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科目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科目 1《三字经》 2《道德经》 3《弟子规》 4《论语》

5《中庸》

6《大学》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讲座题目及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讲座

1、神话与科技创新

从介绍神话的概念、中国神话的特点入手,结合对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精彩片段的阅读和研讨,分别从“金猴出世——对生命起源的伟大构想”、“八戒怀孕——无子宫生育技术”、“毫毛术——克隆技术”、“千里眼——空间探测技术”、“顺风耳——现代通讯技术”、“照妖镜——镭射激光技术”等方面研讨神话孕育着科技创造发明的胚胎这一论题。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经典图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解味《红楼梦》

通过对《红楼梦》第36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的精读与解析,全方位揭示《红楼梦》四位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的思想性格特征,深层次解读《红楼梦》浑然天成的艺术特色和反封建礼教的思想主题。

3、明清小说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通过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明清经典小说的深刻解读,从宗法文化、科举文化、道德文化、人性文化、人本文化等方面领悟明清小说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从而揭示其冲破封建文化传统樊篱,开启近、现代人文意识的重大意义。

4、魏晋名士风流

通过对《世说新语》任诞、雅量、玄言清谈等魏晋名士逸闻轶事的解读,揭示魏晋名士风流的本质特征,领会其在保持人格、追求个性、获取真知、随缘任化等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

5、炎黄文化与华夏文明溯源

通过引证甲骨文字和经典文献,从炎黄融合、龙图腾的确立和华夏民族的形成等方面解读炎黄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6、老子的道德观和庄子的至乐论

通过对《老子》第25章、第55章及《庄子·至乐》篇章的品读,感悟“道”纯任自然、浑朴和谐、无声无形、特立独行的本质特征和“德”纯真柔和、无私无欲、柔中有刚、蕴涵身心的基本内容。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尘世名缰利锁的诱惑,由心灵的清净无为进而回归自由和谐的精神家园。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学习心得

从小就开始触及唐诗宋词古文等中国传统文化,所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这门选修课时是基于对中华文化的个人情怀,也是出于我自己应该可以应付得来的自信。但是即使在临近课程结束的现在,我也不能说自己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领会许多,只能说还有很多书要看,还要多多付出努力才可以,以下我就先依据自己目前领悟的部分和学习课程的感受来做一些文字陈述。

一、 关于理论学习

本学期,老师重点讲解《易经》、《道德经》、《坛经》三部经典之作,解析了各部分文字的字面意义,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带领我们探索字里行间的哲学思想及思维方式。

《易经》部分理解最深的是其对人生态度的表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除了作为占卜之术被大家喜爱以外,其中还有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伦理观念、审美意识以及价值系统都可以在《易经》一书中找到自己的根。从有所追求、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个终极目的来看,《易经》与《老子》是相同的,两者所不同的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易经》提倡积极进取,也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易经》提倡的“自强不息”、

积极进取精神,也不是提倡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积极进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合适行动的时候就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在需要停止的时候也要明智的停止,要依据当时所处的时机而定,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行动,要充分地把握住机遇,而不是不顾客观条件的盲目行动。这一点与太极八卦图中的阴阳两极又是相对应的,物极必反,要学会在变化的环境中采取变化之策来达到最终的目的是蕴含于《易经》几乎所有的卦象经文之中的核心思想,要努力地生活,勤奋地通过个人正面的付出来实现理想,但是同时要视实际情况来变通成功之路上的某些小步骤。

《道德经》作为道家著作,集中体现了老子所秉承的哲学思想精髓,代表性的“无为”的观念遍布字里行间,强调凡事都应任其自然发展,即使迫不得已需要干涉,也要通过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来解决。另一个理解角度则是指不妄为、不过度而为,事物发展不应使其超过事物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限度,“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橹。功成身退,天之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关于“无为”,还要注意它所指的不为私欲、无心而为的一面,去掉私欲蒙蔽,才能真正令万物各顺其性命。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表象上只是“无为”一词,但老子这样说是有具体情境背景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无为”之法,“无为”为什么可以作为经典之作中的核心思想

…… …… 余下全文

篇四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浸润师生心灵

材料二: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浸润师生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自20xx年,我校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几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现将我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知行统一,稳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为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扎实而有效地开展,我们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管理,编写了《中国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营造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氛围,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一是编写适合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经过几年的摸索,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编写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根据年级不同特点选取不同篇目,每一课包括文字、图片、故事、知识链接。由于照顾了学生年龄特点,这套教材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二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常规化,确保诵读时间。每天早晨20分钟经典诵读;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讲读课;每学期开展两次中国传统文化诵读研讨课;每学期末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师考评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班级评比。

三是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学习氛围,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在教学楼内外墙、楼梯台阶、校园围墙

上,或诗或画;利用学校文化园地、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定期开办古诗文专栏,为学生随时随地欣赏诗词文赋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在活动中践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优秀的篇目能教会孩子如何生活,怎样做人。

1、开展多种践行活动,塑造完美人格。

为促进师生美好人格的形成,我们先后在学生中开展了评选“孝顺的好孩子”、“文明学生”、“践行《弟子规》标兵”“文明礼仪示范班”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评选“文明教职工”、“文明办公室”等活动。从活动的策划、评选、表彰到总结,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前诵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前诵读

一、活动目的:

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为了学生自然亲近经典,养成读中华经典的好习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诵读经典名篇。为了开展好这项活动,必须人人参与诵读,使沉浸于一个德馨满园、书香满楼的氛围中。学生通过诵读,从渊源流长的中华经典中找到民族的魂、民族的根,让丰富的古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品行,成为学生一生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活动意义: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顽强的意志、不绝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活动目标:

1、近期目标: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弟子规》为载体,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课前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年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远期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能够掌握500条成语,200余首古诗词,背诵《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化中的部分章节。

(2)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通过社会反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学生明确知道应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未来教师。

(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体现办学思想、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四、落实步骤:

(一)准备阶段

开展班级调查,组织班级讨论,认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前诵读及思想渗透的重大意义。

(二)实施阶段

1、诵读课题确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此项活动,课前诵读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阅读课讲解、诵读《弟子规》。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朱向红)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开发者:朱向红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学材料:《三字经》、《小学生必读古诗70首》

一、课程简介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我校的优良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学生的以经典古诗文为主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二、课程背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诗经》到诸子百家的典籍贤文,到唐诗宋词元曲,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经典诗文,它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沉淀,思想内容上无不闪耀着灿烂的民族特色。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也正是一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史。其闪光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国文化之魂,道德之根,无论对古人还是后来人,都产生了不何摇撼的力量。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能一脉相承,长盛不衰,也正是这蕴含了几千年的巨大凝聚力和民族自尊自信精神,把中华民族这艘巨舸从惊涛骇浪中一次次推向前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研究成为西方的一门显学。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美好的,它蕴含着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它将在未来的世界中作出更杰出的贡献。19xx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继承。没有得到发展、没有去发扬光大。一个民族的强大,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凝聚。在向新世界迈进的过程中,如果丢掉了自己的文化之根,就会产生偏差。

为了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我校开展了“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做少年君子”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工程实施活动,选编了脍炙人口的《三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传统文化之语言的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之说话的艺术

小玉

(福建福州 )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其中,中国人说话的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一是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语言艺术的影响。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说话有艺术的具体体现。四是在中国人与人交际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说话的艺术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其中,中国人说话的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中。

在中国人与人交流应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一、简述中国传统文化。

其一,什么叫传统文化?它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其二,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如具有代表性传统文化有:中国民间艺术、中式饮食文化(烹饪技术)、中国茶文化(清茶)、中国酒文化(花雕黄酒)、中国武术、中国道教文化、中国园林及建筑文化、中国儒教礼节文化、中国画及书法和中国音乐文化(乐器和戏曲)等等。①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语言艺术的影响。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 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