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书法艺术心得

成绩:

书法心得

大一下学期开学时选修了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基础,之前很

少接触书法,现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或多或少地领悟到了书法也

是门很美的艺术,它是有精神和灵魂的.

在书法课上,我们了解到古代书法家的刻苦练习书法的事例,知道要

写好字练好书法确实要经过自己一番的努力。虽然短短的十几周课不能很明显地提高我们书法的书法能力,但是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更能提高对人生的认识。

什么是书法?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而谈到书法

的历史,以唐宋发展最为鼎盛。唐朝尚法,宋朝尚意。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这时候的大家,无不是勤奋练习的结果,杜甫就言之“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凡想成大家者,必先得立志决心,然后才有所作为。而到宋朝的尚意风格,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无论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

成绩:

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到这时期,写字就是把自己的意融进去,达到“人字合一”的结果。

学书法,首先得从一笔一划练起,横竖撇捺点各有不同的写法,论行

笔方式有顺式和反式。论字的锋笔有藏锋和露锋。写字要看不同的意境,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自己心境的流露,是各种书法技巧的灵活综合运用。

…… …… 余下全文

篇二 :书法创作心得

书法创作心得

书法创作心得一:书法创作心得体会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 …… 余下全文

篇三 :书法临摹与创作心得体会

书法的临摹与创作

时光荏苒,学习书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到现如今从事专业,我想除了坚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领悟和学习古人的经典作品。

对于学习书法而言,临摹与创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书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观念和体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截然不同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效果。

谈临摹,必须先清楚临摹的目的。临摹是中国传统艺术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是技艺的学习,风格的吸收,同时更是艺术感觉的积累和提升。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其潜在的艺术感觉,孩童写字有他的自然天趣,成人初习书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级的,需要通过磨练和打造来提升,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高境界的自然天成,临摹便是磨练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通常学书者都知道临摹有三个阶段,即实临、意临和背临。我认为实临是基础,它能够为以后的博采提供扬弃的标准,因而也是最为关键的。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曾对王铎早年的阁贴临书有这样一个评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如灯取影”以字面含义来理解,似乎与复制、拷贝意思相近,灯下取影显然是形容临摹过程中对范本点画形廓把握的精准无误。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临摹标准,人们对它的取舍往 1

往持有不同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者以“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他神”和“吾神”的相互独立来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认为“如灯取影”不足取,它无非就是文人笔下的渲染和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罢了,他们认为对于习书者而言,临摹无需苛求点画的形似。但我认为,“灯下取影”的对象是为历史所检验,为人们所公认的经典,能做到“灯下取影”般的精准固然很难,但却必须是我们努力追求和认真实践体验的目标。

以个性狂飙而引领明末书坛的“字林侠客”徐渭对临摹之法有这样的判断“毫发失真则精神顿异,所贵详谨,精意摹搨,凡肥瘠工拙要妙,俱一一穷之,不失古人位置之美”。虽然这里徐渭强调的是摹书,可见他对古人书法精准体验的重视。清代王澍在《论书心语》中更有“临古须是无我,一有我,只是己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的论述。对经典“如灯取影”地实临正是我们与古人真正相消息的最好方法,其目的是“意与古会”。在某种程度上,书法的经典实临与西方绘画的素描写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素描是西画用以提高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能力的主要手段。它要求通过精准刻画物象来达到传物象之神的目的。而书法的实临也绝非是简单的点画模仿和造型复制,它需要我们在追求与经典点画的相契过程中,掌握观察对象的方法,通过准确刻画点画的粗细、长短、方圆,在运笔的徐疾、收放、含露、提按之间来体验 2

…… …… 余下全文

篇四 :书法艺术创作心得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以方正端庄的结构、线条优美的造型、风格各异的体势、内涵深邃的意境,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虽历经上下五千年、绵绵日月而不衰,具有亘古不灭的生命力。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国粹,更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

要学好书法,首先要临帖。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累积有五千多年的优秀遗产,任何书家,都只能在学习和继承先人的前提下创新自立。学书法,就得临帖。入门需临,变体也需临。

读帖则是一种心功,这种功夫看似轻巧,实际比手的训练更难。它是一种默临、默记,是一种揣摩,是实现从钩、摹、临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韵、势度、用笔、行气或结构布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鉴于本次开课《泰山刻石研究》,谈一下这四周的书法临帖、读贴及创作的心得体会。

一、临帖

中国书法强调内外功结合,内功是基础,贵在一个“功”字,而外功则是修养。临帖练字是书法的字内功夫,所谓“笔突万支”“笔冢成山”,讲的就是字内功夫的修炼。在这个阶段,学书者通过毛笔这种特殊的书法工具,从文字的点画俯仰之中,从线条的抑扬顿挫之间,去感受笔情墨趣。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的临帖习字,反复揣摩其字形结构方能奏效。经过长时期的练习,从泼墨染翰之中去采撷天地正气,就会感到一种禅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开来,从而获得胸怀的舒展和放达。

四周临帖的体会:

1、运笔(中锋、侧锋,露锋、藏锋,方笔、圆笔,按笔、提笔)

成熟的艺术往往具有比较严苛的规范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技巧。运笔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流派、书法家的书写习惯等不同,形成了所谓不同的笔法,“中锋”与“使其中锋”本身就是传统论述中关于笔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笔顺

谈线条、谈构型、谈布白,同时还要关注笔顺。所有的线条不是同时呈现在纸上的,是有先后的呈现,并且这种先后次序不是无关紧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随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临帖宜缓宜逼真,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书写的速度,缓慢不羁仅仅在笔画运行时,更多的时间应该花在下笔和下笔前的准备。古人说凝神敛气,不是夸张。当你握笔紧张,手都在颤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缩,如何能写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笔,需要调整好呼吸后,以最放松的姿态,自然舒适的写出这一笔,完结之后,再准备下一笔。久而久之,加上读书的功夫,最终需要养成的是一种静气,自信而淡定。

…… …… 余下全文

篇五 :书法心得

书法心得

汉字,我国最美丽的艺术文化瑰宝之一。只要写好它,它就像一幅山水一样有着独特的艺术气质。正所谓“以气养神,以神养人”,一个人的品质往往可以从这个人写的字中体现出来。

中国书法——隶书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是古文字有今文字转化的中介,这个转化过程本身就是中国古文字发展的成果。隶书作为中国书法五大书体之一,在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曾经起着重要的文字艺术推动作用,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这样说,方块汉字的确立,是从隶书才真正开始的。直到今天,隶书仍然有着令人叹服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华夏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且它不可替代的艺术审美价值,仍在广泛地风行着,影响着我们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着它那蕴涵古文化魅力的作用。

开学以来的这一个月里,我所学、所练的的便是隶书。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点是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早期的中国文字并没有点,像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里,都找不到点,只有隶书的出现,点才问世。而点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汉字的结构变化,给书法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如今,传统汉隶已经诞生了两千余年。到今天,书家们已经很难在单纯的汉隶上有所突破。所以在较早的时候,便已有不少的书法家们在隶书与其他书体的糅合上做文章了。比如伊秉绶,他在隶书的结构中,就掺入了宋板书的方整和横竖粗的结体。而赵之谦,则在隶书与

魏碑的融合及侧锋用笔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之前,在我初练隶书时,有人跟我说我写的蚕头雁尾给人一种轻佻之感。当时从个人角度上看来,灵动轻盈比朴拙厚重来的顺眼的多。可单单说起隶书,又给我一种沉稳厚重的印象。对于这“轻、重”的取舍便开始困扰着我。但有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中有个声音对我说怎么才能写好隶书。他说:“隶书,就是把你写的POP字体和楷书结合起来就可以了。”于是第二天,当我坐在教室的桌前时,我便通透了!

隶书最突出的特征是结构扁平取势和蚕头雁尾。“扁平取势”如同POP字体里对汉字适度的变型与拉伸;“蚕头雁尾”如同临楷帖中,顿、勾转换成了顿、提。并且轻灵远不比古雅来得更具韵味,马士达先生曾曾经便说过:“由于隶书是有篆书演变而来的,尽管它是今体字,但它的艺术信息必须十分古雅。古雅为隶书的基本书法精神。”虽然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目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但外婆已尽我最大的可能去揣摩用笔笔势与书写的“意”。

…… …… 余下全文

篇六 :毛笔书法课心得体会

书法教程学习心得体会

感叹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也感叹于这种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呢?其实从文字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字五行八卦分四十九中,宋体首当其中。古文人学士一生一世都用毛笔写字,而现代人们多用钢笔写字。很羡慕那些字写得漂亮的人,起笔如行云流水,提笔如画龙点睛,那种完全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的感觉人家说面由心生,其实字也由心声。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整天对着电脑打字,人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学生都沉醉于与时代同步的高科技的产品中,特别是网络对我们的影响,很多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已经失去兴趣了,其中书法也不例外。现在很多事情都可以上网做的到,效果还比起传统的方法要理想,使很多传统的文化和习惯都失去了他原有的功能。 通过学习毛笔书法这门选修课,虽然短短的几周课程没有办法是我精通者们底蕴深厚的艺术,但是让我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近距离接触和学习我们独特的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徐利明书法教程》学习这门课的学习,特别是徐老师精彩的示范讲解,一方面让我接触到了笔墨纸砚这些平时不怎么使用的书写工具,学习并且亲身体会了写毛笔字的坐姿执笔要领,各种笔画的写法。品尝到毛笔不听使唤的无奈,和写好一个字一个笔画的成就感,也让我懂得静下心来耐心的做事情。另一方面,我了解了历朝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书法的书体及特点还有她们的演变过程。看到了王羲之的温润飘逸,颜真卿的刚劲有力、宽博宏伟、沉雄朴茂、丰满多筋,棉里藏针、柔中寓刚,欧体的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的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的华贵典雅,俊秀婉丽。懂得字如其人,字体现了文人气节。通过徐老师的教导,真书临习的时候,用笔的笔意上有一定的损耗,特别是笔触上,所以临的时候要有所弥补,寻找字的笔画的原形,不要完全依照原帖的细节去模仿,笔画连贯书写产生的映带、笔触顺其自然。遇到有含糊不清的字要用自己的理解去弥补它,加以补充、发挥。增加书法的趣味。书法创作的时候,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根据碑帖的风格适当发挥,如王羲之的帖,有的两个字不相连,有的出现两个字之间有牵丝映带,在模拟创作的时候可以发挥这种风格,体现出其中的趣味。

…… …… 余下全文

篇七 :书法学习心得体会

传承文化责任,让书法教学走进课堂

——20xx年西宁市首届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XXXXXX小学 XXXX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7月x日至13日,我有幸被派遣参加了由西宁市教育局在市少年宫举办的首届西宁市中小学教师书法培训学习班。此次培训班旨在促进“书法进课堂”,来自全市五十多所中小学的老师,聆听了来自于中国书法协会、青海省书法协会、青海书画院的诸位名师讲座,他们就书法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八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崭新的认识。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平时也就是凭兴趣写写画画,照猫画虎。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一、片面的认识,是非常好错误的认识。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是门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

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要想在书法上有些成绩,首先得会观察,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写字的准确度,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字帖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做到了,要会读贴,读贴要读到字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要读出每一笔画的特点,读出笔画的律动和节奏。读贴读准了,就可以临帖了,当然,这里的临帖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尽量准确地还原古人的用笔,临帖的时候要入贴、入骨,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筋”“骨”“肉”俱在,才不会和古人的字看似两张皮。观察、读贴、临帖之后进行仿作,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进行加进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

…… …… 余下全文

篇八 :书法心得

这次我们有陈老师带领着进行三个星期的书法学习,陈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课,真的令我受益匪浅。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对于“书法”我们要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中国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行书,我这次主要是对楷书进行的学习,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选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字帖,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字朴拙雄浑,大气磅礴,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也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我想着这应该也是老师建议我们用颜真卿字帖的原因吧! 书法中,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它的理解正确与否或理解的深刻程度直接影响书法水平的提高.我对它的理解是:首先要分清两种不种的"锋".一是毛笔中的锋与字的锋是不同概念.毛笔的锋是指笔尖到笔根之间毛的长度,因此我们使用的毛笔通分长锋和短锋;而字的锋是指笔划走向的一种趋势或者写出的字中能表现出来的一种运笔路线.然而对锋的理解一直没有给初学者讲明的是写字时要用笔的锋面,而不是笔尖.打个比方.我们的刀,刀锋和刀尖的区别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写字是用刀锋去刻,不是用刀尖去刻. 同时练字首先要明白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练的过程中才会有意去遵守其美的原则,合符美的标准.可能刚开始做不到,但要知道你还缺在哪方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