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

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心得体会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心得体会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我们学校选择优秀的经典故事、名画、礼仪、名家介绍、以及古诗设计成画片的方式布置在校园的楼梯走廊,努力创设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我们将经典故事、名剧、名画纳入了经典诵读的内容,自编了《国学教育读本》。树立了“多通道地引导孩子接受经典的熏陶”的指导思想。教师们大胆实践,选择并合理改编经典欣赏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每学期开展的经典课研讨中,我们踏实地工作,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跨出了一大步。

其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促进孩子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还能增强孩子自信,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经典诵读活动”包含古文经典诵读与经典学习活动两方面,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古文经典诵读的层级目标,作为教师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依据,同时做好古文经典诵读内容、教材的开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经典本身特点去加以选择,摈弃糟粕、弘扬优秀文化,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开发,经典学习活动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展特点,结合校园主题活动课程,搜集、整理适合我班学生学习的我国古今的经典故事、名画、音乐、名剧,并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经典特色学习活动体系。 诵读时候根据古文特性、学生年龄特点,先背诵经典原文,教师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绍。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 直面经典;激发兴趣 以读为主;方法灵活 快乐为旨;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 …… 余下全文

篇三 :经典诵读 心得体会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心得体会

刘德凤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学生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学生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 余下全文

篇四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中华诵、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在20xx年x月26、27日有幸去滨州参加了中华诵、经典诵读的培训。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受益颇深。这两天主要从周远斌、韩述梅两位大家身上学习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在晚上的交流活动中,学习了一些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的组织经验。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从周远斌教授的讲授中,我认识到先秦经典是中华诵诵读行动所必须涉及的内容。先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内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要了解、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就要学习、研究先秦经典。刘勰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以儒家典籍为主的先秦经典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化价值。

在讲授完先秦经典的价值以后,周远斌教授又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先秦经典著作,虽然时间短,所讲授的内容不多,但依然让我觉得醍醐灌顶,学到了许多知识。周教授对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同时他幽默诙谐的语言也是所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我们就在这充满趣味的讲授中,学习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愈发认识到在中华诵诵读行动中诵读先秦经典是多么的重要。

先秦经典对于小学生、中学生来说也许有些理解上的困难。但是学生们记忆力强,能够背过记住。周远斌教授说:“能背住就是成就。

一部书一部书地去背,这是对孩子一生的帮助。”所以说,在中华诵诵读活动中先秦经典不可或缺。若我校开展诵读行动,先秦经典也是必须要涉及的内容。

与周远斌教授不同,韩述梅老师主要是从实践方面对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对我们进行了指导,我们也受益良多。韩老师主要从朗诵技巧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教导。虽然我们都是教师,也都曾经朗诵过一些诗歌,但是经过学习,还是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雪》、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秋收起义》等毛泽东诗词一篇篇的朗诵下来,对于韩老师的朗诵水平由衷地佩服,同时也感觉到了提高自己朗诵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 余下全文

篇六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

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 余下全文

篇七 :道德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道德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沉吟良久,我手执烫金古卷,悠悠诵来。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车轮辘辘而过,留下的在黑夜里熠熠闪光的,正是中华不灭的精魂与道德的至高境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以柔克刚,这正是道德的力量。

-1-

中华经典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承载着先祖的智慧与精神,塑造着华夏儿女的品格和灵魂。它经历岁月淘洗,千锤百炼,积淀了国人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而学习道德经典也就意味着学习先人之优处,效仿先人之风骨。传统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这也正是现代社会所希望现代孩子存有的珍贵品德。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

-2-

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底线的界定就决定了一个人所能达到的境界。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正是诵读道德经典想要达到的目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文化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也是中国最早的辩证唯心主义的出

-3-

现。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观,这是值得称道的。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谦受益,满招损,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道德经典诵读正是治疗当代国人日渐与物质生活不符的精神世界的一剂良方。学古人文化精华,寻古人文化足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日渐繁冗的浮华世间,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文化净土;在纷扰万千的物质生活中,追溯往昔先人思想道德中的文化精髓。

…… …… 余下全文

篇八 :经典诵读_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与经典同行

今天全体教师在五楼会议室集中学习了徐海玲老师主讲的《与经典同行》。这次培训对老师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让我们对经典诵读有了全新的理解。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1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学生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学生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