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佛语十大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

…… …… 余下全文

篇二 :佛语50句经典语录

佛语50句经典语录

1、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2、时间总会过去的。

3、算命不如认命。

4、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5、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6、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7、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8、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1、一刹便是永恒。

1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3、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4、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15、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16、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7、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18、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9、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2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1、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22、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23、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24、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25、善恶一念之间。

2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8、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29、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30、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31、量大福大。

32、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33、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34、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35、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36、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7、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 …… 余下全文

篇三 :佛语经典语录(大全)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 …… 余下全文

篇四 :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 …… 余下全文

篇五 :佛经经典语录智慧大全

佛经经典语录大全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 …… 余下全文

篇六 :佛经经典语录大全600句64

幻灯片64

佛经经典语录大全600句64

621.志公:「无有一法可得, 翛 然自入无余。 」 622.「心」:是诸佛本源,是一切神通妙用。

623.证实相,无人相,刹那灭却阿鼻业。

624.赵州:「诸方难见易识,我这里易见难识。」

625.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慧利明了,通达无碍,证此之时,万缘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

626.禅:不二、绝对。

627.禅的架构:一、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最彻底——明心见性。

628.本性:具足永恒的快乐,无量的智慧。 629.空中花,水中月何劳把捉。 630.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 …… 余下全文

篇七 :佛语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 …… 余下全文

篇八 :佛经经典语录智慧大全

佛经经典语录大全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