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 读后感

K100940713 周志远

上了艺术哲学这门课后,我有很深刻的感受。这本书之所以能被介绍到国内来,是由于其作者是以近似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述其哲学思想的,对时代和经济对美学思想的影响十分强调,不同于黑格尔与谢林德国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体系过于强调抽象的哲学逻辑,因此更容易被中国人所理解。

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它把艺术史研讨与美学研讨联合为一体,提供了在以后搞艺术的详细实际环境,而不是像普通哲学一样的广泛纪律。艺术也是一个构成,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建筑计划应该跟当地的文化,环境,时代,种族,信仰,资金,技术,形体的大小等互相吻合,到达一种无机的团体,这才叫艺术美.他还提出了怎样鉴定艺术作品的的代价,艺术作品再现种族、环境和时代特性的程度及结果。一共有三条:特性的紧张程度;特性的无益程度;结果的集中程度。

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说明抽象概念的能力早已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他讲述条理明晰、充满形象、富有热情,把艺术(美术)中难缠的问题清楚、明确的讲个通透,被称为逻辑家兼诗人。重点分析美学与艺术哲学的理性特征,努力使讲授建立在准科学的基础之上而非感觉和兴趣的基础之上,借鉴有效之法于美术教学中。在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作者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寻。艺术研

究的过程就是“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提出规律,证明规律”、“我唯一的责任是罗列事实,说明在这些事实面前艺术是如何产生”。科学而严谨的治学方式奠定了戴维斯在艺术史学研究领域的地位。艺术研究就处在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多维空间中,一切贯穿于艺术、自然、人文的主要特征和因果逻辑都有了一个必然的联系,这样就建构了一个和谐共生论、进化论的研究平台。他说:“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由此我们可以定下一条规矩,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全书条分缕析,富有热情,内容丰富精彩,不是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更像是在读有趣历史,因为所学的是设计,对本书所讲述的西方艺术了解的并不多,书中所提到的大量画家并不认识,例举的大量例证也不了解,所以很多细节不能很好的记住,所以对整本书的理解不是很完整,然而读的过程中会联想到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感受到书中所提及的意大利、希腊、尼德兰当时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当时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形态都相互影响互有联系,比如现在流行的室内及家具风格中的“北欧风格”、“洛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地中海风格”等,都是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设计中的反映,这些艺术风格虽然过去多年但还在影响着现代的设计风格。设计应该不断的向前看,走在时代的前端,但是经过时间推敲的经典却永远不会退出潮流。这又让我想到在室内设计中,很多人对中国传统的设计风格的影响是“古板”、“老旧”,认为是年纪大的人才会用的设计风格,其实是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没有对中国传统的东西进行创新,传统文化不光要“传承”,还要“创新”。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影响着艺术和艺术品,中国的设计在经历了模仿、抄袭的过程之后,也在思考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这样的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下,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散发出光芒,中国设计师在20xx年米兰国际家具展上展出的“请坐,米兰”系列家具,这一系列家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梅瓶、花鼓、万花筒等加以现代手法的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度。

艺术是有共通性的,设计包含在艺术当中,只有看清楚艺术的本质,才能更了解了解艺术的重要。我们感觉到艺术的重要,但那只是处于本能而非根据思考。我们只重视艺术,对艺术感到敬意,但不能解释我们的重视和敬意。我知道很多设计风格,但不了解这些风格的起源和发展,如今我们能说出我们赞美的根据,指出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

…… …… 余下全文

篇三 :艺术哲学感想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这本书是由法语翻译而来,译者在扉页中写到,这本书是写给想要贴近艺术的人看的。在这本书大概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哲学,也可以说是用哲学来解读绘画艺术。

意大利画派的产生,作者丹纳提到:“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任何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是按照这一规律产生的”, 因此,要了解艺术品、艺术家、一群艺术家(艺术流派),就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作者提出,人类欣赏和创作高雅的艺术必须要是有教养的人,观赏者应该是从粗野的生活中走出一半的,他必须从野蛮的原始状态和被压抑的身心中脱离出来,不能一门心思只想着斗争和狂欢。这种巨大的社会发展发生在15世纪的意大利,人类从封建习俗过渡到现代精神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而意大利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美拥有独到的见解和热情。意大利的传统文化非但没有因为野蛮的入侵被同化,还在入侵者身上学到不少精髓。统治者在掌权后,意大利远离战争,重视发展工业,社会出现太平盛世。统治者重视文化,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一时间多种艺术出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文艺复兴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处于中世纪于现代之间,介于原始本能状态和成熟观念的世界之间。这一时期的人们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人们充分满足自身的愿望,想文明人一样迈上了比低级享乐高一级的台阶。然而,他们所欣赏到的具有伟大艺术性的形体,不过是头脑中收录的美丽形象的自我展现,只是满足被心灵遮住的静默的本能。

在这本书中,丹纳提出了呈现社会生活的大量例子,然而《艺术哲学》尽管材料如此丰富,论证如此详尽,仍不免予人以不全面的感觉。对于这一点 ,译者序中的一段话很客观的点出了他的不足之处:“他虽则竭力挖掘精神文化的构成因素,但所揭露的时代与环境,只限于思想感情,道德宗教,政治法律,风俗人情,总之是一切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他没有直接触到社会的基础,他考察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却忽略了或是不够强调最基本的一面——经济生活。从社会经济上来看,丹纳提到的繁荣、发展、衰弱??都是社会的表象。通过对意大利画派产生原因的分析,丹纳认为这些都是修养、政治、宗教、名族的共同产物,却忽略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决定性因素。

…… …… 余下全文

篇四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由于对西方艺术了解不多,很多细节具体事实并不能很好记住,所以有关例证的那三编印象不深,倒是第一编和第五编的理论令我印象深刻些。首先是第一编,主要论述艺术品的本质。对此,丹纳的出发点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因此他从艺术品追溯到艺术家的风格,再到艺术流派。而艺术流派的形成无疑来自于它所属的风俗习惯、时代精神。而对可以被称为时代精神的事物,丹纳也做了解释,即“某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要了解艺术品、艺术家、一群艺术家(艺术流派),就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不但这个或那个大师的生平,便是每个大的艺术宗派的历史,也证明模仿活生生的模型和密切注视现实的必要。一切宗派,我认为没有例外,都是在忘掉正确的模仿,抛弃活的模型的时候衰落的。” 因此丹纳举出很多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模仿的重要性,甚至在这一节结尾得出“整个艺术就在于正确与完全的模仿” 的结论。

然而读到这里我不得不发问,艺术确实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但艺术也有颠覆生活超越时代的可能,比如卡夫卡的小说,梵高的绘画,都是不符合、或者说超越、颠覆它们所属时代的大多数人思想情感的趋向的。那么绝对模仿是不是艺术的目的呢?我提出了与丹纳接下来提及的同样的质疑,“倘是这样,那么绝对正确的模仿必定产生最美的作品。然而事实并不如此。” 丹纳依旧是举出丰富而有力的例子来论证,进而说明艺术的目的应当是“力求形似的是对象的某些东西而非全部”。因此,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某些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品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征表现得彰明较著;而艺术所要担负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胜任。在现实界,特征不过居于主要地位;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把实物加工,但是不充分。特征的行动受着牵制,受着别的因素阻碍,不能深入事物之内留下一个充分深刻充分分明的印记。人感觉到这个缺陷,才发明艺术加以弥补。” 由此,丹纳最终对艺术品的目的得出了完善的结论:“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的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了做到这一点,艺术品必须是由许多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在雕塑,绘画,诗歌三种模仿的艺术中,那些总体是与实物相符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1828—1893),丹纳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 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对 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丹纳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1854)、《英国文学史》(1864—1869)、意大利游记》(1864—1866)、《艺术哲学》(1865—1869)等。另外关于哲学和历史,丹纳也多有著述。《艺术哲学》一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也是丹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艺术哲学》是傅雷于 1958—1959 年译出,并撰写了译者序,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对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 世纪的法国、17 世纪荷兰的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分析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

《艺术哲学》是一部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全书分成五大编,分别第一编是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第二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第三编是尼德兰的绘画,第四编是希腊的雕塑,第五编是艺术中德理想。其中第一编是对艺术品的起点性和总体特征做的第一个概括综述,而最后一编,则是丹纳自己美学思想的一个阐述。丹纳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社会现象。艺术作品属于一个总体。第一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这个总体。第二艺术家及其全部作品又属于一个比艺术更大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第三艺术家家族还包括在一个更大的总体之内。这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艺术作品从属于一个总体,这个总体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逐层扩大包含。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必须从社会这个最大的总体出发,最终实现对艺术作品自身的研究。

…… …… 余下全文

篇六 :《艺术哲学》读后感

《艺术哲学》读后感

——201401323008倪嘉良

原本以为《艺术哲学》是一本比较理论化的哲学书,看了之后才发现更像是一本介绍关于他们的意大利、尼德兰、希腊历史、风俗、种族与艺术的书,这本书包括的内容大体如下: 第一篇——意大利的艺术哲学 第二篇——尼德兰的艺术哲学 第三篇——希腊的艺术哲学 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从这原则出发,阐扬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的艺术流派。因为种族的不同,造成日耳曼民族的艺术与拉丁民族的艺术不同,前者更浑朴,后者则更精致;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所以意大利绘画多表现理想的优美的人体,而尼德兰绘画多表现现实的甚至是丑陋的人体;因为时代不同,所以古希腊人能够创造出简单而静穆的伟大作品,而现代人只能创作出孤独、苦闷 丹纳提出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三个尺度。

“特征重要的程度”即其价值取决于那个特征的稳固程度与接近本质的程度;“特征有益的程度”则是指艺术所包含的道德教育作用; “效果集中的程度”是指艺术作品各个方面的元素通力合作去表现特征的程度。 书中对欧洲大陆各国的风土人情的描述读起来是饶有兴味的,从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地理位臵、气候、人种、风俗习惯、历史、政治力量等因素谈起,谈到某种形式的艺术为何会形成发展。而不同的地理(尤其是气候)的影响而决定不同的艺术风格,这种观点本身就很有意思。 而这些也证实了艺术来自生活,是生活给了它土壤。要做一个艺术家,需要爱生活,形形色色的生活,并且对每一点人物风情的细微差别保持高度的敏感。

这本书之所以能 被介绍到国内来, 是由于其作者是以近似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述其哲 学思想的,对时代和经济对美学思想的影响十分强调,不同于黑格尔 与谢林德国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体系过于强调抽象的哲学逻辑, 因此 更容易被中国人所理解。 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它把艺术史研讨与美学研讨联合为一体,提 供了在以后搞艺术的详细实际环境,而不是像普通哲学一样的广泛纪 律。 艺术也是一个构成,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建筑计划应该跟当地的 文化,环境,时代,种族,信仰,资金,技术,形体的大小等互相吻合,到达一 种无机的团体,这才叫艺术美.他还提出了怎样鉴定艺术作品的的代价, 艺术作品再现种族、环境和时代特性的程度及结果。一共有三条:特 性的紧张程度;特性的无益程度;结果的集中程度。 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说明抽象概念的能力早已被世界学术界公认, 他讲述条理明晰、充满形象、富有热情,把艺术(美术)中难缠的问 题清楚、明确的讲个通透,被称为逻辑家兼诗人。重点分析美学与艺 术哲学的理性特征, 努力使讲授建立在准科学的基础之上而非感觉和 兴趣的基础之上, 借鉴有效之法于美术教学中。 在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作者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寻。

…… …… 余下全文

篇七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伍蓉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伍蓉

一般而论,我们在实物中感到兴趣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无非是实物内部外部的逻辑,换句话说,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像同一方向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这特征便是哲学家所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

艺术家必须是生性孤独、好沉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诈与压迫,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到威胁,觉得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

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日常的精神活动从此变为纯粹的推理。所谓精神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观念的种类、数量、性质。??但人身上还有比观念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结构,也就是他的性格,换句话说是他天生的本能,基本的嗜好,感觉的幅度,精力的强弱,总之是他内部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章,丹纳谈到了很多当时意大利仇杀、下毒、暗杀的资料,这对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背景很有帮助。(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理论家中最深刻的一个是马基雅维里,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还是正派的爱国的人,有很高的天才,写了一部书叫做《论霸主》,说明奸诈和凶恶是正当的,至少是许可的。说得更正确些,他既没有许可,也没有辩护,他无所谓义愤,把良心问题搁在一边:他只用学者和洞达人情世故的专家身份来分析,解释;他提供材料,加上按语;古代生活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出于一个原因:就是非常平衡而简单的心灵。没有一组才能与倾向是损害了另一些才能与倾向而发展的,心灵没有居于主要地位,不曾因为发挥了任何特殊的作用而变质。??少受过度文明的奴役,因此他更接近于本色的人。

…… …… 余下全文

篇八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王 龙 一般而论,我们在实物中感到兴趣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无非是实物内部外部的逻辑,换句话说,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像同一方向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这特征便是哲学家所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

艺术家必须是生性孤独、好沉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诈与压迫,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到威胁,觉得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

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日常的精神活动从此变为纯粹的推理。所谓精神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观念的种类、数量、性质。……但人身上还有比观念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结构,也就是他的性格,换句话说是他天生的本能,基本的嗜好,感觉的幅度,精力的强弱,总之是他内部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章,丹纳谈到了很

多当时意大利仇杀、下毒、暗杀的资料,这对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背景很有帮助。(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理论家中最深刻的一个是马基雅维里,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还是正派的爱国的人,有很高的天才,写了一部书叫做《论霸主》,说明奸诈和凶恶是正当的,至少是许可的。说得更正确些,他既没有许可,也没有辩护,他无所谓义愤,把良心问题搁在一边:他只用学者和洞达人情世故的专家身份来分析,解释;他提供材料,加上按语;古代生活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出于一个原因:就是非常平衡而简单的心灵。没有一组才能与倾向是损害了另一些才能与倾向而发展的,心灵没有居于主要地位,不曾因为发挥了任何特殊的作用而变质。……少受过度文明的奴役,因此他更接近于本色的人。

所有这些对立地情形,归结起来只是一种全新地不假思索地文化和一种煞费经营而混乱的文化的对立。希腊人方法少,工具少,制造工业的器械少,社会的机构少,学来的字眼少,输入的观念少。遗产和行李比较单薄,更易掌握;发育是一条直线的,一个系统的,精神上没有骚乱,没有不调和的成份,因此机能的活动更自由,人生观更健全,心灵与理智受到的折磨、疲劳,改头换面的变化,都比较少:这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特点,也就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中间。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