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坚守底线读后感

读后感

在公司读书活动的引导下,我在业余时间读了《坚守底线》、《请给我结果》、《方法总比问题多》三本书,读后受益匪浅,这三本书对我以后工作和生活有莫大的启示作用。

稻盛说降临到他身上的所有困难,只要缺了任何一项,都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幸运在逆境中才能抓到。我是不是也该为神赐予的礼物而感到欣喜,是不是也可以坚信克服了逆境中的苦难,面向未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能开辟光明的未来?管有没有光明的未来,我愿意坚守做人的正确的原则,认认真真的努力,简简单单的生活。

我们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考验,都是对我们灵魂的磨练。我们会脱离正道,这是就要认真反省,继续努力向前。正式在这个不懈努力的过程中,才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有人或许认为,人生苦难多余欢乐。但是,细细品味,苦难是上苍赐予我们磨练灵魂的机会。

《请给我结果》 一书中没有枯燥的数据,没有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姜博士通过大量的案例、故事、寓言,围绕一个命题——“结果”,回答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为什么无数的人都拥有卓越的智慧,却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为什么无数的公司都拥有伟大的构想,却只有少数的公司获得持续?” 由此《请给我结果》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口号: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所以如果你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公司,那么请你先学会打造强大的员工!他不但剖析了什么叫真正的结果,也打破了忠心和态度等造成的结果假象,同时详细讲述了从心态上、行动上、责任上、失败中如何获得这种“结果力”。

书中还颠覆了常人津津乐道的某些观念,诸如追求完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不重要,尽力就好;公司就是员工的家;等等。姜汝祥进而提出:

所有亏损的企业,一定存在着无数剥削企业的员工; 如果员工努力提供结果,而企业由于决策或管理导致亏损,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在剥削员工;无论是老板不懂管理,还是同事不配合,无论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还是市场不景气,都不是你不提供结果、不创造价值的理由; 衡量我们执行结果的,是结果而不是理由,无论多么动听的理由,都不可能改变执行的结果!

…… …… 余下全文

篇二 :坚守底线——《逾越底线的代价》观后感

坚守底线

季晨曦

近期,通过观看《逾越底线的代价》记录片,许多感想悠然而生。最先想到的是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个老锁匠想把开锁的手艺传下去,就精心挑选了两个徒弟,分别去开两个保险柜,大徒弟只用5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小徒弟却用了20分钟,旁人都认为大徒弟稳操胜券。不料老锁匠却问:“保险柜里有什么东西?”大徒弟说:“师傅,柜里装的都是钱!”小徒弟说:“师傅,我只顾开锁,里面有啥我没看。”听罢此言,老锁匠郑重宣布小徒弟为开锁传人。大徒弟不服气,老锁匠说:“一个合格的锁匠,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它念。”

“心中只有锁”,是锁匠的职业道德,也是其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作为锁匠,若稍有贪心,开锁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那样做只会身败名裂、害人害己。由此看来,“底线”实质上是由一系列成文或不成文的社会规范组成的约束体系,除了共性的社会文明底线外,不同人群、时间、地域、职业的底线要求有所不同,有的底线要求存在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有的存在于道德意识、社会舆论中。一个人如果忘却底线,就会丧失理智和做事的准则;一个社会如果底线失守,就会导致社会乱象横生。

对于我们基层民警来说,底线就是要认真对待你的工作,并用正确的态度去履行你的职责,去对待你的所有社会关系,把民众的利益和生命放在首位,要坚持真实、真切的人生准则,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立身做人、做事的底线。底线也是红线,就是规定我们在法律和纪律的范围内活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头脑一定要清醒。一句话,国家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遵守法律法规、党纪条规,决不能干违法违纪的事。所以说,做国家工作人员要甘于清贫、耐住寂寞,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因此,人生中我们必须坚守好两道防线,一是思想道德的“低压线”,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经得起各种诱惑,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固本守节,。二是党纪国法的“高压线”。这是防止腐败的底线,无论如何也触动不得,否则不仅会个人身败名裂,单位、家庭也都要受到伤害。

…… …… 余下全文

篇三 :稻盛和夫《坚守底线》读后感

稻盛和夫《坚守底线》读后感

稻盛和夫,日本著名实业家、经营之圣、人生之师,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电KDDI,这两家公司均为世界500强企业。20xx年他执掌日航,令濒临破产的日航公司迅速扭亏为盈。

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还描写了自己青春的苦难与早期的挫折,以及成长过程中从不放弃的“坚守底线”的信念。读后令人如饮甘饴,回味无穷。

作者经营企业的理念是:把父母和老师儿童时代的教导作为经营的方针和判断的基准——不许说谎,不要给别人添乱,要为人正直,不可贪心,不能只考虑自己等等。稻盛先生用他的成长经历和事业发展轨迹告诉我们:领导者不是天生的,而是磨砺出来的。本书中有这么两句话,一味地怨恨社会的不公,老是抱着这种心态,自己的人生不会顺畅;回头细思,当时的苦难和困境,正是上苍赐予的最大幸运。 他还提出“境由心生”,心中没有想过的事情不会在自己的人生中出现。以此来说明理想的重要性。还要持续不懈的努力,不知疲倦地反复钻研、琢磨、创新,就可能达到称为名人高手的境界。最后他还专门向刚踏入职场的青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要自以为是,而是努力去喜欢自己在命运中碰巧遇上的工作,并竭尽全力地把它做好,这才是人生的正确的答案。”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谈起企业经营时说到,公司的意义在于保障

员工的生活,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这其实也是公司基业长青,赖以生存的基础。 书中还提到有关成功的话题,成功,没有捷径。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否则,只有靠老实做事、认真积累,甚至要像稻盛和夫先生主张的那样,拼了命去做,用跑百米的速度坚持跑马拉松,追求完美而不是最佳,直至感动神,努力到连命都可以搭进去的程度,想不成功似乎都不大可能。天道是公平的,天道酬勤,不劳无获。不管做什么,只要能竭尽全力,抱定目标,誓死达成,用这种坚决的态度去持续努力,没有做不到的。如果因为过劳死而倒在成功的路上,至少也是以最接近成功的姿态死去。人命天定,如果怕过劳死就不拼命干的人,也完全可能死在浴缸里、舞厅中、沙发上,这和拼命干活没有必然联系,只能说个人的命数不同。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生命的意义在于认真——稻盛和夫《坚守底线》有感

生命的意义在于认真

——稻盛和夫《坚守底线》有感

生于19xx年,创立了京瓷公司和“第二电电”公司,其管理经营哲学被日本企业界奉为圭臬。

本书是稻盛和夫最新出版的力作。作者饱含激情地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着力描写了自己青春的苦难与早期的挫折,以及成长过程中从不放弃的“坚守底线”的信念。读后令人如饮甘饴,回味无穷。 这本书的日文原版的名称是《特别认真地生活》,是以日本NHK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藤井彩子女士采访内容为基础编写的。语言平实,却能发人深思。关键在于有稻盛先生多年经营体会和人生阅历的积累。

稻盛先生用他的成长经历和事业发展轨迹告诉我们:领导者不是天生的,而是磨砺出来的。本书中有这么两句话,一味地怨恨社会的不公,老是抱着这种心态,自己的人生不会顺畅;回头细思,当时的苦难和困境,正是上苍赐予的最大幸运。

他还提出“境由心生”,心中没有想过的事情不会在自己的人生中出现。以此来说明理想的重要性。还要持续不懈的努力,不知疲倦地反复钻研、琢磨、创新,就可能达到称为名人高手的境界。最后他还专门向刚踏入职场的青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要自以为是,而是努力去喜欢自己在命运中碰巧遇上的工作,并竭尽全力地把它做好,这才是人生的正确的答案。”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谈起企业经营时说到,公司的意义在于保障员工的生活,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这其实也是公司基业长青,赖以生存的基础。

最后,我用稻盛和夫先生的理念作为这篇文章分享的结尾,希望大家能有一些收获:把作为人应该做的事,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要正直,不可骗人;要勤奋,不可懒惰;要谦虚,不可傲慢;要勇敢,不可卑怯;理念不容扭曲。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有感

读《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有感

09科社专业 段佩君

读完于建嵘先生的《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一文后,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想法。

一、大家都在谈关于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那么究竟中国社会稳定的底线是什么呢?

就全文来看,于先生主要谈论了近年来中国一些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群体性事件,而且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的矛盾激化,这些情况造成社会群体事件不断增多和升 级,所以关于中国社会是否仍然稳定的话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大家都纷纷议论如何才能守住中国社会稳定的底线,而且普遍的观点都认为中国当今社会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官员滥权欺民、社会公正严重缺失,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社会越来越没有底线。并建议将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做为中国社会必须坚守的底线,呼吁有识之士和理性群体为坚守这个底线而努力。而从全文来看,简单的概括,我认为于先生的主要观点就是,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宪法,而且是这个社会最后的底线。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近年来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也都要靠宪法发挥作用来得到解决,而且我国也强调依法治国,这里的法指的也是宪法,所以说遵守宪法和法律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最后一条底线我还是比较赞同这个观点的。如果人人都加强法律至上的理念,每个人的行为都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上,变成真正的宪法执行者,那么社会才会走向和谐。

二、那么为什么说遵守宪法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呢?

首先,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据宪法制定的各项法律,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基本遵循,是正常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只有坚决遵守宪法和法律,才能有效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才有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面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原则,是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下,我国宪法和法律充分尊重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充分重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为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和法律保障。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守住根,让坚韧拔节生长(京华烟云读后感)

守住根,让坚韧拔节生长

——读《京华烟云》有感

最初惊艳于电视剧《京华烟云》里赵薇版姚木兰的美丽端庄,寒假看了中文译著,才发现电视剧不过适应现代节奏的文化快餐,提炼了情节却丢了灵魂。而原著贯穿始终的道家哲理以及传统文化的积淀,溶入故事精髓,溶于人物风骨,这不是四十几集的电视剧能够包罗体现的。

《京华烟云》被誉为现代版《红楼梦》,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xx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从家族变迁讲到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从一代人的成长讲到民族传承的精神内涵。

作者林语堂极爱道家精神和庄周文化,因此书中的姚思安沉潜于黄老之修养有年,遇事沉着冷静,从不心浮气躁,这种从容恬静的人生态度也影响了女儿姚木兰一生。林语堂曾说过“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他心中的理想女性。他虽然学贯中西,但骨子里是个传统的文人,不是琼瑶也不是巴金,所以他笔下的理想女性既不会柔情似水真爱至上,也不会为追求自由解放而抛洒热血。木兰不忠于封建旧礼,也脱不去含蓄忍耐的风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她身上展现的,是一种在传统文化中浸润已久,自然流淌出的温婉优雅,蕙质兰心,如水一般柔弱却极富韧性,如风一般轻盈却傲骨嶙峋。

木兰的性格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相通,柔韧却无法摧毁的强悍,单纯而深刻。它赋予一个民族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就算异族的铁蹄踏遍中原,在文化面前却只能俯首称臣,直至融为一体;它赋予一个民族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虽然几经磨难,伤痕遍体,最终仍能神奇地自我愈合,从骨缝中长出新的希望。

“蒲苇韧如丝,可以卒千年”。这种韧性不是旦夕之间形成的,而归功于五千年的源远流长,是日积月累的坚定信仰和自我认同感,是扎根于土壤的深厚耐力,只要根还在,这种韧性可以绵延不绝地拔节生长,代代相传,化为无坚不摧的力量。

林语堂在书中说,日本人没有统治中国的个性,也就没有统治中国的福气,即使把中国拱手相让,日本人也无福消受。因为中华民族的韧性,就算山河破碎仍然互相搀扶屹立不倒,就算时光荏苒依旧眉宇坚定不改初心,这是外族触摸不 1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后感

https://

在体验中发现那个最本真的自己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利用业余时间,读过很多的好书。既有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小英子身上的故事;也有陕西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给我们以精神上的启迪,使我们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鼓足勇气,面对困难。但对我影响最大,最使我难忘还当属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对于已经年过30,已成家生子,事业稳定的我来说,感触颇深。通过这本书内容的了解,深刻地反省自己内心,挖掘自己内心的独特体验,在心灵的对话中,让我们思考着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去奋斗。

这本书通过写女主角生活的起伏和和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接触到了许多的人生课题与智慧,用觉知之光照亮了真我,最终,破茧而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直行走,虽说路会不尽相同,但我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在同一个地方。这让我思考,我们行走在路上,为了个人的私利和外在的世界,我们为失去的扼腕叹息、抱恨终生,我们为得不到的耿耿于怀、死不瞑目,在为失去的煎熬和思考及为得不到的追寻与挣扎中,终于在原点与自己相逢。那时,我们会恍然大悟,原来生与死是同一个站牌,人生的路只是圆圈,许许多多的同一个起点和终点的圆圈交合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路。原来我们平生苦苦追寻的失去的记忆和得不到的目标恰恰就在我们的追寻与煎熬中流失。在追求世界的过程中,早已经失去了内心深处那个最本真的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步伐也在加快,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高。然而,我却发现我们却一直生活在物质世界上,它的灯红酒绿早使我们平静的内心变得嘈杂,找不到一丝的宁静。在生活中,我们早已发现不了那个未知的自己。通过阅读与思考,我体味与领悟到了该书的哲学思辨,发现这本书是将融知性的明白与哲性的思考于一炉的,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人生这个话题。我觉得面对自己身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超脱物外,做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抽出一点时间,独自一个人,一张琴、一壶酒、

…… …… 余下全文

篇八 :自控力读后感

《自控力》读后感

又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好书,《自控力》的确如介绍所说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这让我想起了《公正》,那也是哈佛最受欢迎的一门课。其实在大学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并不难,但是要想让自己的课程这么受欢迎那就有点难度了。因为进入大学阶段,老师上课基本上不太讲究教学方法,也不太考虑你接收的情况,老师更喜欢按照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去上课,所以很多课堂可能很精彩,但是作为外行来说未必能欣赏得了这种精彩,大学更看重的是一个教授的学术水平,而教学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能够在名牌大学中,把课上得能够如此吸引人的就不光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要会上课,会讲课,这样的老师可是凤毛麟角。 说到心理学,我非常喜欢,不过心理学方面的书太多,也太烂,真正的精品实在太少。这次算是中了奖,遇到了一本好书。那么什么是我所说的心理学的好书呢?我不是学者,也不研究心理学,我读心理学只是渴望了解我自己,了解人生,了解这个社会,那些和我们人生无关的我并不感兴趣,好书指的是能够颠覆和改变我的人生观念,发现我们生活中的错误,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了我们自己的书才是我心中心理学方面的好书,只是这样的好书实在太少,读过几百本心理学的书,也就能遇到不足十本,不过这本应该名列其中。

作者的确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其实书中很多案例和内容都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可是又和心理学密切相关,其实心理学的范围相当广泛,你真的找不到什么东西和我们的人生无关,那么你也就找不到什么东西和心理学无关。可是多数学院派的心理学只是把自己限制在狭小的心理学研究中,而忘记了这个世界都是心理学研究一定的程度就用没了,要休息休息恢复恢复。还有“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欲望和幸福并不一样,但是怎么个不一样,那你还得好好看看。“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这一点也经常被我们忽略,但是想一想的确有道理。“意志力会传染”的确看看作者列举的案例就发现在我们的身边也是一样,意志力的确在传染中。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最后一章,这一点很让我感觉到意外,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把最精彩的放在开头,除非是小说会有一个精彩的结局,剩下你可不要对结尾抱有太多的幻想。可是没想到组后的一章却是我感觉最有趣的一章,尤其是不要去想白熊的实验,你越让大家不去想白熊,大家就越无法忘记白熊,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其实是无法控制的,它们由潜意识控制,你越想控制就越控制不住,我们能够控制的只是行为,所以我们不要妄想控制我们的心灵,控制住行为就可以了。看看,原来自控力就这么简单,你该想什么就想什么吧,不过不去行动就可以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