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泱泱中原大国,何以在十九世纪屡遭外强的侵略?翻开蒋廷黻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满清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十九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此之前,我们虽已与外族有了关系,但是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较低的民族。即使他们入主中原,他们也不过利用我们一时的内乱把政权暂时夺过去。到了十九世纪,这个局势就大不同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到东亚来的英、美、法诸国绝非匈奴、鲜卑、蒙古、倭寇、满人可比。正如蒋老所言“原来人类的发展可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东方的亚洲,一个是西方的欧美。两个虽然在十九世纪以前曾有过关系,但是那种关系是时有时无的,而且是可有可无的。到了十九世纪,来找我们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世界”。

那么,到了十九世纪我们民族为什么会遭到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因为我们的科学不如人。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能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在嘉庆道光年间,西洋的科学基础已经打好了,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做八股文,讲阴阳五行。第二,西洋已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用机械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输、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规模。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过程中,西洋人养成了热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所以在十九世纪初期,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们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总而言之,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的近代文化,而东方世界则仍滞留于中古,与时代前进的步伐脱节。

近代百年来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那回顾近百年来的历史,我们发现在屡次遭受侵略之后,我们选择了屈从,选择了固守封建主义,从而置整个民族于危难之中。当然中西方本可以进行友好的邦交,但当时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我们把他们当蛮夷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也不勉强他们。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了邦交的大障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况且中国那时不感觉有联络外邦的必要。正是因为外交手段行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政务学院 12思想政治教育班 王迎昊 12107021027

中国士大夫阶级向来是皇家维护专制权力的“工具”,为了牢牢伫立于权力核心统治者想方设法控制并培植理想的工具。对于科举成名的士子来说一入官场其兴衰荣辱在一定意义上便取决于奉行千年的官僚体制。事实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士大夫明知其中的规则依旧甘做皇室的工具,久而久之在他们之中便形成一种难以磨灭的奴仆心理,而随着皇权一步步集中专制主义的加强,此种现象在清朝可谓上升到极致,客观上也埋下中国近代落后的隐患。蒋廷黼先生在探究为什么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这一问题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士大夫阶级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这就需要弄懂他们为什么怕?作者认为,官场上的士大夫不是真正的自己,皇帝面前的所言所行不是臣子想真实表达的,一味的唯唯诺诺不过是明哲保身的处事方法,说白了国是皇帝的国而家却是自己的家,处理政务不过是为皇帝打理家务,把自己的家收拾好为家族赢得利益才是为官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这就造成了士大夫的惰性,他们更愿做装点朝堂的立柱,将自己粉刷的油光透亮为的是博得皇帝的眼球。归根结底专制体制不敢让他们冒着毁灭家族前程的风险与君王分庭抗礼,能与皇帝面对面交谈的是已经在官场上饱经风雨的老臣,为官几十载其棱角早被官场的体制磨平,而这也是专制政权所希望看到的。最高统治者需要的仅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的听话奴才,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与自己对簿朝堂、争得面红耳赤的耿直之人。对于为官者而言个人的荣誉远比国事重要,对皇帝的恭维才是替自家房门增砖添瓦。

中国自古以来承袭下的言官制度在清廷中早已成为摆设,有清一代很少出现像前朝那样敢为国家献身的铮铮铁骨。主张剿夷的林则徐与主张抚夷的琦善都看到了中英之间的差距,林则徐并未公开指出,崎善宣传了却不敢坚持,原因在于道光帝并未主动承认这一现实,作为臣子并流着“奴仆”血液的他们自然不敢站在皇帝的对立面。臣子不言,皇帝不知,晚晴的统治者便在这样的困局中艰难的应付接踵而来的挑战,终于还是力不从心走向灭亡。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石 河 子 大 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 读书心得

题 目: 中国战争历史及改变中国命运的心情体会 小 组 成 员: 孟迪

院系专业班级: 体育学院2011级运动训练1班 联 系 电 话: 187xxxxxxxx 指 导 教 师: 刘新莉 填 表 日 期: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十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制

20xx年8月26日

填 写 说 明

1.读书心得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

2.读书心得以3000字左右为宜,观点正确,段落分明,逻辑合理,内容充分。

3.严禁抄袭,一经发现0分处理。

4.按指导教师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纸制和电子版。

5.封皮为4号宋体;表格为5号宋体,表格控制在当页。

6.封皮填写:小组代表人为1人,院系班级和联系电话均为小组代表人资料。

7.读书心得正文格式:

题目(40个汉字以内、4号宋体、加粗、剧中)

正文内容(2000字左右、小4宋体、1.5倍行距)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正文:

中国战争历史及改变中国命运的心情体会

战争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只有不幸,而中国在面对这接种的残酷现实,还是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爱国志士们辛苦的为了中国的发展,默默的努力着,正是这些人的举动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意见,想要看到太平盛世的情景,杀戮,死亡带给我的痛苦,我们将永记于心,勿忘国耻教训,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国情发展史。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胜了,从政治军事上彻底胜利了,甚至完成了民族的“复仇“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他们把一向自视甚高的清军打得一溃千里,东亚第一要塞。远东第一舰队,跨越了所有障碍,倾举国之力,以不到清国十分之一的实力击败了大清帝国。同样的民族危机,同样的西风渐进,也是同样的改革。亚洲的最东的国家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强国败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弱国胜利,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感悟颇多,对这段历史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 在读之前,我先给自己设置了两个疑问:中国共 产 党建立新社会之前,任何一个人或是组织能否改变旧中国的命运?若不能,为什么呢?若是中国共 产 党的努力失败,抑或者根本未曾出现,是否必然还会有另一个组织来完成相同的伟业?简而言之,呼啸的历史巨轮滚动之方向,究竟是早已设定好,还是碰巧转向既定的方向?带着疑惑,我翻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扉页。

蒋先生其实早已看的明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无一不是通过改革而国力强大,不至受到外国凌辱。而中国于人于地,均不在他国之下,“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我们是落伍了!”因此“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中国人能近代化吗?”数言之间,总论已为全书、为中国近代史定下了基调,中国近代史根本只是无数尝试近代化的先知与更多被触动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战争史。

这场战争始于鸦片战争,这一战打开了中国紧闭了百年的国门,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就鸦片战争而言,对于英国,工业革命成功之后走向扩张之路,她的发展必得经由向外输出货物换取金银以充国力之路。因此,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迟早是要打开的。而18世纪末期英国在印度半岛取得统治性地位之后,对于她而言这一战的客观条件也已成熟。对于清政府,于外交、海关、法权的处置都不甚合理,同时鸦片这样一种商品是她所万万不能接受的,而禁言行为种种总欠考虑。于是战端骤起,于是签下了《南京条约》。

依我看来,鸦片战争之必然远大于偶然。其时中国早已落后于西方诸强之后,仍不自知;而西方诸强纷纷完成了近代化进程,由于资本主义产业内部的自身要求,必然是想要走向同英国一般向欠发达地区输出产品以换取硬通货扩大再生产之路。即使战事不以鸦片起也难保其他缘故。贪婪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禁烟未错,单看禁烟之手段和方法又是否错了?似乎也没错。那为何结果却差之千里呢?旧时代已发展到极致的中国不堪近代世界洪流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改变是唯一的出路,屈辱的历史是历史的契机,历史巨轮开始缓缓转动。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是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在这段曲折而苦难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劳苦大众饱受压迫的现实,看到了这个泱泱大国在欧美坚船利炮下无助的景象,还有曾经的统治阶级在面对国家深重灾难是的软弱,但令人欣喜的是,残酷的环境催生伟大的改革,中华民族的很多不好的文化根源在这场大运动中得到反思,中国人民在这次大变革中得到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在这段抗争中得以极大的进步,没有这段艰辛的历史,就没有如今更加现代化的﹑更加开明的中国,只是这场变革的代价是如此高昂,它牺牲了万千大众但终给这个民族留下了永恒的财富。 看完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看到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幕又一幕,不禁让人觉得十分心酸,曾经多少次机遇,本可以抓住,却最终不幸擦肩而过,试想,当初乾隆皇帝能够认识到广州十三行这样一个通商口岸对中国的益处,如果当初吗噶尔尼访华时乾隆皇帝在西方的利器前能多一点虚心,再或者当初的清朝执政者能更加清明(我始终对慈禧太后挪用军费用于庆生耿耿于怀,如果能将这些钱换做更多的坚船利炮,或许甲午中日海战就会是另外一番情景),当然更希望清朝的那些守旧迂腐的文人能认清世界的形势,或许率先崛起的就不再是日本而是中国,或许中国的近代史就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可是历史既成事实,我们也只能感慨,只能在历史历史面前去斟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去省视那些曾经领导中国的人。

近代中国面临改革图强近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但当时的世界又何尝不是,日本,俄国,土耳其,都在为赶上历史的潮流进行抗争,但于中国不同的事,他们似乎没有遇到如此巨大的阻碍,其中日本俄国更是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的浪潮加入了侵略中国的大军,只可惜中国少了一位像彼得大帝一样开明贤能的君主,也没有像日本一样愿意为日本的富强实行君主立宪的天皇,中国的近代化历程遇到了空前的阻碍。中国之所以没能在遭受鸦片战争的屈辱后迅速的走上改革的道路,一方面,实则当时封疆势力太过庞大,另一方面,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越性的思想让中国人碍于向西方人请教,还有是中国的封建士大夫阶层视封建制度为他们的生命线,他们维护封建制度是因为在封建制度下他们的所学所想才能转化为名誉和地位,相比之下,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他们天生就有一种忧患意识,有领土需求,这让他们更懂得求变,更懂得向更先进的文明学习,正日隋唐时期派遣遣唐使一样,他们在变中跟上了历史的潮流,而当时的中国则因为一味保守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期。其实中华文化并非是天生的保守文化,想当年,春秋战国时期那也是百家争鸣,法家﹑道家﹑兵家等各派学说都曾盛极一时,只是随着统一大势,中国社会更趋向于儒家学说使中国的文化环境过于单一,并逐渐走向了一种趋于保守不敢改变的方向,当然这方便的君主的统治却阻碍了中国的进步,恰恰是春秋战国那样一个时代为中国后来的汉唐之盛奠定了基调,正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一样,社会是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文明载体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

读书笔记

——读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之读后感

学生序号:59 023111123 姜超

题记:每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都有时代的使命,这种时代的使命是通过他的作品变现出来的。 今日有幸,得老师推荐阅读徐大师《中国近代史》,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我静下心好好的欣赏。

徐中约是华裔美国历史学者,毕业于燕京大学,上世纪50年代前往美国,师从费正清大师,但却与费大师在观念上大相径庭,以费正清为首的美国汉学界认为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源流在西方帝国主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对中国形成冲击,这是一个挑战,对于中国是好的。这是名副其实的西方中心论。徐中约认为中国近代史不应以西方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而是从中国内部原因来深入挖掘??

总所周知,写历史是非常难的,需要很多很多资料,而且更要从中辨明真假。写个一部气势宏伟的通史巨著更是绝非微观历史,小历史可比。在当时的这个费正清的绝对权威之下写出这样一部思想不合主流的通史很是不易,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历史总是大浪淘沙,他的这本《中国近代史》已经成为美国本科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必读教科书,成为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对于一个当代中国大学生来说,这本书丰富全面,分析事情客观独特,却又不走极端,很好的补充了课堂的局限性,通过此书可以全面领略中国是如何从康乾盛世转而列强入侵,继而又重新崛起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此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此书以清朝入关为始而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起点,这样的做法虽然是略显冗长,但是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更为深刻,更能知道前因后果。对西方冲击的研究必须要先对这个冲击承担者清朝机构制度进行研究。中国是如何被入侵的,如何一步一步衰弱的,如何因外力进逼不得不然的转型变化。最主要的是与世界史从1500年开始可以接轨,以此能有个比较。拥有四千多年的中国一直处在世界的东方,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动对他都丝毫没有任何影响,一方面是源于中国人古往今来所传承的独立之人格,一方面是由于地理的限制,外部进不来我们出不去。近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教士,探险家等前往中国,打开了悠久的孤立局面,开启了东西方之间的直接接触。因此,变化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实际统治者在变,制度在变,思想在变,敌人在变等等。当时的具有前瞻性的人正在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体面生存下去的道路,以推动中国不断向前。从鸦片战争以前对西方的排斥到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到1898-19xx年间的政治改造和革命、再到1917-19xx年间的思想革命,最后到到19xx年中国共 产 党的掌权。这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的里程碑,构建起概念的框架。与政治变化同时进行的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的根本转型。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自强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和企业开始发展,而外国人则在“不平等条约”保护下在条约口岸开办制造业、航运业、银行业和贸易商号。这种半殖民主义的特征延续中国近一个世纪,是中国近代经济的显著特征。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是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在这段曲折而苦难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劳苦大众饱受压迫的现实,看到了这个泱泱大国在欧美坚船利炮下无助的景象,还有曾经的统治阶级在面对国家深重灾难是的软弱,但令人欣喜的是,残酷的环境催生伟大的改革,中华民族的很多不好的文化根源在这场大运动中得到反思,中国人民在这次大变革中得到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在这段抗争中得以极大的进步,没有这段艰辛的历史,就没有如今更加现代化的﹑更加开明的中国,只是这场变革的代价是如此高昂,它牺牲了万千大众但终给这个民族留下了永恒的财富。 看完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看到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幕又一幕,不禁让人觉得十分心酸,曾经多少次机遇,本可以抓住,却最终不幸擦肩而过,试想,当初乾隆皇帝能够认识到广州十三行这样一个通商口岸对中国的益处,或者当初的清朝执政者能更加清明,当然更希望清朝的那些守旧迂腐的文人能认清世界的形势,或许率先崛起的就不再是日本而是中国,或许中国的近代史就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可是历史既成事实,我们也只能感慨,只能在历史历史面前去斟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去省视那些曾经领导中国的人。

近代中国面临改革图强近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但当时的世界又何尝不是,日本,俄国,土耳其,都在为赶上历史的潮流进行抗争,但于中国不同的事,他们似乎没有遇到如此巨大的阻碍,其中日本俄国更是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的浪潮加入了侵略中国的大军,只可惜中国少了一位像彼得大帝一样开明贤能的君主,也没有像日本一样愿意为日本的富强实行君主立宪的天皇,中国的近代化历程遇到了空前的阻碍。中国之所以没能在遭受鸦片战争的屈辱后迅速的走上改革的道路,一方面,实则当时封疆势力太过庞大,另一方面,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越性的思想让中国人碍于向西方人请教,相比之下,日本作为一个弹丸小国,他们天生就有一种忧患意识,有领土需求,这让他们更懂得求变,更懂得向更先进的文明学习,而当时的中国则因为一味保守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期。其实中华文化并非是天生的保守文化,想当年,春秋战国时期那也是百家争鸣,法家﹑道家﹑兵家等各派学说都曾盛极一时,只是随着统一大势,中国社会更趋向于儒家学说使中国的文化环境过于单一,并逐渐走向了一种趋于保守不敢改变的方向,当然这方便的君主的统治却阻碍了中国的进步,恰恰是春秋战国那样一个时代为中国后来的汉唐之盛奠定了基调,正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一样,社会是需要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文明载体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是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在这段曲折而苦难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劳苦大众饱受压迫的现实,看到了这个泱泱大国在欧美坚船利炮下无助的景象,还有曾经的统治阶级在面对国家深重灾难是的软弱,但令人欣喜的是,残酷的环境催生伟大的改革,中华民族的很多不好的文化根源在这场大运动中得到反思,中国人民在这次大变革中得到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在这段抗争中得以极大的进步,没有这段艰辛的历史,就没有如今更加现代化的﹑更加开明的中国,只是这场变革的代价是如此高昂,它牺牲了万千大众但终给这个民族留下了永恒的财富。 看完蒋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看到历史上发生过的一幕又一幕,不禁让人觉得十分心酸,曾经多少次机遇,本可以抓住,却最终不幸擦肩而过,试想,当初乾隆皇帝能够认识到广州十三行这样一个通商口岸对中国的益处,如果当初吗噶尔尼访华时乾隆皇帝在西方的利器前能多一点虚心,再或

者当初的清朝执政者能更加清明(我始终对慈禧太后挪用军费用于庆生耿耿于怀,如果能将这些钱换做更多的坚船利炮,或许甲午中日海战就会是另外一番情景),当然更希望清朝的那些守旧迂腐的文人能认清世界的形势,或许率先崛起的就不再是日本而是中国,或许中国的近代史就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可是历史既成事实,我们也只能感慨,只能在历史历史面前去斟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去省视那些曾经领导中国的人。

近代中国面临改革图强近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但当时的世界又何尝不是,日本,俄国,土耳其,都在为赶上历史的潮流进行抗争,但于中国不同的事,他们似乎没有遇到如此巨大的阻碍,其中日本俄国更是迅速完成了工业化的浪潮加入了侵略中国的大军,只可惜中国少了一位像彼得大帝一样开明贤能的君主,也没有像日本一样愿意为日本的富强实行君主立宪的天皇,中国的近代化历程遇到了空前的阻碍。中国之所以没能在遭受鸦片战争的屈辱后迅速的走上改革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