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建筑材料总结

第一章  建筑材料概论

1. 按化学成分分类:

 1)有机材料:植物、沥青、合成高分子

2)无机材料:金属—铁、钢、铝、铜

             非金属—烧土制品、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  

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

2.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性质:(与质量有关、与水有关、与热有关)

(一)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材料的密度只与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有关,所以对于同种物质构成的材料,密度为恒定值。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常将包括所有孔隙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也称体积密度。

       只包括闭口孔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视密度。

       大多数材料的体积中包含有内部孔隙,其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除了与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有关外,还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粉状、颗粒状)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密实度: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

(5)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 …… 余下全文

篇二 :建筑材料教学总结

《建筑材料》教学总结

张泽民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学科,我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握这两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希望能给才进入大学并选择建筑专业的学生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从开始执教12级建筑班开始,拿到教材后,我提前通览全书(之前也曾学科)按照学校要求,我编写了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按时按质准备教案上课,为学生讲解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每节的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都详细做了充分准备。

首先,是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我都是提前做好准备,把每章节的课程都先阅览一遍,对该做强调的地方做好注释,因为《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所以有时候理解起来不是很通俗易懂,我自身的学习,再查阅相关资料,我把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学生指出来并加以解释,这个过程,我对每节课的内容更加熟悉,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都了然于心,知识的传达就更加容易接受,这样这个过程做到了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其次,是课程内容。前面讲了我在上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对课程内容烂熟于心,自然讲解渐渐由前面的不连贯变得循序渐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容易接受。由于每章节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且内容理解不相同,我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下载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从效果来看,我相信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了,同时也提高了其兴趣。

再次,是课程的重点难点。对于书中每章节必然有相应的重点难点内容,课前我都做了准备,遇到重点时,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勾画,并提高自己的音量来吸引学生重视,遇到难点时,我一是让大家注意跟着我的节奏学习,多次讲解,多次提示,直到学生能理解,有时我会停下来,让学生提问并解答,以便他们能理解难点问题,同时我会在课前准备一定的例题给学生讲解,以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这部分内容。

…… …… 余下全文

篇三 :建筑材料课程总结

      课程学习总结

                    

              ---作为一名建筑师对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

 

姓    名: 胡     超

学   号:1201081006

班     级:建筑学一班

指导老师:王     青

一、学习过程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对于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作为一名建筑学学生,也是有必要对建筑材料有一定的了解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建筑材料可以算是一个建筑物的细节。所以本学期的建筑材料课程学习中,我也学到了很多。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材料课程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建筑材料进行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材料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但是这些都是笼统的初步了解,建筑学毕竟是作为工科专业,具体到材料的一些技术指标还是有必要进行了解和掌握的。老师也带着我们学习了解了目前主要材料如水泥、钢筋、砂石等的试验过程以及取样方法。

紧接着我们进入到更加具体的学习中,首先学习的是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体积,密度,吸水性,抗渗性等等。学习过程中老师也有所选择,没有让我们学习和计算具体的物理公式。而是强调需要了解到一些在建筑工程中一些材料选用的规范。如土木工程中将软化系数≥0.85的材料成为耐水材料。在设计长期处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结构时,必须选用>0.85的材料,用于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物的材料,其值也不宜<0.75等等。

…… …… 余下全文

篇四 :《建筑材料》知识点归纳

建筑材料

一、      名词解释

1.     晶体:晶体结构是有一定结晶形状的固体。

2.     玻璃体:玻璃体结构是①无固定形状的物质,其②粒子的排列是没有规律的。

3.     胶体:胶体是极其微小的粒子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结构。

4.     密实度:是指材料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5.     孔隙率:是指在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6.     填充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7.     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的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8.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水达到饱和状态下吸入水的质量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

9.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吸收水分后水分占有的体积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数。

10.  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的性质。   用含水率Ww表示。

11.  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用软化系数Kp表示。

12.  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的性   质。 可用抗渗等级P表示。

13.  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的状态下,能够经受多次冻融循环的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不显著降低(不大于25%)、质量不显著减少(不大于5%)的性质。    用抗冻等级F表示。

…… …… 余下全文

篇五 :建筑材料课程总结

建筑材料课程总结

(20xx.1)

牛晓玉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土木工程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1、 授课专业及班级

10级工程造价1、2班

2、 先修课程

3、 教学总学时

34学时,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4

4、 教学目标及要求

目标:使学生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与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组成及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选择的相互关系。

要求:

(1)掌握有关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学会选择应用有关材料;

(2)为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建筑材料问题提供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

(3)初步学会常用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和质量鉴定方法。

5、主要教学内容

1)理论课教学内容

(1)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质及与水有关的性质

(2)石材

天然岩石的技术性质、选用原则

(3)气硬性胶凝材料

主要是有关概念及石灰的性质与应用

(4)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与应用;掺混合材料硅酸盐水泥的组成及性能,特种水泥等。

(5)混凝土

混凝土的应用与分类,普通混凝土的材料组成,新拌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的力学性质,混凝土的耐久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控制,特种混凝土等。

(6)砂浆

砂浆的分类与性质,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特种砂浆等。

(7)建筑钢材

…… …… 余下全文

篇六 :建筑材料总结

第一章 建筑材料概论

1. 按化学成分分类:

(1)有机材料:植物、沥青、合成高分子

(2)无机材料:金属—铁、钢、铝、铜

非金属—烧土制品、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

(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

2.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第二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性质:(与质量有关、与水有关、与热有关)

(一)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材料的密度只与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有关,所以对于同种物质构成的材料,密度为恒定值。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常将包括所有孔隙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也称体积密度。 只包括闭口孔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视密度。

大多数材料的体积中包含有内部孔隙,其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除了与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有关外,还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粉状、颗粒状)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密实度: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

(5)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孔隙率反映材料内部孔隙的多少,直接影响材料的多种性质。孔隙率越大,则材料的表观密度、强度越小,耐磨性、抗冻性、抗渗性、耐腐蚀性、耐久性越差,而吸水性、吸声性、保温性越强。

(6)填充率: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7)空隙率: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体积。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

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

(1)亲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容易被水润湿的性质。θ≤90°

…… …… 余下全文

篇七 :建筑材料部门工作总结

材料在建筑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加强与搞好材料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材料管理工作面广,量大,环节多,性质复杂多变,极易发生问题,通过十几年的材料管理工作,我总结了以下管理经验:

1.优选管理人员,健全管理制度。企业领导要自始至终重视关心材料管理工作,对施工全过程加强管理,做到事前预测分析,事中检查落实,事后评估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和避免损失。

2.要选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较高政治觉悟、较好业务素质,较强事业心的人员参加材料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材料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外打好交道,对内当好家。

3.建立一套完整的材料管理制度,包括材料的目标管理制度、材料的供应和使用制度及奖罚制度。以便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运输、储备、供应、回收和利废,并进行有效的控制、监督和考核,以保证顺利实现承包任务和材料使用过程的效益。

4.加强材料计划管理。施工项目材料计划是对施工项目所需材料的预测、部署和安排,是指导与组织施工工项目材料的订货、采购、加工、储备和供应的依据,是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计划可根据其内容和作用分为:材料需要计划即供应计划、采购计划和节约计划。工程项目开工前或开工后15天内必须拿出整个项目的材料用量计划,并根据施工生产计划编制季度、月度材料计划。季度材料计划使项目材料计划具体化,是根据施工计划编制的,可对项目材料计划进行调整,它是用来核算项目季度各类材料的申请量,落实各种材料的订货、采购和组织运输。月度材料计划是以单项工程为对象,结合施工作业计划的要求而进行的施工前供料备料计划。它是直接供料、控制用料的依据,是项目材料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要求全面、及时、准确。

5.把好材料采购关。要建立以领导分工负责,由财务、仓库及采购人员组织的审查小组,严格审查材料采购合同,对采购物资实行三对比的办法,即比材料质量、比运距,坚持质量择优而选、价格择廉而买、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增加材料管理的严肃性和透明度。采购人员必须做到腿勤、眼勤、嘴勤,熟悉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在采购具体材料前首先要向供料单位索取产品合格证或出厂质量证明单,并对证明单上所列各种材料、质量、数量、规格认真审查,将证明单、合格证或试验单送交验收人员和资料员。采购、调拨人员在采购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情况要作详细记录以便备查,对各种材质证明要有登记和签收手续。

…… …… 余下全文

篇八 :建筑材料教学心得体会总结

《建筑材料》教学总结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加之是建筑专业的基础学科,我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握这两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希望能给才进入大学并选择建筑专业的学生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从开始执教12级建筑班开始,拿到教材后,我提前通览全书(之前也曾学科)按照学校要求,我编写了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按时按质准备教案上课,为学生讲解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每节的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都详细做了充分准备。

首先,是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我都是提前做好准备,把每章节的课程都先阅览一遍,对该做强调的地方做好注释,因为《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所以有时候理解起来不是很通俗易懂,我自身的学习,再查阅相关资料,我把不容易理解的地方给学生指出来并加以解释,这个过程,我对每节课的内容更加熟悉,每章节的教学目的及要求都了然于心,知识的传达就更加容易接受,这样这个过程做到了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其次,是课程内容。前面讲了我在上课前都做了充分准备,对课程内容烂熟于心,自然讲解渐渐由前面的不连贯变得循序渐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更加容易接受。由于每章节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且内容理解不相同,我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制作PPT课件,下载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从效果来看,我相信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了,同时也提高了其兴趣。

再次,是课程的重点难点。对于书中每章节必然有相应的重点难点内容,课前我都做了准备,遇到重点时,我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勾画,并提高自己的音量来吸引学生重视,遇到难点时,我一是让大家注意跟着我的节奏学习,多次讲解,多次提示,直到学生能理解,有时我会停下来,让学生提问并解答,以便他们能理解难点问题,同时我会在课前准备一定的例题给学生讲解,以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这部分内容。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