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宽容读后感

《宽容》读后感

远在初中的时候,课本里就选入了房龙的《宽容》序言。当时对于这篇寓言感触良多。又借此机会看了《宽容》,在此写下一些感想。

序言所展现的故事其实是人类历史各个阶段面临的现实的缩影和真实写照,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中世纪繁荣的欧洲,抑或是,当下的年代。不宽容的行为体现在各种方面,阻碍着历史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先来看看远古时代野蛮人的不宽容,虽然历史久远,但和以后的不宽容依旧有着共通之处。 按照野蛮人的看法,律法确实存在。祖先创立了律法,把它传授下来。这一代最神圣的职责就是把它原封不动完美无缺地传给下一代。所以野蛮人的不宽容,指不容忍这样的清规戒律遭人践踏,这是灭顶之灾。虽然这在我们看来是相当的荒诞无稽,我们相信的是进步、发展和持续不断的改进。

低级社会形态的特点是:人们认为现状已经完美无瑕了,没有理由再做什么改进,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别的世界。为防止律法和已定的社会形式有所变更,他们靠惩处拒不把公共条例看作上天旨意具体体现的那些人(这就是僵化的专横制度)。而制度的执行,就是运用一词:“忌讳”。忌讳这个词的引入,意味着超然于这个世界的人或没有生命的物体是“神圣”的东西,人们绝不能冒着即使死去的痛苦或永恒磨难的代价谈论或涉及。对于胆敢违抗祖先意志的人可以大骂特骂,切不可表示怜惜。序言中不宽容也是这样的缘故。

当然,不宽容的悲剧就体现在先驱者找到更好的世界,探索到真理,却要受到抨击和迫害。因为守旧的人类拒绝相信。但当旧的生活摇摇欲坠,谎言被戳破后,人类才顺着先驱铺好的路向前发展,而此时,斯人已逝。

而现代的不宽容分为三种:处于懒惰的不宽容、处于无知的不宽容和处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多数情况下,引起我们注意的迫害案,往往三种不宽容并存。例子太多,苏格拉底,古雅典哲学学派的被压制,象形文字的毁灭,各种宗教迫害。。。。。。

紧接着,作者根据时间顺序介绍了各种不宽容的个例,介绍了历史上伟大的先驱们:蒙田,阿米尼斯,布鲁诺,斯宾诺莎,伏尔泰,然后是革命的不宽容。历史发展到这里,战争爆发了,世界格局大变,社会刚开始摆脱宗教偏执的恐怖,又得忍受更为痛苦的种族不宽容,社会不宽容以及许多不足挂齿的不宽容。这远是他们十年前所没有想到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宽容》序言英文读后感

Any decayed and backward things cannot resist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new things. History will not stop it forward because of hindering. Sooner or later, pioneers’ beliefs will become the truth of the world. This essay tells us, believe beliefs, stick on the truth, have tolerance for new things.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is the root of the ignorance and stupidity. The villagers’ poor knowledge is like a narrow stream flow. A drought, they have no idea, in addition to fantasy, only dying out there. The keep the prophecy of the ancestors who are unknown, even death, don’t leave the valley of ignorance. The valley of ignorance has harsh autocratic, with law and superstition imprisoning people closely. But the efforts of seeking for truth is unstoppable, harsh law and the rock walls can not hold up against. Ever some men and women dare to doubt the wisdom of the ancestors, dare to question, "they had gone forth, and never again had they been seen”. The pioneer struggle to the truth, for the truth," he had first defied the dark terror of the unknown, that his people might be guided into a new freedom”.

…… …… 余下全文

篇三 :《宽容》读后感刘小晨

读《宽容》有感、

高一十三班 刘小晨

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当一个人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宽容”,在他世界中的黑暗就会随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黑暗中闪耀光芒的星空;当一个社会学到了什么叫“宽容”,那么这个时代也将充满幸福的气息。因为宽容,更容易发现爱。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曰:“其‘恕’乎”。宽容,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古流芳,为人效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诸葛亮七擒孟获,为让其心服口服,又将其七次释放,以德报怨。他的大度也终于获得了孟获的忠心,二人共保刘氏江山。 宽容,如同一颗晶莹的明珠,让你的人生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可以溶解千年积雪;如同夏日里的一条河,可以冲去万吨尘土。学会宽容,完美人生!

刘少奇说过:“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当别人用语言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这一点,曾与他共同进退的战友——彭德怀,做的就十分让人信服。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等30多人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德怀就是两拳。可彭德怀什么也没说,只是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德怀。他却笑笑,并没有责罚那个士兵。士兵看到总理毫不在意,深受感动,甚至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有如此之将军,中国又岂有不胜的道理?古时候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后大感惭愧,于是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赔罪,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冰释前嫌,不仅成为相交莫逆的朋友,还一同助赵国大治。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宽容 读后感

《宽容》 读后感

宽容是个十分宽泛的题目。信马由缰当然很惬意。但一旦我们偏离常道,天知道我们会落脚何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有如下文字:“宽容:允许别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耐心、不带任何偏见地容忍那些有别于自己或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行为的人。”不少关于各种奇迹的书。但有一种奇迹却漏掉了:人类得以幸存的奇迹。不管怎样,有一点是确定的。他不可能单凭个人的力量完成这一切。为了成功,他不得不将自己的个性隐埋于部落复合特性之中。原始社会被一个信念所统领,那就是超越一切的求生渴望。求生十分艰难。个人无关紧要,部族重于一切。生活的世界里,过去、现在和将来混乱地交织在一起。那些死去的首领都成了神,死去的邻居变成了精灵:他们仍是氏族的“隐身”成员,跟随着每一个人,不管他去哪儿。那些魂灵和他吃住在一起,为他守门放哨。他考虑的是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呢,还是去赢得他们的友谊。稍有不慎,他就会马上遭到惩罚。因为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在任何时候讨所有魂灵欢心,他就一直担心诸神的报复总有一天会降临到头上。

如果我在这里说,野蛮人是人类中最不宽容的,那我并无意于侮辱他们。因为我立即要加上一条,在他生存的那种条件下,他必须不宽容才行。假如他允许别人干涉他的一千零一条戒律——部落的持久安全、人们的内心平静,都有赖于这些戒律——那么,部落的生活就会陷入混乱,那才是最大的罪过。

关于《宽容》的读后感

房龙在19xx年写的《宽容》虽然被现代人称为是通俗类知识性读物,但为了看懂这本书有必要很深刻地掌握欧洲宗教史——尤其是对一个东方人来说。其实这本书对于决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并不应该算“通俗”,因为欧洲人那种与东方人迥然不同的宗教观念与深邃的宗教历史是很难让亚洲——起码是东亚人理解的.就“不宽容”这个词来说,房龙在书里也写道:“?不宽容?这个词其实在二十年前就等同于?宗教不宽容?。”这与现在人们——至少是中国人所理解的“不宽容”有很大区别。因为在几百年前,“宗教不宽容”是欧洲的瘟疫——一个被人们认为是“本该如此”的瘟疫。在罗马教廷(或别的什么教廷)的控制下,欧洲大陆不容异端,任何人都应该信仰一个宗教,崇拜一个上帝,没什么肯商量的,因为“本该如此”——他们深信,从不怀疑这种思想的正确性。宗教裁判所每天都要对各种各样发表“异端邪说”的“异教徒”(“巫师”、“危险人物”,或别的什么,他们之中包括培根、布鲁诺、伽利略、哥白尼等等)做出神圣的裁决。所以,当时出现了很多诸如“某某为了宗教宽容而反对教会和职业教士的暴政”这样的故事,这些人认为谁都有权利自己解释圣经,凭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很显然,房龙在书里阐释的宽容有着更广泛的意义,它并不仅仅是东方传统意义上的宽容,它的内涵是“允许别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耐心,不带任何偏见地容忍那些有别于自己或普遍接受的观点、行为的人。”这也正是整部书的主旨:引导读者去做一个宽容的人。房龙写道:“宽容始终奢侈品,只有智利发达的人才会购买它。”历史上由于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宽容读后感

读书笔记—读《宽容》有感

服装101 李钟玉 10138113

《宽容》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作者房龙在书中致力于用理性和自由来对抗各种基于偏见和自诩正确的优越感的狭隘意识。倡导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地步。只要地球上还存在哪怕两个人。这样的一种情怀。就是必须的

“君子贤而能容众。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苟子的一番话道出了宽容的真谛。宽容是什么?它是对别人错误的一种谅解。是对不同观点的一种容忍。是和别火之间的一种融合。宽容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房龙先生以历史的不宽容告诉我们:宽容是这个时代所必须的。

古代的希腊。一个文明起源的国度,出现了很多质疑神灵的人:泰勒斯猜测万物起源于水: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太阳不是辆由天神驾驶的战车。而是一个炽热的大火球:普罗塔哥拉向人们宣称“生命犹如昙花一现。因此不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本来就令人怀疑的神的存在上。全部精力应该用来使生活更美好更愉快”。就这样,这些人踏上了危险地带。“希腊的社会稳定怎能毁在这帮人手上?”于是政府的不宽容开始作怪,这些人有的被投入监狱。有的被迫逃离,有的甚至被处以极刑,知识的灵魂就这样慢慢地被扼杀??

希腊历史上最臭名昭著、最不宽容的案例。就是用司法手段杀害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没上过什么大学,但他对知识的渴望超乎常人,但他并不赞同纯粹的知识,认为“不把这些东西(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那简直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他是如此彻底地坚信人的高尚使命,他说:“世上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告诉别人应该信仰什么!”他是多么固执。固执得让人敬佩。“只要我还有良知。我就会继续对我碰到的任何人讲述我心中所想 ”可一个人的力量是斗不过政府的,政府太害怕他的影响,害怕他像一把利剑刺破他们深扎在社会中的根基。“让他死吧,让他到天堂再去述说吧。”苏格拉底从容地喝下毒酒,与世长辞。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宽容读后感

读《宽容》有感

读了<<宽容>>这本书,使我不得不惊叹于房龙超人的见解,他的思想真是人类史上一朵伟大的奇葩,让我对真理有了真正的了解。 它是一本关于时代进步及思想斗争的一本书,我只能够这样描述,因为题目所谓的宽容,并不是我们生活中普遍认为的宽容,可以这样说,我们生活中的宽容只能当作一个微观定义,而房龙所谓的宽容,而是跨时代的,是普通人无法想到的。

一个时代,必定有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这种思想也许在作者那个时代有着强大的根基,但是却未必能博得广大人民的赞同,守旧就是当时的一个思想,现在看来是多么腐败的一个思想,但在当时的封建时代确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正统思想。再比如说,神是封建时代的领袖,人们极其信奉神,但是它其实不存在,只不过是历来的信仰罢了,如同苏格拉底的时代,百姓非常信奉天神。而他否定神,对传统习俗嗤之以鼻,他相信人的命运是崇高的,并且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当然引起统治者的不满,当法庭审判的时候,他们要求苏格拉底停止他的“愚昧”言论。他坚决拒绝,于是他被判死刑,永别了世界。

但是房龙觉得他的牺牲是值得的,我亦如此认为,他为真理献身,真理是永存的,他的做法令真理向人类走近了一步,人类思想也因他而改变,虽然不是很快,但像他这种崇尚真理的人一定会像他一样,让真理现身。相反,如果没有这种人,那么情况又会如何?也许我们今天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这不是夸张,只是假设,来论证宽容的重要性罢了。

作者期待宽容,他期待时代能宽容所有的真理乃至更广义的思想,这样时代才能进步。而一味地遵循前人的规则,我们必然没有出路。所以一个进步的时代,肯定有宽容的存在。相反,一个永远守旧的时代,宽容即便是有,也是转瞬即逝的。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那么让这个美好的时代更美好,岂不是得多点宽容?

…… …… 余下全文

篇七 :《宽容》读后感

《宽容》读后感

----吴爱华

五一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宽容,从古代开始就体现了宽容的作用,我们知道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运用宽容。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如果教师缺乏宽容之心,就会把教学看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他面对的是冰冰的粉笔、黑板,而不是一张张生机勃勃的求知若渴的面孔。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只是为

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维持生存而教,教学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他讲课时的眼神儿是空洞的,语言是干瘪的、乏味的,精神是疲惫的,神情是冷漠的,相应的,学生也是冷漠的、沉闷的,甚至是敌视的,烦躁的,没有了对学生的爱,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只能虚有其表。就小学生而言,调皮是他们的天性,犯错误的事情十有发生。孩子们即使犯了错误也希望得到宽容。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学生调皮,被老师警告说:“我要告诉你爸爸!”这个小学生悄悄地说:“你做了错事,我也要告诉你爸爸。”老师火冒三丈,把这小学生揪到办公室,命令写出深刻的检查。小学生写道:“同一告诉爸爸。”老师看了这检查后,手指着学生的鼻子说:“看看你,连“同意”的“意”字都不会写,竟写成了“一”字,不告诉你爸爸能行吗?”这小学生又反驳说:“我没写错,是说咱们一块儿告诉我爸和您爸。”这下可真把老师的鼻子气歪了,跺着脚儿说:“朽木不可雕也!”——这则幽默的小故事大概想劝告为师者,不可低估了这些小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谁敢说这小学生将来不是个人物?他们和大人一样,渴望宽容!我们成人常常倡导宽容,而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一下孩子呢?哪能动不动就写检查,甚至休罚呢?

…… …… 余下全文

篇八 :宽容读后感

《基督教与欧洲文明》课程作业

宽容读后感

《宽容》读后感

自从上了基督教文化与文明以来,我开始对基督教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从他的起源到发展,再到今天世界三分之一的信徒。基督教与人类历史的文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老师的鼓舞下,我开始尝试去读一些有关基督教的书籍。虽然觉得有些很难理解或者是不可以用我们东方人的思维去定位。但我还是坚持去读完了一本《宽容》。

《宽容》是亨德里克.房龙的著作,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1882年出生在荷兰,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他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作家,历史地理学家。 我选择《宽容》,是因为我觉得宽容是一件很容易理解却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我想看看西方的哲学家对于宽容又是如何看法,对于我又会有怎样的启示。

何为宽容?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容留每一多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际。宽容是人间的润滑剂,有了宽容,人间就少了许多纠纷,多了一份宁静;少了许多敌对,多了一些美好。有了宽容,人间才会变成美好的天堂。有一副古联这样写道:和为天下传家宝,忍为人间化气丹。意即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和睦相处,就是普天下最宝贵的财富;遇事只要奉行一个忍字,再深的矛盾都可以化解。

当我读了的《宽容》后,我才发现,房龙先生似乎对“宽容”别有一番见解。宽容》一书虽然主要论及西方宗教历史上的不宽容及为这种不宽容所进行的斗争,但今天看来,房龙这本书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宗教领域,而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争取宽容而战的历史。 房龙在书中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说明:“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以诚实地相信自己正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房龙最反对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结合后施加给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体上的暴政。在他看来,任何绝对的信念,都包涵着潜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权力的门径,它的暴虐本性就会显露出来。房龙给出的解决是怀疑,对任何的观念、理论、思维方式都要用怀疑来冲淡它繁殖、复制、独裁的本性,就连自己都要怀疑。怀疑一切,用怀疑给一切以改善发展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