也是不绝于耳的,就像他的有的人骂他是一个“疯子”,卢梭后期确实由于政治上的屡次迫害和生活的窘迫,数次流亡以致敏感多疑,神经衰弱,健康和身体都受到严重摧残,但是他前期的作品掀起的轩然大波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疯子”。

二、卢梭的几大矛盾 生前悲惨VS死后哀荣:如今在法国,有一条以卢梭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改叫让一雅克街,成为一道让人朝拜的风景。但在当时,卢梭隐居在这里是在经历了被围攻、批判、追捕和流亡等一系列人生灾难之后,已经由一位社会名流堕落为一贫如洗的“人民公敌”,在世俗眼中,可谓“下场悲惨”。而他的对手们并没有因此罢休,仍不断制造谣言,诽谤侮辱,其中,就有大哲学家伏尔泰。1776年12月26日,伏尔泰在闻听卢梭的“死讯”后给他朋友写信说:“让·雅克·卢梭死得其所。有人认为,是一只狗把他撞死的,这消息并不真实??据说,12月12日,他同一个名叫罗米利的老日内瓦人斗胆翻越城墙进入巴黎,他饱餐了一顿,因消化不良,像狗。” 卢梭著作的出版,在生前带给他的只有误解、封杀、逮捕、驱逐与各种侮辱,他就在不断地游荡与躲避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跟许多好友绝交,最后圣经衰弱形同疯子。死后他却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领袖,罗伯斯皮尔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作为革命的纲领和行动指南。对他个人的研究与对他的著作的研究此起彼伏,成为政治学、哲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的重要人物。

…… …… 余下全文

篇三 :卢梭的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尔》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卢梭的《爱弥尔》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对这本书上的很多观点很感兴趣,如文中的:“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他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爱弥尔》认为我们生来软弱,生来愚昧,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育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话,那么对他的教育就不好;如果三种教育都趋向于同一个目的的话,那么他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爱弥尔》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十分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四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写于1757年,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全书共分为5卷,《爱弥儿》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前四卷提出九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论述男子教育的改革,揭穿法国封建教育的腐朽荒谬,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十五岁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借爱弥儿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子女的革新。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围绕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而展开。这本书全面体现了卢梭的教育观点,他的观点虽然是立足在法国18世纪的社会和教育环境,而今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可取之处。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

而《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按照这种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在爱弥儿身上,卢梭就倾注了培育这种“新人”的理想。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卢梭的《爱弥儿》有感

读卢梭的《爱弥儿》有感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本书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启谛了我的思维。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本爱弥儿。的确,在现代教育中,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性发展,我觉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当代中国教育,小学生比初中生累,初中生比高中生累的现象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我们干了太多不尊重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程度而过早或过多的把一些知识或要求强迫孩子们去接受,从而使很多孩子们很早就失去了童年,没有幸福的童年当然也就没有幸福的人生!我们常常做的事是在拔苗助长,其实很多东西要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们顺着自己的天性去发展。因此也就涉及到一个评价问题,为什么对所有孩子要用同一个尺度去评价?孩子们的天性当然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在文化知识学习上稍微差一点,但在其他如科学知识或艺术知识或动手能力方面要强一些,我们何不在他天性发展的优势方面给予引导,让他发展得更快一些,走得更远一些,文化成绩差点有什么所谓?所以当代教育的悲哀也就在于此,我们只承认单一的成功(考试成绩的高低),而不是丰富多彩的人生!

当然对于卢梭的自然法则中有些方面我认为也有不是很合适的地方,要知道学生们在成长期中是生活在社会中而不能脱离社会,因此不可能完全的“自然”,他们一生的成长中受到太多的社会的负面的影响,如何把这种影响消减到最低,也是在对学生的教育所要考虑的问题。

还有,学生必须有强健的体魄,一个没有强健体魄的青年是很难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高贵的灵魂的,所以卢梭提出的对孩子的体魄的要求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这些方面对我们的教育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 …… 余下全文

篇六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一个瑞士日内瓦钟表匠的儿子,家境贫寒,当过学徒、仆役,一辈子颠沛流离,辗转流浪。他崇尚自然,行为不拘,率性而为;他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性情浪漫。他一生只受过两年正规教育,最终却成为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一天教师也没有当过,却写出了千古绝唱的教育经典著作《爱弥尔》。这部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巨作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在教育上掀起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卢梭塑造的爱弥尔,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劳动者的身手,而且有改革家的品德;具有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拥有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良知和善。无疑,爱弥尔是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的理想形象,是自然主义教育培养出的新型模特儿,卢梭用爱弥尔的形象,抨击造就王公贵族和达官显宦的封建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不去过那种依高官厚禄的寄生生

活,不受权贵的奴役,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归结起来,在这部著作中,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把儿童看作儿童。要尊重儿童的天性,相信儿童具有内在的发展潜能。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愚蠢的事情。

儿童尽管弱小,但他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潜能。总之,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其天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会使儿童将来获得快乐和幸福。

…… …… 余下全文

篇七 :爱弥儿读后感及相关研讨

《爱弥儿》读后感及相关研讨

《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我读了此书后,在此说一说我读这本书后的感受,以及一些评价。

《爱弥儿》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卢梭写下这一本著作是为了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作为一名国家免费师范生,我将来要走上教师的讲台,终生势必要从事于教育事业,因此,阅读本书对于我来说很有益处。虽然卢梭所处的年代相对于现在有点远,但是能够了解先人前辈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将来的教育生涯有很大的益助。

教育学论著《爱弥儿》,简述了卢梭那独特而自由的教育思想,这是一部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虽然卢梭在世时,曾因此书而遭受攻击,但其独到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后来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其民主自由的思想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动力。

卢梭的《爱弥尔》,可以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直以来我坚信: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但是,在我们国家,情况却是几乎相反的,因为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衡量一名学生优秀与否,往往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考虑。这样,特别是在这几十年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高。在城市里,特别是发达城市里,像以前那种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反而优秀的现象已将很少见了,反而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成绩大多数都很优秀,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却很多成绩很差。当然,大学里的老师很难看到这一点,这些现象我在高中时的老师曾经谈论过。原因虽然有很大地原因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能够安心的学习,但是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这变成了家庭条件好就往往能够使学生在年幼时就开始“不情愿”地接受教育。像城市里的小学生很多都是必须从小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幼儿园的小孩子就开始学英语奥数钢琴之类。于是,早期培训就火了起来,可以说,中国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孩子的童年都要伴随着众多的补习培优。那么农村里的孩子呢?我问过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同学,他们很多都有着如同卢梭所说的让孩子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快乐地成长。但是,跟着他的很多孩子都没有考上大学。也就是说,在当今的中国,如果像卢梭描述地那样进行教育,是没有前途的。但是,如果照着“符合”我们国情的教育方法,儿童又无法得到一个幸福的童年,只能成为一台麻木的机器人那样进行着自己的人生,像大人承受着生活的压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即可贵的启示。

卢梭的教育思想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从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了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关于智育,卢梭认为让儿童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处,应是儿童的智力所能理解的;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

卢梭的感觉教育把发展感官与读书学习截然分开,当然失之偏颇,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强调感觉训练,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外感观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其中很多见解仍有益于今天的教育实践。我觉得有一段话让我感想最深,那就是:“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由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想法、看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想法、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