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冬牧场》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冬牧场》,起初是在网上看到柴静推荐,说这本书看得让人心里特别宁静,于是买来看看。

由于我是在牧区长大,岁然是住在县城里,但对于草原、羊群、牧民多少是有一个概念的,因此读这本书时每一个情景都能在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大多数人(也包括我)对与牧民的评价是:不爱干净(不洗澡、不洗衣物、不洗头,总之几乎什么都不知道清洗)、什么都不懂、胡搅蛮缠、身上有膻味等等,总之就是不能与所谓干净人同日而语的。而外地一些更不了解、甚至没见过真正藏族的人,会觉得游牧生活是一种非常浪漫的生活,在草原上可以尽情歌唱、策马驰骋,住着漂亮温暖的帐房,喝着香醇的奶茶,吃着手抓肉,晚上人们围着篝火跳舞,总之就是简单美好的,甚至有时我也会这样畅想一下。

然而读着这本书,内心有愧疚、有心疼、也有无奈。

我默默的在心里忏悔着,曾经对牧民的评价实在不应该。那样的环境中,哪里的条件让人讲究干净呢,喝的水是每天走好远背来的雪化了后的雪水,喝都不够,怎么洗那些东西,何况牧场上整日的和牛羊牲畜打交道,即使一天换一件也是没法保持干净的呀。他们没有蔬菜,没有水果,只能吃着馕、喝奶茶、吃肉等等,总吃这些,身上自然会有牛羊肉的膻气。他们不会讲汉化,因为压根儿就没有那个环境,没有电视,什么也没有,自然无法增长见识。冬牧场上就那么一两家人住在一大块地方,附近都没有人,他们真的会寂寞。

也许有钱的人家会有美丽的帐房,可是事实上有钱的人才不会去放牧,因此游牧的人也没有条件搭豪华的帐房,再说,偶尔一两次喝奶茶、吃手抓、跳舞固然是浪漫的,可天天如此大概又是一种感受了吧,而且牧民们要管理牛羊,修整牛羊圈,哪有那么多时间享受,何况冬天的天气,在冬窝子里都冷到不行,零下四十度的天气,谁有心情去围着篝火跳舞。

很多事情,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便总是幻想着,其实现实中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这本书看到最后,我想起了爸爸。去年暑假我临走前两天,我们很多人去他下乡的帐篷热闹了一天后,大家都纷纷坐车走了,后来最后走的叔叔阿姨说爸爸很难过的说:“你们都走了,我的丫头走了,媳妇儿也走了,我又一个人在这儿了”。妈妈也说:“热闹了一天,大家都高高兴兴的走了,你爸爸又一个人空荡荡的”。当时我特别特别难受(现在想起来也特别难受)。爸爸本来就不是很开朗的人,不是很爱看书,又不爱看电视,不爱玩电子产品,那一个人在草原上真的很寂寞,唉,可是我什么也不能做。有时我们总说爸爸这不好那不好,可是我们忘了想想他的心……现在,我终于释怀,因为,不管我的爸爸是什么样的人,他永远是我的爸爸,我也永远会爱他。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后感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郭山源

当一个人独立生活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实在是难能可贵。因为人总不能被困难吓倒,而应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鲁滨逊漂流记》告诉人们在困难中不能丧失勇气、勇气和毅力是最可贵的,没有它,你就永远摆脱不了困境,

国庆假期我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真可谓是如获至宝。 这本书记述的是一艘大船失事后,唯一幸存者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小岛,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冒险经历和内心活动。鲁滨逊在岛上孤身一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下来。 他从失事的大船,找了些木材,在荒岛上盖了间房屋,为了防止野兽, 还在房子周围打上了木桩。 来到荒岛,面对首要的就是吃的问题,船上的东西吃完后,鲁滨逊开始打猎,有时可能会饿肚子。于是他决定播种,几年后,他终于可以吃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其实工作、学习也是这样,也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那样:"忙完春种忙秋水,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我们要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要勇于付出,在战胜困难的同时不断取得好成绩。要知道“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鲁滨逊搭窑造罐,失败后总结教训,终于成功:磨粮食没有石磨,他就用木头代替,没有筛子,就用围巾。

鲁滨逊在荒岛上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难题。面对人生挫折,鲁滨逊的所作所为充分显示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创造精神。同样我们在工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搞一些发明创造,从小养成一种创新精神,把鲁滨逊在荒岛,不畏艰险,不怕失败挫折,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鲁滨逊在荒岛过着贫困的生活,正是艰苦的环境促使他立志成长,为改变处境而奋发;也正是这种奋发才使鲁滨逊克服难以数计的困难,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实,艰苦的环境,也会促成人成才。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来源: 文学修养 08-03-26 13:16:56 在线论坛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后感

1、源自气球的科学

气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了,可你知道吗,气球里也有科学的存在。我在《我们爱科学》上就学到了两组有趣的实验。

一天,我打开最新的《我们爱科学》,背一个硕大的气球吸引了,哇!这是一期关于气球的专刊。我找出了气球,照着书做了起来。

第一个实验叫“静电气球”,需要准备两个气球,一件毛衣和一张纸。实验开始了,我费尽全身解数吹好了气球。接着,我把两个气球在毛衣上“呼嚓呼嚓”地摩擦,然后快速的把两个气球摩擦过的一面靠在一起,两个气球好像一对冤家,都躲得远远的,怎么也靠不到一起去,接着,我拿出来白纸,奇迹般的是,刚才还把对方拒之千里的气球竟像一对亲兄弟一般的靠在了一起,不用力还扯不开呢!嗬,真有趣!

第一个实验已经完全把我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进行第二个实验。这次也需要一个气球和毛衣,外加一些小碎纸片就可以了。“先把气球在毛衣上快速摩擦三十次,”我一下一下认真的摩擦着,好了,“再将气球放到碎纸片上方三四厘米处,碎纸片会被吸到气球上。”我把气球放到碎纸片上面,咦,碎纸片怎么纹丝未动呢?会不会是我摩擦的太慢了?那我重来吧!这次对了,碎纸片像被施与了魔力一般,“嗖”地一下粘到了气球上,够=过了一会,有稳当当地掉到了桌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接着看下去,哦,原来是这样的:气球刚才摩擦毛衣就带上了毛衣上的静电。第一个实验气球上带的电荷又是相同的,两个气球就产生排斥,而纸是不带电的,带有电荷的气球自然就吸到了不带电的纸上了。而第二个实验实际是气球粘到了纸片上,但由于距离太近,加上气球又是那在手中的,所以造成了纸片自己飞起来的假像。

气球里还有那么多道理呢!真是有趣极了,更重要的是,我了解了科学的奥秘,学到了不少知识。

2读《走向海洋》有感

地球可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当航天英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飞上太空府视地球时,却惊讶地发现地球并非他想像的那样,是一个土黄色、浑沌的星球,恰恰相反,她是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或许我们该叫她“水球”才更加合适。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

七年级学生如何写读后感

1、把你读的文章或者书目的大意叙述一下

2、对于书中某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或者描写做一下详尽的描写,注意是你的感受

3、注重议论和抒情,并且联系自身及实际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 …… 余下全文

篇六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昨天晚上开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心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开始捧着这本厚厚的著作,草草一翻——这么厚,密密麻麻么的纯文字,甚至连一丁点插图都没有,说实话,在印象中,这类理论名著是很难“啃”的,心底是缺乏底气的。但是,读了朱永新老师和李镇西老师的书后,还是迫切希望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于是,还是静悄悄地开始了阅读。读得越投入,底气竟逐渐递增——没有想象中的难懂。嘿嘿,读过《译者的话》,读过《成长的三个阶段——编者序》,在开始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时候,我已经爱上了这本厚厚的印象中的“理论”书了。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孩子们以及他的家长们迎面走来,带给了我无尽的思考。

在《我的学生们的家长》这一章节,苏第一句话说的就是“要想很好地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接下来他用了整整12页的篇幅介绍了他即将要一起学习生活的孩子。面对那一群在战争中留下很深伤痕,留下了至今尚未痊愈的创伤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仔还没正式和他们接触之前早已经把所以情况都熟记在心。想想自己,和孩子们一起都快整整一年了,自认为爱孩子,自认为在努力了解孩子,但是我真正了解哪个孩子的家庭呢。只知道孩子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埋怨家长为了生意不顾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烤虑的是他是否有足够的仁慈和热情温暖他们的心。对于我的孩子,单纯得多,可爱得多,问题少得多之又多,只要多一些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丝赞许就足以温暖每一颗稚嫩可爱的童心。但是我居然做得如此苍白。家庭作业家长没签字,有错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埋怨家长没负责;孩子吵嘴了,闹架了,心里忍不住地要生气,冲他们吼……或许,我把更多的微笑给了乖巧懂事的孩子。此刻,我再次强烈感受到那些存在这样、那样不足的孩子更需要我的仁慈和热情。 现在的通讯如此发达,家长的意识比之以前要进步得多,要了解孩子的所有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后感 Word 文档

可贵的友谊

-------- 读《夏洛的网》有感 轻轻的合上书,不经意间有几滴泪水落下。是啊,难道威尔伯和夏洛的友谊不足以令人感动吗?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动物。其中,小猪威伯尔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然是成为熏肉火腿被人类吃掉。作为一只猪,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可就在这时,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来救你。”于是夏洛就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学,让威尔伯赢得了集市大赛中的特等奖,救了威尔伯。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书中的威尔伯和夏洛都是我们的榜样。虽然它们是动物,没有人的智商,但是它们心里装下的,却是温暖的爱和友谊,完全没有人类无限的欲望和贪婪,妒忌。威尔伯和夏洛它们互相为对方着想,经常互相赞美对方的才能和成功,而不像有些人在别人成功时羡慕嫉妒,在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就是因为它们纯洁无暇的心灵成就了一份伟大的友谊!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友谊,在不经意间悄悄发生。比如说:自己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难题,学习好的同学来帮助我;有时自己忘带了笔或者工具,同桌会借给

我;生病了,同学送我回家,给我辅导功课;同学转学了,

全班同学都祝福他,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可是现在却有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之间交朋友有了一定

的目的。为了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像橡皮,挂链,或者是

为了抄作业。忘记了友谊本身的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杜甫

的《贫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不见

管鲍贫时交,此道令人弃如土。友谊是两人意气相投慢慢培

养直至真挚,而不是为了好处才和别人交朋友。还有的同学

和朋友的感情不坚固,也不是很真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

因为你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只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自己

和朋友的错误,渐渐的形成一份真挚的友谊。“莫愁前路无

…… …… 余下全文

篇八 :《四季随笔》读后感

《四季随笔》读后感

《四季随笔》是英国作家吉辛19xx年发表的一部小品文集,是吉辛的散文代表作。作品叙述了一个隐士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和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书籍、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当春天的蔚蓝天空在红色云霞之间露出笑脸,阳光在我书桌上闪耀,我几乎要发疯了——渴望呼吸大地上百花的芳香,渴望看到山丘旁落叶松的郁郁葱葱,渴望听到丘陵草原上云雀的鸣叫声。”

“我不是植物学家,不过长久以来,我对收集花草感到兴趣。我喜欢碰见我不认识的植物,凭书籍之助而加以鉴别。当它第二次闪耀于我经过之路旁,我能准确无误地称呼它,这对我是一种乐趣。”

“苹果树盛开着花,我伫立望着太阳。那一天,太阳一直阴暗无光,到此时,忽地光芒四射。对于我所看到的一切,我无言表达,我只能在梦中想念那百花盛开的溪谷的宁静可爱。在我身边,一只蜜蜂发出嗡嗡声;不远处,布谷鸟在啼叫;从下面农场的牧场传来一群羊羔的咩咩叫声。”

这些字里行间的每一处,都透露出了吉辛对自然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的深厚情感,表达出了吉辛对自然的无比热爱。我们从吉辛的文字里可以闻到青草、鲜花、菜园、大地以及天空的气息,感觉到田野中蝴蝶、蜜蜂、小鸟等许多动物的细微的行动,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钟情和热爱。吉辛的文字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了中国的陶渊明,那位满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晋人,那位沉醉于乡村生活的隐者。

而吉辛不仅对自然无比热爱,对书也有一种狂热的挚爱之情。

“我凭气味知道我的每一本书,而且我只消将鼻子放在书页中间,便可以回想起各种的事。??我将其中的一本拿在手里的时候,感到多么奇异的温存呵。”

“有时我在为书籍所忍受的绝食之外,再加上搬运夫的劳力。在波特兰路车站附近一家小书店,我遇到一部初版的吉本,??买到这样书页干净的四开本的书籍,出卖上衣我都愿意。碰巧我身边的钱不够,家里的钱却是够的。??我步行回家,取了钱,再步行回来,又——抱着大本头的书,从尤斯登路西口,走到远过了天使酒店的伊斯林顿的一条街。”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