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金蔷薇》读后感

《金蔷薇》读后感

《金蔷薇》是俄国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部总结作家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上一系列问题的散文集。全书共十九篇,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很平凡,每一个人、物都很渺小,但在作者诗意的笔下,每一个渺小的人、物都放射出了生命的光辉,其实每一个卑微的角落都会存在不一样的美。就像作者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所说:“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察觉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即使这十九篇并无情节上的依存性和连续性,读者也不会觉得这本书内容松散,反而会觉得每一个故事都在为共同的主题做铺垫。至于这个主题,我想应该是作者对文学事业的探索、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也符合了作者一开始引用的名言——“唯独文学是不朽的”,“应当永远追求美”。一本书所能带来的感动和震撼,不会仅仅是在合上最后一页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是在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引人思考的情感。“他写着他的文字,感悟着他的世界;我们读着他的文字,感悟着他的感悟。”走进《金蔷薇》,走入作者内心世界,走出作者已很广阔的视野,带着这些书本给予感动和震撼,品味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品味细腻的生活,品味真实的爱??

我个人很喜欢本书的第一篇——《珍贵的泥土》。一名平平凡凡的清洁工,却为了自己根本得不到的那个人,不懈坚持着,不断忍受着,直到悲惨地死去,只为另一个人能得到幸福。金蔷薇始终贯穿着这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沙梅的母亲告诉他“像这样的金蔷薇世上是少有的”,“谁家有金蔷薇,谁家就有福气。不光这个家子人有福气,连用手碰到过这朵蔷薇的人,也都能沾光”。因此,沙梅把这个关于金蔷薇美丽的传说告诉了苏珊娜。自从听了沙梅讲的金蔷薇故事后,小姑娘苏珊娜就盼望着有一天能收到一朵金蔷薇,这对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父爱又缺席的小姑娘来说,金蔷薇成了一个期盼,期盼一朵不败的蔷薇,它饱含浓浓的爱意。在沙梅的心里,金蔷薇成了一个寄托,寄托自己不变的恋。这个渐渐老去的孤独老人,内心依旧藏着一份温情,他希望他的小姑娘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是他的世界重心。因此,沙梅愿意为她付出所有。故事结局虽然悲惨,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沙梅要比很多人幸福得多。因为他懂得收集每一粒微小到只能丢弃、别无它用的金粉,并将其铸造成母亲口中的那朵美丽的、能带来幸福的金蔷薇,只为心中的小姑娘能够幸福地生活,即使他未曾有机会得到由苏珊娜给予的幸福。故事结束了,读者同情沙梅,可能会些许厌恶苏珊娜。这虽是结局,但是巴乌斯托夫斯基对这个故事的叙述并没有到此结束。他在故事结局后,引出了这个故事的创作来源。这个故事,是一位老文学家从打金蔷薇的那位老公匠那里听来的,那位老文学家买下了那朵金蔷薇。因为这位老文学家的札记,才会有《金蔷薇》里的《珍贵的泥土》,我们才得以知道前第二十七殖民军团列兵沙梅退役后的人生遭遇。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金蔷薇有感

读《金蔷薇》有感

我要当一个自由而孤独的人

迎着无垠的原野上庄严的寂静

迈着自由的步伐大步前进

既无未来,也无过去的踪影。

摘下如罂粟一般的花朵,

吸入像初恋一样的光泽,

我倒下,死去,在黑暗中沉默,

无需去经受一次次复活的那种痛苦的快乐。

——勃留索夫 这些诗句虽然提到了了死,却充满了生得希望,以致我我只想久久的躺着,仰望着苍穹思索。

最近我读了一本前苏联著名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名字叫做金蔷薇,它是一部总结创作经验,研究苏联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金蔷薇区别于一般的说教书籍,通过文学大师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的描绘了人类真善美的美好感情及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木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这本书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文学批评家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介绍创作的书籍,可是丝毫看不出有任何说教的痕迹,作者以一种散文的方式将我们带进文学的美丽国度,让我不再觉得文学那么遥远,他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这些具有生命的文字的缀连,我们的思想,情感,生活和历史将无从谈起,我们就像活在一个白开水的世界中,没有一丝的色彩,在这样一个充斥着物欲和轻浮的的时代,这本书如救世的耶稣的降临,让我看到了丝丝曙光,使我获得了重生。

书中很多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不由得走进作者的生活世界,融入作者的感情,直至倒在作者的伟大之下,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溢美之词,但是她像美丽的一位少女一样,眸转流盼,让我难以忘怀和割舍,正如一首诗所言:

春的神秘力量和你额上的繁星

主宰者我的心灵。

你,温柔的人儿,许诺在这扰攘的世间

给予我幸福。。。。。。

书的第一篇,也是金蔷薇书名的来源,讲述的是一个法国老士兵夏米和一个小女孩苏珊娜之间的故事。金蔷薇是来源于夏米孩提时代家乡一个老太婆的故事,金蔷薇是老太婆年轻时情人送给她的“幸福”(一朵镶在十字架上的粗糙的金蔷薇)。夏米在苏珊娜还是孩子时曾经护送过她,两人建立起一定的感情(非爱情的感情),然后多少年后两人再次相遇,苏珊娜已经是一个成年女子了,在夏米帮助下,苏珊娜与她的的男人复合了,自己却为了苏珊娜的一句话“假如有人送给我一朵金蔷薇”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把首饰作坊的尘土里的金子筛出来,打造成一朵小小金蔷薇,只是最后金蔷薇也没有到苏珊娜的手中,因为夏米心中的这个女子去了美国,再也不回来了。,夏米死了,孤苦伶仃地离开了这个令他怀揣希望的世界,只有那个为他打造金蔷薇的老首饰匠陪着,死后他那张原本因

…… …… 余下全文

篇三 :《金蔷薇》读书笔记

《金蔷薇》读书笔记

《金蔷薇》是巴乌斯托夫斯基写的一部关于总结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他用清闲优美的散文笔调,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完全没有文学写作技巧之类的书的枯燥乏闷,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有森林,有流水,有可爱的人的世界。

刚读了第一篇的时候,我就被《珍贵的尘土》深深吸引住了。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清洁工沙梅爱上苏珊娜的故事。故事叙述本身就十分唯美,歌颂了真正美与丑,真与假,同时在结尾的时候,用真挚的故事带给我们深刻的道理——文学工作者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寻觅“金粉”,不断收集,熔成合金,然后再用这种合金锻成自己的金蔷薇。

我看到这句话时,感触很大,我想到了我平时写作情况。每一次想写小说时,内心总是既朦胧又清晰,清晰的是自己心中对整个故事都已经有个大概了,但是一旦执笔欲写时,就好像不知从何所起,不知如何下笔。我对此感到很郁闷,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消除这种感觉了和现况。看了这句话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因此看来是自己的阅历太少了。

本身看的风景,走的路就不多,加之,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做个有心人,对于什么都不仔细留意加以思考。就像一句话说的“世界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假如我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真诚和认真态度对待,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了,还何愁无处下笔呢?

第二个让我感觉最深的章节就是《车站食堂的老人》。其实一开始看到这个故事时,我就只是被当中的情节深深感动,然而结尾让我很惊讶,这完全在我意料之外,我没想到他是用这个来说明细节对一个小说的重要性。然而,当我按照他的说法,把所有的细节都省去了,果然发现逊色了许多,我真真确确地感受的意图,同时也让我明白到两个道理。

其一,要想说服一件事用实例说明比单单道理说明要强上许多倍,而且还要让接受者可以实践到,那样就更具说服力了;

其二,看待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像这一篇这样,他举的子和他要论证的道理就很让人出乎意料了,让人感觉很新颖,我们以后写作可以从这个方面去考虑。

…… …… 余下全文

篇四 :《金蔷薇》读书报告

《金蔷薇》读书报告

张晓丹

独创声明: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读书报告!

《金蔷薇》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写的一部文学散文集。在这部作品中,文学大师以其丰富的阅历,丰厚的语言积累给我带来了文学美的享受。也让我对作家及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我和作者也产生了许多共鸣。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1892年生于莫斯科一铁路员工家庭。曾就读基辅大学自然历史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辍学。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当过水手、工人。代表作有:《黑海》、《森林的故事》、《电报》《卡拉布加兹海湾》等。《金蔷薇》写成于19xx年,虽然作家不认为《金蔷薇》既不是什么理论研究,更不是什么指南之类,仅仅是作者对作家劳动的理解和自己经验的札记。但是不可否定的是《金蔷薇》对我们确实起到指导作用。作家用优美清闲的散文笔调,以叙述故事的形式探讨了一系列创作的问题,如:作家的积累及其意义、作家的品质、文学的开始、写作构思的产生过程、创作的过程和意义、观察力的培养、语言的磨练、想象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等。这些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是多么珍贵的宝藏啊!

我喜欢在晚上临睡觉前重温一小段《金蔷薇》,那种感觉就好像与作者秉烛夜谈似的。作者丰富的阅历,生动的描述带我进入一个真真实实梦的世界。梦中有密不透气的小松林,有蔓草纵横的小路,有长满浮萍的池塘,有令人贪婪吮吸的树木香。在梦中,我被带去洼地

上的老式房子里,破旧的庄园中,守林人的小屋里,迈奥尔的车站食堂中,夜行的驿车上。似梦却不是梦,一切就发生在眼前。森林、池塘、闪电、草原、河流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蓬勃的活力和生命力。 书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第一篇短篇小说”和“辞典”两篇散文中提到的观点。“第一篇短篇小说”叙述了作者听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想要把它写成一篇短篇小说的经历。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作者不断地发现了自己小说的失败之处:一、小说是用别人的话写成的二、把小镇市残忍的风习置之一旁三、看不出作者的感情。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创作之所以苍白无力的原因。还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每到秋天校门口总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人卖糖葫芦。年轻人着装时尚,皮夹克黑得发亮,而老人却是普通极了;年轻人的糖葫芦鲜红欲滴,而老人的却暗淡的橙色。自然,我和伙伴们被年轻人抢眼的糖葫芦吸引去了。但是外表不等于内在,包在鲜艳糖衣下的山楂很多都是发坏的。第二天,我们选择了老人的糖葫芦,而糖葫芦如他一样朴实!我和伙伴们都被老人这种朴实,真诚感动了。我只觉得应该把这件事儿记下来,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原本一件感人的事儿,在我的笔下变得苍白无力!现在才明白单纯的记录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正如作者所说:“我第一次深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要紧的是,在任何作品中,即使在这样一篇小小的短篇小说里,都要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变现出自己,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人民。”

…… …… 余下全文

篇五 :金蔷薇 读书报告

文学院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号:1042410018

姓名:崔丽

诚信声明:看完一本书,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而且不得不说,用别人的话来说,自己岂不是要被憋闷而死。不如不说。

《金蔷薇》读书报告

一. 书名:《金蔷薇》

作者: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出版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年月:2008.12

版次:20xx年12月第一版

页数:213

二. 全书提要

《金蔷薇》是俄国著名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五十年代后期发表的作品,作者出书时期正处苏俄的大清洗运动,大量作家和作品因隐含反社会主义思想遭禁,作家在1957就原著进行了第一次修改,这离首版还不到两年时间,作者在卷首语表明自己的立场:申明此书

①“仅仅是我对作家劳动的理解和我自己的经验的札记而已”。

全书共二十篇文章,利用散文,小说等形式,对一些创作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第一篇【珍贵的尘土】,以由尘土中筛选出来的金子打造的金蔷薇比喻作家的漫长的艺术积累过程和艰苦创作过程。

第二篇【碑铭】,渔夫们的碑铭,引导作家要受时代和人民的召唤,坚定顽强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不向困难屈服。

第三篇【一束假花】,说明作家对生活诗意的理解和对不断发生的新事物的感觉,是创作的土壤,艺术由此开花结果。

第四篇【第一篇短篇小说】,阐述了作者要回到生活中去,表现自己的时代和人民,并使作家本身思想自由,毫无顾忌和保留地表现出自己。

第五篇【闪电】,以闪电产生过程比喻构思的过程,说明了构思要在一定的艺术积累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触发下产生,并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充实和丰富作品,并阐释了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灵感。

第六篇【人物的叛变】,写出作品中的人物和作家的提纲发生冲突,说明艺术形象一旦产生,就要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去生活,而不能生搬硬套提纲。

第七篇【一部中篇小说的写作经过】,解释了要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阐明作家要为了人类的欢乐,理性的生活而斗争。

…… …… 余下全文

篇六 :金蔷薇讨论总结

先讨论两条道路的问题。

第一条是赞美的路,第二条是揭露的路。

说《金蔷薇》产生于斯大林时代,但我们从中看到的只有关于文学关于生活的美的描述———竟无涉政治———这本身就极有趣。没有抗争也没有逢迎,该算是犬儒的明哲保身或者是独立者的不与合作?

产生一个问题,文学的功能是什么?

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于是扬镳分道,走了不同的路。

第一条路是揭露并挞伐,走这路的多是理想主义者。现世在他眼中远非完满,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污秽霸道,丑恶横行,简直不堪忍。于是倾其心力做一个清扫工,目的是洁净,但其过程往往让人目不忍视。

第二条路是发现并赞美,走这路的多是现实主义者。理想太远,赶路多累,何不乐在途中?何况现实哪有那么不堪,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则万事万物莫不有可歌可泣之处,视界一变,世界随之。于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风景处处姣好。

同生活在苏维埃,同是写作者,索尔仁尼琴走的是前面一条,揭露挞伐,以孤己之力负隅顽抗,历经磨难仍不知悔改,流放,一路向西,终得流芳。但若在这样一个对比的语境之下说帕乌斯托夫斯基选择了一种歌颂的路无疑并不公正。

或者这样说,帕氏跟莫言同志,选择的是无视政治,置自身于象牙塔内,只为保持文学的纯粹。

关于“什么是好的文学”这一问题,重复一下之前已经提过的我见过最好的回答:文学的任务是告诉人们这世界本来是怎样,或者应该是怎样,之前是怎样,或者将会是怎样。

歌颂的道路并不必定因不够尖刻而不值一哂,应该唾弃的是粉饰太平的歌功颂德甚至助纣为虐,是身陷屎坑还高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周围的花儿真鲜艳”。

发现并赞美有其功用,至少能让人觉得现状并非挞伐者所言狼藉一片。

两条道路都不该荒废,都需要行者。胡萝卜让驴保持体力同时免于绝望,大棒则催其奋进,让它不致耽于安乐。二者结合,唯有如此,人类社会这头蠢驴才能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再说写作经验。

书更多是谈论作者本人的写作经验,似良师又像益友于耳边轻声絮语娓娓道来,到精妙处自会觉得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但最好到此为止,若想把这书作为教科书妄想靠它打通任督二脉从此独步文坛则大可不必。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后感

读后感《我与你》

读完了还是很久都没能从读书的状态中脱影而出,我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沉在书里出不来的,重点不是我出不来,是我不能真正的理解,但同时又不能自己的被吸引,一种无力的追逐感,却始终放不下。

就真的像是那样似的,“我”与“你”的相遇,“我”与“你”之间的关系的纯净,即超越时间又羁绊于时间,尽管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但却实在难以让人忘怀。人渴望长相厮守的无限绵延但同时又不得不依依不舍得回到“它”世界,这种矛盾的二重性让人流连忘返于“我——你”的唯一性与“我——它”的包容性之间,这是人的真正处境,是为人的悲哀,又是为人的伟大。因为,尽管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留存在“它”之世界,但人对“你”的炽烈渴仰又使人不断地反抗它,超越它,正是这种反抗造就了人的精神、道德与艺术,正是它使人成其为人。人,永远离不开“它”,也永远不会离开“你”。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初成的少女很难在父母与爱人之间做出选择。家人是唯一的永恒的,也是成长的必须环节,绝对不能割舍的,但同时少女又抑制不住恋人对自己的包容和自己对心上人的渴望,这种与父母在一起时永远不会出现的交融统一,相互的赏心悦目似乎又有更强大的吸引力,拽着少女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是不久,女孩就会明白这两种爱并不是冲突的,更不可能相互替代,而少女也不愿意失去两者中的任何一个,于是感情不断游弋两者之间,很难不在青涩的年纪犯下多年以后让自己不甘心的遗憾。我们总是渴望一种让自己心潮澎湃的冲动,但总是会受到羁绊,各种原因的牵连使自己不得不暂时放下追逐的步伐,可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干涉不仅没有浇灭心中原始的冲动,反而激化这种意愿,来自各种经验的渐渐强化久违的感情,结果就是我们追的更加汹涌澎湃,直到真正拥有自己想要的,沉浸并感受,又再一次不得不放手远离。遥远的观望,期待下一次的追逐来临。 这就是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渴望并隐藏着的“你”的世界吧,当“我”遇到“你”的时候,用“我”全部的生命迎接“你”的到来,感受“你”,体验“你”,沉浸在“你”绚烂易逝的光华中。就像是当安徒生把一朵绯红的玫瑰奉献给旅店里那位其丑无比的洗碗碟的小姑娘时(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夜行的驿车》),他这样做并非出于屈尊俯就的怜悯之情。她的丑陋与地位卑贱并不是她的错,那仅仅是命运的捉弄安排,而她的“你”却是超越时间空间的冷酷主宰者的宇宙的统治者,是绝对存在的,是真实而有意义的的,就在眼前。就在我的“我”与她的“你”相遇的瞬间,“你”就是统摄万物的世界,我的“我”用全部的生命遇到“你”备受煎熬的灵魂,被歧视,被冷落的灵魂。“我”因为“你”的痛苦和欢乐而有节奏的颤栗。真正纯洁的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人生一朵金蔷薇

一生一朵金蔷薇

——读《金蔷薇》有感

2011级日语2班 姚琼

题记:“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

寒假闲来无事,翻开了很早以前网友推荐的一本书《金蔷薇》,作者是前苏联的帕乌斯托夫斯基。在浩如烟海的名作书籍或者作家中,很多中国人可能没有多少人听说过这本书或者这个作者,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被推崇备至。当初在找寻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费了一些时间,在学校图书馆里搜索的时候没有半条记录,在“淘宝”里出现的都是一些服装包的记录,在“亚马逊”也仅才一条记录,而且还是盗版的,这让我有些失望,因为字有些小,比例十分不协调,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的买下了;因为在听说它了之后我找到了它的电子版并已经阅读完,鉴于对我心灵的洗涤和它字里行间值得珍藏的经验相传,有收藏实体书的必要。

它是一部总结创作经验,研究苏联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金蔷薇区别于一般的说教书籍,通过文学大师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的描绘了人类真善美的美好感情及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木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这本书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文学批评家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介绍创作的书籍,可是丝毫看不出有任何说教的痕迹,作者以一种散文的方式将我们带进文学的美丽国度,让我不再觉得文学那么遥远,他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这些具有生命的文字的缀连,我们的思想,情感,生活和历史将无从谈起,我们就像活在一个白开水的世界中,没有一丝的色彩,在这样一个充斥着物欲和轻浮的的时代,这本书如救世的耶稣的降临,让我看到了丝丝曙光,使我获得了重生。

书中很多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不由得走进作者的生活世界,融入作者的感情,直至倒在作者的伟大之下,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我对这本书的溢美之词,但是她像美丽的一位少女一样,眸转流盼,让我难以忘怀和割舍,正如一首诗所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