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模电学习心得集

个人建议:认真分析几个典型电路,主要掌握晶体管的等效模型,以及在电路中怎么等效。其他的都很容易解决了。只要会等效了,模电就是完全是电路的内容。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开始不要太关注乱七八糟的内容,抓住主要的,次要的回过头来很容易解决。

我现在大三,自动化的。个人建议就是,不要要求每字每句都会,大概的了解那些理论,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慢慢地发现,理解原来的知识的!

二极管的特性、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虚断虚短,稳压电路,

电路中电阻电容等器件的作用....

笔试通常都考这些~~

首先该明白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其实这门课可以说是电路理论的延伸。其中要运用到电路理论的分析方法,所不同的是,新增加了不少复杂的电气元器件。

说到元器件,首先接触到的便是二、三极管。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一开始都会介绍pn结的特性,个人觉得可以不要太在乎里面的结构,但其特性方程是一定要记得的。然后,二极管比较简单,就是一个单一的pn结,在电路中的表现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模型解决(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小信号模型,前两者是用于直流分析的,而最后一个是用于交流分析的)。而对于三极管,就相对来说复杂些,在此本人不想说书上有的东西,只想强调一下学习中该注意的问题:

1、对于三极管,它总共有三种工作状态,当它被放在电路中时,我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判断它在所给参数下的工作状态。(在模电的习题中,除非那道题是专门地考你三极管的状态,否则都是工作在放大区,因为只有这样,管子才能发挥我们想它有的效用。但在数电中,我们却是靠管子的不同状态的切换来做控制开关用的)

2、既然管子基本在放大区,那么它的直流特性就有:be结的电压为0.7V(硅管,锗管是0.2V),发射极电流约等于集电集电流并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通过这几个已知的关系,我们可以把管子的静态工作点算出来——所谓静态工作点就是:ce间电压,三个极分别的电流。

…… …… 余下全文

篇二 :模电学习心得

模拟电路是一门内容多、涉及面广、新知识点多,学时少的学科。刚学模拟电路时,感觉打开书后全是重点,它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难学性,在此,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出一些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首先,从最根本入手,应该是半导体和PN结。PN结主要是因电子、元素性质决定的,所以认识它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PN结的应用的各个电流方向与成因,了解了这些后,对后面半导体、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各极电流就可以轻松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特性曲线、主要参数、等效电路等。

其次,因为模拟电路介绍的是以前没接触过的电路元件,因此引入了许多特定的名称描述各个物理量的性质,因此大家可能会搞不清楚。这个我觉得可以用英语意义来记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相近意义的物理量全部汇总起来,放在一起来比较记忆。

再次,我们每学一个电路,都是一步步递进的,即后面所学全是在前面基础上的改善的,我们只需记住它们做这样改动的意义,就可以记住后面更加复杂的电路的样子。

要想学好模拟电路,我觉得主要还是要靠老师的帮助,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一方面听讲可以知道内容的重点,这样下课自己看书的时候就比较有针对性,效率很高,知识点齐全,考试自然轻松;另一方面老师在课上会讲到课本上没有但又十分重要的知识和思路,而这些事自己看书根本不能得到的。

学习模拟电路的另一个好途径就是多和同学一起交流。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在交流探讨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可以选择薄弱板块进行深入思考。模拟电路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而且有些电路图相当复杂,离开老师的讲解,学习难度不言而喻。举个例子,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分析共极输入时总是不太明白怎么样迅速找出公共极性,周一模拟电路课上文老师总结“Ui连接一个电极,Uo引出一个电极,那么剩下的电极则为公共极,即为共某极电路”,这样一来,头脑中立刻清晰了很多,相信很多同学也有与我相同的感受吧。 模拟电路的学习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能心急。可以自己慢慢理解透,一点一点积累,要把最基本的电路掌握好,有时间和精力的最好多做练习,经常动手。模拟电路就像是搭积木,所有复杂的电路都是由基本电路组合、发展、变化而来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模电学习心得

姓名: 王凯年级专业: 06物理 备注: 量子力学/电子线路1导生

姓名:王凯年级专业:06应用物理学 备注:电子线路1

模拟电子线路学习心得

首先,可以说,模电是一门稍微难学的课程;但是,在培养理工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为今后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而且模电课程本身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对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因此,本课程通常被列为有关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既不同于专业课——本课程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将来在工作中应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又不同于某些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内容更接近工程实际。在学习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时要紧紧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在分析和计算时又常常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

其次,大家要时刻记住,今天的学习是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一方面要抓住基本,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最后,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不仅固化和深化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提高电子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 注意正确理解和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术语,例如,PN结,单项导电性,放大作用,截止、放大和饱和,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等等。

第二, 注意掌握模拟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例如,分析放大电路静态工作情况和分析波形失真常用的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动态性能; 第三, 注意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步的电子电路读图能力,估算基本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四 :学习模电心得 希望对大家有用

学习模电心得 希望对大家有用

模拟电路,现在文老师已经带领我们攻克第二章,但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这一章掌握的如何,具体还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先总体上来更正一下同学们对模电的认识吧。模电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是个很难啃的骨头,各种电子电气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经常弄的大家头晕脑胀,但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把知识琢磨几遍,你可能就会发现其实模电并不是魔电。事实上,模电偏重于PN结内部参量的计算,放大电路结构及相应特点、应用,而且也要求设计满足一定放大功能的电路。我们学习模电的难点在于电路的分析,但只要我们复习一下上学期的电路学习,把戴维宁等定理适当应用到模电电路的分析计算中,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模电的电路图看似繁琐,但其实中心都在半导体电气元件上,以三极管为例,只要我们沿电流走向分别分析B、C、E端口,最后汇总,那头脑中自然会出现清晰的电路走向而不至于一团乱麻。现在模电学习刚刚进入比较难懂的阶段,大家需要做的是把书中的各个典型电路图分析透彻,而输入、输出特性这种对后面学习有很大帮助的曲线图更要烂熟于心。这样在进行下一步学习时会比较顺利,不至于对模电产生抵触情绪。

说说我们现在这一章的学习,在我看来,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根本就是对第一章中三四小节的全面扩展延伸,把我们学习到的晶体管场效应管的理论知识上升到了实际应用的高度,这可能是大家普遍反映难学的原因。对此,我觉得主要还是要靠老师的帮助,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一方面听讲可以知道内容的重点,这样下课自己看书的时候就比较有针对性,效率很高,知识点齐全,考试自然轻松;另一方面老师在课上会讲到课本上没有但又十分重要的知识和思路,而这些事自己看书根本不能得到的。模电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而且有些电路图相当复杂,离开老师的讲解,学习难度不言而喻。举个例子,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分析共极输入时总是不太明白怎么样迅速找出公共极性,周一模电课上文老师总结“Ui连接一个电极,Uo引出一个电极,那么剩下的电极则为公共极,即为共某极电路”,这样一来,头脑中立刻清晰了很多,相信很多同学也有与我相同的感受吧。

…… …… 余下全文

篇五 :模电,数电学习心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数电与模电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

1)、个人认为,在应用上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差别是两者的工作逻辑不同。一般 来说,数字电路设计做好数字逻辑就差不多了,----剩下和问题就交给模拟去办了。打个比方说,一个纯粹的数字电路设计完成,就是逻辑设计的完成,或者 说,数字电路的设计大致上是个逻辑数学与电路程相结合的问题。但到PCB设计时,就得看你的模电功夫和耐心了。大家学习PCB设计时,可能都看到过 74374之类的逻辑器件可能在布线时不一定要按照器件引脚名顺序排列去和别的电路同序连接。原因在于追求布线简练,这看上去似乎不是什么事,其实这是模 拟所要解决的电磁兼容问题。为了做好这点,将原来的逻辑连接做一些修改是常有的事。从这点上看,电路设计软件分成logic(schematic)和 PCB“两个部分”不无道理。

2)、模电呢?说大了是个全局的问题(从学习上说就是基础问题)。说简单点,是个基本功问题。

数 字电路的模拟“部分”可以从外围元件设计和PCB设计上得以体现。模拟则远不止于此,特别是一个系统的电磁兼容,是极其重要的。而元件间、电路板间、设备 间、主控室(器)与现场间、通讯线路的电磁兼容以及外来电磁场所的干扰、系统对环境的电磁“污染”都要考虑其中,甚至雷电、静电问题也不能稍有忽略。这些 都是模拟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说单板子的装置,到了PCB设计阶段,元件间的引脚连接、排列、整体布局、散热设计、电源、强电弱电元件 (功率元件与信号元件)安置、出入端口、人性化设计、机壳设计甚至多方案(备用方案)融合的考虑等等都会立马突现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决不是数字功夫到 家就能解决的,必须建立在适当的模拟功底为基础的下进行。

3)、模电的难处

在哪?上面说到了一点。模电作为全局的知识和技能与要求。不能不说的有许多边角要求,也实在有大多的边角要求你去“打扫”。这就象一家之主,什么都要你管,再烦也没有办法!!

…… …… 余下全文

篇六 :模电心得

“模拟电路太难了,怎么学呀?怎样快速入门呢?”

“这个模拟电路实现了什么功能?”

“三极管驱动电路周边的电阻值怎么计算?”

“怎样设计模拟电路实现XXX功能啊?用什么电路形式?选什么器件?参数是什么?”

“仿了一个模拟电路,怎么指标就是达不到原先的水准呢?”

“10uV信号怎么放大到10V?”

......

模拟电路并不难学,难的是长期积累,有老师指点,坚持做实验。

我们首先介绍什么是模拟电路,时代划分,模电开发需要具备的能力,模电难在哪里,模电涉及的内容,元器件选型,然后用实例进行读图训练,计算电路参数,设计指导.

------------

模拟电路介绍

------------

模拟电路(Analog Circuit):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模拟信号:时间和幅度都连续的信号(连续的含义是在某取值范围内可以取无穷多个数值)。工业控制里的温度、液面、压力、流量、长 度等都是连续的模拟量。

模拟信号的特点:

1、函数的取值为无限多个;

2、当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改变时,信号的波形也改变,即模拟信号待传播的信息包含在它的波形之中(信息变化规律直接反映在模拟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的变化上)。

----------------

模拟电路时代划分

----------------

50年代前 电子管

19xx年 晶体管诞生,以半导体器件为核心

19xx年 集成电路问世

19xx年 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品种齐全

19xx年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价格下降

随着器件的不断发展,模拟电路的应用和教学也经历了以电子管为中心;以晶体管为中心;以集成电路(如:运放)为中心等多个阶段。

翻开很早以前的模电教材,都是以电子管为核心讲解电路原理的,那时的收音机、电视机、扩音器、电台等都是电子管的。现在仍然有不少音响发烧友使用电子管做功放,做收音机,称之为“胆机”,看着电路放音时,一堆灯丝闪动,别有一番DIY乐趣,据说可以听出特别的味道,只是现在电子管不太好买了。

…… …… 余下全文

篇七 :模电学习后的感想

模电学习后的感想

我要感谢杨老师在16周的教学里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习就是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练习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多想多实践,学会探究发现新知识,即学习和实验相联合,不舍其一;也让我体验了不同的大学生活,体验了开放的,培养创新的学习方法,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电路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而不再局限于课本。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总是习惯只学习书上已有的东西,认为把书上的知识学好就可以了,应试教育已经让我们年轻一代慢慢失去了动脑动手能力,让我们对自己创造力的开发止步不前,导致吸收了很多现成的东西而少了很多自己的;所以杨老师您的新式教育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真心的谢谢您。

在这段学习的过程中,我从不适应慢慢的爱上了这种学习模式,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思考,很好的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能够及时的与老师交流和沟通,更加触进了学习的效果,触进了大脑的创造力开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践,我知道了模拟电路的很多知识,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各种滤波器的应用,放大器(共射极,共基极),负反馈(电压和电流的串联和并联的),电压增益和反馈深度,以及稳压电路的设计等等;而且我觉得我学到最多的是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构思,我也学会了试着思考和验证试探性的问题,总之,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谢杨老师和谢老师的耐心教导,让一窍不通的我在这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了这门课程的深度,更让我爱上了这门课。

老师,我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感谢您,让我重新自信起来;因为我以前问老师问题,如果那个问题很简单,老师总是会很不耐烦,所以在老师的眼光下,我慢慢的不自信了,即使我爱学习,努力学习,学得再好也不敢问老师问题了;不过很高兴,遇见了老师您,让我再次自信起来,让我体验了不同的大学生活。 老师,您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呢,亲切,善良,在我们这群孩子面前总是那么的宽容,面对我们的疑问总是那么的有耐心,学生有幸遇见你,期待下学期您在继续教我们,教我做人做事,传授我学习的方法。

…… …… 余下全文

篇八 :怎样学好模电————一位牛人学习模电

无意中看到这个文章,虽然自己也搞了4年模电了,但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原来根本就没有入门阿!现发上来和大家共享! ·············

复旦攻读微电子专业模拟芯片设计方向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五年工作经验,已经整整八年了,其间聆听过很多国内外专家的指点。最近,应朋友之邀,写一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

我记得本科刚毕业时,由于本人打算研究传感器的,后来阴差阳错进了复旦逸夫楼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究生。现在想来这个实验室名字大有深意,只是当时惘然。电路和系统,看上去是两个概念,两个层次。我同学有读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方向研究生的,那时候知道他们是“系统”的,而我们呢,是做模拟“电路”设计的,自然要偏向电路。而模拟芯片设计初学者对奇思淫巧的电路总是很崇拜,尤其是这个领域的最权威的杂志JSSC (IEE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以前非常喜欢看,当时立志看完近二十年的文章,打通奇经八脉,总是憧憬啥时候咱也灌水一篇,那时候国内在此杂志发的文章凤毛麟角,就是在国外读博士,能够在上面发一篇也属优秀了。

读研时,我导师是郑增钰教授,李联老师当时已经退休,逸夫楼邀请李老师每个礼拜过来指导。郑老师治学严谨,女中豪杰。李老师在模拟电路方面属于国内先驱人物,现在在很多公司被聘请为专家或顾问。李老师在87年写的一本(运算放大器设计);即使现在看来也是经典之作。李

老师和郑老师是同班同学,所以很要好,我自然相对于我同学能够幸运地得到李老师的指点。李老师和郑老师给我的培养方案是:先从运算放大器学起。所以我记得我刚开始从小电流源开始设计。那时候感觉设计就是靠仿真调整参数。但是我却永远记住了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运放是基础,运放设计弄好了,其他的也就容易了。当时不大理解,我同学的课题都是AD/DA,锁相环等“高端”的东东,而李老师和郑老师却要我做“原始”的模块,我仅有的在(固体电子学) (国内的垃圾杂志)发过的一篇论文就是轨到轨(rail-to-rail)放大器。做的过程中很郁闷,非常羡慕我同学的项目,但是感觉李老师和郑老师讲的总有他们道理,所以我就专门看JSSC运放方面的文章,基本上近20多年的全看了。当时以为很懂这个了,后来工作后才发现其实还没懂。所谓懂,是要真正融会贯通,否则塞在脑袋里的知识再多,也是死的。但是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的基石,只有根基扎实方能枝繁叶茂,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工作以后才明白。总的来说,在复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郑老师的严谨治学之风和李老师的这句话。硕士毕业,去找工作,当时有几个offer。我师兄孙立平,李老师的关门弟子,推荐我去新涛科技,他说里面有个常仲元,鲁汶天主教大学博士,很厉害。我听从师兄建议就去了。新涛当时已经被IDT以8500万美金收购了,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的芯片公司。面试我的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总经理Howard. C. Yang(杨崇和)。 Howard是Oregon State University 的博士,锁相环专家。面试时他当时要我画了一个两级放大器带Miller补偿的,我很熟练。他说你面有个零点,我很奇怪,从没听过,云里雾里,后来才知道这个是Howard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