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政治经济学学习体会

政治经济学学习体会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真正地有机会接触了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学是当今非常热的学科领域,我一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了解它,更别说是掌握和运用了。幸运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我得以开始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关于经济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记忆和理解起来也就相应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前段时间的那次讨论课这样的形式特别好,通过自已认真思考您提出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听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对于我正确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您提过这样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在课下想了很多,课上也想来发言了,而且当时课堂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非常激烈。在综合了同学们的观点和自已课下的查阅资料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下面想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以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

首先讨论一下劳动价值理论,这个对于解释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的是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的问题。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指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对于“劳动”的定义却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认识这个“劳动”。根据查阅的资料,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成了除劳动力之外的两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明显,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要素由以体力劳动占绝大部分变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共存,而且体力劳动的地位还是迅速提高。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 …… 余下全文

篇二 :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

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

学习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从而阐明两个阶级对立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最终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了广大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它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劳动群众所掌握,就成为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奉献的我们都需要学习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展现出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实现的远景。所以,学习政治经济学能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性,人情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利于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传高兴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学习政治经济学还有很重要的意义。任何经济规律都有客观性,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他的要求办事。人们的主管行动如果违背了可观经济规律,就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遭到损失和挫折。而成人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毫无作为的,更不表明人们只能听紧急规律的摆布,做经济规律的女里。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 …… 余下全文

篇三 :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体会

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体会

1. 引言

在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后,我对经济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它是一门开放的、发展的科学,要随着时代和实际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创新。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而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从理论上系统概括与阐明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奴隶主阶级把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的各种经济问题都纳入家庭管理的范围内,后来,法国重商主义某一代表人物出版了以“政治经济学”为书名的书,为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超出家庭管理经济范围,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以后“政治经济学”被广泛使用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凸显,为工人阶级提供理论支持背景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但它是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其中许多是科学的、正确的、突破的。

3. 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次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关系;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第一次阐明了劳动二重性原理,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发现剩余价值范畴,创立了剩余价值论,指出了利润、地租、利息的真正的来源;在剩余价值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过渡性。就这些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非常伟大的。而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路线等有极大的帮助。

…… …… 余下全文

篇四 :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对《政治经济学》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安庆师范学院 张时玲

参加这次《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培训,聆听林木西教授对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概况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沿问题的分析阐述,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今后的教学方式的改进有了一定的启发。今后教学中试图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导论课中讲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作用

导论是任何一本教材的起点,是学生接触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开始。学生在高中阶段虽已在政治课中学习了一些基本原理,对政治经济学有了一点了解,但他们的许多认识是粗浅、片面甚至错误的。因此,纠正他们对政治经济学的错误认识,厘清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政治课的区别,就成为导论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多数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还没有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因此,在导论课中必须将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作用讲清讲透。以前,我也向学生们说过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基础课、入门课,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做过介绍,但是缺少充分的分析和论证。林教授第一天上午的教学内容对我很有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林教授的观点带进课堂,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具体操作步骤是:(1)通过提问和讨论方式,了解学生为什么要报考经济类专业,他们是如何认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2)从经济学发展史出发,介绍什么是经济学;(3)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厘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理论课、邓小平理论课等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4)介绍政治经济学的性质;(5)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6)联系实际讲授经济学在当前社会中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内容讲细讲透,启发学生多多思考;次要内容简要分析或学生自学

教材内容很多,对每章、每节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讲授应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其他问题一带而过,采用这种讲授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重要、最精华的内容。如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不仅要分析两者的反比关系,还要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使用价值量的关系、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的关系以及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通过详细的分析,使同学们对这一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次要问题可以简要介绍或布置习题让学生课后自学思考。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宏观经济学的心得和体会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时光如梭,我们又走过了一学期。学习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金融时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还曾经一度幼稚地认为这门课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样在商业上“打混”,以便好好捞一把罢了。自从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肤浅,这门课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经济学探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本文我主要从如何区别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这些理论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利用、被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表达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上学期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不太一样,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用一个比喻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树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森林。就主要区别来说,将其分为以下四点:

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又不是毫无联系的,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资源得最优化配置,这其中离不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协调发展。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第三,微观经济学应该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

…… …… 余下全文

篇六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心得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心得体会

此篇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xx年至18xx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时写下的,文章发表于18xx年x月。《序言》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xx年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总结。在《序言》中,马克思首先介绍他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计划,其次叙述他研究经济问题的动因和经过,最后着重对唯物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并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次作了系统、完整且经典性的表述。

在通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过程中,对马克思利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各阶段发展的论述体会颇深,尤其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关系的理解和论述更是鞭辟入里,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

马克思在《经济政治学批判》序言中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深刻地阐述,他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一论断,充分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演变更替的客观规律。同时,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生活条件中生长

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出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充分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后一个具有阶级对抗的社会,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但同时马克思有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从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至今仍然存在并还将延续的道理。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

和平的威胁---冲突与战争

关于威胁和平的因素有很多,我在这里就仅拿一点作分析,我认为一国政局的不稳定会对和平造成很大的威胁,以前段时间的西北非局势为例,20xx年12月中旬以来,西亚北非地区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多个国家局势动荡。具体情况是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出现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西亚北非地区进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

北非西亚地区各国都面临政治僵化的问题,这些国家大多是强人把持政权,普遍缺乏民主,采用家族统治,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个是强人执政,长期把持政权,如像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统治23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30多年,卡扎菲更是统治利比亚40多年;第二个方面是世袭制,典型代表是沙特阿拉伯。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导致了政治参与渠道单一,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最终使社会矛盾积累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第三个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来自外界的民主、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国民的民主需求日益强烈,而当地各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体制僵化、改革严重滞后局面,加之政府严重腐败,家族和朋党垄断利益,贪污严重,民怨沸腾,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乘机介入和干涉使得西亚北非的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出现了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在整个地区的恶性发展。比如3月份,西方英法美等国以落实安理会的决议为由开始对利比亚进

行军事打击。一只北非的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掀起一场全球的风暴。来自OPEC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利比亚的“蝴蝶效应”正在迅速扩散。它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也波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

以上的一些分析聚成合力,导致西北非地区各国政局动荡

…… …… 余下全文

篇八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体会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读书心得

1859年,当东方古老中国的清朝政府在签订〈天津条约〉后忙着开口通商、筹措赔款讨好西方列强的时候,万里之谣的欧洲大陆,年过不惑的马克思正在为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写序言。正如〈神曲〉所说,在摒弃了一切犹豫和怯懦之后,这篇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宣言振聋发聩,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当中,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做了精辟的说明,并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本身下了个经典性的定义。时隔一个半世纪,当我们经历时空变换,穿透历史的迷雾去重读这则序言,仍然可以触及它文字的余温,体味文字背后深邃的思想和精辟的论述。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介绍了他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经过。在序言的第二自然段,马克思明确了自己写作的目的:“不过在这里倒不妨谈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在序言的结束部分,马克思又一次强调:“我以上简短地叙述了自己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经过,这只是要证明,我的见解,不管人们对它怎样评论,不管它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多年诚实探讨的结果。”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马克思研究的硕果,更可以深切感受到他治学的严谨真诚。正是被这样的态度所震撼和感动,我反复地通读这篇序言,把握其中的精髓。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提到,“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在对被黑格尔称之为“市民社会”的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进行解剖的动力下,马克思在巴黎和布鲁塞尔持续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包含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句在高中哲学课本中并不陌生的话在这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广义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