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化学课堂观察报告1

课题(一):《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高一(14)课  孙美丽老师

⑴、观察分析

①问题的思维层次分析

②学生回答方式统计表                        ③教师理答方式统计表

⑵、评价与建议

①本节课教学中能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核心问题的设计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化学知识和经验。从学生回答来看,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是核心问题的思维层次以认记与推理层次为主,对学生的思维挑战性不够,如本节课设置了单调的8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要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②本节课课堂提问虽然比较精准,但问题预设性强,从核心问题的思维层次看,创造性问题的设计还有更加优化的空间,可适当增加增加探究式、开放式的问题,如:Al(OH)3的制备方案可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评价,也可针对Al3+、AlO2-的水解及应用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③教师的理答适当减少追问与点拨,多一些时空让学生思考,多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归纳系统的知识,这比教师的不断追问与点拨效果更好,如:Al、Al2O3、Al(OH)3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规律归纳,完全可以让学生观察后得出。

④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更多的多样化,如多一点自由答,少一点齐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交锋、思维碰撞。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Al(OH)3的两性电离,Al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的分析完全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后,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慈湖中学     叶晓松

…… …… 余下全文

篇二 :贵定县20xx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感正稿

贵定县20##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记

贵定一中       姚顺江

20##年10月21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定县教研室举办的“贵定县20##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本次活动为期五天,比赛场地设在贵定县第三中学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四个课题,课题以抽签决定,共14人代表学校参赛,有2位选手抽到的课题为《爱护水资源》、有6位选手抽到的课题为《水的净化》、有6位选手抽到的课题为《化合价》, 本次全县优质课评选参赛的14节现场教学课的课题如下:

听完14节课,参赛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不乏亮点,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总结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及体会:

本次优质课中出现的亮点

1、精彩的导课设计

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1位老师以学生阅读课文完成投影习题, 2位老师以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导课,7位教师以图片导课,1位教师以设疑激趣,3位教师以复习教学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样是以图片导课,三中的涂贵老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在杭州西湖、长江、黄河美景图片中畅游,趁学生沉醉在美景中时,在此时加入几张相关的水污染图片大煞风景,借机话锋一转,以幽默的语言讲述生活中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情感。让这堂课的引入较为成功。

2、新教学理念的体现

洛北河中学葛丽老师设计的“读一读”、“填一填”、 “算一算”、 “测一测”和新巴中学刘罗双老师设计的“看一看”、 “想一想”、“说一说”、 “练一练”“做一做”等内容,这种“教师让位课堂的行为”在今天对于大多数教师需要勇气,这种挑战性设计体现了“把结论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双主体关系,重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应该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入和深入”的教学有效性理念。

…… …… 余下全文

篇三 :化学课堂观察报告2

课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三(13)课  李岚老师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课的学生学习投入状态分析

第一阶段(5分钟):问题引入时,有1人没投入,原因还在课桌里面找课本和复习用书,说明该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其他学生都做得很好。

第二阶段(10分中钟):问题(一)有关江苏卷第14、15题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考虑建模或用等效平衡思想时,学生投入率为100%。原因是教师语言准确,简洁,对学习任务的描述明确,同时与该教师在平时对化学用语重要性的强调是分不开的,但是对于“惰性气体”(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对化学平衡以及等效平衡方法和技巧时,方法教学不突出,方法的指导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当时有很大部分学生不能应用。

第三阶段(20分钟):问题(二)有关09年广东高考题、12年天津高考题和13年山东高考题的教学,2人发呆,1人看窗外,16个人看自己的辅导用书或没有动笔。原因是此题的题干辅导用书上有,学生看自己的书相对轻松,看投影比较累。还有就是教师让一学生站起来回答整个流程涉及的反应原始时,学生的声音过轻而教师没有做适当地及时处理,所以课堂成了一对一的单一交流,其他学生自然都投入了自己个人世界而脱离了课堂整体。到了学生动笔书写建模时,投入率又回到了100%,接下来涉及Qc与K对学生而言是,有新感觉,所以投入率高。学生热情高涨,处于兴奋状态,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的挑战,当展示模型成果时,真的是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学生真正地融入了课堂,达到了课堂的高潮。原因是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梯度地螺旋式上升地设置问题,让学生不仅吃得饱,而且吃的好,所以个别学生出现分化已经无从着手,没办法思考了。

第四阶段(5分钟):6人没有投入,原因是学生自己前面的不懂完全失去兴趣,干脆放弃,只盼着早点下课的心理作怪。

总的来说,教师严密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总投入率较高,教师高昂的激情,学生饱满的学习状态,是一堂轻松愉悦的课。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初中化学研修组研课报告

20##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观评课研修组

研课报告

市县(区):潍坊市

二、研课报告

…… …… 余下全文

篇五 :观课报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复习》观课报告

观察点:教学过程

观察人:刘丽芬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九年级化学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袁美清老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有效复习,将所学内容进行了巩固提高。经过集体备课,袁老师又精心的进行二次讲课,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反馈展示---------精讲点拨的课堂教学流程,课堂主线非常清晰。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教学重点突出,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了多个层面的活动,如写基本的方程式,根据图片写方程式等。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学案设计的很好很实用。

2、做到了精讲点拨。袁老师充分发挥了老师的支架作用。有必要的示范,有重难点的解疑,将知识进行了梳理,引申和拓展。

3、在学生活动中老师及时的给予了反馈、矫正、启发、强化。例如,教会学生自信的在课堂中展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能对学生进行多元、正面评价,与学生互动融洽。

4、袁老师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有效的整合教材。在题目的选择上更注重了基础,可以增加典型的中考题。增加根据信息书写方程式的练习。

教学建议:课前预习的处理可以采取小组互相讨论、组长展示解疑的方式会更好。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中化学课例研修报告

《物质性质的探究》反思式课例研修报告

张军成 化学 西信中学

一、教学背景:

在第一章前几节已经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探究”,本节以探究金属铜化学性质为载体,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主动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并学会对结论进行反思与交流。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巩固给固体加热的操作技能。

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完成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并能提出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二、课文解读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探究”,要求学生理解探究的思维方法和步骤,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具体教学中,要体现两个教学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实验,用简介,学生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二是实践性原则,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整个探究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 初步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2,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4,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假设,进而设计实验予以判断。

2,保证课本实验的成功。

3,学习如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断,得到结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改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哪些内容?化学性质怎么得出?

叫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

引人课题: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内在特点,而物质的变化是其外在表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物质的重要属性,要认识和使用物质,就必须了解和研究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易观察或测量出来,要通过化学实验去探究。

…… …… 余下全文

篇七 :初中化学论文新课程里的化学观

初中化学论文

盐津县中和中学

吴燕

20xx年4月5日

感悟新课标中的初中化学

中和中学 吴燕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需要强化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 …… 余下全文

篇八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观课报告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观课报告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注意到有关事物,并产生求知欲而发生兴趣。只有学生饱含兴趣获得的那些知识,才会巩固而长久地保持在他的记忆中。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激发剂”。今天,我们对青州市旗城中学王志恩老师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节课进行观课,更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从整体来看,本节课非常值得我学习。主要特点如下:

1.王老师对课标和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本节知识内容不属于化学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但让学生系统了解有关人体元素,建立元素化合物与生命活动的联系,就是对所学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本节课紧紧抓住“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加强联系生活、社会实际,丰富生活常识。通过学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等,学生认识到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角度,还可对元素进行不同的分类,从而进一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树立关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明确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2.王老师从“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认真分析学情,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讲授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时,采用小游戏“四兄弟争先”的表演形式,把难记忆的知识形象化,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然后,又通过猜谜语的题目进行巩固,效果很好。通过“设计广告用语、为家人设计食谱”等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一日三餐的重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王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主线明确,符合学科基本思想、方法。在本节课开始时,通过让学生观看两段视频“长寿村的秘密”导入新课、“专家辩论讲座”确定元素的重要性,

很有说服力,提高课堂效率。接着通过“目录导航”中的三个学习主题和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通过设计食谱,课堂检测反馈本节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