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人的教育读后感

《人的教育》读后感

《人的教育》,作者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也是由他创办。

福禄培尔在本书中强调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对于这句话中的观点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学生一定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学生。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也就是我们在教育儿童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保护儿童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儿童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这一点与我国古代孔子的“因材施教”的观点不谋而合,可见这是多么重要的教育法则。

努力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好学生,“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让学生做最本真的自己,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与才能,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让我们一直努力去完成吧。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人的教育读后感

《人的教育》读书笔记

《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我所看的主要是关于学校教育这一章。

关于学校的定义,福禄培尔认为学校既不能理解成为校舍,也不能被理解为学校的经营,而是为一定的目的和按自觉的内在联系有意识的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彻底了解一切事物的统一性。

关于学校的教育内容,福禄培尔认为这取决于在少年时期发展的性质和要求。在他看来,心灵,外部世界以及语言构成了少年期儿童生活的核心,因此必须设置三方面的课程:认识心灵的科目,认识外在世界的科目,统一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语言。除此之外,他还增加了艺术科目。

根据上述思想,福禄培尔提出了16个教学科目,即宗教教育,体育卫生,自然科学常识,诗的记忆与歌唱,说话,手工,图画,颜

色辨别,游戏,故事和童话以及小说的叙述,散步和短距离的旅行,算术,几何文法,写字和阅读。

在福禄培尔的学校教育思想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重视艺术教育,要求尽早的把唱歌图画绘画和雕塑作为正规学

校的正式教学对象,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以便使他们达到充分儿全面的发展。

2、 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

认为它兼具内容和手段的双重性质,从中既能学到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文化知识的吸收,所以应该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他敦促教育者必须不仅使儿童通过直观来认识世界,而且应该尝试在游戏和手工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人的教育读后感

《人的教育》读后感

《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我觉得儿童教育和我们小学教育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所以这次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对于这句话中的观点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一定要顺应少儿的天性,耐心的指导,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儿童。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对于这一点我想也就是我们在教育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他们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在《人的教育》中,福禄培尔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我觉得作为儿童的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

…… …… 余下全文

篇四 :《人的教育》读书心得

《人的教育》读书心得

鞍山市第四十八中学

关德峰

《人的教育》读书心得

《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我觉得儿童教育和我们小学教育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所以这次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也正是这一腔真爱、一份宽容造就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体现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下面我就谈谈几点读后的感受。

首先,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严肃、冷峻、不苟言笑是优秀教师的形象。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一点小小的挫折和不如意就会引发导火

索,甚至公然向严厉教师'挑衅',犯下我们教师所认为的不可饶恕的错误,继而变本加厉,升级战争不断爆发,师生矛盾越来越激化,老师和学生竟然成了仇人。

因此,面对犯错误的学生,面对不称心的学生,面对不学习的学生,先告诉自己,静下心来,想想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学生和老师都是平等的人。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 …… 余下全文

篇五 :人的教育读后感

《人的教育》一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

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对于这句话中的观点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育学生就好比园丁修剪葡萄藤,一定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耐心的指导学生,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学生。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对于这一点

我想也就是我们在教育儿童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保护儿童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儿童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学校应该教什么这段选文中,福禄培尔认为,对于儿童来讲,学生期就是儿童学校教育生活的主要时期。他将带着信仰和信念、预感和期望去熟悉面对着他的一个外部世界。因此,教育这样当把儿童作为一个人,不就仅交给他学习的对象本身,而且教给他与该学习对象有感知识。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的摸索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到,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语文的学习应该寻找一种和学生谈话的轻松,态度的平等亲切,心灵的坦诚和谐。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而是需要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从一个标准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你的一样多。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语文教学能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一道幸福成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六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立教育之本 扬人生之帆

无锡市新城中学 程慧

内容提要: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关乎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好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接受好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扬起学生美好人生之帆。

关键词:好教育 好人生 立足之本 终极目标

为了让广大教师过一个更有意义的暑假,让广大教师在休息之余能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今年暑假学校领导精心为我们每一位老师挑选了专业书籍。也正因为如此,我有幸拜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随笔《好教育,好人生》,从中感触良多。

其实,刚拿到肖川先生的著作时我并不是太看好这本书,因为关于肖川先生我在读他的著作之先并不熟悉,只知晓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当时对这本书我心里的感受也无非是一个稳坐大学象牙塔里的教授对于中国的教育发表的一些自己概念中的想法而已,教育实践与教育理想脱节的现象在今天的教育学界已成为一种非常严重的现象,这样的书籍对于我的教育人生帮助也无非是空洞而无力的。然而看完作者简介,我就不得不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本书,这源于肖川先生是一个完美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先行者,他的教育随笔完全是站立在他的实践基础之上的。我必须由衷的有理由去 相信他的文章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对于我的人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也确是如此,在拜读先生教育随笔之后,我开始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和今后的人生发展重新审视和思考,对我的教育教学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同时对今后自己工作的目标也做着美好的憧憬和规划。

好教育是好人生的立足之本。肖川先生认为好教育应该包括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人类核心价值的浸染,重视理智训练,重视充分和得体的自我表达。好教育也包括学习内容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要的,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的,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的方向的。好教育还包括教育过程中始终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的热情。相对于好的教育而言,有两种不同的

…… …… 余下全文

篇七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一)

语文组 傅晓雪

有幸拜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仿佛作者在平静的心湖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一个培养人的人。我们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要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应做到“六个学会”。

学会等待,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会分享,教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师,又怎么会听到到学生的心声?自以为是的学生,又如何听得进老师真心的话语?所以说重要的是以心换心,彼此倾听。

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也许有时候学生会误解你、不理解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打起精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这一切。

学会合作,作为教师,需要很好的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特别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而是“自主学习,互动探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师生互动,也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学习的过程。这里,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与学生合作互动?

学会选择。民主化、个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学则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该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一些关于人格养成的蒙太奇思考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一个人的行为累加成一个人的命运,感慨行为的巨大影响力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性格对命运的直接影响。

百度搜索“人格和性格”出现1570万个结果。“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生活环境的烙印。个性也叫人格(personality)。这个概念源于拉西语Persona,一开始指舞台上演员的面具,后来被借用成心理学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确切地说,人格涵盖了性格。

短短的几十天时间里,这本书我看得囫囵吞枣。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这个能和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分庭抗礼的犹太人用自己的经历和几十年不懈地研究告诉了我一些我曾懵懂难了,但真正存在的东西。

阿德勒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

几天前我曾看过一部美国电影《front of the class》(《叫我第一名》)似乎听着名字是一种赤裸裸的宣誓,其实电影内容不是要强的宣誓而是一种被打倒无数次后坚强站起的韧劲。主人公布莱德从小患有妥瑞氏症,父母离异,周围人嘲笑他,他被一所所学校劝退。没有人知道他患妥瑞氏症前,连父亲都觉得他一直在故意作怪,看心理医生成了家常便饭。在知道了病症后,周围的歧视一直存在。但是万幸他有一个不放弃他的母亲,并遇到了一个让他改变命运的校长,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成了一个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可妥瑞氏症让他一次次面试失败,他很乐观,积极面对困难,最后遇到了不歧视他的学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一个从小就有缺陷的孩子,在最后走上这条圆满的成功路不得不说他很幸运,也很努力。他的母亲,学校的老师,他想为此证明给他看的父亲,是他们帮助儿童时期的布莱德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

翻书的时候突然发现100多年前的阿德勒早就诠释了这点。书中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