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以课文为载体,以课堂为契机,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赵海霞

以课文为载体,以课堂为契机,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赵海霞

(香河一中 河北 廊坊 065400)

摘要:英语新课程把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必然是以听、说、读、写这几样语言技能的发展为基础的。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之一---概括总结能力---的时机在课堂,课文就是极好的训练材料。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教学 课文 阅读理解 概括总结

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根据20xx年《考试说明》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其中一个主要测试方向是测试考生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主旨题难度较大,是区分高考分数等级的题目之一,因此掌握此类题是高考制胜的关键。正因如此,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概括总结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考英语的这一测试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英语新课程把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认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外语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必然是以听、说、读、写这几样语言技能的发展为基础的。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时机在课堂,课文就是极好的训练材料。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课堂教学与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不少教师往往把教学课文的重心放在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法现象的讲解上,而对文章的结构、体裁、风格漠然视之,拘泥于学生对所读材料的表层理解,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对所读文章的要点进行有效的推断,也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影响了理解的整体性和准确性。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有些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思进取、不愿创新,因循守旧已成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第二,包括语法在内的语言知识的处理相对容易,而概括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对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原因在于文章世界,千变万化,有些文章的结构扑朔迷离,分析起来需要些时间和精力,概括其主旨大意需要有点功底和探求精神。

…… …… 余下全文

篇二 :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卷应试篇

第二章 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章 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几乎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它能够全面反映考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考生应当加强对自己的分析、归纳、理解、概括能力的训练,学会从众多事物中寻找主要事物,从一组材料中寻找关键句子,从众多材料中寻找中心段落,从表面现象中发掘本质问题。

第一节 总结概括的基本要求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材料大约在四五千字左右,而题目往往是要求用150~200字的篇幅来概括材料的内容或所反映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有高超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考生在概括材料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概括的角度要准确

概括的角度是指作者想从哪个方面反映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概括的角度偏离了作者的意图,那么它就是一个不成功的概括,就不会获得高分。因此,考生在总结概括问题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针对材料反映的主旨提出,千万不可离题千里,任意发挥。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全面理解材料,多思考、多权衡,找出最恰当、最中肯的角度进行概括。

二、概括的要素要清楚

叙述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它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讫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楚。在这些要素中,交代时要简略,要突出其与人物、事件、中心联系的一面,而对人物和事件,则要进行细致的叙述,因为这二者是叙述的核心、重心。

三、概括的顺序要合理

材料有了选择和加工,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主题或中心,还需要一定的顺序来组织,这样,才会给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安排得巧妙,还会有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对申论材料的概括可以按逻辑顺序,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

…… …… 余下全文

篇三 :如何提高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很重要。总结,即在知识体系中划分出重点和要点,通过重点和要点把知识的主旨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归纳,即是把知识进行归类,在知识间建立各种联系,使整个知识体系组织得更有条理。知识通过总结归纳之后,无论是记忆、理解还是应用,都要轻松方便许多。

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呢?

学习中的总结归纳即是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重新组织并表达出来,本质上是对大脑中已摄入知识(注意:不是对书中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大脑中积累知识越多,大脑在知识间进行联系和区辨的能力就越强,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就更轻松。因此,提高总结归纳能力,首先要多阅读,多积累素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见多才能识广。

在学习中,如果只学了部分知识,就开始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或者,对知识还相当陌生,就开始总结归纳,此时,总结归纳出来的知识结构未必对知识有整体性的把握,未必能很好地兼容后续要掌握的知识。因此,学习的开始阶段,可不急于总结归纳,不急于下判断,作结论,保留部分知识的不确定性,保持对知识的开放状态。当对整个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自己站的位置更高以后,总结和归纳才会更有条理。总结归纳更多是用在复习中对知识的回顾和重组,而不是一边学习一边就总结归纳。

写作的能力是总结归纳能力的基础,因为良好的写作能力,其背后体现的是良好的思维能力、良好的对思维中素材进行取舍和组织的能力。当遇到好的文章、好的笔记、好的论述答题、浅显易懂的书籍时,可对这些范本多观摩多模仿,并选择性地背诵一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在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平日里多思考一些这类的问题:一本教材,若自己来编排,该如何确定目录顺序?若把知识向别人讲解,该从何开始讲起?该先讲A还是B?当你这样思考时,你已在进行总结和归纳了。也可从模仿老师、他人或网上的笔记,把书上知识用目录树或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逐渐过度到自己独立地建立出更加完善的笔记结构。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三步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三步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大学生村官申论作答的技巧与方法很多,不同题型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在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技巧学习过程中,考生很容易产生迷惑心理。但中公大学生村官考试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住了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着重测查的能力,就能够自如地掌握种种作答技巧,最终达到“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效果。

申论应考者需要具备阅读理解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五大能力。而在这些能力中,作答的基础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申论考试规定应试者按照作答要求、结合给定资料进行回答,因而应试者必须准确理解作答要求和给定资料内涵,才能够交出令人满意的申论答卷,这就决定了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地位。

然而,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篇幅大都在6000字之上,内容从背景事件的展现到各方观点的论争,信息量十分丰富,如何有效地从这些庞杂的材料中概括、提炼出主要内容是作答申论的另一项基本能力。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多年授课经验,发现很多考生申论作答不到位的原因就是归纳概括能力不强。以下,中公专家为大家带来以下几点方法技巧,帮助考生有效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一,读懂题目、明确要求,保证对给定资料进行提炼概括的针对性。

归纳概括类题型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因而一定要使“所答”是“所问”,这个严谨的要求促使考生在进行概括时必须知道正确的理解方向。

二,比较异同、细心归类,以类别意识、归纳思维促进理论内容的提炼。

归纳,作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指的是从一系列特殊案例中,通过异同的比较,着眼于各个特殊中的“同”,发现这些特殊之中的普遍性。因此,要做好归纳概括,必然要增强归类意识。

如上例所述,我们缺失的“安全预期”、“心理准备”与“心理认同”中,三者都带有对即将发生的事件的恐慌,“安全预期”是对即将发生的事件的安全性持有怀疑,“心理准备”是对某事件可能带来的变化有恐慌,“心理认同”是对即将介入现状的某事件有不安与排斥。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归纳思维,概括出“安全感缺失”这一重要得分点。 三,多加积累、强化理论,准确理解案例故事所蕴含的理论问题。

…… …… 余下全文

篇五 :知乎问答-如何提高自己归纳总结能力

知乎问答-如何提高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

问题1:你真以为王利芬归纳的佳宾的观点吗?你真以为王利芬是在场上做的归纳吗?

作为CCTV的大牌节目的主持人,都是千锤百炼,即使是完全不做准备,也是离不开几十数百场主持的功夫。或许之前的节目不是这个话题,但是她已经积累了可以作为通式的表达结构,以及对场面的分析结构,形成了条件反射在分析问题,形成了条件反射在总结问题。

我以前看过对王利芬的采访,其实,一个活动,主持人要准备的话题,可能比主讲人更多,而且要提前制作提词,形成接口。对主讲的人的话题,有着充分的知识积累,以及语言准备,才能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游刃有余。

所谓的归纳,有的时候,只是王利芬对场上演讲,以及自己准备内容的梳理,当然更有可能是和主讲人思想上交流的对自己原有见解结合主讲人思路的提升。

问题2:怎么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

就是要多写,而且要形成扁平式的表达结构。

这里逻辑不能乱,扁平式的表达结构并不是一种演讲上的八股。 而是最适合人类思维接收的模式。

人类并不是各个都是过耳不忘。

使用铁塔一样的逐步提升的表达结构,除非是演讲高手,否则听众很难组织你的演讲。

使用金子塔结构,第1点,第1。1点。第1。2点,听众早就乱套了。 只有扁平式的表达结构,适合普通听众分析。

平时要多练习。

总-分-总的表达结构。

说真的,真的没有比多写小品文更好的练习归纳功力的方法了。

问题3:怎么提高自己归纳的言论的优美程度?

还是小品文开始

每天逼自己写一个关于时政的小品文式的演讲稿

开头必须吸引人。

吸引人有多种模式,每天使用一种就够了,总之一定要吸引人,对于演讲稿来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笔者有着迷信一样的看法。就是好打开头是,对于演讲者是一个磁铁,会逼着演讲者爱护自己的这篇稿子,把优美的词汇和才思吸引出来。

开头有很多种 举例:复杂句式。 或许,或许,或许,我真的不得不这样说,巴黎也不外如此。。。。。。 举例:深临其境,利用图象刺激打动观众心理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申论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卷应试篇

第二章 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章 如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几乎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它能够全面反映考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分析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考生应当加强对自己的分析、归纳、理解、概括能力的训练,学会从众多事物中寻找主要事物,从一组材料中寻找关键句子,从众多材料中寻找中心段落,从表面现象中发掘本质问题。

第一节 总结概括的基本要求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材料大约在四五千字左右,而题目往往是要求用150~200字的篇幅来概括材料的内容或所反映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有高超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考生在概括材料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概括的角度要准确

概括的角度是指作者想从哪个方面反映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概括的角度偏离了作者的意图,那么它就是一个不成功的概括,就不会获得高分。因此,考生在总结概括问题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针对材料反映的主旨提出,千万不可离题千里,任意发挥。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全面理解材料,多思考、多权衡,找出最恰当、最中肯的角度进行概括。

二、概括的要素要清楚

叙述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它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讫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楚。在这些要素中,交代时要简略,要突出其与人物、事件、中心联系的一面,而对人物和事件,则要进行细致的叙述,因为这二者是叙述的核心、重心。

三、概括的顺序要合理

材料有了选择和加工,要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现主题或中心,还需要一定的顺序来组织,这样,才会给人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感觉。安排得巧妙,还会有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对申论材料的概括可以按逻辑顺序,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

…… …… 余下全文

篇七 :归纳总结能力培养

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策略研究

                   抚松外国语学校:周连红

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概括和总结是思维训练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概括能力训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常常听有些学生抱怨说:“老师一讲就明白了,可是再遇到时就又不知从那下手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因为是学生平时学习上缺乏一种“归纳总结”的好习惯才造成的。 

有的学生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他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急的满头大汗没办法,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学习也是如此,要学会自己整理,把知识很有条理地“放入”脑海里,什么时候应用,提取出来就会很方便。 

很多学生只知道用功地苦学,而没有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他那里是分散的、孤立的,没有连成片,没有长成知识树,当然在应用时就不知道从哪里提取,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人的大脑就像一间仓库,只有按一定规律进行存储,在使用时才能快捷地找到并提取。 

归纳总结相似题目的类型,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当学生会对所做的题目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学生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学生们经常会发现,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可是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学过的章节,不知重难点;检测多遍的知识,仍然稀里糊涂;同一类型的问题做过多次,还是束手无策……这些现象在数学学习中很普遍,这是学生数学归纳能力欠缺的表现。 

…… …… 余下全文

篇八 :归纳概括能力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

申论大纲对综合分析的解释是这样的“要求对给定资料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或归纳。多角度思考归纳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这里明确告诉了考生对于综合分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分析,一种为归纳。

所谓的分析就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而所谓的归纳,就是“归而拢之,使答案有条理”。将分散的要点,整合聚集在一起,这样的能力,不需要过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需要将材料当中的要点发掘出来,合在一起即可。

对于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时候其实都是确定分析方法后从材料中去找那些相关的要点,而这些要点,只需要归纳即可。综合分析常见题型分为三类,一类是谈启示的启示型分析;一类是谈解释的理解型分析;一类是谈看法的评价型分析。无论是哪类题型,本质都是一样的。

以理解型分析为例。题目如下:“给定资料 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 250 字。对于这道题目。第一步需要仔细审题,找准关键词。题目重点就是 “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长城”=物质文化遗产;“比”;“财富”。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我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重要”。那么第二步,我们可以确定分析思路。即找到这样说的理由,为什么非物质更加重要的原因,也就是他重要性的表现。第三步,回到全部给定材料,找到这些内容即可。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比文化遗产更重要呢”?在材料中,有对这些内容的直接描述。比如材料1说到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价值,礼俗、工艺等民间文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实用价值;传承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能在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表明国文化的独特性,增强民族归属感和凝聚力,具有精神价值材料2、3、4说民间文化形态具不可再生性、消亡速度快,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面临断裂的危险。这些都是我们从材料中直接挖掘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