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篇一: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今天读了《史记》之《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紧紧围绕飞将军李广的精于骑射,勇猛,正直清廉的特点来写。李广生于汉朝,祖先李信也是秦朝的名将。李广在冲锋陷阵或与猛兽格斗中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敢。但是他的才能却让皇帝嫉妒成恨!只让他在边境守卫,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那里都以英勇善战闻名。

但最终李广还是被封为郡太守。皇帝命他在边境防御匈奴。一日一名宦官跟他学习却被3个匈奴打了,李广带人打匈奴却把李广的几十个骑兵都射死了,于是又带兵数百去追赶。可是不久又遇到数千匈奴骑兵,这时,李广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冷静分析后先安慰士兵们不要怕,又假装出他们是大部队派来的侦查员。所以又勇敢的向前走到离匈奴只有不到两里地的路程才缓缓停下来,接着又让士兵假装成要在此安营扎寨的样子,他的士兵们都怕极了,但是李广却坚信自己的直觉。这样一来敌人们就真的不敢来打李广他们了。不久,一个骑白马的首领出来修整队伍,这时李广突然带兵冲上去将他们都射死了,然后,又要求士兵们躺下休息,匈奴人怕有埋伏,趁天色已晚偷偷把兵都给撤了。第二天李广安然无恙的回到了大部队。

汉武帝时,经别人推荐李广从郡太尉调入朝廷当了未央宫太尉和程不识一样的官职。但是李广治军方法简单且有用,驻扎一般只驻扎在有水草的地方,住下后又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打更巡逻,但他能远放哨探,同样可以掌握敌情,所以也未遭到过敌人袭击!但程不识军队制度严格,人人军兵文吏对何事都极其严明,全军很少得到休息,但他的军队也没有遭到过偷袭。李广对他的军队士兵宽容和平,让士兵生活的很快乐,士兵也很愿意为他拼命。所以匈奴人也都害怕李广,士兵也都愿意跟随李广打匈奴。

而且李广也同样拥有超人般的巨大力量!!有一次李广傍晚出去打猎,却把一块巨大的石头当成了老虎,他拔剑就射,近前一看才知道那个是石头,可他却射入了石头中!真是神力呀!

李广为人还十分廉洁,得到的一点赏赐都分给自己的部下,吃点好的也分给士兵们吃。所以士兵们都十分尊重他!李广身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直到自己的年龄已老还要强的统领大军去攻打匈奴兵且取得胜利!他的勇敢和执着,廉洁等高贵品质真让人敬佩啊!

…… …… 余下全文

篇二 :李将军列传读后赏析

李将军列传读后赏析 李增泓

《李将军列传》是西汉司马迁所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本篇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文章有以下特征

(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李将军列传》有感

读《李将军列传》有感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记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司马迁对李广大加赞扬、推崇备至,认为李广武艺高超、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同时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并且为人简易、号令不烦,可以说是德才兼备,不愧为一代名将。此外,作者还笔端含情,对李广一生未能封侯并且最终含冤而死的悲剧命运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也流露出了对当权者的愤慨。

司马迁由于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说了几句公道话而惨遭宫刑之耻,所以他在写作《李将军列传》时自然带上了个人强烈的主观色彩,一方面是为自己与李广一家的不幸命运感到不平,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李广的赞扬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作为一名史官,他无力与手握重权的汉武帝在现实中抗争,只能通过自己的笔在史书中倾诉自己的悲愤之情,成就“无韵之《离骚》”,让后人去评判是非。因此,我们在读《李将军列传》时就要注意到作者的这种倾向性,对李广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我们自己冷静客观的评价与思考。

首先,笔者认为李广本人是一位将才,而不是一位帅才。李广确实武艺高强,特别是他善射,司马迁对此不厌其详地做了精心描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广就是一名能总揽全局,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统帅。一是李广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一名守卫上郡的太守,也就是一个重要边郡的最高军事统帅,最重要的职责是统筹调度全郡的士兵,守卫好边境的领土,而不是自己逞强好能,亲自领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雕手。二是李广也缺乏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即使是杀死了这三个匈奴射雕手,对整个战局也是毫无影响,并没有战略上的好处。可是,如果李广因此而被敌人杀死或生擒,无疑是汉军战略上的重大失败。李广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追杀几个于战局毫无重要性的匈奴射雕手的举动,无疑是一个战略上的鲁莽之举。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广有逞强好能之嫌,而这恰恰是一位军事统帅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其次,李广缺乏一位帅才应有的胸怀。比如,一次李广

打猎途经霸陵亭,霸陵尉由于喝醉了而禁止李广通行,并说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李将军列传》有感

读《李将军列传》有感

在《大学生应用语文》上我第一次读到了《李将军列传》,深有感触。

李广作为将军,一生征战沙场,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英勇善战,常常为兵士做出表率。当李广带着百来骑兵追击射雕者的时候,凭着自己高超的射术,杀死两个,活捉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这样的紧急关头,李广的百名骑兵很是惊慌,想回马飞奔逃跑。可李广却神态自若,出奇谋退了敌兵,保全了部队。真可谓有勇有谋,紧急关头现大智,在士兵前做出了表率。

李将军又是一个清正廉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将军。李广的俸禄为两千石,四十余年,家里却没有多余的钱财。每受赏赐,他总是和士兵们一起分享。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甘愿在他麾下,抛头颅,撒热血。所以每次战斗,李广的部下总能拧成一股绳,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李将军还是一个敢于负起责任的人。在最后一次和卫青共同对付匈奴的时候,卫青让朋友公孙敖和自己一起攻打单于,而把李广调开,让他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最终迷失道路。卫青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而李广却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去了之后,因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而拔刀自刎了。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还被后人所鄙夷。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李广这样的品性是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李广的品性值得我们学习。有时候,当代人不得不服软,迫于生存的压力,迫于家庭的压力,我们不得不拍马屁,不得不委曲求全,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要笑脸相应。也许,一些宝贵的品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 …… 余下全文

篇五 :李广读后感

《史记·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夜读《李将军列传》,二千年前的古人就像历历在目,故事历久弥新。读第一遍,便为李将军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制,始终不能封侯,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而扼腕痛惜。读第二遍,又被李将军的美好德行而深深感染。读第三遍,不觉出了一身的冷汗,

一代名将李广的高风亮节足以使我辈凡夫俗子永生景仰。 李广作为将军,一生征战沙场,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带兵有道,常常为兵士做出表率。当李广带着百来骑兵追击射雕者的时候,凭着自己高超的射术,杀死两个,活捉一个。把他们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这样的紧急关头,李广的百名骑兵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可李广却镇定自若,出奇谋退了敌兵,保全了部队。真可谓有勇有谋,紧急关

头现大智,在士兵前做出了表率。

李将军又是一个重情重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将军。李广的俸禄为两千石,四十余年,家里却没有多余的钱财。每受赏赐,他总是和士兵们一起分享。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所以每次战斗,李广

的部下总能拧成一股绳,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李将军还是一个敢于负起责任的人。在最后一次和卫青共同对

付匈奴的时候,卫青让朋友公孙敖和自己一起攻打单于,而把李广调开,让他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最终迷失道路。卫青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而李广却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去了之后,因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而拔刀自刎了。一

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

掩卷沉思,从李广的品性和遭遇延伸开去,我们可以获益良多。一个人一身中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去处理和面对这些事情和问题呢?是冷静的沉着,不以个人得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

军魂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有感 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的名字,已经深入人心,无人不为他的勇猛所动容,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飞将军,我多了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我认为,只有如此,才能真真认识我们心目中的飞将军——李广。

在读史记之前,我先从网上浏览了一下有关李广的介绍,李广(?-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读了网上对李广的介绍,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这样几个问题:(1)李广为什么被称为“飞将军”;(2)李广的人生经历为什么如此曲折;(3)李广为什么自杀,带着这样几个问

题,我翻开了《史记》这一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奇著,并细细的研读了《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史记》5000字读后感

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从三国开始,“史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编纂方法,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通史;还开创了我国史学家秉笔直书的治史传统。

说到这本书一定要提的是书的作者司马迁。写这本史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小司马迁在耳濡目染下对历史发生浓厚兴趣。并且一旦遇到问题,司马迁总会追根究底,直到完全弄清楚为止。如果书本上找不到答案,他便会求教他人或亲自实地考察以辨真假。当司马谈患重病时,他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再三叮咛他继承父业。因此司马迁痛下决心要完成父亲的遗志,编写史记。后来,司马

迁不幸遭遇了宫刑,他克服了宫刑的耻辱,忍辱负重,继续编写《史记》,经过了整整16年的不懈努力,才终于完成《史记》这本传世千年而被后人赞叹不绝的名著。他的这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以个人荣辱看历史,固然易生偏见,但司马迁讲历史,却能保持清醒客观,即使是写当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肤之痛,也能控制情绪,顶多在赞语中发点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历史,写史和评史,绝不乱掺乎。他总是能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评判历史。为大汉天子所不能容忍的韩信,司马迁为他记转;墙倒众人推的李广,司马迁仍从正面为他写下《李将军列传》。在他笔下,即使是“成者为王”的汉高祖也大有流氓气,即使是“败者为贼”的项羽也不失英雄相。就连当时的恐怖分子,他也会说“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就连李斯这样的“大坏蛋”,他也会描写其临死之际,父子相哭,遥想当年,牵黄犬,逐狡兔的天伦之乐。历史上的哪些呼风唤雨的大人物,都被他请下神坛,还原成一个又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这种写法当然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后来“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补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太史公也不知所踪。但太史公的这份客观,这份执着,以及这部史书所饱含的“不虚美不隐恶”精神从我一翻开它,就深深吸引了我。在《史记》里,他介绍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三12读后感

回味历史——《史记》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这个星期,我读了《史记》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在牢里受尽劳苦,发奋写出来的。

当读到《李广射虎》感受到了李广他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当读到《五帝本纪》感受到了皇帝的勤政,

爱民,不与商纣王的昏庸无道。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将军列传》,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李广想办法让匈奴们以为李广大军在诱骗

匈奴们,最后成功返回了大本营。我感受到了李广的聪明,武艺高强,机智。我也要像李广一样做个聪明的人,精忠报国,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