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张良传记》读后感

《张良传记》读后感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司马迁笔下的张良在那个动荡不安、政治斗争复杂以及军事斗争尖锐的年代,展现了自己的足智多谋以及超群才干。

张良,字子房,又称张子房。汉初三杰之一,伟大的谋略家、政治家。“状貌如妇人好女”的他隐忍谨慎、高瞻远瞩、淡泊名利、明哲保身、又有着极深的城府。青年的张良血气方刚,因国恨家仇,不惜一切代价去刺杀秦王,未遂后流亡于外。

我曾以为所有人都会年少轻狂,可在张良身上,我却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隐忍。《留侯世家》中有这么一个桥段:张良遇到圮上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张良没有扭头就走,而是恭恭敬敬地完成老人交给他的“任务”,这是何等隐忍!在《鸿门宴》中,张良建议刘邦以低姿态与会,不要因一时之辱,与项羽发生语言碰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张良隐忍的性格品质。当刘邦听说韩信攻下齐国想自立为王而怒发冲冠时,张良让刘邦隐忍:“汉方不利,宁等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这也许这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吧,张良的谨慎隐忍,不仅多次帮助刘邦化险为夷,而且还使自己名留千古,为后人所敬仰。

后来,张良追随了沛公,处处表现出了他的高瞻远瞩和超群才干。如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助等。刘邦夺得江山之后,张良又建议封赏与之有宿怨的雍齿,这一举措不但稳定了人心,还加强了内部团结,为初汉的稳定与发展奠

定了一定的基础。作为一位军师,张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不用抛头颅洒热血便可以引领当时的风向,这就是大智慧,这就是王者风范!

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毫发无损的就只有张良了,这是为何呢?没错,就是因为张良淡泊名利,善于分析时势,懂得在急流中勇敢脱身。汉六年,当所有人都想邀功得到荣华富贵时,张良却对刘邦说:“始臣起下郢,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那是多少大臣梦寐以求的奖赏啊,在百废待兴的汉朝初年,张良的淡泊名利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赢得了民心。同时,张良也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个道理,如果当时张良为财富动心,也许就连留候的位置都岌岌可危。

…… …… 余下全文

篇二 :黄石公三难张良读后感

黄石公三难张良读后感

二年五班 ***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传说张良在14岁的时候,在白石桥上遇到一位老人,那位老人对他说:“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这里见面。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来到桥上时,老人让他再过五天鸡叫时来桥上。又过了五天,鸡刚叫时,张亮就去了。老人说五天后再早一点来见我。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了,老人高兴地把《黄石兵书》传授给张良。张良遵守诺言,感动了老人,得到了奇书,从而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有迟到的毛病,老师给我讲了鲁迅在桌子上刻“早“字的故事,教育我不要迟到。我下定决心,要遵守规则和对老师的承诺,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人无信而不立,只有诚实守信,才是立身社会的根本。从此,我就真的没有因为睡懒觉而迟到。

…… …… 余下全文

篇三 :鸿门宴读后感

鸿门宴读后感

鸿门宴>读后感(一)

西楚霸王项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英雄。

项羽身为楚国贵族后裔,从24岁(前209)起兵反秦开始,到31岁(前202)垓下身亡为止,在风起云涌的反秦斗争和楚汉相争的舞台上,只活跃了短短的8年,却留给人们历久不衰的鲜明印象。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此时陈胜被杀,项梁战死。秦军名将章邯率20万主力围困赵军于巨鹿,而反秦起义军首领宋义却坐观成败,延误战机。项羽果断地斩杀宋义,率楚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一当十,杀声震天,九战九捷,消灭了秦军主力,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此时的项羽将他的英雄豪气演绎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已近尾声。项羽到了四面楚歌的悲惨境地,不免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但在最后一战中,他孤身奋战群敌,'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倒退)数里。'可以想见其多么神勇!但'虎落平阳遭犬欺',终究摆脱不了受围困的处境,故有乌江边赠马亭长之举,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以自刎之举成全急欲领赏的汉军将领。一代英雄,自我毁灭。死得坦然,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就连李清照这样的弱女子也不禁赞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个项羽,岂不是将整个南宋小朝廷比了下去?

项羽是英雄,但只是一个失败英雄,只是一个悲剧英雄。

他力能扛鼎,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有勇少谋。

他自视甚高,豪爽直率,但'自矜攻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刘邦能利用项伯来摆脱危机,项羽却轻易出卖曹无伤;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

他坑杀秦军降卒20万,火烧阿房宫,其暴戾之举令人扼腕。

他自封西楚霸王,分裂天下以封王侯,更是倒行逆施之举,岂不是要将历史车轮拉回到战国时代?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一)

--王力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使楚、风流才子马相如、三保太监下西洋等故事。这些故事有得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讲一些不忘国耻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搬家”。

小的时候也背过“昔孟母,择邻处”,但是不明白其中含义。今天,我终于懂了。书中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调皮,他妈妈对他非常严格。为了让他有个好的环境,能够专心读书,搬了好几次家。慢慢的,孟子开始变得懂事了,爱看书,也有礼貌了。孟母还教育孟子“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孟子长大后,成为了天下文明的大师。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也为了我能专心读书,放弃了很好的工作,细心在家教导我,教育我。她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厌其烦的教我一遍又一遍。妈妈还说,自己没上过大学,只是没爸爸好,以后就要看我的了。我就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栽种在了我的心中。“不能辜负妈妈的期望”。我现在渐渐>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用好的成绩来回报我亲爱的妈妈。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二)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中国历史故事集》主要讲述了从春秋、战国、东汉、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比如《千金一笑》、,《退避三舍》、《三家分晋》、《统一中原》、《昭君出塞》、《投笔从戎》。每一个故事多令人难忘。

掩卷沉思,里面的无数英雄好汉无不令人折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项羽了。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祖本纪读后感

天有道,人无常

——学习《高祖本纪》有感

历史流转,造了时势,于是便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事造了英雄,英雄不一类。

两千多年的文明史,那些英雄人物如沧海遗珠,串成历史的帘。时间从不停歇,无了遗迹,那些过往总难为人知,英雄也因了这史册留名,万世流芳。然而人无至人,历史演绎的芳香,总掩不了其人自身的浊。

不要一提起“英雄”这样的字眼,便以为是一个何其伟大,何其美好甚至虚幻的至人,实则不然。英雄可以是成大业者,可以是救乱世者,可以是平逆反者,他们因其功成而得名就,因其奉献和功业不至于被历史淹没。然而,除去这外层的名就,是何类人便不一定了。

刘邦,汉高祖也。一生征战,领兵反秦,约法三章,建立汉朝,休养生息。从秦手中救了天下百姓,使天下统一,百姓安定。这样一个从草民出身辗转成了皇帝的成功者,他输得很少,赢得很多。他是时势造下的英雄,然而,他的真面,也常叫人匪夷所思——一个如此成功的人,怎就这样平庸,甚至不贤? 《本纪》中说他“易诸吏”,好“狎侮”,他人见其虚伪;众臣面前戏弄其父,逃跑途中抛弃儿女,见其无情;忌恨雍齿,有仇必报,见其小肚鸡肠。甚至就我来看,他的约法三章,他的“仁

爱爱人”,他的赦秦王子婴的做法,都是为了成全他的野心。事实上,这些事也确实推动了他的作为。他的善举并不纯粹,他所图的,也并不是善本身。

英雄并不一定都是善的,也并不是都为了救民于水火,尽管,他们做到了。

并有同时代仁义而无情的西楚霸王,便更凸显刘邦的小人气质。然而刘邦确实胜了,是他凭着冷静的头脑杀死了项羽成为了皇帝,建立了汉朝。历史留下来的还是他的芳,他知人善任,圆滑而有心计,甚至他斩白蟒,“左股七十二黑子”的天命所归,传至今日,至今是一段美谈。瑕不掩瑜,“无德不肖”的刘季依旧光芒万丈,雄图伟略的汉高祖。历史有其自然的规律,天有道,人无常。

有人说刘邦是正应了“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若在当时,有比他还要仁义,更有雄才,目光更长远的可成事之人,只怕历史就要改写了。然而“竖子”这样的形容又像是轻薄了刘邦,但刘邦之所以是刘邦,之所以让楚怀王、张良、韩信、萧何这样的一代豪杰刮目相看,甚至俯首称臣,定也是他人格里有不凡的闪光点。但历史也好像也太巧,正如鸿门宴,偏偏项伯和张良有恩缘,便“夜驰”“欲活张良”,于是刘邦也得以活命。常思索,若历史恰恰在此偏差了一点点,刘邦在鸿门宴上没有侥幸逃脱?? 无巧不成书。万物四时,天下聚散,历史时时给我们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又在太多偶然之下演绎成必然,只留下太多假想。

…… …… 余下全文

篇六 :《企业管理》读后感

《企业管理》读后感

根据公司下半年读书活动的要求,我学习了《企业管理》一书。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企业管理知识,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智,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目前,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我个人认为,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一个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

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其次,始终如一的开拓、经营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求生存。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开拓市场也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逐步实施。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这些能力,但它必须发展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的焦点,它必须形成理念,并体现在核心产品上,获取高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并能移植到各分支机构中。具体到企业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应如前所述的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竞争优势、竞争弱势,然后扬长避短,定位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建立围绕该市场运作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运作,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运作机制自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开拓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针对企业内部市场越来越小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大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

…… …… 余下全文

篇七 :《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成语故事》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里面收录了一百多个经典成语故事,如八仙过海、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一箭双雕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孺子可教。

张良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邱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邱的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和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吧鞋捡起来!”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的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来,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

张良愣愣的望这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来桥上找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老人说:“再过五天来找我。”又过了五天,还是这样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定决心,一定要比老人早到。于是刚他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的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拿出一本《太公兵法》交给张良。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完之后。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以故事形式对成语的出处、典故、含义进行清晰明了的解释,故事通俗易懂、内涵深刻、妙趣无穷,真实地再现了一段段传奇往事和历史遗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运用成语,还能看阔视野,增长历史知识,在轻松中获取知识。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

读《素书》随笔

到书店选书,第一眼就看中了它,由于时间紧随便翻了几页,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因他美丽的传说,秦朝末年的张良流亡下邳时,就在石桥上遇到一位老人,发生了史上有名的“石桥三进履”的故事。黄石公故意将鞋三次掉在桥下,张良三次将鞋子拾上来。黄石公就传了张良《太公兵法》即《素书》,张良认真研读,后来真的做了汉高祖刘邦的老师。这故事电视剧《西游记》中有部分演义,当年看电视时不清楚,看了这本书后才明白“石桥三进履”的出处原来在这里。

虽然故事有点神化色彩,但这本原文不足2000字的《太公兵法》,也就是《素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 ,对现代人的教育启示意义很深远。所以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只得到以下三点体会,讲出来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一、处世

人生在世,讲究处世之道,做人更分道、德、仁、义、礼;细分为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五者。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就是以上五者,更讲“吾日、三省吾身”“吾身”是告诉我们人生在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做一个有德之人,就要不断反醒自己在做人、行事、学习,人际关系处理上有哪些问题。哪些做错了,哪些做对了,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更要以德立世、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天道酬勤,德行天下,顺天道,行德行善,结合现在我的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分配每个人的工作都要认真做好,这是遵循天道。工作中对待人接物标准要严正刚直,爱憎分明,即是德;对员工要存在仁爱之心,凡事应学会宽容即是仁;对工作学

习要以正直的为人处世原则,讲道义,注重诚信,即是义;工作,办事的过程中注意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即是礼。

但是我们还是要每天‘三省吾身’,减少犯错的几率,目的是做好工作。 ‘一人犯错,百人忙’细心工作,避免所有人员少走弯路。

二、职场

朱自清说身处职场,要做到敬业与乐业,敬业出自《道德经》,。。。。乐业出自《论语》。好像高中语文里有这个文章,年轻时对这两个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感觉离自己太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