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说普通话从我开始——开学典礼教师演讲稿

说普通话从我开始——推广普通话教师演讲稿

教职员工同志们:

首先让我讲一个典故:

在《韩非子》一书中“外储说左上”中说: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成了流行色,紫布脱销。齐桓公十分愁闷,就问宰相管仲该怎么办。管仲说:“大王您想煞这个风不要紧,可以先自身脱下紫色服装来,然后对身后侍卫说:我非常讨厌紫颜色。如果这时再有穿紫颜色服装的进来,您一定要对他说:你先回去脱掉你的紫色衣裳,我非常讨厌紫色!”齐桓公说:“好,我一定照这个办法去做。”这样做了之后,齐桓公的左右近臣当天就没有一个再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整个京城再没有一个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全国范围内也没有一个穿紫色衣服的了。

这个小故事讲出了一个上行下效的道理。上行下效,事事如此,推广普通话也是如此。 从道理上讲,在说普通话这个问题上,学生不应该攀比教职员工,他们年龄大了,几十年的习惯难改,口齿不灵,反应迟钝。但实际上呢?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在瞅着教职员工,也可能有的教职员工在瞅着学校领导:你说我才说,你不说我也不说。大家试,如果上头的人在用普通话同你说话,你怎么好意思、又怎么敢用方言土语作出回答呢?

现在,绝大多数教职工和学校领导都在时时处处普通话,对同学们起到了极好的影响。我们学校每年两次举行教职员工普通话比赛晚会,就是向大家汇报这方面的成绩。但是,不用讳言,也有少部分同志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普通话。那就让我讲讲自己说普通话的一点体会吧。

我胸前这个“推普先锋”的牌牌是和大家同一天戴的。同一天,大家全都自己申报,愿做推普先锋。但是,我们总不能像辛亥革命一来,人人把辫子一盘成为革命党;我们只要牌牌一挂,人人都是先锋吧?要名副其实,戴了就讲普通话。我自己普通话水平不高,也许是三四成,五六成,但必须讲,在讲的过程中提高。咱们要检查学生,谁不佩戴,或佩戴了不说,要扣分,要清理出“先锋队伍”。难道老师和学生应该两个标准吗?像我,出门赶集买菜,总不能走到学校大门口再戴上,那样岂不是弄虚作假吗?那就戴着上街,在街上逢着老熟人也讲。有的老朋友就问:“老张啊!你那个戴了个什么牌牌?你那个普是什么意思?”当我回答之后,他就说:“算了吧!趁早摘掉吧!另说了!”我对他说:“现在师范学校要求人人都讲,老师就得先给学生做出个样子。我还觉得,在办公室、教室讲普通话,回到家里又讲。谁知听了我的普通话,大女儿捂着嘴“嗤嗤嗤嗤”地笑:大儿子、小儿子则一声不吭,眉头一皱一皱地,意思是很遭罪,敢怒不敢言:老婆就大声喊:“哎哟----哎哟----饶了俺娘们吧!”她的意思是:“救救孩子!”当我坚持说下去的时候老婆竟然说:“可叫你难受死了,再说滚出去说!”----大家说说,我这个普通话的水平真那么差,到了“药死人”的程度?我说的不是还可以吗?那么,她这样打击“推普先锋”,该当何罪?什么罪也定不上,这叫做习惯势力。

…… …… 余下全文

篇二 :《彭林说礼》学习心得

礼者正身 师者正礼

——《彭林说礼》学习心得

根据本学期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学校安排了一次集体学习——观看百家讲坛《彭林说礼》,旨在培养和提高我们为人师者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礼仪”的认识,进而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利用培训时间和本周日下午休息时间,用心看完七段视频,细细深思,感慨万千,获益匪浅。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谈,无论过去和现在,都给人以启迪。

一、收获

彭教授温文尔雅,学识渊博,以其独有的对中华“礼仪”的深入研究,针对目前社会现象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古论今,深入浅出地从什么叫礼、学会称呼、以情动容、穿出“精彩”、我的位置在哪里、恭敬的学问、做客的讲究七个方面带领我们重温了中国传统礼仪的精华。

1、《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讲求我们要做真君子,要真正从内心懂得自我谦卑和恭敬他人。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

好相处。

2、有“礼”的君子必然是“容仪有整”。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因此我对彭教授讲的“足容重——在重要场合走路不能轻浮,要步履稳重、缓慢,不要在人群中乱窜;手容恭——行礼时手的摆放的位置要恭敬;目容端——与人交谈眼睛要注视对方,那是对对方的尊重;口容止——在礼仪场合不要吃东西......”等问题感同身受,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在自我检查和反省,以期使自己有过则改之,无过则加勉。

…… …… 余下全文

篇三 :《彭林说礼》观后感

《彭林说礼》观后感

“礼者,理也”。礼,是文明的体现。“礼者,履也”。礼,更重要的是在点滴中践行。看了“彭林说礼”让我想起儿时父母的教诲,原来父母特别在意的家风家教,竟都源自传统文化中“礼”的传承啊。

但是,现代社会有关礼的问题太多太大了,所以需要有彭林老师这样有良知的学者出来讲学。也希望百家讲坛接纳更多这样的学者。耳濡目染,经常接受这样的熏陶,孩子们、成人的文明行为会越来越规范,社会会越来越和谐。我联想到前一阶段常州市参评全国文明城市,那个热火朝天、全民皆兵的干劲,感动天地。君不见,马路上三步一个“红马甲”,十步一个“警察哥”;清洁工人连夜加班,所有面子工程油光铮亮,照得见人影;教育部门教育老师,老师教育学生,学生教育家长,家长互相结对,出了问题株连九族??等检查团一走,高度的、集中的文明立马成为曲终人散。这样的文明有什么意思呢?

彭林老师讲的《彭林说礼》本该是小初高教学时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礼仪,可惜、可惜啊,学校老师都不讲这些,讲些实惠的、利益的更受欢迎。家长一味宠着惯着孩子,什么好事都紧着孩子。我们都忽视了孩子的礼的教育。将来的社会,等我们的孩子成人了,他们的礼乐文化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想想有点怕的。

中国的腾飞,除了要靠经济的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引领,要大力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文化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文化资源,特别是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听了彭林老师的讲座,我们感到,自己的民族原本拥有丰富的礼乐文化,这么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却还要照搬西方的礼仪来填补我们对历史的亏欠,实在荒谬之极。现在,我们是否应该更好地自我反省,重新审视曾经繁荣昌盛,滋养历代炎黄子孙心灵的礼乐文明,尽自己的努力学习它,以自己的方式去传播它。彭老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类似的平台,让我们的礼乐文明摆脱商业、消费、娱乐消遣方式,让它真正成为我们社会文化强有力的组成部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彭林说礼

彭 林 说 礼

(一)什么是礼

讲礼,因为礼与每个人生活关系密切。每天要打交道,举手投足,谈吐,是不是合于礼,想绕都绕不开。讲话处事过程中,有很多礼在。

我举几个例子,俩口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我们这个男同志要向熟人介绍自己的配偶,一般称为夫人,对第三方称自己配偶为夫人,对不对?再比方说我们请人吃饭,隔着桌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跟桌子对面的人说王先生,我敬您。这个合不合礼?这里不管意识到没有,每天行为举止是合礼还是失礼?对方做得好,我们往往在细节上高看他一眼,说他修养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与仪是一个方面还是两个方面?古人分得清楚。像任何仪式,都有两个方面,一是形式,像婚礼要拜天地之类是形式,设计都有思想在其中贯串,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在里边,这是第二个方面,即内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学。而里面的东西不容易看到,容易被忽略,甚至把表面的东西看作就是礼。《左传》有故事,鲁昭公一次带领外交代表团去访问晋国,这时外交特别讲究,到郊区时,到宾馆,要下榻。东道主得派人来慰劳,这是郊劳。这个仪式标志着两个国家外交开始了。休息过后,第二天国君要拜见。卿大夫也要互相拜见,举行宴会。所有活动结束后,要回去了,东道主要尽地主之谊。得准备一路上的吃喝用度。这是赠贿。这是标志着外交的结束。这个过程中间,活动非常多而繁琐。鲁昭公没做错一个地方,不容易。晋国国君感慨,这是真懂礼的人。没想到大夫女叔齐不屑,说他懂什么礼呀。为什么呀?女叔齐微笑说,这是仪,不是礼。礼对于我们是修身成为君子,对于国君

是按道德要求去治理好国家。礼要求的就是这个。而鲁昭公国内一塌糊涂,权力被三家大夫瓜分了,他被架空了,收不回权力,哪里懂得什么礼。

(季平子,用的乐队人数超标,不合礼。鲁昭公气愤。结果,被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打败,鲁昭公落得悲惨的下场,为什么呢?)

治理国家要用好人,鲁国用人不当,因此要大乱了。自己要出问题了。可是弄不清应该做什么,只考虑“习仪已亟”。说他懂礼,不是差得太远了吗?看来真懂礼的要数女叔齐,而不是鲁昭公。像今天的课堂之上,学生向老师行礼,只有形式,没有恭敬心。

…… …… 余下全文

篇五 :礼 演讲稿

《“礼”在心中》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

我是今年的大学生,当我走进咱们这个营业分局大家庭中的时候,我就深深的被这个集体的精神所感动。这个精神就是“爱”!领导对下属的关爱,员工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同事们工作生活中的互相友爱。它激励着我更明确目标的在这个氛围中积极向上的做下去。

就拿近期的单位组织“向海底捞学习”的主题活动来说,这是我参加的较为特殊的活动。与其说是活动,不如说是任务;与其说是任务,不如说是工作;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学习。人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更需要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更近,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的心和意念,银行的工作性质也是属于服务行业,那么在这个服务的行业中,“礼”则是其中的一把宝贵的金钥匙。

客户服务中的礼仪主要不在“仪”上,而是在“礼”,让客户与你交往时,心情愉快,觉得与你交往没有压力反而会很舒适自然和亲切。

对“海底捞”团队,我总结了八个字:热情、细心、快捷、创新。 首先,“热情·微笑”是服务的第一扇门。

微笑不花一分钱,但却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好处。微笑在我们银行服务当中更是为之重要的。谁会想看到“皮笑肉不笑”的客户服务人员呢?当你的客户同你交流的时候,如果不知把你的目光放在什么地方,会变得左顾右盼,让客户感到你心不在焉没有真正的在乎到他的存在。但是当你用亲切的视线去跟客户交流,用你的微笑去打动他,那么双方神经放松,沟通畅顺,那么我们的工作也会进展的很顺利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肢体语言、表情与你的服务同步。

其次,“方便·快捷”是服务的最强油门。

当我们在“海底捞”用餐时,大家都看到了餐桌旁边早已准备好了一些用餐

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一些用具了吧?当我发现自己还需要一个碗的时候,我的眼睛抬起向周围望了一下的时候,这时一名服务员第一时间跑到我面前微笑的说:“请问您还需要什么?”我也笑了,因为她让我感觉到她时刻观察这顾客的需要,哪怕是一个眼神她都知道“顾客需要她”,并且第一时间解决了顾客的需要,并让顾客既感到满意也感到温暖。

…… …… 余下全文

篇六 :彭林说礼

彭林说礼

(一)什么是礼

讲礼,因为礼与每个人生活关系密切。每天要打交道,举手投足,谈吐,是不是合于礼,想绕都绕不开。讲话处事过程中,有很多礼在。

我举几个例子,俩口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我们这个男同志要向熟人介绍自己的配偶,一般称为夫人,对第三方称自己配偶为夫人,对不对?再比方说我们请人吃饭,隔着桌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跟桌子对面的人说王先生,我敬您。这个合不合礼?这里不管意识到没有,每天行为举止是合礼还是失礼?对方做得好,我们往往在细节上高看他一眼,说他修养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与仪是一个方面还是两个方面?古人分得清楚。像任何仪式,都有两个方面,一是形式,像婚礼要拜天地之类是形式,设计都有思想在其中贯串,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在里边,这是第二个方面,即内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学。而里面的东西不容易看到,容易被忽略,甚至把表面的东西看作就是礼。《左传》有故事,鲁昭公一次带领外交代表团去访问晋国,这时外交特别讲究,到郊区时,到宾馆,要下榻。东道主得派人来慰劳,这是郊劳。这个仪式标志着两个国家外交开始了。休息过后,第二天国君要拜见。卿大夫也要互相拜见,举行宴会。所有活动结束后,要回去了,东道主要尽地主之谊。得准备一路上的吃喝用度。这是赠贿。这是标志着外交的结束。这个过程中间,活动非常多而繁琐。鲁昭公没做错一个地方,不容易。晋国国君感慨,这是真懂礼的人。没想到大夫女叔齐不屑,说他懂什么礼呀。为什么呀?女叔齐微笑说,这是仪,不是礼。礼对于我们是修身成为君子,对于国君是按道德要求去治理好国家。礼要求的就是这个。而鲁昭公国内一塌糊涂,权力被三家大夫瓜分了,他被架空了,收不回权力,哪里懂得什么礼。

(季平子,用的乐队人数超标,不合礼。鲁昭公气愤。结果,被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打败,鲁昭公落得悲惨的下场,为什么呢?)

治理国家要用好人,鲁国用人不当,因此要大乱了。自己要出问题了。可是弄不清应该做什么,只考虑“习仪已亟”。说他懂礼,不是差得太远了吗?看来真懂礼的要数女叔齐,而不是鲁昭公。像今天的课堂之上,学生向老师行礼,只有形式,没有恭敬心。 (今天人崇尚自由,面临一个问题,与周围人关系不和谐了,为什么呢?)

…… …… 余下全文

篇七 :彭林说礼听课笔记

彭林说礼

主讲人简介:

彭林,男,19xx年生于江苏无锡市,19xx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主任等;主编《中国经学》,19xx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尤其是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研究。已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人生》、《中华传统礼仪概要》等。

在清华大学主讲“先秦史”、“青铜器研究初阶”、“先秦两汉经典研读”、“中国古代礼学思想研究”、“《四书》讲读”、“甲骨文与古代中国文明”、“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等,其中“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获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课”、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于20xx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

(一)什么是礼·20xx年10月1日

讲礼,因为礼与每个人生活关系密切。每天要打交道,举手投足,谈吐,是不是合于礼,想绕都绕不开。讲话处事过程中,有很多礼在。

我举几个例子,俩口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我们这个男同志要向熟人介绍自己的配偶,一般称为夫人,对第三方称自己配偶为夫人,对不对?再比方说我们请人吃饭,隔着桌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跟桌子对面的人说王先生,我敬您。这个合不合礼?这里不管意识到没有,每天行为举止是合礼还是失礼?对方做得好,我们往往在细节上高看他一眼,说他修养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与仪是一个方面还是两个方面?古人分得清楚。像任何仪式,都有两个方面,一是形式,像婚礼要拜天地之类是形式,设计都有思想在其中贯串,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在里边,这是第二个方面,即内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学。而里面的东西不容易看到,容易被忽略,甚至把表面的东西看作就是礼。《左传》有故事,鲁昭公一次带领外交代表团去访问晋国,这时外交特别讲究,到郊区时,到宾馆,要下榻。东道主得派人来慰劳,这是郊劳。这个仪式标志着两个国家外交开始了。休息过后,第二天国君要拜见。卿大夫也要互相拜见,举行宴会。所有活动结束后,要回去了,东道主要尽地主之谊。得准备一路上的吃喝用度。这是赠贿。这是标志着外交的结束。这个过程中间,活动非常多而繁琐。鲁昭公没做错一个地方,不容易。晋国国君感慨,这是真懂礼的人。没想到大夫女叔齐不屑,说他懂什么礼呀。为什么呀?女叔齐微笑说,这是仪,不是礼。礼对于我们是修身成为君子,对于国君是按道德要求去治理好国

…… …… 余下全文

篇八 :以礼行事演讲稿

以德润身 ,以礼行事,做最美弋江人

各位领导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德润身 ,以礼行事,做最美弋江人》。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那就是道德之美,礼貌之美。文明的美丽发自内心,文明的美丽来自素养。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从孔融让梨到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叔叔,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感动中国人物刘伟,他们都是民族优秀美德的具体体现。

20xx年平凡的人民教师胡忠、谢晓君登上了感动中国的领奖台。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11年前的胡忠辞去了成都安逸的化学老师的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而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许多人都认为这注定是一份开始时热情饱满最后却会无言放弃的一个决定。然而他却在这座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的福利院一呆就是11年。11年的春秋他们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11年里从盆地到高原,他们经历了从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到自己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的艰难的适应历程。 11年里他们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哪里有学生需要我们就出现在哪里。”纵然是个浮躁的年代,纵然有这太多亲情的羁绊,岁月的蹉跎。然而他们坚持以德润心。以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品德践行了他们对高原孩子的承诺。他们无愧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文字。”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道德与情操。诚然小悦悦事件发生之后,虽然有媒体评论批评社会道德失范,一时间世界评论、国人挞伐,好像“仗义每多屠狗辈”,热心多是外国人。虽然也许你会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也许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时髦姑娘,如何兴高采烈地讲出不文明的话语;也许会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扬长而去的情况。然而眼光再宽一点,我们的民族不仅能实现蛟龙下深海,神九游太空,更有勇敢的“哥”,感人的“美”。身怀六甲,行动不便,却在女童溺水的危难之际,毫不犹豫跳水救人。她就是“最美孕妇” 彭伟平;今年三月,高考在即,为兑现自己的承诺,及时救助4岁患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