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银行飞单案件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大发展,银行理财产品日益受到投资者青睐,财富管理达到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截至20xx年3月,中国的财富管理规模达8.2万亿元,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但近来一些银行员工非法吸存、私售非银行投资产品、非法集资案件频频被曝光,国内银行“飞单”事件纠纷时有发生,凸显了“银行在向投资者出售投资产品过程中引发的信誉风险”。

从法律角度看,即使是银行合法合规代销的产品,银行作为中介机构也不提供代偿,投资风险应由按照合同规定在发行人、担保机构、投资者之间分担。由于我国表见代理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还有不完善之处,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相对人对义务人的选择权问题、无权代理人的法律责任问题以及代理人的抗辩权问题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表见代理制度不完善,对“飞单”案件中银行的责任认定还存在困难。

而商业银行的卖者之责应该体现在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产品上,即为合适的客户推介合适的产品。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于中后台部门对产品进行审批,这需要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独到的判断能力。对理财产品的审批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代销理财产品的机构进行审核,包括对这些机构做准入性审批,在合作期间按期作出复核、严格按照退出机制淘汰机构。第二是对理财产品作出审核,包括理财产品的交易对手、结构设计、风控措施等。目前部分银行已经开始注意这两个方面。

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内控制度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实力的关键。良好的内部控制应该是一条环环紧扣的闭环循环链,每一个环节都不是静态孤立的,而是相互牵制影响的。但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的高速膨胀,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业务流程各环节经常被隔离开,不能从全面和全程角度进行控制。

同时,频频发生的违规经营也凸显出防范客户经理道德风险的重要性。客户经理站在商业银行客户营销的第一线,不仅是商业银行的利润中心,更是商业银行的风险聚焦点。由于客户经理对外是代表着银行与客户进行业务营销和维系,商业银行长期良好的信用和形象使得代表银行的客户经理在与客户打交道时,更容易得到客户对银行经理的信任。如果某个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出现偏差而银行未能及时发现,必然会发生风险事件。

…… …… 余下全文

篇二 :预防飞单感想

折断飞单的“翅膀”

针对近一段时间银行业频频爆出的员工私自参与民间借贷、飞单等现象,我行领导审时度势,深入基层网点,向一线员工宣讲总行关于防控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飞单等违反规定行为的精神,防微杜渐。

近期多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频频出现“飞单”现象,部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网点擅自销售未经商业银行纳入销售渠道的金融产品,频频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作为现今这个竞争激烈的银行业的一员,我们却不能对竞争对手的丑闻感到一丝的喜悦,而是带来深深的反思,飞单这一现象对银行声誉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我行未来的发展和产品的推广也会造成不利影响。飞单现象的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工作人员无法抵御金元诱惑导致的。根据对原因的分析和对上级支行精神的领会,我网点领导及时调整对策,加强员工教育,将问题消灭在摇篮里:

第一,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防止理财人员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私售其他金融产品,最终导致银行信誉受损。对于理财产品的销售,严格区分营销人员和操作人员权责,严禁理财经理操作前台销售系统,擅自销售非银行金融产品。同时贯彻落实二级复核制度,复核人员严格履行复核授权职责,认真核准每一笔理财产品的销售,保证不发生销售“飞单”现象。第二,加强对理财人员的培训教育,在理财产品销售中,应当合法合规,充分向投资者提示投资风险,不得为了卖出产品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在理财产品销售的过程中,要向客户充分提示风险,理财不是储蓄,会存在一定投资风险。不能为了增加收益,卖出产品而向客户推销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金融产品。第三,明确自身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学习培训之后,针对不同岗位员工,印制承诺书,将规定落实到纸上,让每一名员工都能了解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用书面承诺书的形式明确责任,使员工们能够体会到身上沉甸甸的承诺,更好的防止糖衣炮弹的侵蚀。

…… …… 余下全文

篇三 :银行员工飞单

(银行员工)飞单:

在银行业,飞单是指未经上级行授权或批准,员工借助银行平台,擅自销售第三方发行的金融产品,第三方与银行之间委托销售合约关系。但员工擅自销售的第三方金融产品是真实的金融产品,仅没通过银行官方销售。

…… …… 余下全文

篇四 :银行预防飞单感想

银行预防飞单的感想

针对近一段时间,银行业频频爆出的员工私自参与民间借贷、飞单等现象,我行领导审时度势,深入基层网点,向一线员工宣讲总行关于防控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飞单等违反规定行为的精神,防微杜渐。

近期多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频频出现“飞单”现象,部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银行网点擅自销售未经商业银行纳入销售渠道的金融产品,频频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作为现今这个竞争激烈的银行业的一员,我们却不能对竞争对手的丑闻感到一丝的喜悦,而是带来深深的反思,飞单这一现象对银行声誉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我行未来的发展和产品的推广也会造成不利影响。飞单现象的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工作人员无法抵御金元诱惑导致的。根据对原因的分析和对上级支行精神的领会,我网点领导及时调整对策,加强员工教育,将问题消灭在摇篮里:

第一,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防止理财人员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私售其他金融产品,最终导致银行信誉受损。对于理财产品的销售,严格区分营销人员和操作人员权责,严禁理财经理操作前台销售系统,擅自销售非银行金融产品。同时贯彻落实二级复核制度,复核人员严格履行复核授权职责,认真核准每一笔理财产品的销售,保证不发生销售“飞单”现象。第二,加强对理财人员的培训教育,在理财产品销售中,应当合法合规,充分向投资者提示投资风险,不得为了卖出产品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在理财产品销售的过程中,要向客户充分提示风险,理财不是储蓄,会存在一定投资风险。不能为了增加收益,卖出产品而向客户推销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金融产品。第三,明确自身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学习培训之后,针对不同岗位员工,印制承诺书,将规定落实到纸上,让每一名员工都能了解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用书面承诺书的形式明确责任,使员

工们能够体会到身上沉甸甸的承诺,更好的防止糖衣炮弹的侵蚀。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专家:银行与员工个人利益重叠造成“飞单”频发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日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然而,商业银行“飞单”案件频频发生。近日,广发银行被曝“飞单”,资金损失高达767万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行负责人虽表示涉案工作人员均已被开除,但银行本身是否应当承担监管责任未作出正面回应。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银行“飞单”层出不穷,是银行利益与其内部员工个人利益重叠的结果。银行应提升自身业务规范,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内部监管。

何谓银行“飞单”

银行“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借助银行内部平台,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或非本行授权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具体来说,就是银行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借助自己的职业优势,特别是依托于银行的声誉,利用客户的信任向其推荐第三方机构的理财产品。 刘女士是广发银行的老客户,20xx年10月,该支行一名副行长向其推荐了私募基金产品,期限1年,年收益率达11%。刘女士表示,副行长及理财经理均口头承诺该产品为广发银行托管,收益高,无风险。刘女士及其亲戚通过广发银行东直门支行的窗口分别向指定账户汇款100万元,刘女士向媒体出示的单据中收款人全称显示为一家北京的第三方公司。随后,双方签订了《北京观言远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有限合伙人入伙协议》。协议约定,该只基金定向投资于山西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并称该资金将投入到能源公司的建设LNG项目中。

无独有偶,在广发银行北京分行朝阳区一家支行中,焦女士和其同事在理财经理的推荐下出资300余万元购买了同一只私募基金。

一年兑付期到期后,刘女士和焦女士的账户中没有收到之前承诺的本金与利息。经刘女士与广发银行负责人多次催要,北京大观言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向刘女士兑付了50万元。 据了解,在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不同支行中,共有5人在银行工作人员推荐带领下购买了基金,目前共有767万元没有兑付。

…… …… 余下全文

篇六 :如何利用非现场技术预防理财产品“飞单”

如何利用非现场技术预防理财产品“飞单”

近期华夏银行员工销售“飞单”案件、工商银行 “私售理财”案件,引发的“蝴蝶效应”,给社会带了恶劣的影响。通过对这2个案件进行分析,我认为如果能在加强员工道德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利用非现场监测功能,是能进行有效预防和发现的。

一、非现场监测模型设置

通过分析理财产品“飞单”案件,我认为可以设置如下模型对这类案件进行监测,从而及时发现内部员工舞弊行为。

1)大量不同人员的资金转入同一账号监测

不管非法集资、私售理财产品等异常行为,都是资金来源不同的人员,最后汇集到一处。通过设置一定时间内大量不同人员的资金转入同一账户,即能有效排查出这种现象。

模型设置:最低存入金额(参数,默认5万元)、一定时间内(参数,默认1个月),多人(参数,默认10人以上),向同一账户转入资金

2)员工账户资金监测

工商银行“私售理财”案件,正是工行金华分行员工钮华通过诈骗等其他手段,与村民存在私下的资金往来,但村民的相关资金并没有转入工行的理财账户,且员工大额资金往来,往往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存在案件发生的可能。

模型设置:

? 单笔存入或支出超过50万元以上资金监测

? 员工账户交易复杂,来往人数较多,金额较大

? 员工账户存在固定时间资金转入,如每个月的固定时间,都会存在资金转入

? 员工信用卡经常存在大额消费或者足额透支

3)“资产管理”类公司向我行员工转入资金(回扣)

员工进行“飞单”,肯定需要收受回扣,通过非现场模型,我们可以进行监测这些“资产管理”、“基金”、“投资公司”类公司,或这些公司的关联人是否存在资金转入我行员工账户的行为

二、管理建议

(一)加大管理问责力度,做强“第一道防线”建设,

加强分支行,各经营单位的责任意识,建立员工道德风险“一把手”责任制,筑立员工道德风险第一道防线,对经营单位员工发生案件或者违反员工职业操守、行为禁令的行为,应加大对经营单位管理者的问责力度,对发生案件的,就地免职。从大量的银行案件发现,银行员工发现舞弊行为的,管理者都是已经早已知道,甚至管理者也参与进去。

…… …… 余下全文

篇七 :从案例看业务人员飞单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探讨

从案例看业务人员飞单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探讨

业务人员“飞单”现象司空见惯。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产品、商业模式下,业务员“飞单”概率大?形成原因是什么?有无解决方法?本文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行文之前明确“飞单”的定义。简单地说,若A公司和B公司是法律和股份结构上毫无关联关系的两个独立公司,属于同行,有业务竞争并且是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关系,A公司的业务员接到订单后把定订单交给B公司做并从中获取额外收益的行为。

一、深度接触的实际案例和当事人访谈情况

业务员程某(男)系上海S公司的工程经理,业务员桃某(男)系上海S公司的工程主管。S公司主要从事建材和相关行业,性质为国内贸易公司。20xx年9月,业务员程某在上海工商机构注册成立和S公司性质相同、经营范围相似的有限责任公司A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3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20xx年6月,业务员桃某在上海工商机构注册成立同样和S公司、A公司性质相同、经营范围相似的B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20xx年8月底,S公司引进职业经理管理模式,聘请职业经理老周。老周是笔者朋友。

老周和笔者深度访谈的时候,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现在人们都知道名医扁鹊,其实不知道扁鹊还有大哥和二哥,扁鹊其实排行老三。弟兄三人各有特点:老大擅长在病人生病前进行各种保健预防;老二擅长在病人刚刚生病时候下猛药治愈;老三扁鹊,擅长在病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时候妙手回春进行治愈。当然最后结果是扁鹊名气最大,因为总能起死回生嘛。但行家一看就知道,真正的高手是老大,进行预防。

老周面临的情况应当说属于扁鹊二哥碰到的情况。为应对和解决问题,老周先后尝试做了三件制度方面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事情:第一件是规范《员工手册》和劳资制度,同时便随着解决若干劳资诉讼问题;第二件事是引入战略规划和绩效考核,引导员工和公司共赢,明确告知员工和公司,如果员工绩效做好、团队发展好,大家都好。第三件事情是老周出面和程某、桃某探讨股份合作方式问题,进行过几次面谈。

…… …… 余下全文

篇八 :银行员工飞单事件频发 买理财品警惕六大雷区

调查结果显示,近8成人在购买理财产品后曾出现过3%至10%以上不同程度的亏损。追究原因,7成亏损者认为“选错产品轻视风险”是理财失利的元凶,而只有3成人坦言“购买前对产品已完全了解,对风险也可以接受”。从被访者普遍存在的购买误区看,销售人员口头承诺保本、风险测试只为走个形式、参照预期收益选购产品、不问清产品设计与投向、银行代销产品相对安全、挂钩市场上涨一定赚钱成为最易落入的“陷阱”。业界理财师指出,厘清误区避免日后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是理财产品实现收益的前提与保障。

口头保本、无测试、只看“预期”、不问投向、轻信代销、挂钩品涨就赚

购买理财产品应警惕六大“雷区”

近段时间,理财产品负面新闻频出,多家银行相继被爆出“巨亏”甚至“血本无归”。消息一出,不禁令许多一向偏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胆战心惊。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并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强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自律工作的十条约定》,包括银行应建立科学严密的理财产品销售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有效控制销售风险,把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等。

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指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机构仍存在不规范的理财产品运作方式,以及不当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诉处理不及时、内控管理不严等问题。那么,在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同时,普通投资者又该谨防哪些“雷区”呢?为此,本报特别为您逐一盘点。

“雷区”一 销售人员口头承诺保本

在银行理财产品竞争激烈的年末,“保本牌”似乎已成销售人员年终业绩冲刺的利器。上周,记者以购买者身份到某股份制银行咨询理财产品,客户经理在粗略介绍后,直言:“虽然该产品属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但发行了这么多期,还从没有出现过亏损。”事实上,类似这种口头“保本”经常会被投资者误认为承诺。到头来,本金一旦发生损失,也只能后果自担。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