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李灵辉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突发性、公共性、多样性、复杂性、高频化、社会危害严重性、国际互动性等特征。

【我的笔记】

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事件类别包括:传染病(包括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流感样病例暴发)、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环境因素事件(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归类于空气污染)、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服药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高温中暑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基本原则为“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如下: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具体分级标准详见《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

【我的笔记】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工作、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 …… 余下全文

篇二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 一、传染病:法定报告管理的共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xx年12月1日实施)规定的37种法定传染

病;

? 20xx年5月2日,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 20xx年10月28日,将20xx年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甲型H1N1流感调整为丙类

传染病,并纳入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项目考核评分表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职责:传染病诊断、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传染病登记簿。

具体工作: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 两卡填写必须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病人现住址填写必须详细,不漏

项。 保存至少3年

– 建议加强对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GB)的学习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职责:按照原卫生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xx年6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006)等要求进行报告,主要的原则:属地化管理(谁发现、谁报告)

具体工作:

– 1. 传染病报告程序与方式

– 实行网络直报 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

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余下全文

篇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初步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卡说明

填报单位(盖章):填写本报告卡的单位全称

填报日期:填写本报告卡的日期

报告人:填写事件报告人的姓名,如事件由某单位上报,则填写单位

联系电话:事件报告人的联系电话

事件名称:本起事件的名称,一般不宜超过30 字,名称一般应包含事件的基本特征,如发生地,事件类型及级别等

信息类别: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

突发事件等级:填写事件的级别,未经过分级的填写“未分级”,非突发事件仅适用于结案报告时填写确认分级时间:本次报告级别的确认时间

初步诊断及时间:事件的初步诊断及时间

订正诊断及时间:事件的订正诊断及时间

报告地区:至少填写到县区,一般指报告单位所在的县区

发生地区: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如发生地区已超出一个乡镇范围,则填写事件的源发地或最早发生的乡镇(街道),也可直接填写发生场所所在的地区

详细地点:事件发生场所所处的详细地点,越精确越好。

事件发生场所: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如是医疗机构,其类别:选择相应类别,并选择事件发生的部门。如是学校,其类别:选择学校类别,如发生学校既有中学,又有小学,则为综合类学校,余类似

事件信息来源: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途径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详细来源,机构需填写机构详细名称,报纸注明报纸名称,刊号、日期、版面;电视注明哪个电视台,几月几日几时哪个节目;互联网注明哪个URL

地址;市民报告需注明来电号码等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广播需注明哪个电台、几时几分哪个节目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指传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

新报告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病例数

新报告死亡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死亡数

…… …… 余下全文

篇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书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书写

为了保证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及时、规范传递与总结,有必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写作进行明确的分类和科学规范。良好的调查报告写作有利于及时明确调查工作的目的,真实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起因,并客观评估各种暴露的危害,科学回顾与总结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并对有效防控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写作是促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历史档案和法律证据,也是基层公共卫生业务人员及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开展应急报告写作学习的范式。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类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类型,根据调查事件发展过程、应用目的、所涉及的内容通常分为三大类型:

(一)根据调查事件发展过程分类

根据所调查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调查报告的撰写时间,调查报告分为发生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阶段报告等4类。

1.发生(初次)报告

发生(初次)报告是在事件发生后或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后,根据事件发生情况及初步调查结果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主要针对事件的发生信息来源、发现过程及事件的诊断或特征进行的描述,简要分析对事件性质、事件背景、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的判断等;简要介绍已经掌握的事件相关特征资料,如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简要分析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初步分析事件的原因(可疑因素);简要介绍临床症状和实验室依据和已采取的干预措施等,如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进程报告主要用于动态反映某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进展、干预效果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前期工作的评价和对后期工作的安排或建议,同时也是对初次报告进行的补充和修正。一般地,发生报告应在开展初步调查后的当天完成,进程报告应在开始调查后每隔l~2天完成一份。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和现场控制措施的落实,如果事件趋于逐步稳定,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在现场调查处理的中后期,进程报告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情况相应延长。

…… …… 余下全文

篇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和时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范围

六、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九大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项目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

健康教育 :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预防接种 :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 …… 余下全文

篇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记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记录

(接到报告)

接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接报人: 报告单位: 地址: 报告人: 联系电话号码: 报告内容(请注明时间、地点、发病人数、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查询事件发展经过记录: 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 事件处理意见:

单位领导(签字):

上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报告人: 上报单位: 接报人: 事件处理基本过程: 事件处理结果: 处理人(签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记录

(主动发现)

发现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发现人: 发生情况(请注明时间、地点、发病人数、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事件发展经过记录: 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 事件处理意见:

单位领导(签字):

上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报告人: 上报单位: 接报人: 事件处理基本过程: 事件处理结果: 处理人(签字):

…… …… 余下全文

篇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程序

及时处理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于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保障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本市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卫生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市政府管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精神,现就本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处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原则

  (一)首接负责制原则

  当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诊治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卫生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报告所在地的区县疾病控制机构和(或)卫生监督机构。事件所在地区内首先接到报告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首接单位”)为突发事件的责任单位,其职责:一是负责做好事件情况的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向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市级业务机构进行报告,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置;二是在联合处置时,首接单位负责现场处置的牵头工作。

  (二)分级处置原则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分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特大事件三级,实行分级处置的原则。

  一般事件由区县业务机构(即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下同)按照职能划分,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不开展调查和处置,同时及时将事件情况、进展报告市级业务机构,必要时可请上级业务机构给予指导。在事件处理结束后3日内出具调查报告。

  重大事件应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由区县业务机构按照职能划分进行处置,市级业务机构应参与调查、处置。事件调查处理完成后,区县业务机构应当在2日内出具调查报告。

特大事件由市卫生局视事件情况提请市政府指挥,必要时提请市政府启动应急指挥办公室。市级业务机构和事件所在区县的卫生行政部门、业务机构按照职能划分组成现场处置小组进行应急处置。在现场处置过程中随时报告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在事件处理结束后,负责调查处理的市、区县业务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出具调查报告。

…… …… 余下全文

篇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师有关部门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同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相关信息。

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三十团医院、疾控中心全体职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2、报告程序和时限

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突发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突发事件监测机构报告,同时向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接到或发现突发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突发事件监测报告机构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或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蔓延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3、报告方式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事件后,应以最快方式报告,并及时报告书面材料。

4、报告内容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进程等,每一起突发事件必须

做初次报告、阶段报告、总结报告。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

初次报告要求在发现和报告突发事件后6小时内完成。初次报告必须报告的信息有:突发事件类型和特征、发生地点、时间和范围、受害人数、事件的地区分布以及已采取的相关措施等内容。

阶段报告应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应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应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