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摘要

    本实验使用EP503 深度知觉测试仪,对六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本科生(三男三女)进行了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试。目的在于探讨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以及性别差异对于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数据使用spss相关分析得到结论: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性别差异对于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 …… 余下全文

篇二 :空间知觉实验报告

空间知觉实验

摘要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在于发现人们凭借视觉对空间位置中形状,方位的辨别过程来鉴别个体空间特性的差异.

实验分为两部分:实验一:检测被试对条形、块行和不规则图形的移动方向进行辨别,测出反应时,分析出被试对不同图形的反应时的差别。实验二:为一个补充实验,主试调整实验过程中的光标的移动方向使其与开始的条形、块行的移动方向相反。通过对比实验第一部门与第二部分中被试对条形、块行的反应时间的是否有差异,分析出光标的移动方向的不同是否对人的反应时有影响。

关键词

  视觉空间知觉   反应时 

1、   引言

   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是人体重觉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的一种,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应,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方位等知觉,空间知觉主要是凭借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等的协调作用,并辅助于练习而得到的经验所形成的,视觉在其中占主导地位。

视知觉是从眼球受到视觉刺激后,一路传导到大脑接收和辨识的过程,包含视觉刺激撷取、组织视觉讯息及最后作出适当的反应。其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的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其主要由视觉注意力、视觉记忆、图形区辨和视觉想象四方面构成,包括视觉接受和视觉认识两大部分。 视知觉往往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视觉生理机能、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积淀、专业知识、视觉经验等等。其中,经验(主要指源于社会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对视知觉有着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此经验是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才被建构的。

  

2、   方法

2、1 被试

   心理学院20##级男生  25岁 视觉正常

…… …… 余下全文

篇三 :时间知觉实验实验报告

时间知觉实验

关瀚文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

?    摘  要(小5,黑体,加粗,“摘”与“要”之间空一个字符)  本实验旨在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采用复制法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刺激时间长的估计差值大于刺激时间短的情况,闪光频率慢的估计差值大于闪光频率快的情况以及空时距的估计差值大于实时距的情况。得出闪光频率的快慢,光点的刺激方式即实时距与空时距,以及光点呈现的时间长短都是影响估计时间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慢闪对于时间估计的准确性要低于快闪的准确性,空时距下的时间估计准确性要低于实时距的准确性,刺激时间越长时间估计准确性越低的结论

关键词: 时间知觉时距 闪光频率

1引言 时间知觉指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主要包括对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的知觉。时序知觉指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指对客观事件持续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某一事件延续的时间长短。在时间知觉实验中有两种实验范式,分别为预期式研究和回溯式研究。预期式研究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就知道,刺激时距呈现后,要对该时距进行估计。回溯式研究是指刺激时距呈现后才要求被试对已呈现的时距进行估计,而在实验前被试是不知道要进行时距估计的。Block和Zakay(1997)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元分析表明:对于同一时距的判断,预期式判断显著大于回溯式判断。回溯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显著大于预期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任务难度只影响预期式时距判断。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时距判断率(判断时距/标准时距)显著减小。而在回溯范式下,则没有影响。本实验旨在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

…… …… 余下全文

篇四 :5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单眼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差异

摘要:本实验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探讨双眼和单眼(优势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二年级的10名学生。结果发现:单双眼在深度辨别中有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关键词 深度知觉 单眼 双眼 视差角

1 引言

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作为深度知觉的线索多种多样。主要有:

1)单眼视觉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双眼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3)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 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这样,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就有了差异,这一差异便成为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以往对于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三针实验。此实验是由黑姆霍兹设计的。以两针为标准,被试在一定距离外,调节第三根针,使之与前两针在同一平面为止。(2)霍瓦――多尔曼深度实验。19xx年由霍瓦设计的深度知觉测量仪,代替三针实验。本实验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为了简便起见,深度知觉误差是用双眼视差角来表示的。在双眼观察情况下,计算深度阈限的视差角可利用公式:

视差角=206265bX/[D(D+X)](单位:弧秒)

b:目间距65mm

D:观察距离。本实验为2000mm(被试与仪器标尺零点距离,不是观察窗口距离) X:视差距离,即判断误差(绝对值平均数)。

霍瓦的研究结果表明:双眼平均误差为14.4mm,单眼达285mm,单双眼误差比约为20:1。

2 方法

2.1 被试 华东师大本科二年级10名学生(男2女8)

…… …… 余下全文

篇五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一、引言 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速度要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所以准确掌握速度判断能力是很有用的。本实验是用平均误差法来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不同状态下,被试者的速度知觉是否有不同。

平均差误法 (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其结果就可能不同。 其计算公式如下:

AE=∑ ∣X-S∣/N

式中,|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

X:被试估计时间 S:标准时间 N:实验次数

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

运用平均误差法分析得出在不同状态下人的速度知觉。

三、实验方法

3.1 被试

…… …… 余下全文

篇六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名称:速度知觉  实验日期:121010

指导老师:刘洋 学生姓名:陈润琪班级:心理11-3 学号:110724311

1、摘要

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此次被试为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系11级72名学生, 有效数据59个,其中男性16名、女性43名。实验发现,男女在水平—慢上的误差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的运动类型对速度知觉有显著的影响,平面运动类型与水平及垂直三种运动类型对速度知觉有显著的影响。时间知觉与速度知觉相关性不大。男女在上有明显差异。

2、关键词:

速度知觉 速度估计 方差分析

3、前言: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速度知觉:人对运动速度的感知就是速度知觉。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4、方法:

4.1研究对象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1级学生,学生人数72,有效数据人数59,其中男生数据16个、女生数据43个。

4.2具体方法

4.2.1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运动速度、运动类型、

因变量:各种误差值

控制变量:性别

4.2.2步骤

1、主试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

2、被试开始测定。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3、进行24次测试后,实验结束。

4.2.3试验材料  

在psysley系统进行。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各类测定随机呈现。 准备时间(毫秒)=1000 间隔时间(毫秒)=1000

…… …… 余下全文

篇七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一、引言

人类视觉系统是一个功能完善的高级信息处理系统。外部世界的视觉信息,通过眼睛 光学系统成象于视网膜,由网膜将随空间与时间明暗变化的光流分布转换成生物电信号, 经过多输入的视觉神经网络的并行加工,实时地抽取目标的空间形状,颜色及运动信息, 最终产生各种视知觉。但是人眼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人对物体远近的知觉。人眼能够在只有上下、左右的二维光学映象的基础上看出物体的深度, 这主要是双眼视差和单眼线索的作用,单眼线索包括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极差、结构极差等。双眼线索有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等。但研究表明在缺乏其它客观线索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更主要的是双眼视差。

本实验主要运用黑姆赫兹的三针实验并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进行单双眼的不同控制条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的差异,通过判断不同条件下被试者的深度知觉阈限来得出深度知觉的差异。

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是:在单双眼的不同控制条件下被试的深度知觉有显著差异。

1、被测试者坐于离标准刺激2m处,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窗成水平位置,可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主试者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此时比较刺激自动离开标准刺激最远处停下。若测试过程中,电源开关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则主试者可按一下复位键亦可使比较刺激处于初始位置,即停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 3、由被试者操作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 4、主试者从标尺读数中观察被测试者的测定误差。

四、实验结果

从远到近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0.5cm:从近到远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0.24cm

五、实验讨论

1、记录同组被试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性。

从远到近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0.29cm:从近到远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0.13cm 从远到近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5.14cm:从近到远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1.68cm 从远到近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1.26cm:从近到远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1.43cm 从远到近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1.01cm:从近到远的深度知觉平均数为0.64cm

…… …… 余下全文

篇八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心  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室名称:三教八层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                

实验名称:速度知觉  指导老师:刘洋  班级:心理10-1    

学号:1007241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20111018 

摘要

速度知觉反映了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本次实验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0级学生为实验被试,测量每个人的速度知觉,探究影响速度知觉的因素和时间知觉与速度知觉的联系。通过在水平、垂直和平面三种运动类型速度知觉的差异分析,得出运动方式在慢速运动时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得出速度知觉和时间知觉存在显著性相关。

关键词

速度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类型

前言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是工作操作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速度知觉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在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中,培养对跑速的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建立对跑速的感知能力能够使其在训练中较好地执行完成教练员训练计划的要求,在实际比赛中能够正确合理地分配体力,避免对手利用变速跑和牺牲领跑的干扰,使赛前制定的跑的战术得以有效实施。

速度知觉是安全人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如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或塔吊操作人员要判断并控制起吊物体在垂直方向的速度,以便安全地吊起或放下被吊物体,还要判断水平方向的速度,以便安全地在水平方向移动被吊物体。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