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药学知识点梳理

中药学知识点梳理

学习中医,肯定是以大量的记忆为基础的!比如学习中药,记住中药的功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功效,这就是考点!

比如羌活、白芷、藁本,皆有止头痛之功,但分别善治太阳、阳明和巅顶头痛。

比如具有升阳之功的药物有:柴胡、升麻、葛根;但柴胡善疏肝解郁,升麻还可清热解毒,葛根善解肌生津、还可止泻,善治颈项强痛。

比如解表药中具有止血作用的,就是荆芥。

比如既可以解表,又可以除烦的,就是淡豆豉。

因为紫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所以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的患者首选紫苏。 ??

把中药的功效记住,是应对各种中药考题的前提,是轻松顺利通过《中药学》的关键!

只有把中药功效已经牢记了,才谈的到灵活应用,否则其他一切皆无从谈起!

当然,背诵是必需的,也是需要下苦功的!

《中药学》总论:

1.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 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4.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能润。②甘: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③酸:收敛固涩、生津。④苦:泄热、燥湿、坚阴。⑤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⑥淡:渗湿、利小便。⑦涩:收敛固涩。

5. “升降浮沉”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6.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①四气五味;②质地轻重;③炮制;④配伍。

7.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它们归肺经;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它们归肝经。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药学知识小结

中药学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丸俱战草、诸 参辛芍反藜芦。

十九畏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

狼毒最怕密佗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

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

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大凡修合 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

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 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 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 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2、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药学重点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学

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 如何讲?——提炼精华,突出重点 如何学?——抓住重点,勤练习题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重点解析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

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 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 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本草纲目拾遗》 D.《本草经集注》

E.《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中药学要点总结

1、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及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药学各章总结

第一章作业 作业答案

1.什么是中药 ?什么是中药学 ?答: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是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2. 说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本草图经》 、《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拾遗》6部本草的成书

时代、作者、药数和主要贡献。答:成书于东汉(不晚于公元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论载药365种。

《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作者陶弘景为南朝梁代的著名医药学家

1552年至1578年,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新增374种)。

18世纪著名的本草学家赵学敏辑成《本草纲目抬遗》10卷,载药921种《本草纲目》未提及者达716种之多。

本草图经》由苏颂辑成所附的900多幅药图。

北宋蜀地名医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人简称《证类本草》) 收载矿物药253种。

3.我国被学术界多数人视为古代世界上最早的药典著作是什么?共收载多少药物。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颁行药典的国家。自

唐《新修本草》于公元659年颁行后,历史上的官修本草曾经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书中载药844种。

4.中医的健康标准? (书第8页)答:1.两眼有神2.面色红润3.语声宏亮4.呼吸微徐5.情绪稳定6.牙齿坚固7.腰腿灵便8.胖瘦

适宜9.脉象匀缓10.头发润泽11.记忆良好。

第二章作业

1. 什么是中药的功效?答: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于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况,是药物对于人体医疗

作用在中医学范畴内的特殊表述形式。中药功效的作用对象主要是人体的病理状态,这是中药学的性质和形成历史所决定的。

其在理论上、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别于其他医药学对药物作用的认识和表述,具有明显的自身特色。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之中药学学习总结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之中药学学习总结

圣药:生姜--呕家生药;连翘--疮家生药;天麻--祛除内风圣药(罂粟壳--久泻久痢之涩肠止泻之圣药)

姜家: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中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生姜皮--性味辛凉,和脾行水;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炭:温中止血。 服药法:空腹服--驱虫药,峻下逐水药;饭前服--补益药,胃肠疾病药;饭后服--健胃药,刺激肠胃药;睡前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

妊娠禁用药(毒性较大或药性猛烈药)--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

妊娠慎用药(通经逐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等。

饮食禁忌: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何首乌、地黄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鳖肉。蜜反生葱。(参考)

风药之润剂:防风、秦艽。

头痛:羌活--太阳经疼痛;藁本--巅顶头痛;白芷--阳明头痛,即前额、眉棱骨痛;细辛--少阴头痛。、

解表药:表虚表实,有汗无汗均可--桂枝。风寒风热均可--荆芥、防风。 骨蒸 :牡丹皮--无汗骨蒸;地骨皮--有汗骨蒸。

纳气平喘药总结: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

磁石: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独特);

补骨脂--补肾壮阳,温脾止泻;

蛤蚧--补肺益肾,助阳益精。

不伤正:(茯苓利水渗湿兼健脾而不伤正,三七,活血化瘀不伤正) 安胎药总结:

紫苏--行气安胎;砂仁--行气安胎

黄芩--清热安胎;苎麻根--清热安胎;

艾叶--温经安胎; 白术--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杜仲--续断--菟丝子--

仁集:

(具有润肠通便的):

火麻仁--滋养补虚;

郁李仁--下气行水;

松子仁--润肺止咳;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1

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

  中药学部分主要包括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应用知识和技能等,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如何学习《中药学》谈几点看法:

  一、抓住重点,掌握功效

  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的关键。功效与药性主治证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时一方面要运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证,使功效落到实处。

  例: 黄连泻火功效与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清泄火邪,由于它归心经、胃经、肝经故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用于心火亢盛的热病神昏,心烦失 眠,口舌生疮,胃火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这样以泻火功效为中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火功效的理解,又突出了重点。

  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效进行联系比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如行气与补气,化湿与利湿,祛风与息风等等。以行气与补气治脾胃病为例, 行气药大多辛温,能通畅气机。脾胃气滞证为适宜;补气药大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者为宜。此外,亦可将相对的功效进行比较。如升阳与潜阳,泻火与 补火,宣肺与敛肺等等。

  二、把握共性,注重特性

  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用分类的,同一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的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作用。这样既容易记忆,又不易混淆。

  对性味归经、用量用法、配伍等内容也同样要区别对待。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再如矿物药由于质地重,一 般可用30克左右,而朱砂虽是矿物药,但是毒只可用o.3-1.5克。槟榔的一般用量在5-10克左右,但治绦虫病需用量60-90克,量小难以取效,再 以用法为例,大多数药物可以入煎剂,但逐水药甘遂有效成份不溶于水,驱虫药雷丸受热后有效成份破坏,均不宜入汤剂。至于配伍记一些常用的、特殊的配伍方 法,重点熟悉其意义。如桂枝配白芍,附子配干姜,黄连配肉桂等。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横向总结之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 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藓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1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薤白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