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医经典语录

中医名言名句

1 第一部分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

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

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

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

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

伤筋,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

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

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

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

——〔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

于中宫,多因脾弱。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 …… 余下全文

篇二 :李可老中医经验语录珍贵36条

李可老中医经验语录珍贵36条

李可 老中医 是谁?

他是《思考中医》作者刘力红的老师,50多年来奔走于乡土为民解危治病;他曾治愈十几万例重症患者,其中有两万多例是被医院宣判死刑的绝症患者,逆转阴阳起死回生。他,就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李可教授。

李可,山西灵石人,生于19xx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52年,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才识超绝,医术精湛,并自拟处方三十多首,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记录了李老有关内科、小儿科、妇科、外科、泌尿科等各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的珍贵的治疗经验。书中所载“破格救心汤”曾成功治愈千余例重症心衰病人。

李可经验语录36条

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 "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

没有了,停止了。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医经典语录

止咳常用麻黄 (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缩尿益智桑蛸 (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疏肝莫忘麦芽 (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闭经还须归芍 (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 (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 久病及肾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久病入络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1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

怪病多由痰作祟,

治痰无需只祛痰,

贵在治气以为要,

气顺则津液自行,

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中医必背经典语录

? 止咳常用麻黄 (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 缩尿益智桑蛸 (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 疏肝莫忘麦芽 (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 闭经还须归芍 (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 崩漏海蛸茜草 (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 、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 百病挟痰

?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 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液自行, 绝其源泉痰即消。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百病生于气

?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 久病先针足三里

?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止咳常用麻黄 (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缩尿益智桑蛸 (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疏肝莫忘麦芽 (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闭经还须归芍 (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 (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久病必瘀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 久病及肾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久病入络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 怪病多由痰作祟, 治痰无需只祛痰, 贵在治气以为要, 气顺则津液自行, 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用药古人名言 1.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清?程杏轩《医述?卷八》-------- 2.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3.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清?高鼓峰-------- 4.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清?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5.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清?汪昂《医方集解》-------- 6.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清?汪昂《医方集解》-------- 7.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8.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技巧归纳

止咳常用麻黄 (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缩尿益智桑蛸 (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疏肝莫忘麦芽 (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闭经还须归芍 (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 (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久病必瘀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

久病及肾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久病入络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

怪病多由痰作祟,

治痰无需只祛痰,

贵在治气以为要,

气顺则津液自行,

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医语录100条

中医语录100条

1、气症饮水,血症不饮水。

2、热在上焦,气伤则渴。

3、热在下焦,血伤则不渴。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无阳则厥,无阴则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四季脾旺不受邪。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4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2、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3、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4、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5、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46、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1. 止咳常用麻黄 (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

甚至石膏、栀子等)

2. 缩尿益智桑蛸 (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3. 疏肝莫忘麦芽 (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4. 闭经还须归芍 (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5. 崩漏海蛸茜草 (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6.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7.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8. 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

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9. 久病必瘀

10.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

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11.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

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久病必虚

13. 久病必瘀

14. 久病及肾

15.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16.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17. 久病入络

18. 百病挟痰

19.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0.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21.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22.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23.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24.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25.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26. 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27. 脾喜燥而恶湿

28. 怪病多由痰作祟,

29. 治痰无需只祛痰,

30. 贵在治气以为要,

31. 气顺则津液自行,

32. 绝其源泉痰即消。

33.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4.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35. 百病生于气

36.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