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林学院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班级:20##级

…… …… 余下全文

篇二 :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 …… 余下全文

篇三 :4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

3、    评价单元的划分

4、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5、    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性,结合特定土地用途对特定土地质量的要求,对土地资源针对特定土地用途的适宜性及适宜性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建立在生态适宜性基础上,达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评价单元的划分

土地资源评价之前,应先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农用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有三种方法。

一、   以土壤类型为评价单元

以土壤图为基础,以土壤类型作为评价单元。其优点主要是能充分利用土壤调查中的资料,是有较好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基础,只要将土地评价地区的土壤图连同土壤调查报告收集起来就可以确定土地评价单元的数量及其位置。其主要问题是土地评价单元在地面上往往缺乏明显限制,在许多情况下往往和地面的地界和行政界不一致。

二、   以土地利用类型为评价单元

就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图斑为评价单元,是农用土地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土地评价单元的界限在地面上与田块的分布完全一致,用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评价单元便于各种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基层生产单位的应用。其主要问题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选取很困难。因为土地性质只能在一个土地类型单元内才相对均一,而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可能由多个土地类型构成,这样土地性质的选取就比较困难,从而可能使土地评价工作很难进行,或者使土地评价的结果不准确。

…… …… 余下全文

篇四 :土地适宜性评价

成都土地适宜性评价

苏嘉琪20116661 谭雪娇20116662王霞20116663

摘要:模糊综合指数评价是多种模糊因素所影响的是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是一种定量研究多种属性事物的工具。引入模糊数学的概念是符合土壤质量评价的客观要求的;模糊是指边界不清晰,是事物的一种客观属性,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是事物的差异之间存在的中间过度过程。本文主要通过模糊综合指数法来对成都地区进行土地适应性评价。

关键词:模糊综合指数法;土地评价;成都。

Abstract: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is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are fuzzy things or phenomena overall assessment is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tool for a variety of attributes of things. The concept of fuzzy mathematics is consistent with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soil quality requirements; fuzzy boundary is not clear, is an objective property of things, there is no clear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are the differences that exist between things over the middle of the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index to areas of land in Chengdu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 …… 余下全文

篇五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长岭镇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一、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

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土地开发提供依据,以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分类系统由土地适应性纲、土地适应性级、土地适应性亚级、土地适应性单元构成。本实验以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对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应性进行分级。

二、准备工作

    确定评价目的,评价要达到的目标,评价过程采取的方法手段以及基本原理;拟定评价的工作步骤,使评价工作有序快速的进行;根据评价目标以及方法手段,搜集评价区相关的资料,以保证评价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与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地段,它是土地评价和土地量算的基础。本实验考虑到评价工作的便利性以及资料的可获取性,以长岭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单元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

四、选择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

    评价单元确定后,要搞清楚每个评价单元内土地相应的实际性质。针对评价的土地用途对土地的要求,选择反应土地性质的评价因子,从中选择一些作为参评因子。

参评因子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参评因子对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

2、要考虑参评因子的稳定性;

3、要考虑获得有关数据的可能性;

4、要考虑参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考虑以上四条原则,集合长岭镇土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七个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它们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土壤污染状况、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障碍层深度、PH值、有机质含量(表1)。

表1                宜水田类(st)评价因子及指标表

…… …… 余下全文

篇六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分为纲、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

1.土地适宜纲

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或不适宜。经济原因居多,土地的适宜或不适宜即以这些原则划分。

2.土地适宜级

反映适宜性的程度,可按照纲内适宜性程度递减的顺序用连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分三级:S1、S2、S3。

? S1级是高度适宜。

? S2级是中等适宜。

? S3级是临界(勉强)适宜。

? 适宜性程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投入和收益的相互关系。

? 在不适宜纲内通常分为两级:当前不适宜类(N1)和永久不适宜类(N2)。

? 当前不适宜类(N1):当前技术和现行成本下不宜加以利用。 ? 永久不适宜类 (N2):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

3.土地适宜亚级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亚级用小写字母附在适宜级符号之后的方法来表示,如S2m。S1级无适宜亚级。

4.土地适宜单元

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级的续分,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同样程度的适宜性和相似的限制性。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管

理要求的细节方面都有差别。适宜单元的划分对于农场一级的土地规划很有意义。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宜亚级之后,如S2e-1、S2e-2。

二.评价规则

? 1.评价的深度

? 2.参评因素

? 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种类

? 4.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 5.土地利用与土地属性的比较

? ⑴要求的匹配。

? ⑵环境影响

? ⑶社会经济分析

? ⑷实地验证

三.具体评价步骤为:

1.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确定:

划分方法:一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为评价单元;二是以土地类型图图斑为评价单元;三是土壤类型图图斑为评价单元;以上几种方法均有其可取之处和不同程度的缺陷,为此,可以利用ARCGIS软件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影响土地质量的参评因子分级图层进行叠加,选取最小图斑作为基本的评价单元。

…… …… 余下全文

篇七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

在本实验中,我选择的作物是甘蔗。

一、经过调查,以下是甘蔗生长条件、习性的基本介绍:

1、生长习性: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2、种植条件以及产区: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如以温度线为世界蔗区的分布是年平均气温17~18℃的等温线以上。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达1500米。在中国云南的滇西南蔗区,海拔已达1500米~1600米。中国地处北半球,甘蔗分布南从海南岛,北至北纬33°的陕西汉中地区,地跨纬度15°;东至台湾东部,西至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其分布范围广,为其它国家所少见。中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xx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大陆的中原地区也有分散性大棚种植(如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3、种植地区: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4、分蘖生长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甘蔗幼苗一般在长出5~6片真叶时,基部节位上的腋芽才能发育成分蘖。分蘖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品种:小茎种的分蘖能力较强,分蘖较多,中茎种次之,大茎种的分蘖能力最弱。 温度:分蘖要求的最低温度为20℃,30℃是分蘖的最适温度,超过30℃,分蘖受抑制。 水分:试验结果表明:有灌溉条件的蔗田比无灌溉条件的蔗田,每株分蘖增加1.04个。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即土壤手捏成团,落地散开时,最适合分蘖的发生。

…… …… 余下全文

篇八 :土地适宜性评价

7.2 耕地质量评价

项目区位于**省**市**县陈家乡,属于“**大型水田灌区”的++区范围。建设规模为1655.34公顷,现状耕地面积1218.66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096.7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均为水田,种植作物为水稻。

因水田面积逐步发展,稻田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进十多年大气候的干旱,致使灌溉水源紧张,甚至因水而减产绝收;田间灌、排工程的多年运行,工程寿命已超限,年久失修,工程效益降低,调水、排水均“卡脖子”;农业生产形成的改变,管理维修不及时;后期发展的水田田间工程随意布设,形成不了盐渍土灌水压盐的条田格局,产量低等因素。项目区的基本农田已趋于逐步向低产田退化的现象,耕地质量逐步降低。

1、土地用途的确定

根据本次规划的初步目标,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方向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遵循项目区的种植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原则,项目区建成后主要仍以稻养蟹、稻养泥鳅的立体农业模式。因此,本次适宜性评价按照水稻对项目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价。

2、评价单元的确定

项目区水田的灌溉水源均为河道径流及上游水库的调水,系地表水资源,主要依靠+++灌站、+++灌站、++灌溉站抽水进行灌溉。经灌溉水源工程的机泵设备更新、改造,灌溉水源保证程度提高;灌溉斗渠与排水斗沟形成条田格局及田间灌、排工程的配套维修,渍涝灾害得以抑制。排水标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旱涝灾害对土地适宜性影响减小;交通设施的配套状况等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减弱。因此,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类型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对项目区内土壤实地采样分析,按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原则,我们将项目区按照土壤取样点的地理位臵选定为6个适宜性评价样点。

3、参评因子及其影响权重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整理后的土地用途,参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等资料,确定选择耕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障碍层次、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土壤酸碱度(pH)、灌溉水源、剖面构型等作为本次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其评价标准和权重见下表72: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