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历史的轨迹》读后感

《历史的轨迹》读后感

最近翻阅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 产 党为什么能?》之后,从心底升腾的无限自豪感更是随着血液激荡着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历史的轨迹——中国共 产 党为什么能》全景描绘了中国共 产 党取得成功的历史轨迹,准确解读了中国共 产 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一幅展示中国共 产 党发展历程、凝集着中国共 产 党伟大的历史长卷。 中国共 产 党诞生90年,执政超过60年。在这段历史里,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我看来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共 产 党为什么能挽救全民族于危亡之际?为什么能从一穷二白的极度贫穷下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强? 为什么能在经历严重的历史错误之后仍然深获人民拥戴?为什么能如此和谐化解海峡两岸矛盾、实现和平过渡?为什么能带领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成功举办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为什么能推动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快速增长?为什么能成功地将中国变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所瞩目、全世界发达国家所关注的现代新中国……答案就是中国共 产 党是中国的脊梁。这脊梁代代相传,万年不衰。 正如所有脊梁一样,中国的脊梁——中国共 产 党也是临危不乱,历劫不衰。90年的千辛万苦造就了中国共 产 党90年的悠悠历史。90年了,她依然屹立于世界之林,巍然不动。那脊梁或许失落过,但从未放弃过;那脊梁或许倒下过,但从未被击败过。大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终于造就了属于这个脊梁的荣耀,创造了属于中国的

成功! 另外我们看到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奥运、世博成功,中华大地喜事连连。

…… …… 余下全文

篇二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毕家0小学 五(2)班 毕鑫怡 指导教师:张翠花

今天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受益匪浅。每当我看到那些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时,就泪流满面。

中国共 产 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是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诗篇;是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宏图伟业;是中国共 产 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让黄土地不断创造奇迹,让世界惊叹中华巨变??我们凝望党旗,在心中筑起一道新的长城。那就是,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跟着伟大的党,信心满怀地迎接灿烂的明天。

翻开中国的历史,回到八十五年前,中国共 产 党开始编织鲜艳的党旗——这是一面代表中国人民红火岁月的旗帜,这是一面代表真理与光明的旗帜,这更是一面渗透着无数党员为追求真理和民族希望洒下鲜血的旗帜。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刘胡兰……回顾八十五年的沧桑与光辉,多少中国人和革命战士在这面鲜艳的党旗下,历尽艰辛,用他们的生命、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铸造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岁月山河。

历史的烟尘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雨,当年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力。是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民在苦难中撑起一片蓝天,实现了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翻开新中国的史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跃然纸上。在党的带领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祖国从一穷二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到改革开放,全国实现小康,向更好的生活迈进。在这其中又出现了多少优秀的共 产 党员、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他们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闪耀着党的光辉,点燃我们心中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 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回味历史,心潮跟随我们的党走向更好的明天。是历史的选择让我们新一代展望更美好的未来,我们要从我做起,好好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公司:从历史到未来——《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公司?:从历史到未来

——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读后感

这是一部内容精彩、图文并茂、给人以深刻启示的记录片。无意之中,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和关注那无处不在而又被我们忽略的公司。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平凡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做到了!’?

这段铿锵有力的语录就是《企业家》杂志上著名的?企业家誓言?。它十分真切地展现出现代企业家们那种勇于拼搏、无所畏惧的品质和精神。显然,企业家要实现他们的财富梦想,推行他们的价值理念,离不开他们缔造的组织——公司。

公司,既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组织细胞,也是现代社会当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个词。它就我们身边,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但却时常被我们忽略。时至今日,?公司?无论是其外延还是内涵都已大大扩展,但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公司究竟是什么?重新认识和解读公司,能帮助我们全方位认识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解释一些现象,同时,还能让作为公司成员的我们,更加清楚地界定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显而易见,公司是一种经济组织。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漫长的商业史。在人们曾经创造出的各类经济组织当中,为何只有公司能够

统领现代市场经济?是什么赋予了公司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成功背后的答案,都归功于?公司?那大胆而富有时代特征的制度创新。

现代公司制度源于16世纪的西欧。面对一个随着地理大发现而急速拓展的海外市场,沿袭数千年的传统商业组织已经无力承担远洋贸易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更加无法承受远洋贸易所伴随的巨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精明的荷兰商人设计出了一种划时代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一个公司就是一个?法人?,即法律意义上的自由缔约人。?公司法人?的收益与风险由股东按其出资份额共同分享、共同承担。出资人以其出资额对公司债务担任?有限责任?,多余债务自动免除。?法人?和?有限责任?!正是这看似平常的制度创新,革新了沿袭千年的经济秩序。从此以后,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竞争者逐渐由有血有肉的自然人变成了?法人?,自然人不再是市场风险的直接承受者,这无疑大大降低了资本的运作风险。通过分散和降低资本风险,公司得以聚合起全社会一切渴望增值的资源和力量,并由此开启了一个属于公司的新时代。

…… …… 余下全文

篇四 :理性的历史——《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理性的历史——《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物流本四班 翁炯泽

初读茅海建老师的《天朝的崩溃》,我是带着一种浅尝辄止的态度,粗略地浏览了一遍。而后又回过头,细读了一遍目录。不得不说,茅老写这本书的时候,绝不是像教科书式般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篇第一章,茅老就由“国贼” 琦善的生平谈起,由人及事,一步步地阐述一段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却留有一种耐人寻味的历史苍凉。

谈及历史,我们无非只在乎成王败寇,国仇家恨。而跳出这个范式,用一种理性化的角度去谈历史,我们更应该去关注那些历史人物背后的道德与历史意义。我读《史记》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列传,看着像听说书一样刺激,不论忠奸,都各有看点。无论是春秋四君子的爱国情怀,还是楚汉诸侯的雄心壮志,都是一个历史时代最具特色的一面。

当然,茅老的《天朝的崩溃》无疑也是想借着琦善,对鸦片战争做一次客观解读。博尔济吉特·琦善,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鸦片战争时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曾经担任两广(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总督,官拜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的封疆大吏,为何向英军求和,私签《穿鼻草约》。这个把香港割让,赔款六百万白银,给中国近代史抹黑的大臣,他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说实话,茅老的《天朝的崩溃》确实是站在一个道德高度去评价一段历史。我们抛开对琦善的主观好恶,客观理性对去剖析一个人一件事背后道德本质。在茅老看来,琦善的妥协是有其难言之隐的。他不比林则徐那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烈士情怀,却也有一颗明辨是非善恶的良心。从他的主张的封关锁国——“大张晓谕,不准通商,则鸦片无自而来换。”中看出,琦善也是有心禁烟的。况且就连三岁小儿都知道,《穿鼻草约》是实打实的丧权辱国之举,而他一个文渊阁大学士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行之。只能说是,无可奈何,明哲保身罢了。

当我们在读鸦片战争那段历史时,我们不难发现,英国与清政府的军事实力是有着云壤之别。琦善若是选择拼死一搏,结局无非是两广的海军元气大伤,甚至全军覆没。如此一来,东南沿海的防御系统几乎就是崩溃,届时英军借机从东南沿海入手,所占的殖民地恐怕就不止只是香港了。也难怪蒋廷黻先生评价:“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 …… 余下全文

篇五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2

读《历史的天空》有感

历史的天空从代表人物:梁大牙,一个匪气很重的流氓向一个自觉自愿的真正革命者的转变,说明了共产主义的伟大,并且此书透过的历史背景直面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追求,生动的再现了一个革命家和革命集体的成长过程。主人公梁必达早年大名梁大牙因为躲避日军的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阴差阳错的闯进了八路军根据地,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青年女八路的及时出现,改变了他脱离八路军投奔国民党的念头,就这一步,梁大牙从此走向了战争和政治,并在其对立面,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张普景等人的斗争,磨炼和帮助下,逐步显示了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有一个不自觉的匹夫之勇,成长成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最终修炼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作品营造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大约是在以安徽刘安为中心的江淮之间,这里曾经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活动的区域的结合部,那里地形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作者采用虚虚实实,隐隐约约的写法,实时实地,虚人虚事,因为实所以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意义,因为虚而顿显空灵洒脱,文章大气磅礴有诗情画意!

历史的天空,把我们从硝烟弥漫的年代带入和平岁月的今天,细细品来,在津津有味的同时不禁感慨主人翁的成长与成熟,也许对自己的人生给予照亮,因为有一种东西始终打动着我,那就是人格的力量。作为一名军校学员的角度来窥探这位亦正亦邪的真汉子,猛将领的性格特征给我的启示,他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气概告诉我们,做人要一生

坦坦荡荡,铁骨铮铮。他敢于正视不足,善于修正自我的睿智告诉我,求索一生要不断学习,自我完善。他的重情重义告诉我们,奋斗一生要重视情义二字。他的积极乐观告诉我们,艰难的时候要微笑面对,他对于爱情的坚守告诉我们,珍爱难得,要加倍珍惜!

历史的天空是有温度的,历史的轨迹是有色彩的,梁大牙的历史天空是他辉煌而灿烂的生命轨迹,他的人格光亮闪耀了辽阔的天空。他对历史的重新言说,以真切厚重的军人生命体验的细节和碎片填充了我们想象中的历史,使得历史的战争和英雄都更加真切,丰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子告诉我们,获得与历史对话的机会,我们就不会轻易忘掉历史!

…… …… 余下全文

篇六 :历史研究读后感

《历史研究》读后感

阅读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书,源于老师的推荐。作为一名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这部鸿篇巨制让我读起来颇有难度,但是把上中下三册卷帙浩繁的著作粗略的浏览了一遍,确实让我收获颇多。当然,仅仅凭借对一本书的阅读,很难对某一个人的某些“观念”做出实质性的定论或者评定,在这里我也仅是通过书中看到的一些东西来浅谈自己的理解,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还请老师指正。

1、《历史研究》内容摘要及分析

第一部分作为全书的纲领,指出了历史研究的内容与意义。在陈述了以前不少历史学家以国别史或地域史为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后,提出了一个更加广泛的新的研究单元:文明。为进行研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式范畴:希腊、中国与犹太三种文明模式,希望以此来理解所有的文明,这种模式的选择基本是可以认可的。提到一个观点:文明的识别标准有一条就是一个社会中一些人脱离经济活动而存在。

第二部分开始尝试解释文明的起源。提出了挑战与应战这种模式作为文明诞生的条件,文明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成果,在于人类成功地应对了外界的挑战,而不是如平常所理解的观念所说的环境是文明诞生的决定因素。挑战越大文明的发展越大。

第三部分解释文明的成长。提出将自决能力作为文明成长的评价标准,成长不在于取得了多大成绩,而在于文明处于一种动态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地应对了外界不断的挑战。而文明的停滞也是一种现象,原因就在于当一个文明成功应对了外部的挑战之后,却被牢牢地束缚在了某种环境中无法向前发展,无法提供更大的创造力与动力以促进文明的继续成长。

第四部分解释了文明的衰落。首先批评了以前的将决定论、宿命论等一些观点作为文明衰落的原因的解释。文明的衰退在于没有创造性地应对挑战,而是沉醉在对过往成功应战的崇拜中,丧失了创造力。一个社会中能够成功对挑战作出应战的永远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少部分人的带领下应对挑战,这就有了机械性的模仿的存在。而当领导者失去了带领大众应付挑战的能力同时又不愿将领导权让给真正有创造性的人时,社会中的许多问题都会出现,文明就此进入衰退。对过往的崇拜有各自形式:对短暂的自我的崇拜、对一种制度的崇拜、对暂时性技术的崇拜、对胜利的崇拜。简而言之,崇拜是衰落的原因。

…… …… 余下全文

篇七 :《历史哲学》读后感

《历史哲学》读后感

关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一书,由于各种原因,我只阅读了黑格尔所著的绪论部分和正文部分的中国篇。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在《精神现象学》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萌芽,在《历史哲学》中则构成了明确的体系。柯林伍德认为《历史哲学》是一部具有深刻独创性和革命性的著作,在书中历史学第一次充分成熟地走上哲学思想的舞台。

在历史的研究方法上,黑格尔提倡一种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历史哲学的功能就是要从具体的历史经验中去探索理性的行为。黑格尔在绪论中将观察历史的方法分为三种:

一、原始的历史。这就是像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写的历史。他认为,这样的历史只是把史学家所熟悉的行动、事件和情况,改变成一种观念的作品,只是将生动的描述留给后人。

二、反省的历史。这种历史能超越现时代的限制,是作者用自己的精神来从事这种整理工作,是一种历史重构,是普遍的内在的东西和事变的唯一的联系。当人们阅读它时会有一种“现在”的意兴在他的心头,会给人以道德的教训,成为达到哲学的世界历史的过渡。

三、哲学的历史。由于哲学观察历史的唯一思想就是理性,历史哲学只不过是对历史的思想的考察。哲学所关心的只是理念在世界历史的明镜中照射出来的光辉。因此世界历史是一种合理性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个人的一切热情、个性、兴趣、和才能都只是绝对精神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工具和手段。伟大人物也不例外,他们的伟大只是因为他们体现了绝对精神的意志,成为绝对精神的代理人。就连国家也不过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的形态。在国家中自由获得了客观性,表现为法律。总之,历史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在其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的外化。世界历史就是绝对精神朝着他的终极的目标不断地实现。历史哲学的作用就是要在一个特殊的经验中追踪理性的轨迹。世界历史展现了精神的自由意识的以及那种自由随之而实现的发展过程。所谓批判的历史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而是一种历史的历史。

…… …… 余下全文

篇八 :历史的轨迹:论对大公教会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历史的轨迹:论对大公教会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16世纪的教会改革运动,使基督教发生了重大改变,唯有《圣经》、因信称义、信徒皆祭司这三项基本原则复兴了福音,把我们从许多偏离初期教会传统的错误教导中归正了过来,甚至在经济、文化、思想、教育等方面影响了整个世界发展的进程。勿需赘言,这是我们每个新教徒都了然于心并且深刻铭记的一段历史。正因此,今天我们的新教徒鲜有人会再去探讨或反省改革给我们带来的矫枉过正,否定大公教会传统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21世纪初渐渐为人所知和重视,而这种由于对历史的无知所带来的主观性、盲目性、混乱性在中国教会显得尤为突出。宗派林立、异端四起、纷争不止、分裂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世俗化严重、管理混乱、专业牧养的缺乏等等威胁着现在以及未来整个中国教会的发展。虽然有许多教会神忠心有见识的仆人看到了问题出现,忧心教会未来的发展,但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教会问题依然存在且愈演愈烈,因为我们常常靠自己创新来找方法而不知道去看看历史当中神是怎样带领教会度过难关的。其实我们从教会整个发展历史当中就能看到基督教现在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在初期教会均已出现,也基本得到解决了,现在只不过是过去的不断重复;所以我们是时候谦卑自己去重视和继承教会历史这部遗产了。21世纪中国基督教会出路在哪里呢?回溯初期教会历史,也许上帝给我们的答案就在其中。

以下将围绕整个教会历史的发展来探讨对大公教会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大公教会、四大信经、主教制、教父

20xx年8月份我在温州乐清参与了为期半个月的学习,期间简略涉及了几门神学的课程,例如《中国教会历史》、《教牧学》等,这次学习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确实也有几分对中国教会未来的担忧。印象深刻的记得在三天中国教会历史的学习中发现了一个问题,现今我们新教徒难道只认得1517年之后的历史了吗?不说我们许多自称从小就信主的弟兄姊妹居然不知道新教、天主教、东正教是同根同源的,甚至在神学院教授神学课程的老师也对历史不甚清晰。居然还有无知的称天主教为异端的,足见对信仰的无知。在这里我没有贬低我们新教的意思,只是我们确实应该谦卑自己去好好读历史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