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幼儿心理学》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幼儿心理学》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二 :幼儿心理学 总结

第一章 绪论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心理学可以说是关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学问

*恩格斯把心理现象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人的心理显现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1、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2、心理过程 感知觉、记忆、思维、想想我等是人心理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事物是什么货怎么样,而且还总是抱有一定的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欢、厌恶、高兴或悲伤情绪和情感。喜、怒、哀、乐、悲、恐、惊等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或活动过程,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努力而达到预定的目的,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活动成为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都是心理过程。

3、个性 如有的幼儿积极热情,有的幼儿则沉静文雅;有的幼儿遇事反映眼疾手快,有的幼儿则反映迟缓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同一个班里,有的同学语言表达特别好,而有的同学心里明白却说不出来;有的同学理解力强,有的同学则理解力弱,这就是能力不同的表现)、气质(有的同学活泼好动,有的同学则喜欢安静,有的同学行动迅速,有的同学则行动迟缓,这些都是气质不同的表现)和性格(有的同学比较勇敢坚强,有的同学则比较胆小懦弱;有的同学勤奋向上,有的同学则比较懒惰消沉,这些是性格不同的表现)三方面,这三方面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特心理表现。因此要根据每个人的独特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心理并不反映周围的一切事物,而是主动的加以选择。人的心理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一个小黑点,有的孩子看后就说想蚂蚁,而有的孩子则说像芝麻,但在成人看来那就是一个黑点,再如老师的厉声斥责,有的幼儿特别害怕,有的就满不在乎。)

…… …… 余下全文

篇三 :幼儿心理健康讲座学习心得

幼儿心理健康讲座学习心得

在这段上暑假,我参加了一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始向我们讲授幼儿心理与教育知识,从幼儿心理学定义入手渐进的讲述了心理学的分支,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发展的特点等专业知识,老师边讲边分析,并举例拓展、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的心理及教育知识,又告诉我们很多教学中的心理及教育的方法,通过讲授专业知识,观看幼儿在园生活录像、手指操、找不同,画图形分析,安静训练等各种教学方法,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许多专业幼儿心理与教育的知识及运用方法。

我的感触颇深,明白了很多应对幼儿教学活动及心理情绪等方面的方法,我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及游戏中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分配,因材施教,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活动,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娱教娱乐的活动效果,让所学知识得到应有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升华。

…… …… 余下全文

篇四 :14春幼师《幼儿心理学》教学总结

14春幼师《幼儿心理学》教学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徐婷婷

这一学期我主要是担任14春幼师1班和幼师2班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学进度适中,并通过一个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本书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有优点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有待总结提高。

这个学期我利用学生在校时间,一共完成了前十章的教学,同时着重讲授第二章到第十章,其中运用大量时间讲授第五章到第十章(幼儿的记忆、幼儿的想象、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言语、幼儿的情绪情感、幼儿的个性)。

首先,在第一二章的讲授过程中,我主要是以画框架为主,以整本书为血肉,以框架为骨骼,串联式大概讲授。同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有关心理学的著名实验(例如“感觉剥夺实验”等)或者典型的心里案例(例如“猪孩”王显凤等)。这个过程的整体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有所了解,同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至于因为首因效应,因为《幼儿心理学》以理论为主,觉得枯燥无味。但是这一教学过程同时存在着不足:教学过程中没有用到多媒体教学,以至于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然后,在第三、四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师生互动式进行教学,以教师提问为引子,学生小组讨论自学为主,再来补充学生的不足,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自学的能力得到

1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但是以问题提问式进行教学也存在着不足:学习的目的性过强,学生除了了解本章节书本的主要内容外对其他有趣的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教学过程中拓展知识明显不足。教书,我认为不仅仅是教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讲授书本知识,更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才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

最后,从第五章到第十章,我为了尽量弥补前面章节讲授过程中的不足,我不仅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在上课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提问法等方法,尽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在后六章的授课中,我主要是先让学生自学5-8分钟,找出问题的答案,以达到自学的目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会穿插视频,或者以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我还会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学习的印象。这一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中了解到了大量的心理实验,例如讲到表象和想象时,我会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节选杨过第一次看见小龙女是情境,并且让学生在阅读时在头脑中浮现的关于小龙女的形象,而那个形象就是表象。而解释想象则是金庸先生在创作小龙女的形象在头脑中构思的过程则是想象。讲到记忆时,我用实验的方法,会运用文字播放的形式,测试学生的短时记忆,提起学生的兴趣。讲到幼儿的言语时,我会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美国女孩吉妮的故事??并且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会精心选取视频,尽量让每一节课都让学

…… …… 余下全文

篇五 :学习了儿童心理学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儿童心理学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同事推荐我来学习时,我是报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来的,在学习完第一节课后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继续学习下去。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十二节课,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心理学课程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快乐与收获。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开始学习如何去理解孩子,关心孩子,而不是停留在吃喝拉撒睡方面,逐渐开始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懂得包容和接纳。

陈老师的授课深入浅出,让我明白妈妈做为一个养育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根据孩子每个时期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去理解孩子和关心孩子。孩子的不听话可以正确理解了,他不是不听话了,而是进入了实践期有了自己的思想,此时应该为他们高兴,而不是为此苦恼。因为他们长大了,长大不是我们一直期盼的事情吗?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关心和理解是多么的重要呀!

好妈妈和坏妈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中间的差异有多大我们学过心理学课程的人才会真正的明白和理解。好妈妈和坏妈妈在孩子的心中也会有不同的份量,我的妈妈能够理解我和我的妈妈经常打我和骂我是不一样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如何做一个好妈妈将成为我以后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学习完课程后我明白了:心理健康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其中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更重要的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好的品质,才能面对这日易复杂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好的去生存和生活。

…… …… 余下全文

篇六 :幼儿心理学教案: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第七章第三节感知觉在幼儿园活动的运用

第二课时 感知觉变化的规律及其

在幼儿园活动的运用

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上反映不完整,而且教材对表象作用方面分析得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宜补充相关的内容,并归纳成一个知识系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全面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缺少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而且缺少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多运用日常生活实例和幼儿园的教学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经过之前的知识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掌握从事例推导总结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后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感知觉的涵义、特征和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用感知觉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及幼儿园活动的一些现象;

(2)能够根据感知觉知识归纳出组织幼儿园活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感知觉的涵义

教学难点:感知觉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引导推导——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感觉”的定义和“八大感觉”的内容,导入新课。

1

讲授新课

一、 感受性的定义

感受性是分析器对于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二、 感受性变化规律

(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定义: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它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举例:边看书边听歌、盲人的听力

2、一般规律: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它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

(补充的小知识点:感觉的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联觉。如听到切割玻璃的声音感觉到寒冷;看见黄色感觉到有点甜,看见绿色想起酸的感觉。)

(二)适应

1、定义: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

举例:视觉的明适应和暗适应,肤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痛觉的适应等。

…… …… 余下全文

篇七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一)

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难度

徐漫漫

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中,如何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这涉及到教育要求的准度问题,朱智贤教授提出:只有那些高于儿童原有水平,经过他们的主观努力后才能达到的要求,才是最合适的要求。

是的,任何事和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做一件衣服要掌握好尺度,做饭要把握好火候,一个人不能太老实,但一个人也不能太精明??这里我想说一说关于教师提问的“度”。提问的“度”有好多,如亮度、梯度、新度??但我认为提出问题的难度最重要。提出问题的难度合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把握好问题提出的难度呢?下面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布鲁姆曾经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在设计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是必须的,但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新课的知识,教师还在不停的问这问那,强迫他们从“零”开始学习,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还清楚的记得我在教学4的分与合时,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操作小棒自己得出4的分与合,我想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一定学习很热情,但面对我的提问,他们总是带着懒洋洋的,不屑一顾的表情。课后经过了解,他们在幼儿园已经渗透了,怪不得他们上课时提不起劲。

二、问题难度要适度,不可太小或太大

我们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参照物,那在提问时就要和这个参照物保持相对适宜的“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人面临问题情景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当问题解决错误或失败时会引起苦恼,可能阻碍进一步的智力活动;当解决的问题得到肯定,就会产生喜悦和自豪感,这种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励人完成更艰难更复杂的任务。因此,如果问题的难度太小,就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学生不会好好的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将养成懒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无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正文开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我所学到的包括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情绪特征等方面有了更深一步了解和认识。同时,我也结合已有的经验,加深了对发展心理学的理解。学习中,记忆尤为深刻的主要有:
1:人心理发展的第一加速期是从出生到幼儿期,第二加速期是青春期。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忽视婴幼儿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人到了青春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不能错过了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最佳时机。平时,我们都发现3,4岁的孩子很难管,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其实是因为这两个时期都是人心理发展的反抗期,是人成长的必经过程。作为家长和教师,这一时期将是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时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2:婴儿在1到3岁这一阶段是词汇发展的快速期,家长应注意扩充词汇。
3:每个婴儿都需要建立对母亲的依恋。国外有项实验,在一个用铁丝做成的猴子上套一个奶瓶,然后再拿一个毛茸茸的猴子玩具放在一个刚出生的猴子旁边,实验证明,这个猴子除了饿了会爬到铁丝做成的猴子身上喝奶,平时一直依偎在玩具猴子的身边,因为玩具猴子更具有母猴子的身体特征。由此可见,母亲亲自养育孩子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是保姆或者奶奶辈带大的,因而为孩子的性格缺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4:直面孩子青春期的躁动。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情绪波动大,有的出现了“早恋”,家长和老师都会觉得头疼。这也是人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面对情绪波动大,反叛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不能“硬碰硬”,要多理解,多体谅,要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和谐关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早恋”其实和孩子的性发育有关。我们要和孩子直面性发育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孩子,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学习和体育运动上来。如果学习不好的孩子,可以把注意力引导到其他兴趣爱好上来。假设孩子真有“早恋”现象,家长最多的应该是给予理解的态度,同时要教育孩子从一生幸福的角度看问题,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告诉孩子一些避孕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告诉”的方式。
5:儿童时期,教师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孩子进入青年期之后,开始对教师角色有了新的看法,他们喜欢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风趣的老师,对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努力学习,对不喜欢的老师的学科就会排斥,同时,大多数学生都不 愿意辜负他所喜欢的老师对他的期望,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