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鸿门宴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 …… 余下全文

篇二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 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 (“采”通“ 彩 ”, 彩色 ) .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积累 第 1 页 共 8 页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

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

肉)

1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

…… …… 余下全文

篇三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二、古今异义

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指

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 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 …… 余下全文

篇四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成五采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距关

4)毋内诸侯

5)要项伯

6)沛公奉卮酒为寿

7)不敢倍德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0)令将军与臣有郤

11)因击沛公于坐

12)不者

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2)约为婚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6)将军战河北..

7)臣战河南..

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亡去不义

4)秦地可尽王也

5)籍吏民 采:通“彩”,颜色 具:通“俱”,全部。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毋:通“无”,不要 内:通“纳”,接纳,使进入 要:通“邀”,邀请 奉:通“捧” 倍:通“背”,忘恩 蚤:通“早” 具:通“俱”,都 郤:通“隙”,隔阂,嫌怨 坐:通“座”,座位 不:通“否” 内:通“纳”,接纳,使进入 坐:通“座”,座位 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谢: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河北:古义,黄河以北 今义,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 今义,河南省 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仔细说来 军:驻军 王:称王 义:恪守道义 王:称王 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 1

6)若入前为寿 前:上前

7)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以目示意

…… …… 余下全文

篇五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

二、古今异义

1.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5.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 今:河南省

6.沛公居山东时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

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急击勿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 …… 余下全文

篇六 :《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知识梳理

一、.注音释义

1、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2、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

3、戮力(戮,lù联合,一同)

4、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5、目眦尽裂(眦,zì眼角)

6、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7、彘肩(彘,zhì,猪)

8、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二、.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引入,使进入)

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4、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三、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2、沛公欲王关中(为王、称王,动词)

3、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4、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5、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做王)

7、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1、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2、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4、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5、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2、从百余骑(使??跟从)

3、交戟之卫士欲止(使??停止,制止)不内(nà)

D形容词用作动词

1、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四、古今异义

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

2、非常:古指意外的变故。今为 副词,很、非常。

3、河北:古指黄河以北地区。今指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指黄河以南地区。今指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婚姻:古谓儿女亲家。今指结婚的事或者说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七 :鸿门宴文言总结

唐中云

一、 文学常识:

司马迁(公元前1xx年~公元前xx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史记》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50多万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xx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称为“二十四史”之首。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文化常识:

(一)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二)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 张良)

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竖子,骂人的话。

三、 重点字音:

旦日飨士卒 xiǎng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yù,告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替,给;wéi,提出,做出)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dāng,抵挡,阻挡,如:锐不可当,以一当十,螳臂当车) 奉卮酒为寿(奉,fèng,献。为,wèi,替,给)

靳强、纪信(jìn,jǐ)

…… …… 余下全文

篇八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1]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 .

二、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

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 ..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 ;: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 ..

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

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