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家教读后感

家庭教育学课程论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院系: 文理学院

班级:公管091班

姓名: 崔 强

学号: 33 号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看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可能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充满良知的妈妈也是一位懂教育的老师,她敢于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被作者独到新颖的教育观念所吸引,并且对现行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书中记叙了许多关于作者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 “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作者通过记叙自身的经历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们都是经历过孩童时期长大的,当家长们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犯错,永远达不到他们理想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行为,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简直无懈可击。“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 …… 余下全文

篇二 :《好父母好家教》读后感

《好父母好家教》读后感

最近因为公司安排,拜读了魏书生所著的《好父母好家教》一书,这本书从家教事小意义大、家教有法无定法、教育子女德为先、学习指导要科学、成才之路万千条、热点问题综合谈、防止家教进误区、名人教子面面观几个方面展开家教漫谈,为众多家长出谋划策,答疑解难,令我感触很深。

作为一名教育咨询师,在平日的咨询工作中,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喜欢学习、孩子不服父母管教、孩子喜欢打电子游戏、孩子越来越叛逆??我想这也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曾有过许多的困惑。《好父母好家教》这本书不仅向每位家长,也向每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的成功教育例,他不仅告诉家长该如何教育子女、如何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也让我了解了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应该如何帮助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良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应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有个正确的引导,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良和谐的成长环境,作为孩子的父母,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而“教”“育”是一门学问。世上从来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父母常常从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或者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为了一点过错,或是唠叨不止,或是大声数落,甚至不分场合,不分时宜,随意骂人,动手动脚,全然不顾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而实质上这样的批评教育不但收效甚微,还会对孩子脆弱的心灵带来伤害,造成孩子不自信,心里压抑,或者久而久之,父母如此“教育”,会被孩子默默排斥,无声反抗,反而激起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失去了批评的效力,因此,“平时,采用轻声细语的批评方式,体现出一种父母对孩子友好商量的姿态,这种姿态的结果是让孩子感到最终做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于他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去为孩子着想,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则不再是针锋麦芒,而是平等的沟通了。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更是这样。虽然说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从书中的每一个教育事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魏书生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做学生的朋友、从学生的角度、朋友的角度去教育、帮助学生。我想,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像魏书生老师一样,善待自己的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与失败,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喜欢、尊敬的老师。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家教指南读后感

读《家教指南》有感

做为一个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成功、成才?在之前,这些问题我即便是想,也是在脑中一闪而过,不曾细细地考虑过,更不曾用某一种概念和方法指导自己去行动过。

《家教指南》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读了《家教指南》,我才似乎猛然间意识到自己是在盲目的教育孩子,从未有目的地认真探索孩子身上有哪些优缺点,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孩子的哪种特长,或用什么方法解决孩子存在的某个问题,或作为家长应该改变什么从而去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家长的责任是最重最大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家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所以,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把自己作为孩子成长的榜样,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捷径。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家教成功启示录》读后感

《家教成功启示录》读后感

父母应成为孩子合格的老师

——《家教成功启示录》读后感

沈惠琴

自本人读了《家教成功启示录》这本书之后,感触非常深刻,受到很大震撼。我深深懂得了,作为家长,把孩子教育成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就像一件产品,家长就像该产品的生产者,将来孩子成为一件次品、合格品、优等品,要靠父母的打造。怎样打造好这个产品,父母自身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是个麻将不离手,脏话不离口的人,试想一下,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将来能够成材吗?如果父母是个爱学习、懂礼仪、讲道德的人,试想一下,在这样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怎能不成材。

不管什么样的家庭,渴望儿女成材,天下父母同心,尤其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我们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要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自身尤其重要。就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想把儿女教育成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象《瘫痪母亲陈徽黎育女》的故事一样。我想:所有读了这篇文章的父母,都会为陈徽黎这位双腿残疾的母亲,可敬可叹的举动而动容。当我读到《一对山村农家夫妇教子》的故事,使我思绪万千,他们首先从自身做起,给儿女树立读书的榜样,不是逼着孩子读书,而是在孩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孩子的的做法,使我受到很大的启示。他告诉了我,平凡的父母可以教育出不平凡的儿女。当我读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两代人的家教》故事时,使我深深感到:教育孩子,不能当面批评孩子的稚嫩习作,这样可以避免让孩子产生被“否定”的情绪,使孩子那幼芽般的兴趣不致夭折。要鼓励兴趣、鼓励自立,让她自由发展,树立信心。

其实把儿女教育成材,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成功,他不仅使父母自身的价值得到提高,而且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所以说:为了把儿女教育成材,做为父母的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为把儿女“打造成”一个“优等品”而努力奋斗。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家教成功启示录》读后感

《家教成功启示录》读后感

张化玲

自本人读了《家教成功启示录》这本书之后,感触非常深刻,受到很大震撼。我深深懂得了,作为家长,把孩子教育成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就像一件产品,家长就像该产品的生产者,将来孩子成为一件次品、合格品、优等品,要靠父母的打造。怎样打造好这个产品,父母自身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是个麻将不离手,脏话不离口的人,试想一下,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将来能够成材吗?如果父母是个爱学习、懂礼仪、讲道德的人,试想一下,在这样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怎能不成材。

不管什么样的家庭,渴望儿女成材,天下父母同心,尤其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我们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要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自身尤其重要。就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想把儿女教育成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象《瘫痪母亲陈徽黎育女》的故事一样。我想:所有读了这篇文章的父母,都会为陈徽黎这位双腿残疾的母亲,可敬可叹的举动而动容。当我读到《一对山村农家夫妇教子》的故事,使我思绪万千,他们首先从自身做起,给儿女树立读书的榜样,不是逼着孩子读书,而是在孩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孩子的的做法,使我受到很大的启示。他告诉了我,平凡的父母可以教育出不平凡的儿女。当我读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两代人的家教》故事时,使我深深感到:教育孩子,不能当面批评孩子的稚嫩习作,这样可以避免让孩子产生被“否定”的情绪,使孩子那幼芽般的兴趣不致夭折。要鼓励兴趣、鼓励自立,让她自由发展,树立信心。

其实把儿女教育成材,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成功,他不仅使父母自身的价值得到提高,而且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所以说:为了把儿女教育成材,做为父母的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为把儿女“打造成”一个“优等品”而努力奋斗。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家教误区读后感

读《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后有感

作为一个刚刚踏入校门孩子的家长,大家的感觉可能都很困惑,尤其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几乎都在应用试验小白鼠的方法,孩子的成长可是经不起试验的,等你总结了正确的方法,也许已经太迟了,方法不当可能断送了孩子的前途。刚入校门的孩子几乎是一张白纸,正确的家庭教育能使这张白纸绘制出宏伟蓝图。

读了这本书后才让我真正感觉到我们在很多地方已经走在了家教误区的边缘:“不让孩子做家务”、“放大孩子范的一点小错误”、“拿孩子与天才少年去比”、“为孩子太多的提问而烦恼”、“不给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机会”、“歧视苦力劳动”、“只言传不身教”等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下一代的家教思路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家长也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要将我们这一代的教育方法照搬到下一代的教育当中去,真理也有被推翻的时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子方法,读后如饮甘泉,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目标不宜太高,跳一跳够得着就好;汇聚十条小溪,成就一条大河;重负和痛苦中读书,不如轻松和快乐下论道;过分的呵护溺爱会让孩子无法适应社会——

…… …… 余下全文

篇七 :《家教成功启示录》读后感

《家教成功启示录》读后感

父母应成为孩子合格的老师

——《家教成功启示录》读后感

沈惠琴

自本人读了《家教成功启示录》这本书之后,感触非常深刻,受到很大震撼。我深深懂得了,作为家长,把孩子教育成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就像一件产品,家长就像该产品的生产者,将来孩子成为一件次品、合格品、优等品,要靠父母的打造。怎样打造好这个产品,父母自身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是个麻将不离手,脏话不离口的人,试想一下,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将来能够成材吗?如果父母是个爱学习、懂礼仪、讲道德的人,试想一下,在这样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怎能不成材。

不管什么样的家庭,渴望儿女成材,天下父母同心,尤其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我们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要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自身尤其重要。就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想把儿女教育成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象《瘫痪母亲陈徽黎育女》的故事一样。我想:所有读了这篇文章的父母,都会为陈徽黎这位双腿残疾的母亲,可敬可叹的举动而动容。当我读到《一对山村农家夫妇教子》的故事,使我思绪万千,他们首先从自身做起,给儿女树立读书的榜样,不是逼着孩子读书,而是在孩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孩子的的做法,使我受到很大的启示。他告诉了我,平凡的父母可以教育出不平凡的儿女。当我读到《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两代人的家教》故事时,使我深深感到:教育孩子,不能当面批评孩子的稚嫩习作,这样可以避免让孩子产生被“否定”的情绪,使孩子那幼芽般的兴趣不致夭折。要鼓励兴趣、鼓励自立,让她自由发展,树立信心。

其实把儿女教育成材,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成功,他不仅使父母自身的价值得到提高,而且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所以说:为了把儿女教育成材,做为父母的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为把儿女“打造成”一个“优等品”而努力奋斗。

…… …… 余下全文

篇八 :家教周报读后感

家教周报读后感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教育子女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对我自己的孩子来说,我认为,首先要让她成为一个感到快乐的人。

这个“快乐”显然不是指吃得好,穿得好,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少年的天性被纵情释放,青春的激情被随意挥洒的快乐??

从《生命的花朵为何早谢》一文中看到,广州某中专生毕业前夕吊死于教室,据说是因为找工作受挫;顺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来的游戏机;而江苏金坛女生吉云丽之所以喝下剧毒农药,却是因为她成绩较好,考试时被一名男生抢占了座位,后被老师怀疑作弊而面子过不去??这一桩桩令人震惊和痛惜的事件中给我们的教育敲起了警钟。

孩子们只有在情感、人格和人性各方面都得到较健康的发展,才能自然地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并在不自觉中理解到生命的可贵。

作为家长,应从小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不能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让他们懂得做人首先要有平常心,然后才能谈论进取心,人生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只要孩子人生愉快,道德高尚,快快乐乐这就是成功。

记得我的孩子在2岁在左右时看书就爱撕,那么小的孩子如果当

时吓唬她不去撕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扼杀了她的好奇心,形成今后害怕动手的胆怯心理,而懒于动手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大脑的发育,影响智力的发展。

这时候我认为正确的教育应该加以引导,因此我就弄些花花绿绿的纸,和她一起撕纸,折叠成各种各样的纸形花样。

后来我发现孩子上幼儿园时,动手能力特别在做手工方面比同龄孩子要强很多,形成了自己的特长。

还孩子以快乐,这应该是充满真正人道主义的素质教育。这快乐包括创造教育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人生的快乐,青春的快乐。 无论孩子今后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使她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