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学习中国文学史后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文学史后的心得体会

学院:文学院 年级:13级 姓名:李嘉诗 学号:201313051256 专业:语文教育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我觉得自己获益匪浅。不但使自己欣赏到了各个年代的文学作品,并且增长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古人优秀的情操。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过程中就像是给了我一把开启中华文学的钥匙,而通过这一年度的学习,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和不朽,产生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敢遣词造句的评述,只是浅薄地表达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这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的和优秀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学遗产。

《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史的教科书。各编中分为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学批评等各种文体式样。中间分别介绍各种文体的演变过程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文学思想,以及主要文学家的文学活动。

学习这学期的中国文学史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诗歌是所有这些文体里的重点,这主要是由于诗歌在我国古代发源的比较早,各时期都出现了颇有成就的诗歌作品。所以我在自学中首先把握了这个重点。在这个基础上融会贯通,进行上下跨千年的把握和运用。如果没有重点的知识做基础,是不可能有线和面的知识网的。这就是文学的点滴积累和史学的纵横联系相结合。对各个文学流派的把握,是文学史的学习重点之一。

…… …… 余下全文

篇二 :学习古代文学的收获与感想

学习古代文学的收获与感想

我们一起,走近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们一起,走近诗经

姓名:石荣

学号:201100050130

班级:文学院中文一班

闲暇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坐在那儿静静地遐想,任凭思绪遨游万千,我自淡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待到思绪回来之时,我不禁的想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是无比自豪的吧!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精神厚重!每当我们沐浴在那深厚的文化殿堂里,恍若一面闪闪的金子在照耀着我们的灵魂,洗涤我们的心灵,澄澈我们的信仰与追求,那时候内心里涌起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对于先哲的景仰,还有那深厚的民族魂!

原始歌谣纯朴自然,简洁轻快,聆听“断竹,断竹,飞土,逐肉”时候的清新与自然,恍若回到久别的世外桃源一般,即便过“剪一片白云补衲,邀半轮明月看经”的日子,也岂不快哉!上古神话想象丰富,奇异美妙,徜徉在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奇妙里,就再也不想去感受世间的人事繁杂与诸多无奈了!诸子百家各就其长,《庄子》飘逸自然,崇尚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荀子兼收并蓄,周密准确,引人思索,这厮深厚;

…… …… 余下全文

篇三 :古代文学学习中的存疑与心得

读 书 汇 报

古代文学学习中的存疑与心得

一、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少,对老师课上的讲解吸收和消化不够

由于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极为有限,缺乏对古代文学史发展脉络的清晰了解和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把握,从而在上史料学、文体学等课程时,对许多知识点和概念感到生疏和模糊,不能很好地从老师的讲解中吸取知识和营养。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还没来得及欣赏,就要准备进入文学研究的状态,这一跨越有些远、又有些仓促。根底太浅,专业性的知识听起来很模糊,只是微弱地理解。所以总是诚惶诚恐,心底很不踏实。幸而,经老师的点拨之后,感觉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知识也并不那么晦涩难懂、遥不可及,任何知识只要去接近、了解并以客观的心态去研读都可以明朗起来的。而且,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经常一起在院部资料室里自习。特别是谭研对古代文学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并且乐在其中,他的学习热情也感染了我,主动去探寻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及感受各类文学作品的风韵。

二、 更为明确职业取向,怎样做足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老师您在“博力”文化节开幕式上做的“让自己更优秀”的演讲,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其中的“包容的学术和人生视野”、“接纳暂不1

读 书 汇 报

属于自己的东西来丰富自己”、“阅读——用简单的方式感悟人生”、“在浮躁中沉淀自己”、“回到原点”等深刻见解,我都很受启发,也定将铭记于心。

老师您也提到,研究生学习期我们要有更为明确的职业取向,并带着研究的心态对待职业发展。我也常常思索自己今后的发展追求和人生目标,在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时期,想努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汲取营养,不至于荒废和虚度研究生的这三年,然而伴随着这些若明若暗的思考的是对未来更为深刻的慌焦虑。

学好古代文学往教师的方向发展是不错的选择,国际汉语热方兴未艾,掌握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相关技能,投身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推广事业,既能开阔视野也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考公务员也是可以奋力一搏的;至于考博,因为没有确定的研究方向及其他因素或多或少的干扰,觉得对知识的追求既然是终身的,可以在适当的、已有一定的积累的时候再提升自己。

…… …… 余下全文

篇四 :我的中国古代文学导读课心得

我的中国古代文学导读课心得

田浩然1014200061

在这学期以来,我报名选修了中国古代文学导读这一门课,在上课期间,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解读,我理解了很多人生哲理。

在这十几周以来,老师主要在课堂上带着我们研读的论语、孟子及老子这三个人,下面我先来说说我对孔子和他的论语感触。哦,插一下,这是我对老师您的一点看法吧,您在上课下课的时候都会让我们起立然后互相行礼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好的,我很赞成您的做法,因为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尊重早已变得冷漠,大学生大多有课就去上,上完课就走人,对老师没有什么感情,而我觉得这种互相尊重的行礼方式可以培养我们之间的感情,消除一些老师与同学间的隔阂,至少我觉得是这样的呵呵,所以希望您能保持您的这种风格,我支持您,下面转入正题:

说道孔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在联合国评选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 孔子名列榜首.而《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著作,在我们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至到治国,小至齐家,外至为人处世,内至修身养性,我们都可以从里面找到原由。

《论语》中极负盛名的一句箴言,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我最心仪的一句.人是要有松柏那样子的傲气的.要想作为有志在远大的君子,他就得像松柏那样,不会漂浮不定,而且能够忍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狂沙吹尽始见金",大风大浪之后依然屹立的身影方是可以撑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栋梁之材.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这句话,永远在生活中的挫折面前保持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强劲的战斗力.孔子这句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箴言,跨越千年,拥有永不褪色的生命力.

孔子对流水而联想到时间的感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融进了他对于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潺潺的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促人及时行动,给人以的紧迫感。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这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生命是短暂的,而我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 …… 余下全文

篇五 :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古代文学心得体会

韩熙载夜宴图有感 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赏析这么课,让我对中国的古代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更加喜欢艺术与文学的东西。知道了艺术分为雕刻和绘画,雕塑分雕刻、塑造、创造形象、三位艺术,主要的材料是骨、木、石、玉、泥、金。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于是去图书管借了一些艺术书,其中对《韩熙载夜宴图》尤其喜爱。《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作品,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李煜对自己小朝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对于韩熙载,李煜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韩熙载也意识到,表面上虽受惠予南唐朝廷,但毕竟是北方人,也无意为官。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纵情声色的方式,去转移同僚的视线,蒙蔽朝廷的耳目。李煜只以为韩熙载生活太放荡,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顾闳中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据说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为古代人物画杰作。

从小就对绘画有爱好的我,最近看了五代两宋的绘画,其中就对韩熙载夜宴图记忆尤深,同时也对中国绘画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与古代埃及、印度、巴比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五代是指黄河流域一开封为都城,先后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几个朝代。其中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的顾闳中所画,她描写的是南唐韩熙载纵情声色酒宴的放荡生活场面。《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 ,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各场景之间一屏风床榻等道具相隔,连续展现主人公韩熙载宴饮宾客的夜生活场景。该卷钤有自南史弥远“绍动”印到近代张大千的收藏印记共计四十六方.,著录于《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初编》等书。

…… …… 余下全文

篇六 :华东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的一点心得

华东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的一点心得

http://www.zwkao.com 20xx年x月x日03:26 中文考研网

(一)概说

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理由在于华东师范大学的绝对公正性。这一点很重要,只要你上了初试基本进了。不至于在复试环节被刷,其他学校复试水分实在是太大,我所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的复试选择似乎是1:1的,这个就放心多了。

再有,这个学校官方不开任何班,也不发任何资料,也不象其他一些学校一样内部发个稿子什么的,这个是它的公正所在,用他们学生的话说是,他们学校的学科宁愿不招满,也不放水。绝对不像北方某师范那样连题目都给出来了。

(二)关于分数线的要求

在20xx年以前分数线都是跟国家线一致的。xx年开始总分分数线开始上调,单科不变,毕竟水涨船高,考的人多了,过国家线的太多了,国家基础课程的题目也越来越简单了,所以从xx年开始华东师大的要求的总分变化了。

xx年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分数线是360(总),57(英政),86(专业)这个是我们学生自己归纳的,在录取的人中最高分380+,最低分360+,比国家线稍微高一点点。

(三)关于考试科目和参考书

06考试科目一共是4门 :1、英语 2、政治 3、专业一 :318作文 4、专业二:文学基础 07考试参考书有变化。

文学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中

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章培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意:xx年增加了批评史。

…… …… 余下全文

篇七 :比较文学学习心得

中文0993 大魔王 2009959036

比较文学学习心得

一学期的《比较文学》学习,在此,即将告一段落。而对于这个《比较文学》本科期间不深讨的课程,一学期的时间,或多或少有些心得和自己的想法。

开课处,老师说道,《比较文学》目前还是一门不成熟,虽然《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学关系的研究,即使它最早出现在法国,但是,至今,比较文学还是一门没有取好名字的学科。

前几天一个在北京同样学中文的朋友跟我说:“比较文学太不成熟了,学科出现到现在有70年的历史,最多可以算作100年吧。”

关于这个历史长短,我没有去研究过,更没有仔细论证过。但是,我觉得,比较文学这个学科不成熟与它的历史短似乎是毫无关系。比较文学之学科不成熟是因为“研究群体”的票友性质,不具有井岗山精神。

我本来就对比较文学这个学科没什么好感(对其它带有“比较”二字的学科也一样),真不知道比较来比较去最终能得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本来“比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好的,但现在好像都为比较而比较了,还成了一门显学。国内的比较文学研究很浮躁,绕来绕去,都没有抓住重点和实质。

好在我们的朱老师的讲课极为生动,虽然《比较文学》本身是比较枯燥,但老师总会引申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后回过头再来讲解课本内容。于是,先前对《比较文学》比较消极的想法,慢慢的就殆尽了。

那么,我先说下我学到的关于《比较文学》。

所谓比较文学呢,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1827年他在讲授中世纪和18世纪法国文学课时,曾几次使用“比较文学”和“比较分析”等术语,两年以后他将题名为《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讲稿出版。1865年后,“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

…… …… 余下全文

篇八 :我的考研心得:20xx武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我的考研心得:20xx武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有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考中国古代文学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听起来就不是很好找工作的样子,但是每次我的回答都是“热爱”。就是凭着这一腔的热爱之情我才能来到珞珈山,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我想用下面这段文字记录我的考研经历,留给自己一些回忆,也希望能对正在奋斗或者迷茫中的你们会有帮助。

武大中古古代文学的难度不小,参考书官方不再指定,所以只能找一些别的年份的过来看,主要有:《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1卷)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第四版)梁立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六版)朱维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4卷)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3卷)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2卷)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概论》(第三版)於可训 武汉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文论史》(修订版)马新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论》李建中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武汉大学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等。资料备齐之后就开始复习,第一遍,先把课本过一遍,第一遍的时候不要纠结于背与不背的问题,这么多书,仅看一遍,就需要大概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开始复习的时间早一些是很有优势的。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列出一个计划表,每天看多少,这样既保证了进度,也让自己每天很有成就感,复习着也比较有信心。第二遍的时候就该抓重点复习了,这么多参考书吗,抓住重点很困难,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总结,这时候就用到了那两本精编,里面总结了重点和常考点,使复习效率提高不少。第三遍就是做真题,查缺补漏,真题可以去一些网站去下载,也可以买来做,多做两遍,一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二来强化常考知识点和内容,把握命题的方向。(珞珈武大考研网)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