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燃烧的男孩有感

读<<燃烧的男孩>>有感 此刻,屋外飘着大雪,连续两天的降雪使得外面的世界显得格外美丽和宁静。我喜欢这份宁静,也就越发的觉得珍贵,我始终觉得这是独独属于乡间的美好,再多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也比不上这里的不同。我珍惜乡间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落,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也正是由于这样,我才有时间和心思安安静静的读完这本<<燃烧的男孩>>。 前半部分我是笑着读完的,看着五个相互扶持的孩子,一路欢高歌,肆无忌惮,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悲伤,没有离别,那是一段美好的岁月,我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每天哪怕顶着烈日,也要玩耍,也要尽情释放出内心的一切情感,旁若无人,没有丝毫压力和不满在心中堆积。三个在雨坛镇三灵寺长大的孩子,只以为一个人过得不好笑,其他两个人也情愿放下身段来共同承担苦难,即使被其他同龄人辱骂、不屑、诅咒,可是我相信,如果让她们两个女生重新选择一次,她们依然义无反顾。这便是存在于孩子之间的真诚和感动,他们柔软的内心容不得一丝欺骗和伤害,他们的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他们不能看到任何一个无辜的孩子被万人弃唾,哪怕最终他们被万人弃唾。两个三灵寺外长大的兄弟,富裕,缺少关爱却不冷漠,坚强,孤单寂寞却有爱,他们是三灵寺其他孩子的公共敌人,他们饱受奚落却始终愿意帮助那三个孩子。我一直相信,同甘是大部分人愿意去做的,可是共苦却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然而残酷的却是,同甘共苦是一个词,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的品性的词语。他们五个少年曾经那样快乐并且执着的相信永远,相信这个世界上的背叛和不信任是说给别人听的,正如他们始终坚信他们各自的人生可以拿来互相分享,他们会越来越幸福,即使有些人的命运注定是不幸的,他们能懂彼此的人生,他们把彼此当作亲人,或姐姐或哥哥,或弟弟或妹妹。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个叛逆、黑暗少年描述的一段残酷的青春,可是仔细品味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段温暖能引起共鸣的岁月,他们的相依为命,阳光洒脱,我总是在羡慕别人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尤其是童年生活的各种乐趣,如这五个小孩,可是爸爸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乐趣,不必羡慕别人,也许有人也在羡慕你”。那是感动着每一个人的时光,正如序言里的一句话,“你一定愿意被真诚感动”。

…… …… 余下全文

篇二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读后感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读后感

最近读了《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使我感触颇深。此书全面分析了男孩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男孩的性别特征、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更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权威专家深入剖析男孩教育精髓,倡导用最契合男孩心理特征、成长规律的方式教育男孩。改变你想法的1%,男孩的人生就会变得与众不同!通过读此书,我对儿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心态和策略有了新的调整。

一、教育男孩,请先进入男孩世界。

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给男孩和女孩穿一样的鞋,却期望他们走出不同的路,这是不现实的。 老师和家长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我们都应该明白,爱动、调皮是男孩的天性,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燃烧体内的睾丸素和促使大脑健康的发展,也就是说只要父母、老师引导得当,教育得当,善于将男孩的个性弊端转变成一种成功的优势,每个男孩都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那么教育男孩首先走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什么呢?“他们喜欢淘气是因为他们更喜欢冒险;他们搞破坏,是因为他们更有探索精神;他们好争斗,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挥只不去的英雄情结”。

任何一个男孩子都有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理解他们那些不可思议的行为,所以对待停不来的男孩,我们千万不能强制实施,那样会使他们与你对抗或“消极怠工”或搞更大的破坏。 男孩女孩的教育策略不能用一样的,这是自然现象,违背自然规律操作起来,结果是事与愿违。我现在才明白,原来我和我儿子相处的不是很和谐的症结在于我并没有真正走进他的世界,对男孩的内心世界没有科学的认识,我需要重新审视儿子的个性,多与他沟通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理解他那些不可思议的行为,和他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

二、做男孩父母,更需要高智商。

以榜样、尊重、肯定、气氛为主题陪伴男孩成长。

…… …… 余下全文

篇三 :《燃烧的男孩》书评

《燃烧的男孩》书评

燃烧的?这本书是励志的吗?

经过很多人的介绍,我从图书馆借来这本书。推荐这本书的同学非常好心地提醒我,你内心不够坚强就准备一些纸巾再读它吧……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来翻开那本经过很多人的手有点破旧的书,心中笑道:一本书,它真能有那么强大吗?

然而在读完它我才意识到,那些文字强大到能狠狠地在我心上划过一刀,让我泪流满面,几乎窒息……

书中的主角名叫木灵江,他生来注定了孤独,但他却很顽强,很懂事,也很可怜。可也有段时间他还是幸福的。那时,他的爸爸妈妈还在,虽然朋友不多,但他拥有的那几个朋友却令我羡慕不已,朋友们与他一起共患难,为他捍卫尊严。

其中有一位是他的堂姐,她是一个胖胖的,缺乏安全感的,永远缺根大脑神经,让人又爱又恨的女生,每次冬霜惹祸时,我总是很鄙视她,认为她太笨了。可惹完祸后她的言行举止都让我捧腹大笑,一扫我对她的怒气。想象着,要是我也有个这么笨的堂姐或朋友,我会选择远离她?还是守护她。看到她的家庭背景后,我毅然选择了后者——守护她!可这位活宝却也离开了大家,独自一人出去闯荡。

一位是山灵寺中的假小子——鹿威。她是一位十分仗义的朋友,当众人在唾骂木灵江跳楼身亡的妈妈时,她悄悄地打了个电话叫来了120救护车。可在这本书中似乎就是好人没好报,率直的鹿威因为想将木灵江从竹林中救出来而被很毒的青竹蛇咬到,最后离开了人世。

最后要隆重介绍的这位朋友叫岳达,他还有一位天真可爱无邪的弟弟小轩。岳达在这本书中是最能安抚我的人物了,每次当木灵江有危险时,我总期盼着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岳达能够及时出现。即使在最后岳达家中的价值上千万的宝石失踪了,他内心虽挣扎,但他最后还是冲进火海,去寻找他昔日最好的朋友木灵江。可后来因为燃烧的火焰,他不得不与木灵江一起跳进那条宽宽的灵江中。在宽大的灵江里的最后一刻,他把木灵江推上了岸,可他,却再也没有出现了……

我的心情随着书中文字的变化而变化,那些可恶的文字不给我一点儿的支配权,就这样牵着我的心如过山车波澜起伏,先将我的心牵扯到轨道的最高点,让我笑个够,随后,又狠狠地将我推进木灵江的家庭中,让我和木灵江一起去感受那地狱般的家庭巨变!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后感

有爱,才有教育

春节过年,我忙里忙外,接待亲朋,终于年过完了。我开始学习“微型师德案例”,我感慨万千,我震惊不已,我有相见恨晚之感。“有爱,才有教育”这句话一直回响在耳畔。

《爱让我们成就彼此》我一口气看了三遍。“我闻到了妈妈的味道”,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小小的泰迪需要关爱。汤普森老师用真爱让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能有所成就。爱的力量是无穷尽的,爱能创造奇迹。泰迪健康成长起来。汤普森的爱成就了泰迪,也成就了自己。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花朵爱是炭火。爱给人温暖,给人光明。爱能使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爱能使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在泰迪的身上,我看到了爱的力量。我想到我的一个学生。她是个弱智女孩,父亲早弃她而去,不见踪影。母亲精神异常,她从小跟着奶奶。极其自卑,没有朋友,整天呆着,只会抄书抄作业,都叫她“李大傻子”。七年级在我班上,都欺侮她。我常在早读时轻轻的和她谈话,给她单独布置任务,告诉她怎样做作业,怎样注意卫生。不歧视她,赞扬她的劳动,肯定她的小进步。让同学找她玩,帮助她。终于,她开始笑,我下课了,她迎上来帮我拿书,擦黑板。我衣服掉在教室,她忙着给我送到办公室。孩子需要爱!爱是一路春风,拂去她脸上的乌云,爱是一缕阳光,温暖了她冰冷的心田。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的无私的爱,妈妈教师陈丽霞的爱温暖了教育的一方土地,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精神呼唤着我们,呼唤我们“用爱心做教育”。做教师的首先要爱学生,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爱的教育不是教育。有爱,才有教育。

感谢远程教育,通过学习“微型师德案例”,我心中充满了感动,充满了爱。我如疲惫

不堪的缺油的旧车重新注满了油,又有了力量。请相信,我会在爱的引领下,谱写新篇章。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读后感之一

假期里在女儿的催促下陪她一起去买书,又在她的监督下购买了一本《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说是学校让家长写读后感。本有些不以为然,想必书中的内容无疑又是那些名人的自我炒作和作秀。可架不住女儿的“圣旨”和一再催促,闲瑕里翻看了一下,却越看越觉得有滋有味,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

斜阳浅照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

斜阳浅照,总结起来另外四个字,便是岁月静好。

一本书完整地读下来,心中的情感,不太好总结。感动,欢喜,甚至紧张,但更多的则是一份怅然。

有人说,一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带来视野,一个完全不同于平日的角度。人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带着些“身在此山中”的茫然,而一本好书却能带你到这距离之外,幡然醒悟。母亲,则是一个我不常带入思考的角色。

书中的母亲是带着怎样的情感面对怀中咿呀而笑的婴儿,又是怀着怎样的情感看着脚边蹒跚学步的孩童,我能想象得到却感受不得,终归还是太过年少。作者龙应台,不论任何还是不能被当做一般寻常的母亲。即使在个人简介中自提过“大隐隐于市”的思想,但她的社会责任终归还是会一直承担着的。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她才会格外珍惜伴随孩子而来的平静安然。

但偶尔再思索,其实这么想也不准确。我初识龙应台是在《目送》一书,之后才是这本。应该说,我认识的龙应台并不是世人眼中的那个燃烧着野火的文化批评者,而是一个温柔的女子。相比于《目送》的深邃忧伤,《孩子,你慢慢来》显然更欢喜些,然而这欢喜之中,也透露出一种说不清的怅然。

孩子,总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不难想象作者坐在台阶上,静静地等待对面五岁男孩扎一朵蝴蝶结时候的心情。“孩子,你慢慢来。”我想,这句话本身就带有一种神奇的宁静,他使我觉得,这一刻慢下来的不仅仅是对面的五岁男孩,不仅仅是作者。那是一种挽留,也是一种挽留不得的怅然;那是一种盼望孩子成长,转眼却发现孩子已经不再年幼的怅然。我们都希望美好的时刻可以长存,即使明知不可。

世界总是在变化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昨日还是春雨如丝,今朝已是夏蝉初鸣。这多么像一个轮回!每一个生灵都干干净净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还是会干干净净的离开。即使知道我必须要老去,即使知道孩子必须要长大,但心里仍是会不自觉地抱有一丝希望与幻想,孩子,你慢慢来。

…… …… 余下全文

篇六 :看了李枫的《燃烧的男孩》

看了李枫的《燃烧的男孩》。很纠结,想去死。或者找一个地方放空自己。没有想到更多的评价给它,只是单纯地发自内心的喜欢它。这应该是第二次看哭的书吧。记得第一本是《夏至未至》,在傅小司颓唐时哭了,在立夏选择离开时哭了。眼眶转瞬间被泪水充斥,世界模糊后继而更加清晰。但这只是须臾之间的事,对于《燃》的前半部分是在“笑到岔气,笑到肋骨断掉”中度过,而在后半部分,我哭成了泪人,却又不敢哭出声,怕吓到我妈,只能不断哽咽,泪珠从眼梢砸下来,从鼻腔中汹涌出来。忘了有多久像这样哭过。

讨厌三灵寺,没由来的讨厌,或者说是有太多理由去讨厌而变得麻木。如果我是木灵江,我会选择离开,因为那里从来不曾是我的家,只是一个供身体停歇的场所,连驿站也说不上的地方。想英语中house和home的区别。可那只是臆想,我是木灵江,这是我的命运,我无法改变的命运。为什么不去相信奇迹?因为不可能发生才称为奇迹。

我不能允许会有这样一个机会出现,让岳达以自己的下跪来换取我的片刻安宁。不就是脱了裤子给看吗?而且都是男的。自己的尊严可以改变一切吗?只会伤害到自己的朋友。哭了,因为我那贵重的尊严。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这些都已变成无可逆转的白纸黑字。这些都是令人窒息的结局。

如果我是李枫就好了,一切都会变的美好。但那样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不会存在这篇文字了吧。

作为一个读者,讨厌一切没有结局的故事,有太多想象的空间,却无法去想象,茫然的无助感。很累。但如果是个喜剧,就不会有如此深的记忆,这么强的记忆了吧。奇怪的残缺美。

很想去写一篇这样的文章,但还是没有那样的能力去驾驭把。才疏学浅,未经世事的少年能写出怎样的文章呢?只怕是混进了黄金堆,也会被人认出是铜锌合金给剔出来吧。

还是会努力的,向着你们的高度努力。虽然现在只能是被认作空发理想,但还是想说,“总有一天,会以翠绿的形式钻出地面。”

这是一本送给世界上所有感到脆弱、不幸和感到孤独的人们的书。这是一个非常灰暗和绝望的故事;当你打开书时,你能读到的每一个句子,都被痛苦和悲伤浸透了。我们甚至难以想象,作者到底是用怎样的状态,完成了这些令人唏嘘不已的情节;亲情、友情、世俗、独孤,几乎所有生活中最为难以抉择的场景都被呈现在这个故事当中,甚至那些我们连想象一下都会感到心头抽痛的剧情,就这么毫不留情地发生了;而当你合上书的时候,从那些被血色和黑暗湮没的句子当中,有一种极度坚韧的精神慢慢地涌现出来,攀上了你的心头,令你不住为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而颤抖;当你再度想.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后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看着别人快乐是快乐的,但不得不承受心中的一份无奈,怀念风的以为是死去的幽灵的体会,而活着的人也许根本没有享受过这天然的标示——你还活着。

小男孩哈里因为一场车祸而去了另一个世界,正在排队等待着去那个幽灵口中的“天蓝色的彼岸”,但他的心里去还在挂念着自己的爸、妈妈、姐姐、老师和同学们,却又不知如何向他们表达心意。不久,他碰到了另一个幽灵,叫阿瑟,阿瑟带着他偷偷溜回人间,去向他的亲人和朋友们告别,并向他们表示歉意和爱……

死亡会忽然呈现带走你或你身边的人。面对死亡,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变得无比软弱,哪怕是一缕阳光,也会变成将我们身体燃烧的助燃器。 哈里很悔恨,只想与姐姐道歉的他,因为有“未完成希望”,而无法到达“天蓝色的彼岸”在阿瑟的帮助下来到人世与家人道别,并完成希望。这时,他才完全没了这辈子的忧愁,步入了夕阳边的那抹天蓝。我不禁感慨,为什么,我们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后悔。家人从来不会去责怪什么而我们却从来不懂。有的时候走到最后一步,没路了,才知道后悔,才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明白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去做,才发现自己的无知。最爱的人就要离开了,眼泪滴落在指尖,微弱而又尖锐的疼痛着,直到泪海干涸。

人总是要学会很多,珍爱生命总是因该最初学会的一个。活着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件事。即使你不开心,倒霉,生病??但至少你还活着,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让那些死去的极度羡慕的了。活着,你有家,有朋友,有家人,有你一切熟悉的东西,你要好好珍惜。珍惜世间的一切,包括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死人是很怀念这种感觉的。珍惜你的生活。 不要抱怨这个世界,如果你真的在天蓝色的彼岸,你会感到伤心,因为,那是一种多么令人怀念的感觉啊。不管你有多么渺小,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活着,你就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每一个灵魂,都能跨越这道天蓝色的彼岸,找到一段新的旅程,生命,绝不会停止,死亡,决不是结束!

…… …… 余下全文

篇八 :作业 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首钢矿业公司职工子弟学校(二中) 语文 一年级 于环

初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感觉十分陌生,不知所云。但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一个月的教学工作结束之后,再次翻读,却发现有很多的共鸣。这本书尤其适合新入职的教师,如我。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学习习惯甚至生活习惯都有待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年级的教师要多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他提到,作为教师甚至要去了解孩子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我想,也许我不能做到教育学家要求的那样。但至少,我能去了解孩子们今天是不是发烧、不舒服了,是不是因为身体原因而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了。而不是妄加批评,使孩子身心俱疲。工作半月,我发现教师的工作真的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我自己反思自己的工作,再结合老教师对我的指点,我发现自己真的是严厉有余而亲切不足了。究其原因,大概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角色在脑海中混在一起了吧?上课的时候也想着自己是班主任,要为孩子树规矩,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能松劲儿。于是,有些矫枉过正了。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励。在课堂上,不再想自己是班主任,而是要考虑怎样使孩子学得更多。因为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也是教师工作的核心之所在。再结合自己听课以及培训学习到的经验,我觉得我的问题在于太过强调自己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忽略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孩子们听得却是心不在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结合教育学家的经验,我决定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首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地把独学、对学、组学、群学等方式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真正有所思,有所得。自己讲课的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都在讲,而自己原以为讲得透彻,孩子们就应该能掌握得好。然而,实际上,孩子们在做练习时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暴露出他们教学效果的不佳。所以,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少讲,把方法讲清楚,然后把时间留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读、练。我会多找方法,把教学环节安排得精彩一些,更加吸引孩子们一些。其次,安排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孩子们现在初升小学,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很短。所以,要真正把律动加进自己的课堂。比如,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听听儿歌的音频,跟着一起念儿歌。这样的形式既活泼吸引人,其实也是在学知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律动之后再集中注意力来听讲,教学效果也会好很多。再次,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比如,我现在提问都是随机的,尽量照顾所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