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

本文中有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它的意思就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与此很有些相似之处,都强调优秀的外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外在环境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品位、处世方式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出身时代官宦家庭的子弟,一般都是经纶满腹,温文儒雅,言行举止之间与寒素出身的人虽不敢说有霄壤之别,用泾渭分明来形容应该不为太过。因为自小就接受某种环境的浸润熏陶,不自觉间已经将其融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整日与博雅的大家为伍、与高手过招一样,自己的水平在不经意中就有了长进。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学校,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主阵地,应该十分重视良好校园氛围的创设。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择校”现象,其实择的也就是学校的氛围。很多学校都提出了营造某某校园的口号,很振奋人心。如果真正落到实处的话,前景十分喜人。作为老师,作为教育的守望者,我们盼望着琅琅的书声充满校园,盼望着好学、礼让之风弥漫校园,盼望着文明之花开遍校园,让就学于思的孩子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如此,学校、教师都应允了相应的社会职责,何愁培养不出祖国之栋梁。

李福春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论语前四篇读后感

《论语》中的学而篇是《论语》开篇之作,其所反映的思想是《论语》核心思想仁之前提,也是学习之真谛。学习并非只是单纯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学习知识造福于人,其最关键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拥有做人最基本的美德,所以学习首先要懂得伦理道德。我们从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可以充分看到这点,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中国文明之精华之一便是礼仪,礼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礼节礼法,更多的是对道德的规范,对美德颂扬。因而学习美德,拥有美德是学习之基。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 …… 余下全文

篇三 :《论语》读后感-李保增

真理,永远是朴素的

——《论语》读后感

北师大在职博士班学员 李保增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广州

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

- 1 -

——《论语》读后感

北师大在职博士班学员 李保增 2012-12-20

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

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

人间”的先哲——孔子。《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徙的言行,是

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传

最广泛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

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

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

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

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

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

《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

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

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

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

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

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建立统

一王朝的两千多年里,曾经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家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论语》读后感

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看孔子谈"仁"

孔子认为

特别聪明和特别傻的都很少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处在中间

既不绝顶也不透顶

根据智力

他把人分为3种

一种是"上智"

天生聪明的人完全不需要学习就知晓一切;一种是"下愚" 天生愚蠢的人

无论怎么学习都没有办法;一种是"中人"

也就是指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普通人又分为2种

即"学而知之"的人

通过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第二种是"困而学之"的人

遇到自己过不去的坎

才会想起来去学

这两种人都是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论语的经典对白中我们还可以捕捉到这样一个词"圣人" 圣人又是比仁人高一个档次的了

孔子特别推崇的是圣人

但是他却不希望每个人都参照他的观点去当圣人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

孔子觉得自己就当不了圣人

他眼中的圣人是尧舜禹那样的先帝

首先

孔子认为

圣人必须是古代君王

他自己只不过是祖上发过迹

到孔子这一辈

已经是穷困潦倒四海为家了

更谈不上是什么君王

其次

圣人必须天资聪慧

不用学习就能明理明德

显然

孔子一生都在学习

做不成圣人

因此

一般人的标准到仁人这个档次就已经是成功了

即使不能为官吃香的喝辣的

至少也可以像孔子那样学富五车桃李天下了 他也是这么教育他学生的

论语中一共有105个"仁"字 那何为"仁"呢?学生问孔子

孔子回答不一

往往具有针对性

比如他说"巧言令色

鲜仁矣"

对于溜须拍马的人孔子最讨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要他克制自己

一切按照礼的规矩办事;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论语读后感

论语

在寒假里,我读了论语,我十分喜欢其中的一句话,但还是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孔夫子和论语吧。

先是孔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论语中子罕的一句。《论语·子罕》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意思是: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还记得那年,爸爸妈妈在接到老家的电话时,急匆匆的我放在亲戚家,带着年幼的妹妹回了老家,过了将近半个月才回来。半个月我一边上学,一边想她们。后来听他们说,是我爷爷去世了,当时我还不能理解什么叫去世了,等妈妈回来他跟我说,就是再也见不到我的爷爷了,看着妈妈红了的眼眶,我伸手抹去了妈妈的泪,她紧紧的把我搂在怀里。叫我以后常给奶奶打电话,我乖乖点点头。时间过去了那么久。渐渐地,我理解了妈妈所说的话。时间是不能后退的,只能向前看,要珍惜眼前。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穿了新衣,点了鞭炮。我们要珍惜时间,像孔子所说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时间会不分昼夜的流逝,所以大家把握好时间啊。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论语读后感

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那就是成功。

想了解别人必先了解自己

----读《论语》有感

我们总是苦于不被人了解

可是自己又真正了解自己多少呢?我们总是苦于没有慧眼辨英雄的能力

却总是找不到原因

看了两遍《论语》的我实在想天真无鞋的说两句:想了解别人必先了解自己

先从身体状况说

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据记载孔子耳聪目明

孔子能从路边哭泣的女子的哭声中分辨出她有三种悲伤的事

这在中医上来讲是肾气足的表现

我们是否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呢?是否存在肾阴虚、肾阳虚的情况呢?懂养生应该是一种有智慧的表现

孔子饮食有度

注意饮食卫生

提倡"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主张生理健康

提倡"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等等

从性格上来说

孔子是一个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圣人"

他认为"明智的人不会迷惑

仁爱的人不会忧愁

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当看到这句话时尽管有异议

但我发现这些优点孔子都有

因为简单的话语往往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能把一类人用简单的话归纳的这么准确

不能不说是因为太熟悉了

孔子熟悉自己

而且熟谙自己的性格

以至于他能明善恶

辨忠奸

孔子温和而又严肃

威武而不凶猛

庄重而又安详

性格接近中庸

这种人因为有双重性格

不能说性格分裂吧

但至少他能了解具有单重性格几乎所有人 哪怕你演技出众

他也具备看穿你的实力

了解自己你才能给别人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不得不承认

如果你无法让自己与被建议者"志同道合" 他是不可能听你的建议的

这是一个双向的

孔子为提建议提供了一个范本

…… …… 余下全文

篇七 :论语读后感

命运光辉,灵魂舛动

-----读《论语》有感 最近重新温习了一下《论语》这本书,感触颇深。以前虽然有所学习《论语》中一些篇章,不过这次是整本书都看了一遍,对书的整体内容都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感悟在,正所谓“旧书不愿百回读”吧!

《论语》,它是一本涵盖拥有博大精深内容的一本薄薄的书。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 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中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谈谈《论语》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交友之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孔子对待朋友之道。他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可见,通过《论语》告诉我们的是怎样交朋友,交怎样的朋友并要怎样维护友情。

(二)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论语》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当然为人之道第一点必须孝顺。百善孝为先。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 余下全文

篇八 :《论语》读后感

东华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教师填写: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注:本表格作为课程论文的首页递交,请用水笔或钢笔填写。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的语录体散文,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而成的一本书。整本书共分20篇,分别是《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该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著作。同时,该书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对于《论语》,我也只是大概地读了几遍,没有去深入地考察研究,但即便是这样,也在字里行间被孔子的言行深深地感动,为他的宽宏仁爱的胸襟和超人的智慧折服! 也许会有许多现代的年轻人对于这本老祖宗留下来的书不屑一顾,觉得都已经是21世纪了,那种老朽的思想早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了。其实正好相反,生活在物质欲盛行的年代的我们越是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论语》,听听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讲讲仁爱、孝顺、诚信、和为贵等的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无尽的物质欲望冲昏了头,离我们的本真越李越远。其次,论语里面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等,到现在看来还是很有实用性的。当然,毕竟是那个时候的著作,里面的一些思想在现在我们看来是片面的或者完全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去读这本书,取其精华,取其糟耙。对于这本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我们现代人是很有必要一读的。下面我就大概地讲下我读这本《论语》的一些心得体会。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