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非常的震撼,李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深入简出地阐述了爱心与教育的深层关系,展现了李老师教学的不凡风采,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付出真诚的爱心之与学生们的重要。李老师给予我的无限的启迪,要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的呀,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心理障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会爱上这些孩子们,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传授知识和技能给他们,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从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 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这是李老师书中的一段话,令我深有感悟。反映我的教学中,我也常有跟同学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在很多时候也帮到了他们。我每周都会布置他们写周记,让他们把想和老师说的话,或是一个星期来的表现自己作个总结,都一一写出来,然后每个同学的周记都会认真地看完,并做一一的回答和批注,这样也成为我和同学们交流的好方式。现在想来,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进行一些有创意的交流,像李老师所做的,让同学们把自己所有的困惑的问题都一一写出来,提出来,可以是书面上的,也可以

…… …… 余下全文

篇二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买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

…… …… 余下全文

篇三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爱心与教育》的书,感触颇深。

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这学期里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

…… …… 余下全文

篇四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缘于我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出于对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的认识,我深深的认识到自身教育知识的匮乏,和教育技巧的简单落后,于是打算到书店买几本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来给自己充充电。《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一)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的看了作者简介和自序,自序中一句颇具想象力,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话深深的攫住了我的心,那就是“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当时决定买他的书并不知道他有那么大的名气,那时蓬安还没有开什么教育大讲堂,也没有亲自听过李镇西的报告,更没有看过他的讲学的碟片(后来学校在集中学习时才有幸看到他在蓬安作报告的实况碟片),当时我看完这本书就被他的教育机智和简洁流畅的文笔折服了。在书中他提到经常给学生读他自己写的《爱心与教育》,在经历过几次失望后才买到这本我心仪已久的书----《爱心与教育》(增补版)。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他认为爱的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的生活;爱的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如学生生日亲自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等等。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年轻教师的成

长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觉得做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是幸福的。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幸福,做教师的幸福感不是看几本书就可以获得的,而是源于对教育意义的深远认识,源于对学生的热爱,这样你才会谈得上热爱工作,你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实践。在阅读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胸襟,净化自己的心灵,升华自己的人格;在实践中锻炼总结,在实践中修正提升,在实践中启迪智慧,在实践中开拓创新。这样你的工作会做得更好,于是你的学生依恋你,家长尊敬你,同行敬佩你,领导器重你,这样你被欣赏,被认同,你就会觉得很幸福,你就会觉得工作很快乐,你才会真正潜下心来搞教育,你就可以把你的爱全部奉献给孩子们,于是你的工作就会更出色,也会更幸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记得去年上半年有一天我正准备午休,突然想到作为班主任得去看看孩子们睡的咋样,就马上翻身起床,没有犹豫,没有拖拉。试想如果你心里没有装着孩子们,你会在午休之前想到他们吗?你愿意为了孩子们睡一个好觉而放弃自己的午休时间吗?因为我觉得孩子们睡好了,就有充沛的精力投入下午的学习,孩子们就可以取得相对更好的学习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五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作为一个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 …… 余下全文

篇六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童心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我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之后,得到一个结论:作为一名教师,并不真的在乎付出能得到多少回报,因为只要你对学生付出了真心,你会发现你从孩子那儿得到的更多。李老师还说: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是啊,爱能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在反复的阅读之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李镇西老师在一系列的教育技巧的背后,是一颗质朴的爱心,而这爱心,又表现为真真正正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只要有哪怕极少数的‘差生’在我们教育者的关注之外,那么,我们所标榜的任何‘素质教育’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的意义要重大得多。这句话在多年以前我们都是挂在嘴边的,而现在没有几个人再去提了。是这句话过时了吗?不,通过读《爱心与教育》,我认为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孟子就把“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三乐之一,可见欣赏一个优秀的学生并不难,那只不过是人之常情而已。但如果爱一个后进生,特别是那种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想品德都很差的学生,就需要有一种宽广的人道主义情怀了。如果再给他们一些特别的关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小心地呵护,那就需要我们抛却一切功利思想,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他、包容他,以爱和智慧

去点化他,这需要我们有超出一般人的耐心。书中的万同,可以说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并不少见,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本书之所以能让很多人流泪,恐怕万同的故事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些老师喜欢优秀生,因为优秀生是他的骄傲。可是他们往往忘了,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教育中从来就没有抽象的人(李镇西老师素有“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之称)。优秀生也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活生生的人。李镇西老师认为,面对“优生”,教师在深感“幸运”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的教育中,李老师同样是很关注,决不因为他们比较优秀就放任他们。对此我深有同感,根据我的观察,有些优秀生除了学习好之外,在人格、品德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因为各科老师对他们的放纵而变得更加突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偏向任何一个优秀生,关注他们人格成长中的弱点,同样是对全体学生认真负责的表现。在我班有一名学生,个人品德素质很不错,而且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样的“得意弟子”,我却毫不客气地当面指出她任性、意志不坚强等缺点。可能她当时不能完全接受,但过后都能反思自己,知道我是为了她好。她自己也明白,我从不会放弃对任何一个后进生的帮助,同样也不会放弃对任何一个优秀生的严格要求,她也不指望犯了错误后我会对她网开一面。

…… …… 余下全文

篇七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王燕华

暑假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

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 …… 余下全文

篇八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非常的震撼,李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深入简出地阐述了爱心与教育的深层关系,展现了李老师教学的不凡风采,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付出真诚的爱心之与学生们的重要。李老师给予我的无限的启迪,要让爱心掌舵,扬起教育风帆,让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引导和教育下,开始幸福快乐的人生。

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的呀,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心理障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会爱上这些孩子们,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传授知识和技能给他们,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从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刘丽萍

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 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这是李老师书中的一段话,令我深有感悟。反映我的教学中,我也常有跟同学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在很多时候也帮到了他们。我每周都会布置他们写周记,让他们把想和老师说的话,或是一个星期来的表现自己作个总结,都一一写出来,然后每个同学的周记都会认真地看完,并做一一的回答和批注,这样也成为我和同学们交流的好方式。现在想来,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进行一些有创意的交流,像李老师所做的,让同学们把自己所有的困惑的问题都一一写出来,提出来,可以是书面上的,也可以是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各阶段的真实想法,解决他们的真实困难和疑惑。惭愧的是,我对表现好坏不同的学生,还是有一些偏见,我需要通过更大的努力,让同学们感觉到我对他们的爱,慢慢的信任我,理解我,支持我,让学习不好的,思想上有不同问题的学生,一一解开心结,找到各种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同学们的疑难问题。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