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本焕长老禅思语录

本煥長老禪思語錄:

◎ 未成佛時,要先結人緣,廣結善緣,隨衆隨緣,爲教爲衆。眼裡要有大衆的影子,耳裡要有大衆的聲音,心裡要有大衆的上功德,身上要有大衆的恩惠。

◎ 有的人說佛教是迷信。這話是錯誤的。曾經有個居士講,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是智信,智慧的智。還有中山先生講:「研究佛學可以補科學之偏。」就是說研究佛學可以補科學之不足。爲什麽呢?因爲佛學是很深廣,很普遍的,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應用,佛學是萬用的。

◎ 佛學不分高低,對任何人都是壹樣平等的,沒有厚此薄彼之分。隻要能發心出家,隻要能用心辦道,任何人都有開悟、解脫的可能。所以不要認爲出了家就高人壹等,那是錯誤的。沒有哪個人高人壹等,佛法是平等的。

◎ 成佛要福德具足,智慧具足,要知道我們每壹個人的福德在衆生之中。如果沒有衆生,壹切菩薩都不能成佛。所以我們要結衆生緣,結衆生緣做什麽?培福。

◎ 對誠心向佛的人來講,金錢隻是世俗的身外物,而佛緣是無窮無盡的。

◎ 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不要責怪別人,要常生慚愧心,不生煩惱。

◎ 要知道,壹切衆生的身相都是業緣所生,男身是業緣生的,

女身也是業緣生的,豬身、狗身、蟲身等,都是由業緣生的。所以,對於壹切衆生,我們都不能輕慢。

◎ 從無量劫以來,我們壹直在造業,壹直在打妄想。現在要回光返照,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大家想壹想,這會是壹件簡單的事情嗎?用功的人,如果沒有壹個慚愧心,沒有壹個懇切心,不能夠念念都把心用在功夫上,要開悟談何容易?!

◎ 佛是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我們學佛是要增福開慧,所以我祝願大家培福報,長智慧,早日成佛。

◎ 我們的智慧是修來的,希望大家爲了利益衆生,教化衆生,好好發心,好好修,多修多得,少修少修,不修就沒得。

◎ 父母恩德難報,但壹定要報!壹個人,壹定要好好孝敬父母,這對兒女是壹個好的教育,兒女就會越孝敬父母。

◎ 信佛的人要以佛心爲心,無驕慢心,而有謙下心,服務他人的心,如大地運載壹切,供給壹切而無厭足的心,忍壹切苦而無懈怠的心,對壹切貧苦衆生施與善根的心。無論順逆,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增進信仰,如山而不動搖,祈求更深入於成佛之道。

…… …… 余下全文

篇二 :本焕老和尚语录

本焕老和尚语录

本焕老和尚语录

本焕老和尚语录

还要多修行,多修多得,早

修早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

“我师傅虚云老和尚活到120岁,我要超过他。我现

本焕老和尚语录

在耳朵差,眼睛差,但脑子不差。大家对我很称赞,我本人很惭愧,对国家、社会做的事情还不够。还要多修行,多修多得,早修早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

要不断发心,多发心,发大心

“以前有一个常不轻

本焕老和尚语录

菩萨,因为他从来不轻慢每一个人,很虚心,所以叫

常不轻菩萨。大家要学习他,要不断发心,多发心,发大心。要和人结缘,多

结缘,结善缘。”

我现在五岁了,但还是个小和尚

“怠慢了大家,实在是惭愧。这么多人放下手头工作过来给我过生日,我很高兴,很珍惜这份缘,也希望大家珍惜。我现在五岁了,但还是个小和尚。佛祖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能够聚会是他和大家修来的缘分,希望明年还在

这里相会,希望这个缘分从过去到现在直到未来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我还是一个小和尚,还是一个4岁的小Baby

“有人称我为佛门泰斗,全中国就这一个。也有人讲,本焕有多了不起?其实没什么了不起!我还是一个小和尚,还是一个4岁的小Baby

本焕老和尚语录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虽是一个出家人,但首先是一个公民

“我22岁出家,到现在已经80多年,我虽是一个出家人,但首先是一个公

民,国家的兴衰,人民的

本焕老和尚语录

疾苦,不管大小,都有一份责任。”

我早晨4点18分起床,中午12点钟休息

“我早晨4点18分起床,中午12点钟休息,1点48分起床,晚上9点钟睡觉,然后再睡到第二天早晨4

点18分起床 ,这就是一天的生活,坚持几十年了。不错了,不错了 。医生说我身体很好,说我要活到150岁!”

本焕老和尚语录

本焕老和尚语录

从无始劫到今天,大家都死死抱着这个“我”

“对于生死,我不想走,谁也拿我没办法;我想

走,谁也拦不住。放不下的就是一个?我?字。从无始劫到今天,大家都死死

抱着这个?我?。”

…… …… 余下全文

篇三 :本焕长老生前语录选

本焕长老生前语录选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12-04-20 点击次数:

本焕长老生前语录选

2035

*有人称我为佛门泰斗,全中国就这一个。也有人讲,哎呀,本焕有多了不起?其实没什么了不起!我还是一个小和尚,还是一个4岁的小Baby,我不能把自己放得太高,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嘛!

*你们年轻人妄想多,想了还要做,做了以后还要成!什么都想要,怎么可能放得下?各人有各人的因缘,各人有各人的福德因果。

*自己虽是一个出家人,但首先是一个公民,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疾苦,不管大小,都有一份责任。

*对于佛教的信仰来说,最重要的是慈悲。

*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上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把握机会,放下万缘,一心学习,回报大众。

*父母的恩德难以报答,但一定要报。一个人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这对儿女是一个好的教育,儿女就会越孝敬父母。

*走完了,自然就到家了,不要一天到晚想到家。

*不要责怪别人,要常生惭愧心,不生烦恼。

…… …… 余下全文

篇四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本焕老和尚 发布时间:2012-4-9 19:38:06 繁體版 ◎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为众。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上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

◎ 有的人说佛教是迷信。这话是错误的。曾经有个居士讲,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是智信,智慧的智。还有中山先生讲:‘研究佛学可以补科学之偏。’就是说研究佛学可以补科学之不足。为什么呢?因为佛学是很深广,很普遍的,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应用,佛学是万用的。

◎ 佛学不分高低,对任何人都是一样平等的,没有厚此薄彼之分。只要能发心出家,只要能用心办道,任何人都有开悟、解脱的可能。所以不要认为出了家就高人一等,那是错误的。没有哪个人高人一等,佛法是平等的。

◎ 成佛要福德具足,智慧具足,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福德在众生之中。如果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所以我们要结众生缘,结众生缘做什么?培福。

◎ 对诚心向佛的人来讲,金钱只是世俗的身外物,而佛缘是无穷无尽的。 ◎ 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不要责怪别人,要常生惭愧心,不生烦恼。

◎ 要知道,一切众生的身相都是业缘所生,男身是业缘生的,女身也是业缘生的,猪身、狗身、虫身等,都是由业缘生的。所以,对于一切众生,我们都不能轻慢。

◎ 从无量劫以来,我们一直在造业,一直在打妄想。现在要回光返照,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用功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惭愧心,没有一个恳切心,不能够念念都把心用在功夫上,要开悟谈何容易?!

◎ 佛是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我们学佛是要增福开慧,所以我祝愿大家培福报,长智慧,早日成佛。

◎ 我们的智慧是修来的,希望大家为了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好好发心,好好修,多修多得,少修少修,不修就没得。

◎ 父母恩德难报,但一定要报!一个人,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这对儿女是一个好的教育,儿女就会越孝敬父母。

…… …… 余下全文

篇五 :心路历程中的明灯——缅怀本焕长老

心路历程中的明灯

——谨以此文缅怀本焕长老

晚上我习惯性打开电脑,在浏览国内信息时,竟看到弘法寺官方微博发出这样一条消息:中国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今晨零点三十六分在弘法寺安详示寂。我第一反应是这难道是愚人节的玩笑?实在难以置信,立马致电国内朋友,证实消息属实。一时泪满盈眶,悲从中来,年初见到长老时,老人家身体还很硬朗,如今已是阴阳两隔,天人永别,怎能不心痛!

因身在国外,工作繁忙,无法回国去弘法寺参加追思会,送本焕长老最后一程。故只能提笔追忆,记下我与长老的数面之缘,以此缅怀长老。

几年前我到英国留学,看见大多数英国人都信奉基督教,经常去教堂忏悔,寻求心灵解脱。而华人则多信奉佛教,印象中小时候奶奶就在家供奉菩萨,每日念经拜佛。佛教是通过什么形式来教导众生的呢,就是念念经文吗?我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很久,一直找不到答案。

去年回到国内,有朋友跟我说,有机会去弘法寺拜见佛门泰斗本焕长老,问我是否愿意同行。我早就听说过本焕长老盛名,十分好奇,便欣然答应。时间约定好后,我们一早抵达弘法寺,在等候的时候我心情十分激动,过了一会儿就见到了本焕长老。长老虽已是105岁高龄,但脸上挂着微笑,精神极好,神态慈悲安详。一看到长老,我原本不平静的心突然变得很宁静,本来因为工作生活产生的那些烦恼都仿佛不存在了。我给本焕长老行礼,长老很高兴,点点头,慈祥地看着我,我感觉他的眼神如此深邃,穿透了我的内心,似乎已经洞知我心里的苦闷与困惑。我被这种神奇的“力量”所感动,又对他拜了拜,他摸摸我的头,好像要说什么,我凑过去,听见他吃力说了一个字:放。我很困惑,这时旁边的人说:“你与长老有缘呢,长老这是在度化你。”稍后有人告诉我,长老曾经说过,现在年轻人妄想多,想了还要做,做了以后还要成,什么都想要,所以就放不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长老是在教导我放下欲望和杂念,坦然面对得与失,重回豁达本性。长老的慈悲智慧让我永生难忘!

…… …… 余下全文

篇六 :禅宗大德本焕长老谈个人修行心得体会,非常实用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天座上的几位大居士要我来给大家讲几句话,但是我不会讲话,那么就把这几十年来我个人修行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拿来跟大家聊一聊吧。

我本人是搞禅宗的,出家以后就到高旻寺亲近来果老和尚。来果老和尚同虚云老和尚一样,都是当代禅宗的大宗师,都是已经明心见性了的。来果老和尚是在金山开悟的,虚云老和尚是在高寺旻开悟的,我出家以后,有幸先后亲近了这两位大善知识,所以自己虽然没有什么修持,也勉强觉得几十年的光阴没有白过。

今天各位让我来讲禅宗,那么我就先讲一讲禅宗的渊源。大家一定都知道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的典故——‘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这就是禅宗这一顿超法门在印度,从迦叶尊者始,禅宗一直流传了二十八代。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的时候,他远渡重洋到中国来传法,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初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法给二祖慧可,慧可传法给三祖僧璨,僧璨至四祖道信,之后是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我也是这个宗门下的,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十四代了。

什么叫做‘禅’呢?‘禅’,就是‘禅那’,翻译成‘静虑’,就是我们思想清净地去来回思虑。又翻成‘思维修’,我们可以在这个思想上去来回思维,去修它。

禅宗这一法,现在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在这门下,依此用功办道、开悟的人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在过去唐朝、宋朝、明朝,甚至于清朝,还有少数开悟的,像虚云老和尚,来果老和尚都是属于清朝的——这以后开悟的都没有听到。是不是没有开悟的呢?开悟也有大、小之分。如我宗门下,大悟十八,小悟无数。为什么我这样讲呢?我们对于一桩事物不明了,最终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悟’,这是一种‘小悟’;‘大悟’是彻底明心见性——二者完全是不同的。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 …… 余下全文

篇七 :本焕长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本焕

本焕长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长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20xx年04月02日 18:20

来源:莲开净寺

记者:您常提“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本焕长老:“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现在不但得了人身,而且还能亲闻佛法,常依三宝,所以我们都是很有福德善根的。

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而得人身者就如掌上土”。所以人身很难得,很难得。就像大海里捞针一样,就这么艰难。可是失去人身就太容易,太容易了!就像大海汪洋。既然我们得了人身,又闻到了佛法,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发大心--发大菩提心。我们要学佛、学菩萨;成大菩萨、成圆满佛;不要学罗汉、做自了汉。我们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慈精神和大悲愿力,就一定能成佛,这是佛说的。

释迦牟尼佛就在经上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我们现在还发心不够,修心也不够,还没有真正做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实际行动。所以,我们就还没有成佛、成菩萨。这不能怪任何人,只能说我们还没有发大心,或者说发心还不够呀! 现在我们的福报太大了,所以造业也就越深了。如果再不当下发大心,发恒常心,恐怕我们真的很难了道呀!我们不但要发心做事,度众生,而且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修心呀!修心是自己的,功德也是自己的,谁也抢不去。也就是说:“公修的公得,婆修的婆得,不修的就没的得”。所以修心越多你就越加觉得清净,越加觉得安宁。这个可不像钞票,挣得越多,烦恼越多,心也越慌,越加不会清净。当然,钞票多能拿出来为众生做功德,这才是好样的!记住一定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愿心和行动,我们才不枉费人身呀!

…… …… 余下全文

篇八 :纪念本焕长老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好好修行

纪念本焕长老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好好修行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无花居士 发布时间:2012-4-12 22:10:24 繁體版

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我们的智慧是修来的,希望大家利益众生,种金刚菩提种子,好好发心,好好修,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就没得。佛是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我们学佛是要增福开慧,所以我祝愿大家培福报,长智慧,早日成佛。

——本焕长老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20xx年10月17日,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本焕长老105岁寿诞活动的一位居士兴冲冲地跟我描述,说她准备拍一个关于长老的片子,片子的开头就用“从前有座山”这句,镜头由远拉近,最后落在弘法寺方丈室,本焕长老坐在那里笑眯眯地摇着扇子的样子。

事实上,长老生前的确总是坐在方丈室里接待信众。他总是端坐在那里,几乎不动。有人在博客里写下他发现的“秘密”,说“老人家肯定是禅坐呢,否则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不可能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从早到晚地坐在那里接受信众的朝拜,看不到他有一丝乏累和困倦,真不容易!”

老人家到底会不会累呢?

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在20xx年11月31日给深圳国资委下属企业代表400多人做演讲时曾对着下面的听众讲长老的情况:

他105岁了还要每天接待信众,有时累得中午吃不进去饭。我说,师父啊,你105岁了,你要承认你是老人,你多休息一下,有什么不行的呢?他说人家辛辛苦苦来一趟不容易,结果看不到我人家心里会很难受,我自己苦一点不要紧,人家能见一见,他就很欢喜了,给大家结一个缘,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他今天第四天中午吃不好饭了。我劝他——人家医生说了,他每天多休息半个小时就可

以了。他不听我的,你们谁有这个缘分,能帮我劝劝长老,让他每天上午能多休息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我对你们感恩不尽,也拜托你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