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落日 朱启平

落日 朱启平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极其特点。 2.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

处。 3.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1.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勃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起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60多年前《大公报》著名记者朱启平先生以他的如椽大笔记录了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一幕值得我们“永志不忘”!

2.作者简介: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xx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被派往昆明,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19xx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获悉19xx年9月2日,,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材。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

二.文体介绍

1.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 2.通讯的基本特征:真实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思考回答:《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19xx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向联合国投降。

2.学生思考:从课文时间线索来看,日本的签字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是否文不对题?有独特的含义吗?

…… …… 余下全文

篇二 :落日_朱启平doc

《落日》

朱启平

一、字音识记:

目睹( ) 签( )字 顷( )刻 勋绶( ) 应( )酬 拾( )级 舷( )梯 翘( )首 目不暇( )接 昭( )彰( )天网恢恢( ) 湔( )雪 咔( )叽( ) 哔( )叽( ) 绿呢( ) 气氛( ) 簇簇( ) 挪( )动 半晌( ) 桅( )杆 投掷( ) 厥( )功甚伟 倾( )注 欤( ) 二、文体介绍:

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体裁。主要是对它与的两种最常用的文体,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 、 等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具有 三、速读全文,整体感悟: 1、《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事件?(用一句话概括)

2、通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落日朱启平doc

四、讨论分析:

1、解题: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其中“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指的是什么?

3、文章最后用诗作结:“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什么用意?

4、在这篇通讯中,你觉得印象异常深刻的细节内容是什么

【检测反馈】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肃穆 永志不忘 咔叽 密密簇簇 B 旋梯 目不暇接 应酬 天网灰灰

C 湔雪 厥功甚伟 警戒 天理昭彰 D 吹拂 流血成仁 堡垒 无与伦比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永志不忘:永远都不会忘记。 B 天网恢恢: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C天理昭彰: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D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没有空去看。

…… …… 余下全文

篇三 :落日 朱启平 语文出版社 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课 教材解析

落日

朱启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3、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位80岁老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

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这简单的言语凝聚了一个八旬老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也寄托了一个普通老人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我们——尤其是你们这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应该读一读这篇56年前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落日》。

(二)作者介绍

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据唐振常先生在《川上集》(三联书店19xx年版)中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

叱咤风云的身影。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xx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通讯享誉海内外。老新闻人严秀(曾彦修)先生19xx年读到迟来结集出版的《朱启平新闻通讯选》,就发自内心地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19xx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后经廖承志先生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 …… 余下全文

篇四 :落日

落日

朱启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侧记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3、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日本投降56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一位80岁老翁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

一名80岁的老翁向您提一个要求:贵报最好在8月15日这一天,重登56年前《大公报》上的一篇通讯《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是当年朱启平写的,已成为新闻界的传世之作。

现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拼命要祭鬼祭神,右翼分子篡改日本侵略史——在此时刻,请你们把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重新刊登,以唤起人民群众,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我感谢你们。

李庆云敬上

当我看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这简单的言语凝聚了一个八旬老人深深的爱国之情,也寄托了一个普通老人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我们——尤其是你们这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更应该读一读这篇56年前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落日》。

(二)作者介绍

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据唐振常先生在《川上集》(三联书店19xx年版)中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叱咤风云的身影。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xx年8月19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通讯享誉海内外。老新闻人严秀(曾彦修)先生19xx年读到迟来结集出版的《朱启平新闻通讯选》,就发自内心地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19xx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后经廖承志先生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 …… 余下全文

篇五 :落日的教案

《落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复习消息的文体常识,辨别消息和通讯的区别。

教学设想

1、因为是自读课文,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成对文章的了解

2、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看法。

阅读准备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1、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在著名的《大公报》社做记者。19xx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须架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后被列为大学新联系典范教材。

2、《落日》,19xx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定于19xx年9月2日上午九时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

为什么将这一举世瞩目的仪式放在军舰上?原来事出有因,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后,宣布由麦克阿瑟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仪式,并作为同盟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海军的强烈不满,因此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建议,如果投降仪式式由陆军将领主持,那么仪式式应在一舰海军军舰上举行,以表彰海军在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为了保证总统同意这一建议,他特别选择以杜鲁门家乡命名,并由他女儿马格丽特主持下水典礼“密苏里”号作为候选军舰。

3、勃兰特(1913-1992),德国政治家,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1967-19xx年在任联帮德国总理。二战期间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获19xx年诺贝尔和平奖。照片左上角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安妮小组。

二、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

2、整理文章结构、内容

3、复习消息文体的常识,区别消息和通讯的不同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课文

悠悠五十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博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同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近代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

…… …… 余下全文

篇六 :落日

《落日》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

2.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3.通晓日本军国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意识。

【教学重点】

1.“点”与“面”结合的写法;了解通讯的现场真实感。

【教学难点】

1.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接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随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我们可以重温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为那次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激动吧!

本文就是直接记录日本投降的仪式的,具有现场的真实性特点。

二、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它与消息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两种最常用的文体,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三、历史背景

19xx年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

四、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着重写了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前半部分(第1-2段)写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和盟军最高统帅的到来,在众多的人物中突出中国代表。后半部分(第3段)写日本代表的出场。

第四部分,整个通讯的高潮。第1段,写麦克阿瑟宣读讲稿,接着写日本代表签字的状况。第2段,是写和日本作战的各国代表的签字。

第五部分,是尾声。写了三个小花絮,或者说是小插曲。第1段,借“投降书脏了”嘲弄日本人。第2段,写盟军空军组队参加受降仪式。第3-5段,是由一位年轻水手的话引发的联想和思考。

…… …… 余下全文

篇七 :落日

《落日》教学设计

沙溪高级中学语文组 薛秋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极其特点。

2.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3.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1.通过学习了《西地平线上》,我们感受了自然界的落日是何等的壮美,虽没有亲眼目睹,但随着作者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这世间上的大美;但是二战历史上的落日大家肯定都不曾见过,今天我们就随着朱启平来目睹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落日。

2.作者简介: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xx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被派往昆明,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19xx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获悉19xx年9月2日,,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材。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

二.文体介绍

1.通讯:是一种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主要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展开式的叙述。运用通讯文体报道事实时,应“量体裁衣”,按照内容、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

2.通讯的基本特征:真实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思考回答:《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19xx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向联合国投降。

2.学生思考:从课文时间线索来看,日本的签字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是否文不对题?有独特的含义吗?

…… …… 余下全文

篇八 :落日

《落日》导学案

一、温故互查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他的诗词留传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有《岳武穆集》。

注释:

(1)凭:倚靠。(2)处:时候。 (3)三十:指年龄。 (4)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5)八千:言征途之漫长。 (6)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7)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8)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9)缺:山口。(10)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赏析:

此词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爱国激情。词中表现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心和对敌寇的刻骨仇恨。陈廷焯盛赞此词曰:“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白雨斋词话》)

二、学习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锻炼捕捉文章要点的能力,并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

了解通讯的写作方法,尝试写新闻通讯

三、情感目标

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捕捉文章要点,并体会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2、在精妙的细节描写中国感受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

三、自学检测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