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计算机网络最新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重要知识点总结

1.滑动窗口

 ①  发送端→发送窗口→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设定窗口大小,控制发送帧的数量

     接收端→接收窗口→只有受到的数据帧落入接收窗口内才允许接收,否则一律丢弃

②滑动窗口是用来对链路的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

③发送窗口大小 WT 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发送多少个数据帧。

④在连续 ARQ 协议中,接收窗口的大小 WR = 1时:

1>  只有当收到的帧的序号与接收窗口一致时才能接收该帧。否则,就丢弃它。

2>  每收到一个序号正确的帧,接收窗口就向前滑动一个帧的位置。同时发送对该帧的确认。    

⑤滑动窗口的重要特性:

  1>只有在接收窗口向前滑动时(与此同时也发送了确认),发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滑动。 

  2>收发两端的窗口按照以上规律不断地向前滑动,因此这种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3>  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等于 1时,就是停止等待协议。

 ⑥发送窗口的最大值:当用 n 个比特进行编号时,若接收窗口的大小为 1,则只有在发送窗口的大小 WT≤2n-1时,连续 ARQ 协议才能正确运行。

发送端:

接收端:

2.停止等待协议

 ①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

 ②停止等待协议:发送端一次只发一个数据帧,接收端一次也只接收一个(接收后发送确认帧)

 ③超时计时器作用

1>结点A每发送完一个数据帧时,就启动一个超时计时器。

2>若到了超时计时器所设置的重传时间tout而仍收不到结点 B 的任何确认帧,则结点 A 就重传前面所发送的这一数据帧。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知识点总结

一、概论

1、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n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n  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

(1)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n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n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n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n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特点

n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例如主机 C 请求 D 的服务时,C 是客户,D 是服务器。但如果 C 又同时向 F提供服务,那么 C 又同时起着服务器的作用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1)电路交换的特点: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效率低

n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n  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2)分组计划优点

n  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n  灵活    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n  迅速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n  可靠    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 …… 余下全文

篇三 :计算机网络重要知识点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

(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4.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明地向目的站交付发送站所发送的分组或包。传送的信息单位是分组或包(packet)。

15.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数据发送。信息单位是报文(message)。

16.会话层:为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统一任务而进行的双方按序传送报文和有关的非传送操作的过程。需要解决会话的顺序,同步问题,活动管理。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2)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2、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

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 对等连接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

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因特网核心部分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4、(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 通信 释放连接

(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知识点总结

1.端系统和网络核心、协议

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注:分组交换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路由器,一类叫作链路层交换机。两者的作用类似,都是转发分组,不同点在于转发分组所依据的信息不同。路由器根据分组中的IP地址转发分组,链路层交换机根据分组中的目的MAC地址转发分组。

用于网络核心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种: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协议(protocol)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主要用于指定分组格式以及接收到每个分组后执行的动作。

2.两种基本的服务

1)面向连接的服务

保证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的数据最终将按顺序、完整地到达接收端

面向连接服务的过程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3个阶段。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交换结束后,必须终止这个连接。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

有握手信号,由tcp提供,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2)无连接服务

对于传输不提供任何保证

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

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是无握手信号,由udp提供,不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因而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面向连接服务并不等同于可靠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时可靠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充分,还要加上一些措施才能实现可靠服务。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

(仅供参考学习,学霸勿喷)

第1章

一、互联网的组成:

(1)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2)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二、网络协议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三、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七层结构;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传输层

(5)会话层

(6)表示层

(7)应用层

第2章

一、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电缆。无线信道。

二、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复、码分复用、数字传输系统。

三、ADSL(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HDSL(告诉数字用户线) VDSL(高速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第3章

一、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点对点信道。2广播信道。

二、使用网桥带来的好处:

? 过滤通信量。

? 扩大了物理范围。

? 提高了可靠性。

? 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 和 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三、使用网桥带来的缺点:

? 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 在MAC 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 具有不同 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 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

四、CSMA/CD协议

第4章

一、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二、IP分组转发算法:

(1)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 IP 地址 D, 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 N。

(2) 若网络 N 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D;否则是间接交付,执行(3)。

…… …… 余下全文

篇七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考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协议、协议数据单元(PDU)

协议是不同结点的对等层之间通信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对等协议之间传输数据的基本单位是协议数据单元PDU (Protocol Data Unit )。

2、实体、对等实体

   在网络中实体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代表任何可以发送或者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对等实体是指位于两个结点上同一层的实体。

3、信道容量

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是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4、链路、数据链路

   链路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数据链路指的是,数据通信时,除了一条物理线路外,还需要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实现这些规程的硬件和软件加在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5、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是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表示。

6、服务、服务数据单元(SDU)

   服务是一种功能,它体现在网络中底层向相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它有层次概念。同一结点相邻层之间通信时交换数据的基本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7、套接字

   用来表示网络环境中特定计算机上的特定应用程序,它是一个网络地址,由IP地址和端口号组成。

8、多路复用

在数据通信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可以利用一条信道传输多路信号,这种方法称为信道的多路利用,简称多路复用。

9、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10、CSMA/CD

   是一种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被称为“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主要应用于总线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中。
11、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是指通信子网对所传输的数据的处理方法。交换是指:根据需要和网络条件动态地安排两个通信结点的通信线路。这种操作称为交换。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三种方式。

…… …… 余下全文

篇八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1.网桥基本工作原理

网桥的基本特征

1.网桥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局域网互连;

2.网桥能够互连两个采用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不同传输介质与不同传输速率的网络 3.网桥以接收、存储、地址过滤与转发的方式实现互连的网络之间的通信; 4.网桥需要互连的网络在数据链路层以上采用相同的协议

5.网桥可以分隔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量,有利于改善互连网络的性能与安全性。

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字段里。 (2)第二次握手

服务器发回确认包(ACK)应答。即SYN标志位和ACK标志位均为1同时,将确认序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 设置为客户的I S N加1以.即X+1。 (3)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再次发送确认包(ACK) SYN标志位为0,ACK标志位为1.并且把服务器发来ACK的序号字段+1,放在确定字段 中发送给对方.并且在数据段放写ISN的+1

处理帧的方式

网桥是通过逻辑判断而确定如何传输帧。这个逻辑是基于以太网的协议的,符合OSI的第

二层规范。所以网桥可以被看做是第二层的设备。用来决定何时转发帧。网桥编辑如下:

1.检查收到的信号,解释0和1的含义,并找出帧中的目的MAC地址。 2.如果具有该目的的MAC地址的帧能够通过网桥上不同的接口到达目的地(不是帧到达

网桥的那个接口),则通过重新生成信号来传输这帧。(这个过程叫做转发。)

3.如果该帧到达的接口就是目的地址可达到的端口,则丢弃该帧。(这个过程叫做过滤。)

3.Ping命令的原理与作用

PING工作原理 一、什么是PING

是DOS命令,一般用于检测网络通与不通 ,也叫时延,其值越大,速度越慢

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因特网包探索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Ping发送一个ICMP回声请求消息给目的地并报告是否收到所希望的ICMP回声应答。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