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医药伦理学学习体会

医药伦理学学习体会

本学期学习医药伦理学后,我深深体会到这门学科对于药品经营的日常经营的重要性,学习医药伦理学有利于树立崇高的医德风尚,有利于培养从药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医药伦理学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医药经营的人员,学习好医药伦理学能搞有效的提高人员的道德水平,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医药行业作为窗口行业,从业人员的医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常生活中,司药人员的精神文明状态,直接影响到经营的好坏与否。高尚的医德对于改善社会道德风尚,保护社会主义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这就要求从业的管理和工作人员,以高尚的医德,认真对待和处理每一个病人,不仅会使病人及家属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温暖,而且从中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熏陶,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充分发挥其社会主义文明窗口的作用。

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今天所学的专业,同日常的工作息息相关。纵观医德史,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可谓中国古代的医学伦理名著,他指出“大医”必须“精诚”。“精”和“诚”必须统一,相辅相成。古代医家尚且如此,可见学习医学伦理学对于培养和完善医学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医德的培养,那么再高的医术也会失去它的价值。同时,作为医药从业人员,加强医德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而且关系到未来的道德风尚,关系到卫生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真学习医学伦理学,可以促进自身的职业道德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医药从业人员。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学医学伦理学心得体会

义务论就是关于责任、应当的理论。义务论以道德规范和戒律的形式表达人们关于怎样行为、生活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义务论的典型代表是康德,他从“善良意志”出发提出“为义务而义乌”的主张。

功利主义是一种 强调行为的功利后果和对他人、对社会的普遍功用作为对人的行为道德价值判断和评价根据的伦理学理论体系。“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是代表和反映这种伦理思想本质的核心原则。功利主义的特征: 1. 后果主义 2. 聚合性,关注的是总体后果,不是局部的行为后果 3. 最大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

4. 快乐主义。

康德所强调的义务论是主张遵照某种既定的原则或某种东西本身所固有的正当性去行为,并不考虑行为对人对己带来的结果如何。康德的义务论带有普遍意义的绝对规则并不适用于解决实践中的特殊问题,虽然它突出强调了许多人类普遍认同的道德直觉,可一旦将其普遍化为绝对的原则,就无法对不同问题中的特殊性进行分析。道德作为一种价值存在,是为了人能更好的生活,如果及其极端走向完全以目的证明手段的非道德主义,完全忽视个人的价值和需要,那这对人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将是极其消极的。

古典功利主义的效用原则,有这样一种观点,多数人的利益可以为少数人的牺牲做辩护。也就是说,当一些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或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常常不加分析地提倡个人应当以自我牺牲精神让位于社会的利益。当要求牺牲个人利益时,不去提供充分的辩护理由。

当人们作了牺牲后,也不考虑对被牺牲的个人利益的补偿及兼顾。正如本案例,是否可以将一个 IQ 很低很身体健康的人的器官,移植给五位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因某一器官衰竭而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从后果论来看,这样确实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的快乐,但是没有兼顾到各方的利益。

在这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生命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适用于大多数情况的伦理理论,在特定的生物医学情境下不再适用;我们还会发现一些被普遍接受的伦理原则却导致矛盾的、无法接受的道德结论;而且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往往可以得出相互冲突、但都言之有理的伦理答案。例如生命科技的最新发展 —— 克隆(治疗性克隆、生殖性克隆)、胚胎干细胞研究等,对之的正、反论证引发了更多的伦理困境。加之对人工流产、安乐死、同性恋、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的伦理大讨论,都激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 …… 余下全文

篇三 :医学伦理学重点归纳

医学伦理学复习

第一章

一、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根植于医学,用哲学伦理学的立场和方法研究

医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探索以历史必然性为基础的道德必然性,并根据这种道德必然性总结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协调人的关系,维护医学活动的有序性,促进人民的健康。 (名词解释)

二、医患关系中的固有矛盾:利益矛盾,认知矛盾 (小题)

三、协调矛盾的必要性: (简答)(良好的医疗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展开的必要基础)

1、医疗关系必须协调

(1)首先,医务人员的角色认知和道德自律对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其次,医疗关系的协调与否与医患各方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由于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良的医疗关系可以通过不良情绪而影响人的健康,甚至心理致病;良好的医疗关系则可充分发挥心理治病的作用

(3)再次,和谐的医际关系有助于医际合作,是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院整体效率的必要条件

2、医德是协调医疗关系,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当前研究医学伦理学的主要意义: (大题,论述题10分)

1、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科学的医德体系,促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1)首先,市场经济带来了又一次“义利之争”

(2)其次,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要求其“去商品化”

2、研究生命伦理学,促进医学发展,确保医学为人服务

(1)首先,生物医学的进步使医者的行为能力迅速增强,以致人们可以利用医学去控制人的生殖、生命、行为和死亡

(2)其次,在现代医学的刺激下,人们的需要不断扩大,有些甚至超出了医学的范围

(3)再次,新技术的采用造成医疗费用的猛增,加剧了供需矛盾

五、医学伦理学包含三个部分: (选择或判断)

1、经验描述部分,即医德学

2、准则部分,即规范伦理学

3、哲学理论部分,即元伦理学

六、医学伦理学以医德现象和医德关系为研究对象。

…… …… 余下全文

篇四 :医学伦理学期末总结

朱小西 08临七3

简述医学伦理学发展三个时期及基本特征?

1、医德学:是医学伦理学的最初形式, 亦称传统医学伦理学。主要内容是医师的职业戒条和医师的职业美德。当时医学中的伦理关系基本是医患关系,强调医师个体的道德自律。

2、近现代的医学伦理学:以英国的托马斯-帕茈瓦尔 的《医学伦理学》的出版为标志。生物医学模式确立,医医关系突出,转变为医界的行业自律。

3、生命伦理学:19xx年波特在《生命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中首先使用的“生命伦理学”一词,19xx年,美国肯尼迪伦理研究所编写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认为生命伦理学是“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确立。进入社会伦理控制的新阶段。

(一)医德义务概述:医德义务即医学道德义务,是医学界的职业道德责任。

(二)医德义务的特点

1、医德义务依靠非权力强制力量维系

2、医德义务的履行不以获取权利为前提。

3、医德义务涉及的范围广泛

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的内容

在生命神圣论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形成了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完善认识——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

所谓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是指人的生命是极其宝贵的、具有一定的质量、能够创造价值。所以,人类应该珍重、救治、完善自身生命,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其生命质量和价值,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对待。

(一)医学人道主义的涵义

医学人道主义是指认为人具有最高价值,因此医学界应该尊重、同情、关心、救助服务对象的思想。

(二)医学人道主义的伦理意义

1、体现着医学的道德价值

2、规定者医学界的基本道德要求

3、代表着人类的共同价值

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基本内容

(1)忠于医业、仁爱救人

(2)博施济众、一心赴救

(3)精勤不倦、深究医术

(4)宽和端庄、不贪财色

…… …… 余下全文

篇五 :医学伦理学总结

医学伦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讲 绪论1.医学科学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本身不存在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只有当其运用于临床的时候,才产生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

医学科学技术应用本身就是伦理的决策,其中,医生是重要的决策者。

2.1791年,英国医生帕茨瓦尔为曼彻斯特医院起草了《医院及医务人员行动守则》,并与1803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医学伦理学》。

3.to cure sometimes;to help often;to comfort always.

4.医学伦理学评价的类型:一种是社会评价,另一种是自我评价。(243页) 医学伦理学评价的依据:一、动机与效果,二、目的与手段。(245页)

第二讲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

1.伦理是关于人伦关系及其内蕴的条理、规则及其变化规律,是关于人伦关系的调解及人伦关系之理,价值评价表现为“应当”和“善”。

2.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3.道德和伦理的关系:①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伦理是整体,其涵义有二: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③道德是部分,其涵义仅一: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如:君臣是伦理,不能说君臣是道德。君臣与君臣之义都是伦理;只有君臣之义才是道德。

4.从主体论出发理解伦理、道德与幸福

可能是基本一致的,也可能不一致甚至彼此冲突。

幸福是自古以来得到更多认同的人生终极目标,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幸福,也是伦理学以及几乎所有学科都在探讨的永恒主题。

5.①感性的人是自私和有欲望的。欲望的满足是快乐。但快乐并不是幸福。②自私欲望的满足没有止境。幸福的实现依赖理性和德性的自律。③利己要通过利他来实现。人们只有处理好了人伦关系才能得到幸福。

第三讲 医学伦理学理论与方法(*重点)

…… …… 余下全文

篇六 :医学伦理学总结

第一章

1.医学伦理学(Medical Ethics):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是运用伦理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与人、医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问。

2.医学伦理学的含义及学科性质:

1)道德(Morality):从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作为维系手段,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

2)道德和伦理的区别:两者存在学理区别,如:

道德(Morality)是后天形成的

伦理(Ethics)是先天形成的

尽管两者在学理上有区别,却在现实生活常常混用,视为同一概念。

3)医学伦理学(Medical Ethics):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是运用伦理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与人、医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问。

4)学科性质:

医学伦理学总结

3.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2)、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体系。

(3)、生命伦理学难题。

(4)、医学伦理学的教育、评价和修养。

4.影响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相关内容:医学模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发展 医学人文研究的兴起

第四章

1.医患关系的道德特征:一致性 相容性 不平衡性 不对称性

2.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1)医患结构的“技术化”趋势。

2)医患交往的“经济化”趋势。

3)医患要求的“多元化”趋势。

4)医患关系调节方式上的“法制化”趋势。

3.医患冲突及其调适:

1)医患冲突的原因:

(1)医者:医德 医疗观 服务态度

(2)患者:不良求医行为 不信任就医心理 对健康期望过高 疾病本身

(3)管理、社会:管理缺陷、医疗体制、道德风尚、保障制度等

2)调适原则:

(1)坚持社会公益原则

…… …… 余下全文

篇七 :医学伦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伦理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绪论

1. 医德: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生活中应具备的品德,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的,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指导的,用以调整医疗卫生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医疗卫生人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追求健康利益的产物和反映。

2.医学伦理学:运用一般伦理学道德原则,来解决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人与人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医学道德的科学,它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

3.医学人文精神: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和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1祖国医德的优良传统:

忠于医业,仁爱救人。淡泊名利,清廉正直。

虚心好学,精益求精。著述为民,勇于创新。

2.杏林佳话、杏林春暖---三国(董奉)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论

1.生命神圣论:人的生命不可侵犯和具有至高无上的道德价值。

2.医学人道论内容:1)尊重病人生命。2)尊重病人人格。3)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 4)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

3.医学美德: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医德行为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状态。 医学美德的构成要素:1)医德认识 2)医德情感 3)医德意志 4)医德认识、

医德情感和医德意志之间的关系。

5医患和谐论:医患双方在医学交往中合理地认识和处理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到和谐相处。

医患和谐论的主要内容:

(1)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基石。

(2)诚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纽带。

(3)建立健全法制是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机制。

(4)医患双方的沟通是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6现代生命道德主张生命神圣、生命质量及生命价值有机统一,故又可称为生命统一论。

…… …… 余下全文

篇八 :医学伦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讲:道德与医德

一、道德

|(一) 中国文化中的道

“道”:在中国文化中其原意是道路,后引申为道理、准则。“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

老庄的出世”之“道”与孔子的“入世”之“道”,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人文化心理平衡的两极。      

“德”:训诂为“得”,即道之舍,得道的状态就是德,反之既缺德。

“道”、“德”从战国时期开始逐渐合用,演化为今天意义上的道德。

(三)道德的定义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 (教材P1)

(四)道德的起源:历史与逻辑

历史是指在一维的时间中客观发生的现象。

逻辑是指人类在思索客观现象时形成的思维联系。

历史与逻辑的同一是人类建立知识系统时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

(五)道德与法律

|道德与法律是现代社会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底线”道德

道德、伦理与法律关系示意

规范的逐步刚化:

对于个体自我而言,道德优先于法律。

|对于社会现象而言,法律优先于道德。

(六)知识与践行

|自然科学(闻见之知)/道德(德性之知)

|为什么关注道德问题:知识的兴趣/实践的焦虑

|道德是一种应该(ought to be),是一种实践精神,知行合一是道德的最高要求

(七)主流道德与非主流道德

|主流道德:主流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它往往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有序与和谐,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非主流道德:亚文化群体与个人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它往往对主流道德持批判态度,并给予负面评价。

|二者常处于不和谐的状态中,身处多元社会的我们对此应给予更多的理性思考和道德宽容。

二、医学道德

|(一)职业道德:

|公共生活                    社会公德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