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生死疲劳》读后感

勉借荒诞叙庄严

死生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语

生化学院 化学102班 徐康莉 10630121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最鲜明的函授是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份精妙的语言,数不清的暗喻名言,读完后令人心潮起伏,联想翩翩。

小说叙述的是19xx年到20xx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莫先生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疲劳”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之中,一悲一喜。反观自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孩提时期的至真至纯,到而立之年的圆滑世故,再到白发添鬓的稀松平常,这之间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用岁月注脚一个章节。我们用时间去辨认自己留下的笔记,我们用眼瞳去感知自己以外的一切。贪嗔痴怨,爱恨情仇,我们在亦生亦死之间,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面对回忆这本充斥着喜怒哀乐的厚重笔记,当我们闲下来,悉心整理时,我们会发现:“疲劳”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非雷同。我这才发现,所谓的生死疲劳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死,二为疲劳。生死是一个过程,疲劳只是一种对过程的反馈。天地万物,各循其道,存在即是合理。而佛家所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代表其一派生活态度值得尊重,却不一定需人人效法。每一个

…… …… 余下全文

篇二 :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

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佛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然,生死疲劳,一种世态。细及个人,是否身心自在,该是一种回头。 暑期,趁着经纶事务后无主神游,我无意中翻览到了莫言先生的长篇巨著《生死疲劳》。《生死疲劳》叙述的是19xx年到20xx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莫先生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疲劳”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之中,一悲一喜。反观自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孩提时期的至真至纯,到而立之年的圆滑世故,再到白发添鬓的稀松平常,这之间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用岁月注脚一个章节。我们用时间去辨认自己留下的笔记,我们用眼瞳去感知自己以外的一切。贪嗔痴怨,爱恨情仇,我们在亦生亦死之间,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面对回忆这本充斥着喜怒哀乐的厚重笔记,当我们闲下来,悉心整理时,我们会发现:“疲劳”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非雷同。我这才发现,所谓的生死疲劳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死,二为疲劳。生死是一个过程,疲劳只是一种对过程的反馈。天地万物,各循其道,存在即是合理。而佛家所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代表其一派生活态度值得尊重,却不一定需人人效法。每一个人,对生活总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我谓之合理。

…… …… 余下全文

篇三 :生死疲劳 读后感

读《生死疲劳》有感

莫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获得该奖的第一人。莫言的获奖让我重燃随着繁琐生活早已失去的对文学的那份热度,一连4天一口气读完莫言先生的大作《生死疲劳》,心中就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且先说说《生死疲劳》这本书吧。故事从19xx年开始,一直写到20xx年。贯穿50年漫长路程的是西门屯一个小村落的变迁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土地改革的变迁史。贯穿这一变迁史的是西门一个大家庭的荣辱兴衰。作品以一种魔幻的艺术形式表现在大家面前。作者通过一世为人,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的生死轮回的形式,以人的眼睛和动物的感官来叙述故事,故事人物众多,情节繁缛复杂,但是先生却以不急不慢的不温不火的方式向我们诉说了这样一个荒诞又庄严的故事。

有人说这本书是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是对举国对于一个人、一个人的思想误读的声讨:蓝脸的眼睛里慢慢地涌出泪水,他双腿一弯,跪在地上,悲愤地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我,不是你们这些孙子!”众人一时无语,怔怔地看着他。蓝脸以手捶地,嚎啕大哭:“毛主席啊——我也是您的子民啊——我的土地是您分给我的啊——我单干,是您给我的权利啊——”读到此,我不禁心中充满了愤慨,又一想,又感到欣慰。因为莫言已用他的笔,代替我们发出了这深深的控诉。莫言不惜借用荒诞的叙事手段,不惜洋洋洒洒铺展几十万字之巨的精言妙语,就是为了这一声讨,就是为了对这一举国误读,以致贻害一国的庄重反思。我似乎能体会到莫言那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据先生自己讲《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是什么力量让先生提笔一挥而就的呢?我想是先生对这片故土的热爱,对这片故土的责任,对这片故土的未来的憧憬驱使着先生的思想,驱使着先生的笔触,驱使着先生的义务。心中不禁对先生充满敬意。倘若每个人都能像先生这样对这片生我们养我们土地的未来充满憧憬,这片土地又何愁没有美好的未来呢?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借着诺贝尔的热乎气,用三分钟热度搞了一本莫言的生死疲劳,并用两周的时间也在三上(欧阳公为马上、厕上、枕上,咱们就只好车上了)上看完了;确实有些意思!相比于专业批评人士或者那些看着葡萄酸的来讲,从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讲,这小说要比某些道貌岸然大家的作品更加引人入胜,更加深刻,对于文学已死或者将死的时下,有一针强心剂的作用!

现代小说缺跨度到50年前,并且是城乡题材,作者开始用荒诞、离奇的手法(当然人家外国人说是魔幻)先吸引住读者的眼球,让驴子来叙事,用驴眼人心看世界;慢慢的由驴死后牛引出原来叙事还是人(如果通篇是牲口说话,这样的小说恐怕也就是现在什么网络奇幻小说了,毕竟要回归人的世界);再后来到猪的世界,则是偏向人性描写,到后来的狗一世及结尾主要就是叙述人的故事,而畜生道中的西门闹彻彻底底的沦为配角了!

四个时期,不同主角,四个故事穿插线索;这也和俺以前看过的小说不太相似(例如白鹿原主角一定是白嘉轩、废都主角一定是庄之蝶,围城一定是方鸿渐);土改时期,转世的西门驴、蓝脸、洪泰岳以及黄瞳、迎春、秋香等是绝对主角,蓝脸的单干是主线;大公社时期西门牛还在主要说事,但是主角已经渐渐模糊掉了西门闹,而是金龙、蓝脸、宝凤、蓝解放、洪泰岳共存了,金龙入社是主线;到了猪一世及改革前夕,则主角明显是金龙、蓝解放、西门猪、互助、合作以及庞抗美等开始上位,放猪卫星以及金龙、解放与互助合作的朦胧

爱情是主线;改革后已经故事的结尾,叙事的主人公蓝解放是主角,西门狗、开放、春苗、西门欢等是配角,蓝解放自由恋爱爱情是主线;避免了故事重复造成的视觉疲劳;

故事整体的悲惨程度还是蛮高的,好像作家往往都是以赚取读者眼泪获得高的发行量,绝对不亚于余华的活着,基本上都壮烈死了,合情合理又婉转曲折,剩下的蓝解放让人想起了活着里面的福贵;生死疲劳,也最终归结到疲劳上!

读后发人深思,来自农村读者们,50~70年代的事情听老人说过,而书中更加具体,70~90年代,经过作者这么一回顾,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而90年代后,作者又把读者拉回到眼前!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生死疲劳读后感

残忍的天真

——读《生死疲劳》有感

20xx年,莫言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随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汹涌的“莫言热”。当时高二的我正备战高考,故而虽然校门口的书店里莫言的作品几近脱销,我也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后来才知道,莫言获奖后向诺奖组委会推荐的自己的代表作就是《生死疲劳》。于是,这个假期我就拜读了这篇“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生死疲劳》的主人公,山东高密东北乡地主西门闹,在土地改革时含冤而死。他死后先后转生为驴、牛、猪、狗、猴及大头婴儿蓝千岁。而每一次转生,西门闹都与他原来的长工蓝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以蓝脸的儿子蓝解放和大头婴儿蓝千岁为叙述者,借二人之口讲述了蓝脸、黄瞳、庞虎等几家五十余年的悲欢离合。通过描写高密东北乡的众生群像,莫言道出了从新中国建立到新世纪伊始期间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西门闹心,六畜撒欢。君心疲惫,我心亦然。据说,莫言在四十三天的时间里,将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的《生死疲劳》“一蹴而就”。我也是“一气呵成”,五天就读完了这本书。或许是快速阅读徒有快感但会造成理解偏差,或许是我不太适应本书通俗欢脱的语言风格,或许是书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那种在生死间奔走的“疲劳”,全文读下来,一股疲惫压抑的情绪油然而生。几番重生,主人公西门闹在六道轮回中不再执着于枉死的仇恨,他的灵魂得到了解脱。我的心却像被划破的纸面,裂缝处带着粗糙的难过。划伤我的刀子,是书中的蓝脸父子与莫言的语言风格。他们带着一股“诡谲”的天真。因为天真,所以纯粹。因为纯粹,所以无所顾忌。因为无所顾忌,所以伤人。《生死疲劳》中有一段话堪称经典:“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而书中的“天真”,恰恰可以用这句话中的三个词来概括。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断断续续的读完莫言的巨擘之作,心中不免升腾迸发出一些感触。正如20xx年“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授奖辞所言,作品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母体,将夸张的想象与质朴的现实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激情四溢的诗兴笔触游走于阴阳两界,全景式的展示了乡村中国的生存画卷。作者将沉重的思想灌注于狂欢式的叙述中,在对苦难的戏谑中加深对苦难的理解。在语言、叙事到人物、事件,作品都有独到的探索。《生死疲劳》写了地主西门闹六界轮回,投胎化为驴牛猪马,最后为大头小孩的命运,用不同动物的视角,经历描绘了一群人的命运曲折变化,这其中既有个体,又有社会大熔炉的变化,命运的坎坷,生存的艰辛,苦难的深重都以一种难以诉明的复杂情感记录下来。不得不说,像我们这群生活在幸福年代,不经苦难的一辈,是无法体会这种国殇悲惨的,但从质朴充满泥土厚实的莫字里我多少是感触到了时代的苦难,人性的复杂美丑。生活是一条射线,注定是单方向前进的,但如果我们可以与他人的射线,抑或特指前人的射线链接,就可以将自己的出发点向前延伸,借他人之事,晓世间之理。看完这本书,我的头脑不知咋的出现些许负面因素,一种对人性的鄙夷,对生活的无奈感慨,对世界的怀疑与否定,苦难之美让人心酸,让人沉思,反抗斗士又让人欣然拍掌,不过这世道的苦难是个人所能颠覆的了的吗?宇宙浩大命运轮回焉得鸿毛小子所挽救。人与人之间为何相互争斗,阶级与阶级的对立又是为了什么?世人活的好,要阶级这些无谓的概念干嘛,我们都是天降之子,却在社会的宿命下走向不同的道路。突

然想到一句话:舒服是留给死人的。也是的,活着就要背负责任,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或许,你想,又有多少人幸得道家知天命,行人事,怡然自得,安逸舒适的生活呢?我们何尝不是一个个现代“西门闹”。

…… …… 余下全文

篇七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信息工程系 张梦醒

有朋友曾戏言这部小说是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变天账”,这虽有些戏谑,却可谓一个精准的概括,魔幻现实主义指其艺术风格,“变天账”则指其思想意识,相对于《创业史》、《艳阳天》的思想意识,这本书自然可称为“变天账”,但显然这些小说都走向了极端,如果说《创业史》、《艳阳天》的出现有当时的局限,那么《生死疲劳》则还局限在8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中,没有正视90年代以后农村中出现的新问题。

与《生死疲劳》相比,贾平凹的《秦腔》没有回避这些问题,甚至没有回避自身的矛盾,这在当代作家中是难能可贵的。在贾平凹的眼中,改革开放后仍坚持合作化的夏天义并不仅仅是一个被嘲笑的对象,而是一个失败的悲剧人物,他也展示了另一种可能的未来;而坚持市场利益的夏君亭虽然在现实中有着生机与活力,却也有着重重危机,并不一定有前途。小说中有着对革命与改革的双重反思,同时也是贾平凹的自我反省。在这里,贾平凹并未给我们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他对现实的体验与思考,对土地的贴近,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却能给我们以广阔的思考空间,让我们了解到当下农村的破败景象和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心灵。《生死疲劳》给我们展现的,则是一些破碎的家族故事,越到最后,小说越偏离土地,或者说土地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之物。

1

《生死疲劳》,更像是描写六道轮回这一观念的作品,作者从抽象的观念出发,以之剪裁生活与素材,构成了一个故事,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去探讨轮回对农民的影响,所谓“东方想象资源”只成为了作家的框架,只成为了“剪裁”的一把剪刀,而与现实生活无关,与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心灵无关。或许这仍延续了作者“魔幻现实主义”的追求,小说中“种的退化”的隐性结构,结尾处残疾人大头儿的出现,都显示了《百年孤独》的深刻影响,莫言多年来对马尔克斯的学习与模仿已受到了不少批评,其实学习也并非不可以,但如何将之融化为自身的血肉,还需要更多的功夫,莫言曾表示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作品的高度已无法逾越,故而选用了现在的写法,但马尔克斯不同样是不可逾越吗?仅仅是“东方”的思想资源就能区别或赶上马尔克斯吗?何况莫言并未深入到思想对当下民众影响的层面,在这方面,贾平凹对民间巫术、风水等神秘事物的描写似乎更胜一筹,更有东方的特色。

…… …… 余下全文

篇八 :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

勉借荒诞叙庄严

——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

这标题,是我为图简便,从莫言这部小说里的两句话中化生出来的。这两句话就在紧紧相邻的两章中。第一句出自第三十章:“但我清楚地知道,它是一个勉从猪舍暂栖身的英雄。”说这话的,是叙事“主人公”之一的“西门猪”,“它”,是指另一头叫做“刁小三”的猪。第二句话,是他在第三十一章里说的:“他说这个戏是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带着荒诞但又庄严的色彩,是一个活生生的后现代的标本。”说这个话,还是“西门猪”,而这句话中“他说”的“他”,是小说中的“莫言”。由于这两句话相距不远,虽说现在记忆力比不了年少时的差不多“过目不忘”,年岁不饶人嘛,但是,在读到第二句时,总还算记得第一句。想起博客有几日没有更新了,没什么文字可写,不正好写几句读后感,一是聊作更新充帐,一是可以顺便显摆一下,证明最近读了莫言的小说,别让人说农夫就是农夫,连鼎鼎大名的莫言的小说都没有读过,所以,就有了这个标题:勉借荒诞叙庄严。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不会让人打瞌睡,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优美精妙的语言,那数不清的暗喻名言,纷至沓来,赏心悦目,令人精神振奋,不读不快。而一读之后,总会让你心潮起伏,联想翩翩,不吐不快。

读后感的第一点,就是莫言这《生死疲劳》,从叙事方式分,肯定属于荒诞叙事。开荒诞叙事先河的,诚然算不到莫言的名下。最著名的、人所共知的《西游记》,就可以归于这种叙事形式。但是,以荒诞叙事,演绎半个世纪的一地历史、世事沧桑、社会变迁和人生沉浮的,当非莫言莫属。至少,前无古人。而且,他说得是那么一本正经、胜似正史,让人不能哭,也不能笑,不能相信,也不能怀疑。尤其是我们这些与莫言同时代过来的人,对此,会感触尤深。莫言运用荒诞笔法,叙历史、社会和人生如此庄严之事,借用得可是一点也不勉强。一路读去,你会感觉到,《生死疲劳》是“满纸荒唐言,全为庄严事”。庄严者何?是对人的解读,对一个时代的解读,对一段历史的解读。最庄严者,当数书中说及在19xx年9月9日,那蓝脸的一骂一哭,那抒发的何止是愤懑!是对举国对于一个人、一个人的思想误读的声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