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

1、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麻黄可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表证,如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肾炎水肿;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散阴疽,消徵结,如阳和汤(麻黄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阴沮,痰核、流注结块,故有“麻黄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配干姜祛除深入肌腠中风寒之邪,治风寒痹症肢体疼痛。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鼓胀、痈、疖等均不用。

2、桂枝: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助心阳、温化水饮。配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紫苏、桑白皮、炙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致的胸痹,常用于治疗心功不全、心绞痛、心梗等。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桂枝配姜黄,可治肩臂痛,治风寒痹症肩臂疼痛。注意:阴血虚乏、素出血、身无寒邪、阳气内盛者不用桂枝。

3、荆芥:风热、风寒表证均可应用;配防风、当归、川芎、苏梗治产后受风;兼能清血分伏热,理血止血。荆芥适用散全身风邪;荆芥穗适于散头部风邪;荆芥炭适于止血,治产后失血过多和血晕症。荆芥去血中之风,故风病、血病、产后病常用;荆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脉之风邪,防风善治骨肉之风邪。荆芥穗引药入脑,治脑血管病常加此药。注意:用荆芥期间禁食鱼蟹、河豚、驴肉等。

4、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荆芥好,荆芥祛风解表发汗

作用比防风强,常荆芥、防风同用。防风有明显的祛风解痉作用,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常于全蝎同用,增强祛风解痉作用;防风能入肝经气分,用于肝郁伤脾致腹痛、腹泻的治疗,如痛泻药方(陈皮白术防风白芍);治疗肠风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风有杀附子毒、增强黄芪作用。

5、紫苏:解表散寒用紫苏叶(后下),行气宽中用紫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叶、梗同用),降气消痰用紫苏子。苏梗还有理气安胎作用;苏叶芳香辟秽,祛暑化湿,解鱼蟹毒。

…… …… 余下全文

篇二 :用药心得十讲

用药心得十讲

(2012-08-12 00:11:03)转载自世界充满爱资料网.cn/zjkdw

1、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麻黄可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表证,如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肾炎水肿;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散阴疽,消徵结,如阳和汤(麻黄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阴沮,痰核、流注结块,故有“麻黄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配干姜祛除深入肌腠中风寒之邪,治风寒痹症肢体疼痛。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鼓胀、痈、疖等均不用。

2、桂枝: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助心阳、温化水饮。配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紫苏、桑白皮、炙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致的胸痹,常用于治疗心功不全、心绞痛、心梗等。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桂枝配姜黄,可治肩臂痛,治风寒痹症肩臂疼痛。注意:阴血虚乏、素出血、身无寒邪、阳气内盛者不用桂枝。

3、荆芥:风热、风寒表证均可应用;配防风、当归、川芎、苏梗治产后受风;兼能清血分伏热,理血止血。荆芥适用散全身风邪;荆芥穗适于散头部风邪;荆芥炭适于止血,治产后失血过多和血晕症。荆芥去血中之风,故风病、血病、产后病常用;荆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脉之风邪,防风善治骨肉之风邪。荆芥穗引药入脑,治脑血管病常加此药。注意:用荆芥期间禁食鱼蟹、河豚、驴肉等。

4、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荆芥好,荆芥祛风解表发汗作用比防风强,常荆芥、防风同用。防风有明显的祛风解痉作用,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常于全蝎同用,增强祛风解痉作用;防风能入肝经气分,用于肝郁伤脾致腹痛、腹泻的治疗,如痛泻药方(陈皮白术防风白芍);治疗肠风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风有杀附子毒、增强黄芪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三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第一讲 临床运用方剂需要注意的问题

前人的方剂,皆为医学理论精华和临床宝贵经验密切结合融汇集积而成,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与发扬。前人的许多方剂,组织严谨,配伍巧妙,直到今天,依法使用,仍有良效,成为临床上经常应用的方剂。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方剂时,也应注意到古今生活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的禀赋、饮食、居住、病因等也均有不同: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运用前人的方剂时,既要学习与掌握前人关于方剂的法度规矩、严谨的组方理论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又要注意运用中医理论按照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对前人的方剂进行加减化裁而灵活运用,才能使方证合宜,提高疗效。虽然我们强调对方剂一定要灵活运用,但是也不能灵活得无法无度,随便拼凑,有药无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故提出以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勉。

1、密切结合辨证论治

用中医理论指导方剂的临床运用中国医药学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辨证论治”的独特医疗体系,使这门既能发挥保健长寿作用又具临床治疗效果的医学科学,达到了医疗艺术的境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了重要的作用。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包括理、法、方、药等几个方面。理、法、方、药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理”贯穿在法、方、药之中,不能截然分开。 “理”就是中医理论,也就是说中医治病要用中医理论指导,其中的 “方”,就是指方剂的运用而言。方剂俗称“药方”,药方是用“药”组成的,可见方、药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药方要符合“法”(治疗法则)的要求,“法”的确立,是在运用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辩证,辨认出疾病的证候并找出主证后而确定的。所以说理、法、方、药是密切联系的。

“方”、“药”既然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临证时,要密切结合辩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方剂,例如对病人经过辩证,确认患者证属外感病风寒束表证,治疗法则确定用辛温解表(发汗)法,这时要根据“法”去选“方”,选方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灵活掌握。上证病人,如果是在我国北方,病人又是北方人,那就可以据法选用麻黄汤(麻黄、杏仁、炙甘草、生姜、桂枝、大枣)或入参败毒散(羌活、独活、前胡、柴胡、人参、茯苓、桔梗、枳壳、川芎、生姜、薄荷、甘草)之类的方剂;如病人是在我国南方,病人又是南方人,那就要选用香苏饮(苏叶、香附、陈皮、甘草、生姜、葱须)或连须葱白汤(连须葱白、生姜或加葛很)之类的方剂;如病人是我国中原地带者,则可选用神术散(苍术、防风、甘草、生姜、葱白、羌活)之类的药方。可见,虽然治法都是辛温解表,但选方却有了种种不同,再进一步言之,如南方人在北方患了外感病风寒束表证,虽然也可采用辛温解表法,但不宜用麻黄汤之类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用药心得十讲

用药心得十讲

1、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麻黄可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表证,如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肾炎水肿;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散阴疽,消徵结,如阳和汤(麻黄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阴沮,痰核、流注结块,故有“麻黄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配干姜祛除深入肌腠中风寒之邪,治风寒痹症肢体疼痛。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鼓胀、痈、疖等均不用。

2、桂枝: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助心阳、温化水饮。配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紫苏、桑白皮、炙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致的胸痹,常用于治疗心功不全、心绞痛、心梗等。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桂枝配姜黄,可治肩臂痛,治风寒痹症肩臂疼痛。注意:阴血虚乏、素出血、身无寒邪、阳气内盛者不用桂枝。

3、荆芥:风热、风寒表证均可应用;配防风、当归、川芎、苏梗治产后受风;兼能清血分伏热,理血止血。荆芥适用散全身风邪;荆芥穗适于散头部风邪;荆芥炭适于止血,治产后失血过多和血晕症。荆芥去血中之风,故风病、血病、产后病常用;荆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脉之风邪,防风善治骨肉之风邪。荆芥穗引药入脑,治脑血管病常加此药。注意:用荆芥期间禁食鱼蟹、河豚、驴肉等。

4、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荆芥好,荆芥祛风解表发汗作用比防风强,常荆芥、防风同用。防风有明显的祛风解痉作用,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常于全蝎同用,增强祛风解痉作用;防风能入肝经气分,用于肝郁伤脾致腹痛、腹泻的治疗,如痛泻药方(陈皮白术防风白芍);治疗肠风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风有杀附子毒、增强黄芪作用。

5、紫苏:解表散寒用紫苏叶(后下),行气宽中用紫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叶、梗同用),降气消痰用紫苏子。苏梗还有理气安胎作用;苏叶芳香辟秽,祛暑化湿,解鱼蟹毒。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用药心得十讲

《用药心得十讲》

第一讲用药需注意什么?

1.要注意辩证论治:祖国医学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辨证论治”的医疗体系。它的内容,包括理、法、方、药。临床用“药”要组织处方,组织处方要符合治疗“法”则的要求。治疗法则的确立,有赖于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所以理、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临床用药方面,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举例来说,同是热性药,附子的热与干姜的热不同;同是寒性药,石膏的寒与黄连的寒不同;同是发散药,桂枝的发散与麻黄的发散不同;同是滋阴药,麦冬的滋阴与地黄的滋阴不同;同是补肾药,熟地补肾阴,肉桂补肾阳;同是一味柴胡,在甲方中是取它的发散、和解作用,在乙方中则利用它的升提作用。再如同是一味大黄,在不同的药方中,又可利用对它的配伍或炮制以及用量大小的变化而改变其治疗作用,等等。我们必须学习和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理论,以帮助提高医疗效果。近些年来,有些用动物做实验的报导,也能说明这一点。例如:用滋阴潜阳药对动物神经原性高血压,有良效,但如将滋阴药、潜阳药分开试验,则降压效果均差,用桂附八味汤则完全无效。对肾性高血压,则桂附八味汤效果良好。单用滋阴的六味地黄汤也很好,而单用肉桂,附子则基本无效。再如用四物汤与八珍汤做动物实验,证明二方对急性贫血状态下的动物,有促进其红细胞增生的作用,而八珍汤的效果,尤较显著。说明了“气血双补”、“阳生阴长”的合理性。还有人用补中益气汤做实验,证明对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收缩作用,并能调整小肠蠕动及肠肌张力恢复的作用,对营养机能是有直接影响的。关于这些机能的亢奋作用和促进营养吸收的影响,与中医理论“补中益气”是相吻合的。所以,要想避免那种不分药性寒热、不注意药量大小、配伍变化,不根据证候虚实寒热、转化转变而呆板硬套的用药方法,就应注意结合辩证论治的理论去运用中药。

2.注意配伍变化和用量大小的变化:中药的配伍变化很多。药方中药物配伍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例如麻黄本为发仟药,但如配用适当量的生石膏,则可减少它的发汗作用而发挥其宣肺平喘、开肺利水等作风;荆芥为解表药,如配防风、苏叶则为辛温解表药,如配薄荷、菊花则为辛凉解表药;防风可以治头痛,如配白芷则偏于治前头痛,配羌活则偏于治后头痛,配川芎、蔓荆子则偏干治两侧头痛。再如黄连配肉桂可治心肾不交的失眠;半夏配秫米可治胃中不和的失眠;大黄配甘草可治刚吃完饭即吐的呕吐。药方的组织,也常因一、二味药的加减而增强治疗作用。例如四味补气汤(旧名四君子汤:参、术、苓、草)为健脾补气的方剂,但脾的运化功能差者容易产生胸闷胃满的副作用,宋代名医钱乙,在这个药方中,加入了一味陈皮,以理气和中,纠正了它的副作用,名“五味异功散”而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著名方剂。再如用补中益气汤做动物实验证明,其中升麻和柴胡在药方中对其他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能增强这些药物的作用强度,尤其在肠蠕动方面。如去掉这两药,该方对肠蠕动的作用即现减弱。若单用这两药,则无以上各作用。也有人对茵陈蒿汤做了动物实验,发现把茵陈、栀子、大黄三药分开,单味投药时没有明显利胆作用。只有把茵陈、桅子、大黄(即茵陈蒿汤)三药合起来使用时,才见到胆汁排泄大量增加,并且是量与质的排泄同时增多。再如有的单位对55个含有黄连的复方,进行了实验和临床观察等研究,结果表明,配伍适宜的黄连复方,确可减少抗药性的形成,提高抑菌效果,增强解毒能力,减低单味药的毒性和副作用。可见药物的配伍变化非常重要。药物的用量对疗效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桂枝汤中,桂枝和白芍的用量相等,就有和营卫解肌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中,白芍的用量比桂枝多一倍,就成为治太阳病误下,转属太阴,因而腹满时痛的方子;小建中汤中,白芍比桂枝的用量多一倍,又配用饴糖,就为温建中焦、止腹中痛的方剂了。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三个药方都是厚朴、枳实、大黄三味药组成,因三药的用量,各方不同,就方名不同,治证不同。再如清瘟败毒饮原方中指出:“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二两至四两,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中剂三钱至五钱,小剂二钱至四钱;川黄连大剂四钱至六钱,中剂二钱至四钱,小剂一钱至一钱半。“并指出:“六脉沉细而数者即用大剂,沉而数者,即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可见用量的变化,在处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药物的用量也与年龄的大小、体重的轻重、病邪的猖衰、身体的强弱、气候的冷暖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用药如果不注意配伍变化和药量大小的变化,即使是立法和处方的大原则基本上是对的,也往往效果不理想,甚或无效。

…… …… 余下全文

篇六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活瘀复遂汤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活瘀复遂汤 ——From 自明知识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桑枝 30 克,地鳖虫 6~9 克,红花 10 克,桃仁 10 克,皂刺 6~9 克,赤芍 9~ 12 克,蜈蚣 2~3 条,钩藤 30 克,半夏 10 克,化橘红 12 克,茯苓 15 克,地龙 6~9 克,川断 15~18 克,怀牛膝 15 克,炙山甲 6~9 克.功能:活血通络,化痰熄风.主治:中风病中经证的恢复期.证以半身不遂为主,其它症状不明显,中风后已 数月(或更长时间),半身不遂之症迟迟不见恢复者.组方医理:本方以桑枝通利四肢关节,祛风活络,地鳖虫破血通瘀,搜剔血积, 通经活络,共为主药.红花,桃仁破瘀通经,行血润燥,皂刺搜风通络,溃散壅 结,赤芍散瘀,行血中之滞,蜈蚣入肝祛风,并善走散,钩藤除风舒筋,共为辅 药.半夏,化橘红,茯苓化痰祛湿,和胃健脾,地龙性寒,祛湿清热,以防瘀血 久郁化热,并善通下肢经络,川断补肾肝,壮筋骨,怀牛膝益肝肾,强筋骨,起 足痿,共为佐药.炙山甲活血通络,引药直达病所为使药.中医学有久病入血分 之说,故本方组用多种破瘀,行血,活络,祛风之品作为主要成分,又配以化痰 祛湿,健脾胃,补肝肾之品,使之祛风不燥血,破瘀不伤正,标本同治,提高疗 效.加减运用:大便经常干燥者,加全瓜蒌 30 克,酒军 5 克,或加当归 9 克,生军 3~5 克(体胖痰盛者,用前者,体瘦,血虚者,用后者).上肢不遂明显者, 去地龙,加[[片姜黄]]9~12 克,桂枝 6~12 克.首语不利者,去蜈蚣,加羌活 6~9 克,全蝎 6~9 克.兼有头晕者,去地龙,加天麻 9~12 克,泽泻 25~30 克.症情深痼者,可加水蛭 3~5 克.下肢不遂明显者,可加重川断,牛膝的用 量,另加杜仲 15 克,补骨脂(或巴戟天)9~12 克.足部浮肿者,加重地龙, 茯苓的用量.患侧的脉象明显小于健侧脉象者,可加黄芪 15~30 克,当归 9 克. 见人易哭者,去赤芍,地龙,加天竺黄 9 克,合欢花 6 克,节菖蒲 9 克,远志 9 克.吞咽时容易发呛咳者,可去赤芍,蜈蚣,加代赭石 15 一 25 克(先煎),旋 覆花 10 克(布包),羌活 9 克,全蝎 9 克.健忘者,去地龙,赤芍,蜈蚣,加 菖蒲 9~12 克,远志肉 9~12 克,生龙骨 15 克(先煎),炙鳖甲 15 克(先煎), 水蛭 3 克.肢体沉重,舌苔厚腻,痰浊壅盛者,可加竹沥汁 60 毫升(兑入生姜 汁二三滴)分冲. 验案举隅:曾某某,男,59 岁,某医院神经科会诊病人.中风半身不遂已半年 多.初发病时曾出现朦胧急躁,右手足不会活动,经医院抢救治疗后,症情已经 稳定,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目前患者神志清楚,右侧半身不遂,不会翻身,不 能坐起,不会说话,喝水急时或喝大口水时,则发呛.食纳一般,二便尚可,舌 苔白厚, 脉象滑略弦, 右手脉大于左手脉. 四诊合参, 诊为中风病中经证恢复期. 乃痰浊壅盛,痰阻舌本,气血

…… …… 余下全文

篇七 :消化科常见病用药 心内科常规用药 内分泌科常用药

消化科常见病用药 心内科常规用药 内分泌科常

用药 2010-8-21 15:48 阅读(3)转载自

?

?

?

?

?

? 赞 评论 转载 分享 复制地址 编辑

上一篇 | 下一篇: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上消化道大出血 (静脉曲张性)

——暂禁食,液体控制在2000-2500ml,记24h尿量,肝功能损坏最严重的指标:PT+APTT延长。

1、生长抑素类

善 宁:首剂0.1mg iv 0.1mg/支 后0.3-0.6mg+5%Glucose 500ml iv.drip Q12h 最大可用12支/天 思他宁:首剂250 ug iv 1mg/支(14肽生长抑素)滴注过程不能中断(<5min)。后3mg+5%Glucose 500ml iv奥曲肽:首剂100 ug iv 慢 八肽类生长抑素同类物然后以25-50ug/h持续静滴

2、血管加压素类

垂体后叶素:一天最大不超过40u,不适合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及孕妇。滴速过快可引起腹痛、腹泻,BP升大,少用。呼吸科大咯血常用。

可立新:(三苷氨酰基赖氨酸 特力加压素)首剂 1-2mg iv. 1mg 缓慢iv (>5min 否则易引起痉挛性腹痛)

3、洛赛克(losec)sig 40mg+NS 100ml iv.drip Q12h

4、去甲肾 配成8mg/100ml N.S 30-50ml 口服或者灌胃4-6小时

5、护肝药 降黄

古拉定 sig 0.6*2/3+5%Glucose 250ml+VitK1 30mg(有黄疸时用) qd

思美泰 sig 2/3+5%Glucose 250ml qd //茵栀黄 sig 10ml*2/+10%Glucose 250ml qd 输血指征:1、大量出血HR>120bpm;Hb<60-70g/l.3、平卧位sBP<70mmHg

…… …… 余下全文

篇八 :五十一种疾病的用药心得

名中医治疗五十一种疾病的用药心得 一、肝病

1、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针对阴虚湿热病人。既能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

2、白矾----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效果的确很显著,但此药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是见效速度最快的药。

3、黄芪----扶正以祛邪,用100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

4、鳖甲----有明显扶正效果,其含动物胶,角蛋白等,不仅能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还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病人。

5、蒲公英---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桑寄生(抑制病毒效果显著,又能补肝肾),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对湿热明显的病人,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暂用或加白术)。

6、蜂房----能助阳,化湿邪,攻毒外出,阳虚症状的多见于慢肝,毒邪深伏于肝,与湿胶结,加之正气不足,正虚邪恋而缠绵不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二,阳痿早泄

1、红参----肥胖,体力差等证见气虚阳虚者,红参可以大补元气,对阳痿症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我通常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才加,起绝招之用,剂量在20到30.

2、枸杞----一可以补肾填精以起痿,二可以与补阳药相伍,抵制补阳药之燥烈。枸杞用量到50以上,效果会很明显。

3、淫羊藿,对性事淡漠的病人,此药为首选。用于临床,效果的确明显,若符合肾阳不足,其剂量一般用20到50.此药是我治疗肾虚阳痿的最常用药。

4、阳起石----以此药为主,剂量达到70,佐以枸杞防其燥烈,病人于用药第2日获得成功房室。取效后减量巩固治疗一些时日,2年来未复发。中医之密在于量,在此处可见一斑。通常情况,它的剂量只是15到30G,随病情调节药量。此药过量会引起咽干等,但未发现其他不适。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