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

三农问题之分析

邓小平说过“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可想而知,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针对对象之一。在20xx年全国“两会”上,“三农”问题依然是主要焦点之一。这次两会中温家宝对于三农问题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看完这次两会对于三农问题的报告后,我们对于以下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1. 新生代农民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各种的发展局限,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放下锄头进入城市寻求发展机会。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频频出现。它与传统农民工有什么不同呢?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世纪xx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对农村生活也渐趋陌生;他们成年后的生活环境和就业经历更多地与城市联系在一起,意识和行为已接近于城市人,目前新生代农民给城市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农业发展也带来很多压力,就变成农村里面又青黄不接,在城市里面变成了农村农业人士在城市当中游民也很多,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高于传统农民工,但他们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封闭型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向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的

开放型社会保障的转变步伐,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通过强化征缴扩大覆盖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基础养老制度。有些缺乏专业技术和较高素质的务工农民只能提供低水平的劳务,在务工过程中缺乏竞争力。政府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实行技能培训,将就业前培训、转岗培训及在职培训制度化,使其能够增加就业机会,且提高工作质量。另外,还要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益,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我们不能对农民工持歧视态度,要重视其劳动成果。

…… …… 余下全文

篇二 :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讲座心得体会

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讲座心得体会

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白会武

近几年,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时刻围绕着我们,省委、省政府举办的这次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专题讲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韩俊作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专题报告。 韩俊从城镇化的主要特征、基本要求、面临的挑战、农民工问题的历史渊源、政策演变、重点和难点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的新形势,详细解读了国家有关政策,并结合调查数据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总体思路、基本路径。 城镇化的本质是实现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民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通过这次专题讲座,我就城镇化与农民工问题,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农民工的收入问题。农民工的报酬过低,只能满足自己,却很难满足其家属在城里的支出,这就引起了抚养老人和教育子女等一系列的问题。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农民成为城市居民的最大障碍。如果农民工的报酬不能很快提高,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的欲望将大打折扣,那样就很可能延缓城镇化的进程与现代化的进程。

二、农民工的户籍问题。现在的户籍制度失去了原本的面目,一个户口本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等。现在的户籍制度与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可以进城,但进不起城”的局面。户口与福利性制

度的挂钩,使广大农民工永远被拒绝在城市的边缘,无法正真融入到城市生活,使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处于两难境界,同时加剧了他们生活的困难度,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引一些群体性事件以及更多社会问题。

三、农民工的土地问题。土地对于农民而言就是就业岗位、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当今社会年青一代农民看不起农业,不乐意从事农业,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年青农民已经习惯了城里生活,有的三年五年不回一趟农村,而农民工不放弃土地却放弃土地耕种来到城市务工。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阻碍了农民工更好地走进城市。

…… …… 余下全文

篇三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之三农问题的感想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农民问题谈了多年,但今天再谈农民问题,应该提到战略的高度:它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及前途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

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是否能在当今基础上,按此速度可持续发展下去,已成为学术和实践中一个颇为受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城市消费无力,市场疲软,轻工业、家用电器产品滞销。而与此同时,农村8亿人口中拥有电视机等消费品比例却非常之小。

农村家庭中几乎少有家具陈设、厨房用品、卫生设施。而建材工业在农村的市场则微不足道。农村的基础设施开发,如水、电、交通、通讯,都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3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该说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条件,远优于19xx年中国改革伊始。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农业战略是为了积累资金,发展工业的话,那么今天工业积累了的资金,就应该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的再次起飞,将支撑着中国今后30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需依靠农村自治机制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光依靠取消农业税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农村结构性调整,取消现有乡镇体制,加强村民自治和村委会作用。乡镇的作用,日渐减小,如征粮、募兵、计划生育等。更多的乡镇已成农村改革的包袱和阻力。大部分乡镇人浮于事,负债累累(实际已破产)。有些乡镇转嫁危机困难于村民,如任意挪用其掌管的农业税附加费,而这笔钱本应用于农村建设。

要使农民收入真正提高,在国家提高对农业投资中获得收益,就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环节,直接落实到村里。现在农村自治机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并在逐步完善。

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机制,都是可以使国家的农业投资,优农政策具体落实到农民身上的有效保障机制。现在的“六小”工程,农村基础建设有多少一部分落实到农民收入上,使农民真正获益?有很大部分是被消耗、浪费掉。要么前期工作跟不上,要么资金和工程管理不健全,要么建后不配套。如果能将这些工程项目直接落实到村里,由村委会负责,村民代表大会监督,明晰项目产权,管理责任,把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将会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实惠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汇报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汇报

尊敬的大学党组织:

每年寒假开学,在火车站都会经历这样一幕:在火车站成群结队的农民工背着大包小包的铺盖,拥挤在候车厅等待外出的列车——青壮年男子、妇女、儿童??吵吵嚷嚷。

由此景,我想到了在各种媒体频频出现的带有很浓的政治词汇“三农问题”。确实国家着手解决三农问题也有好几个年头了,成效肯定是突出的,但肯定的来说存在的问题也还是比比皆是的。现在农民的地位真的提高了没?农民的权益得到落实没?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对这些问题我还是比较关注的。现在回家还会听到爸妈谈话间,会提到政府现在和以前对农民的政策不同的地方。让我感慨最深的一句话是爸爸说的“在我看来xx这一届是最牛的,别的不说,就说这农业税吧,这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农民给政府缴税交公粮,现在倒换成政府给咱反钱了”。是啊,这确实可以算是划时代的创举了,起码在我的农民父母眼里这不亚于任何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惠农方面这些确实做得不错,但是仍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学生,当然我关注更多的是教育这方面。初入大学时,最让我感到不公平的是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升学压力的不同,虽然学生都很辛苦,但是相比之下,我们农村孩子是得到的教育设施是最差的,可是考学要求的分数却不是最高也是比较高的。这就反映了一些政策的问题,一些城市机构还存在地方保护政策。就农民工的问题也是——好多城市人歧视农民工。确实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是体力的脏累劳动,可是我记得在毛概课上政治老师的一句话“城市人是最没有资格歧视农民工的,想这些城市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那些不都是前辈再前辈的农民给造出来的?正如那句小品词说的,没有农民你吃啥喝啥”。日前,全国两会圆满结束。当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和两会的精神开展工作。我想对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要把两会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情怀必不可少。这些不是唱高调,要确确实实深入到人民中,真真正正的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

…… …… 余下全文

篇五 :农村干部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免费 分享 创新

农村干部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农村干部队伍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之根本,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影响到农村工作的扎实程度,关系到党和国家在“三农”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能否得到深入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当地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大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好地发展。特别是在“团结、实干、高效、廉洁、一流”五个方面入手,教育引导全镇上下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始终保持了蓬勃朝气、昂然锐气和浩然正气,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与领导和同志们共同商讨,以期共勉提高。

一是顾大局,讲团结。团结问题至关重要。一个单位、一个班子,如果不团结,就不会干成事,不会出战斗力、生产力,更不会出政绩、出干部,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的农村。只要是被人称赞的地方,肯定有一个团结的整体。可以说,团结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个环境。同志们在一块工作,是一种缘分,政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心理上互相理解,这是一笔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资产。通过几年共事,既结下纯洁的友谊,也取长补短,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凡是闹不团结的人,既损害了他人的前途,也损害了自己的前程,于党、于国、于已、于人,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团结不是讲讲就能做到的,首先要有大局观念,识大体,顾大局。多负责,少推诿;多信任、少猜疑;多关心,少冷漠,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使有不同见解,也不允许有不同的派别;可以有张扬的个性,但不允许有分离的整体。要服从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其次要有协作意识,有容人之量。同志们之间,特别是农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要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眼界要开阔,心胸要宽广,相互之间应严以律已,相互尊重、相互补台、相互扶持。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拆别人的台实际上就是拆自己的台。比如说,一看到别人要被提拔重用,就写“人民来信”,等到你想进步的时候,也会有一大帮人出来告你的状、拆你的台,结果形成一种“扒豁子”的坏风气。另外,讲团结并不是不讲原则,团结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友谊是在工作中生成的友谊。光“好好好、是是是”不是真正的团结,喝了酒乱呦喝,称兄道弟不务正业,也不是真正的友谊,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三农问题是什么__为什么会产生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百年三农问题再思考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针对三农问题20xx年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20xx年提出“重中之重”、“一号文件”一年又一年,中央的一系列举措说明一个全社会重视三农、关注三衣的氛围正在形成,但同时也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科学发展观在三农问题中的解读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非常突出,已经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发

展现末认识、分折三农问题,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掘。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在实行传统的生产方式长期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传统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注重追求经济的

增长速度,物质财富的绝对增加,“以GDP增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改善。在这种发

展观指导下,其结果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经济结构不协调;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发

展滞后;环境破坏严重。其实质是进行简单再生产,实行粗放型经营,只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而忽

视质量。它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在长期的实践教训中,经过理性思考,在认识上逐渐由传

统发展观转变为科学发展观。简单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

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

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二)中国国情与三农问题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对三农问题的认

识首先必须要清楚我国的国情。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人口众多,共十三亿,其中有九亿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这决定了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三农问

题将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根本问题。(2)主要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

…… …… 余下全文

篇七 :浅谈中国三农问题

浅谈中国三农问题

中国的三农问题之所以是一个问题,是因为它涉及的面广,问题多而复杂.只靠国家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够解决一时一世的表面问题.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让农民自己富裕起来,只有农村富裕了.农民富裕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那么,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作到这一点呢?要知道答案,我们就要首先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一.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是一个涉及学科最多.范围最广的包括种植<分别有粮油.蔬菜.瓜果.花卉.药材.林木.制种>;养殖<分畜牧.水产.野生.特种>;加工<凡属于种植.养殖的相关加工和农业机械.机具.农药.饲料.栏舍等等项目和为种养殖直接服务的比如大棚架.濆滴灌.加温等等>;还有直接服务于这一切的信息,<包括一切农业相关信息的收集.传播.市场销售等等>;研究<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种>;政府农业部门以及为农业及其相关生产培训人材的体系<最主要的是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大学及其相关的所有大学、中专等>这些众多而庞大的群体共同构成中国的农业体系.

我国自解放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时代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时代,我国的农业的主体,农村的农业与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研究是完全脱钩或者不能完全紧密结合的两个体系,研究的只管出成果.不管推广.而生产的只管生产,不论技术,产量高低。因此,我国农业的高新技术推广使用率全世界最低;我国的农业人才专业对口就业率全世界最低;我国的农业出口率人均水平最低。 第二,我国的农村

我国的农村与城市反差太大,赃乱差是农村的普遍现象,落后原始的生产方式是农村的主体,所以经济落后是农村的基本现状。现在大多数地区都有废弃土地的现象,人员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医保、生活保障机制没有形成、教育体系不完善,有些边远地区和极穷困地区甚至属于教育盲点。基层领导无形澎涨造成农村负担过重,居住普遍分散,通水、通电、通邮、网络覆盖困难,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无法深入到农村,没有卫生环保体系等等。 第三,中国的农民

…… …… 余下全文

篇八 :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农村,是农民们的生存家园,也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们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乡镇人一辈又一辈,一年又一年,在广阔的农村贡献青春年华时,农村的繁荣和发展也就成了我们的梦想和期待。我们和农民一样渴望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热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一、农村,我们永远的家园

曾经有很长的一些时间,在三农问题上,没有更多的人提起和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们把眼光和话题均放在了三农之外;曾经有一些响亮的声音,反复倡导只有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彻底地转移出去了,三农矛盾和国家发展的一切难题才迎刃而解;曾经有一种更极端的理论,“要想富裕农民,必失消灭农民”。作为与农民血肉相联、与三农息息相关,长年累月奋斗在农村一线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们对这些理论和观点曾深深地困惑、忧虑和不敢苟同。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在我们眼里是过于理想化的论断,相对于国情和现实是过于高远和虚幻。九亿农民脱离了生生不息的土地,他们怎样生存?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程度达到了能承担九亿农民的生存保障吗?看看今天正在飞速发展的工业,令人目不暇接的市场和花团锦簇的城市给农民提供了些什么?!又能更多地提供什么?!连每月低得可怜的工资都无法保证按时兑付,还谈其它?!看看我们的民 1

工们的工棚和吃的粗食,以及讨要工资的艰辛,那些大力提倡用转移农民、消灭农村来改变国家的面貌,振兴国民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人就应该噤口!

(一)农村,有农民永远脱离不了的生存要素。

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能够生存,依赖的是广阔的农村。那里有他们永远脱离和舍弃不了的生存要素。我曾经把这些要素归纳为维持农民生存的六大基地:粮食基地即土地,虽然少,却能维持温饱;房屋基地即农舍,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面积却绝对宽敞够用,这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园田基地即菜园,每日必须的蔬菜供应所在,在那些偏僻不发达的山区农村,没有市场和蔬菜交易,农民不出钱就能吃上各类时令蔬菜;燃料基地即山林,这是农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燃料来源地和少量的经济收入补充基地,很多山地农民靠山林树木创收,种植木耳、香菇等也能维持全年的现金支出;人情基地即村庄,当国家和社会机制没有给农民任何生活、生存保障的情况下,村庄里那种普通而又独特的不同于城市、社区的人情交往圈和交往方式将解决农民一切急难困苦、生老病死的重大问题。正是这六大基地保障了农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无论是国家兴,农民安居乐业,还是国家衰,农民穷困潦倒,总之,都是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供养和庇护着成千上万的农民,也正是这些基本要素满足了农民作为一个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不仅能够活下去,而且比较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