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访学总结

20xx年x月x日,一辆通往重庆的大巴从彝良县洛泽河大道出发了,载着彝良老师们学“法”、取“经”的渴望。长途爬涉,辗转周折,晚上6:20分左右,疲惫但快乐的彝良学子们终于到达了心往已久的繁华大都市---重庆,在方略教育集团的安排下,饥渴的我们享受了美味的晚餐,体验了浓浓的重庆美食文化。

通过这次访学,我感受到特色文化在学校得到彰显,学校文化的内涵处处可见,长达8天的参观与交流,现就我所见所闻总结如下:本次访学我们欣赏了“领雁工程”的累累硕果,其实就是特色文化大餐:管理者的哲学文化;“平民”教育文化(名人文化);养成教育文化;“牛”文化;三益(三味)文化;学本式课堂模式文化;“凤”文化(精品文化);“绿色”文化;阳光.5S文化等等。下面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谈谈本次访学我对这些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领雁工程

11月x日上午,我们聆听了重庆市领雁办公室李协良老师关于领雁工程的理念、任务推进策略与评估的报告,领雁工程就是一个“引智”工程,一个“造血”工程,一个“民心”工程。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促进文明进步,惠及子孙万代!而我们的民生在哪儿呢?那就是如何看待后进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平等发展的机会。让优质教育进入寻常干百姓家!而新的学习理念就要“心随课动,课随心动”,教师导学—学生:想学—乐学—会学;突出三中心:“人”中心;“学”中心;“生”中心;要充分的认识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要充分的利用儿童的两大天性:好奇,希望展示与表扬。认识人的遗忘曲线:忘性总比记性好;最近发展区:学比你稍微好一点点的人,并超过他。人生需具有三宝:自信心、责任心、好习惯,无论是做人,还是教育学生都应有此三宝。

而就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需要明晰办学理念,优化育人环境;语言符号要体现:方向性、激励性、民主性。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语言要言简意赅,符合中小学生的用语风格;图形符号(雕塑、校徽、校旗、班牌等),要体现学校文化特点,图案简洁,符合中小学生审美特点;文化走廊(橱窗、宣传栏):符合中小学生用语特点,力求有兴趣,能启智、爽口、易记、实用;校园美化:布局合理、整洁、美观,符合中小学生审美情趣,富有教育意义;校园绿化:栽种有序,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赏心悦目;强调学校要成为学生喜爱之地:有可读之物,有可玩之器。

…… …… 余下全文

篇二 :美国访学一年学到的投稿经验

美国访学一年学到的投稿经验

在国内时,总觉得美国同行很一般的文章常能发到很高影响因子刊物上,认为是语言问题和国外期刊对中国人的偏见。到了美国后,才发现不是这回事。

首先,我所在小组的美国人及其指导的学生(有许多中国人)随时都在看文献,都在研究文献。因为查文献对他们很容易(绝大部分自己download, 找不到的图书馆直接pdf邮件)。因此他们论文的前言都写得很好,时代感很强,直接引起editor的兴趣。

二是他们文章写完后,改了又改,左讨论右讨论。 有时时间长达半年。

三是他们对自己的文章很自信,投稿时常从Nature (或Science)等刊物开始投起。据他们讲,在这些高级别的刊物上发文章运气占很大成分。被拒稿后(高级别的刊物拒稿越快),依次从高往下投,不怕拒稿。因此我所在小组的论文往往在IF=6左右的刊物上就打住了。相比起来,我以前很怕拒稿,因此总是投一些有把握的低级别刊物,而且一般被拒3次左右就对论文没有信心了。

最大感受是美国同行对拒稿一点都无所谓,心理素质很高。且美国的刊物对美国人的拒稿一点都不含糊。

是不是美国所有的学者都是这样,我不知道。但我所在的小组就是这样。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公派出国访学总结

公派出国访学总结

姓名:                  学院(系、所):       

派出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青年骨干教师1:1配套资助项目

单位公派项目         □对外汉语教师项目

访学时间             日至           

访学单位(中文):              (英文)           

专业:                 研修课题:              指导教师: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访学总结

领略名校风采 提升自我发展

——南通访学培训总结

云南巧家杨阳

20xx年10月12日,我荣幸地参加了20xx年昭通市骨干教师到南通名校的访学活动,接受了一周的学习培训。首先我应该感谢学校领导和上海方略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以及帮助我提升素养、更新知识的老师和专家们。培训期间走进了通州区实验小学、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海门市东洲实验小学,听了6节示范课和许多专家、校长的讲座。一周的培训生活使我感到既紧张又充实;既开阔了眼界,又更新的理念。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收获颇深。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每一天都是新的” 通州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可以用色彩斑斓,地域文化浓来概括。她们开设了40多个校级社团课程,我们参观到的主要是蕊春非遗研习所,那里开设了“南通仿真秀、蓝印花布、儿童创意空间等”主题活动,看到孩子们的一幅幅、一张张、一个个作品,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那求知的双眼、那用涌动的创意、那迫不及待要动手的心情和收获是的成功喜悦。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通师二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德育品牌活动的“主题性教育大单元活动”。活动是将教育背景、内容、形式等信息中的相似块整合在一起,以德育为主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主题,从各个学科,各个不同的角度,集中开展教育活动。这样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在特定德育目标的引导下协调运作,相互迁移,相互补充,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这次他们主要介绍了夜行军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会抗战时期战士们的艰辛和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

“天天感动学生”的海门通州小学的全校的师生都在“追求卓越”。二十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寻访借鉴老校名校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追求卓越”,激发出“教化”与“育人”教育活力,追求师生和谐共进,师生一起“卓越”。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营造出自然、和谐、平衡、有序的教育环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生本化、生动化、生成化的“五生”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办特色项目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访学总结(20xx-6-30)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访学总结

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务处及中文系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受学院委派于2010——2011学年期间,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大学文学院,在邓小军教授的指导下进行访学交流。

访学期间,不管是在学术研究、专业学习上还是在生活阅历上,我都有很大的收获,较圆满地完成了访学的预期目标和任务。现对我本学期在首都师范大学访学交流期间在学习上的收获、对首师大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以及生活情况做以下的汇报总结。

一、专业学习进修方面。

本学期我在首师大文学院共听课38节,其中本科生课程有李春颖老师的“公文写作”,更多的是研究生的课程,有邓小军老师的“先秦经典导读”,吴向洲老师的“唐代诗歌研究”,左东岭老师的“儒家哲学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等。除听课外我还特别关注首都师大的学术讲座,共听学术讲座11场,讲座内容涉及高等教育、中西文化比较、古代文学研究、教育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 在听课学习及进行学术讲座交流当中,名师们扎实的专业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激情澎湃、睿智独特的人格魅力,使我深受感染。不仅我的知识积累得到了丰富,学术视野得到了拓展,从中学到了很多在高校教学的课堂组织方法,能力培养渗透点、思想道德渗透方法,充分体会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而且他们的讲学促使我深刻反省自

己、检讨自己,查找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缺憾,并把他们当成我今后努力的标杆,在教学科研中不断追求创新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科研素养。

二、对首都师大教育教学的感受。

首师大各院系充分发挥本院系的特色,在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方面各显神通,充分为在校的学生提供最充分的机会、最充足的教育资源、最好的教授名家来进行学术传播和为人处事方面的谆谆教诲。在校园中各个院系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学术周、学术论坛以及名人名家进校园的活动,极大地营造了校园中的学术氛围,也为在校学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孵化器”。学生在“大家”的感召和启迪下积极刻苦地学习研究,在各院系发展所提供的难得平台上,教师或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院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台湾访学总结

赴台湾参访总结

前进小学 文英瑜

我县教育考察团应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邀请,于7月x日至30日到台湾访学,经历七天的参观和学习,收获还是挺多的。我们先到台湾花莲参观了慈济大学、慈济职业技术学院、慈大附中、小学、以及慈济的静思精舍、静思堂。在这些参观学习中让我开了眼界,特别是那气势磅礴的校园建筑外观和那优美的多元丰富的教育环境,还有慈大附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人文教育更是令人赞叹,因为他们透过静思语教学,强调道德在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道德不是写在纸上的理论,而是需要在生活中领悟。这些都令我深切的感受到慈济静思人文的丰厚底蕴,尤其是慈济人那种克勤、克俭、克己、克难的精神,从个人的小爱,拓展到为他人付出服务的大爱,每一处都会让人感动。

参观完花莲慈济的学校、静思堂以后,我们来到台北的慈济静思堂,恰好遇上了全球慈济教联会慈青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我们还有幸参加了来自几个国家慈济教联会的老师们的:教学体验分享、静思人文分享、环保教育分享.......从教联会老师们体验中我也了解了不少的新理念,如静思人文中的:书香(就是要多看书多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咖啡香(在喝咖啡的时候并不是闲聊,他们喝咖啡的时候也是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谓喝咖啡明是非,这不也是一种

学习吗?)还有话语香(慈济的师兄师姐们对人总是面带微笑,所谓微笑就是最好的招呼,与人说话总是轻声细语,时时不忘把夸奖和赞美别人的话放在嘴边,让别人感受到快乐。)特别是人文香、道风德香、心灵香更让人感受到慈济人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从每一位慈济人身上我看到的不光是他们的一言一行,还让人觉得与他们相处就像家人一样亲切,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他们那种精神的伟大与崇高。我想如果世人都像他们一样心发好愿,口说好话,身行好事,那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啊!还有教联会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用心,教学方法的独特也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老师这样说道:“平庸的老师是叙述,好的老师是讲解,优秀的老师是示范,伟大的老师是启发”。是啊,作为老师更重要的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当然要想做一名优秀的、伟大的老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肯定得付出更多的心力,我想,只要心不难,事就不难。

…… …… 余下全文

篇七 :李婷婷香港访学总结英文版

Knowledge Gained From The Visit To HKBU

李婷婷

This five-day long visit to HKBU(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provided me a significant and an unforgetable experience ,which gave me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a look on how Hong Kong ,ruled by England for several decades ,operates after its return to our motherland and how it maintains its advantages as a modern and prosperous city .Morever,this trip widely broadened my eyes,enable me to assess myself in the perspective of future requirement for a successful person,and to enhance my abilities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changing society.

The moment I stepped on Hong Kong, my first impression of it was its quick life pace The fast traffic and the hurriedly walking people made me hard to relax.Similar to other prosperous modern cities in the world ,the quick life pace in Hong Kong is a good example to show the secret of being successful.Besides ,another feature of Hong Kong is that it ultilizes every piece of land more fully than other places in China .The double-decker buses and tall buildings quickly caught my eyes ,which made me can not help putting a lot of thought on the importance of exploiting our resources fully .In addition ,the citizen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get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herefore, the scenes that people were busy in reading newspapers or other publications even on the buses or subways bored the familiar

…… …… 余下全文

篇八 :赴美国SPSU交换学习出国总结报告

孟夏 建学05A-2班 05103010220

感谢学校给我们创造了如此难得的条件赴美国交换学习。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拥有如此不同于别人的如此美妙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哪怕只是短短四个月,转眼即逝。从我知道学校有交换学生交流项目的那天开始,就期待着能够成为其中一员,去体验西方的生活环境和最成熟的教育体系。在申报、等待、准备、学习等一系列紧张的准备过程结束之后,我的梦想得以实现了。在xx年的始端,我同和我揣怀着同样目标和希望的大家一起踏上了地球另一端的那片土地。

在飞机上颠簸了十几个小时之后,我终于来到了亚特兰大这个异国城市。虽然它不及纽约的繁华,不如旧金山的恬静,却是个把城市与小镇风貌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地方。来到了佐治亚南方州立理工大学,从春寒料峭到四月樱花,这几个月,SPSU带给了我带异常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思想上的迅速成长蜕变,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

在学习上,首先美国的学制和中国的完全不同,美国是完全成熟的学分制度,修满了学分就可以毕业,不管你是大三还是大五。中国虽然说的是学分制度但是其实还是以传统学期制度为基础,限制每学期的学分数,最后还是四年或五年制度。在美国一学期只用修三到五门课就很充实了,每门课的次数和作业量都很大,需要有大量的课下时间去预习和复习。课程相对研究的也更有难度、详细和深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脑动嘴相结合的模式,让你以自身经历为前提深刻的记住所学到的知识。这不同于应试教育中泛泛的教学,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考过之后不仅没有掌握到应该有知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背过的东西也会逐渐得忘记了。美国的考试形式也和中国的完全不同,在中国经常是只重视期末考试,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日学习,一到期末就加班加点的应付考试。美国无论那时日常的出勤、平时的小作业期末论文演讲还是期中期末考试都是一样重要的。不用一次考试的成败而定英雄,这种教学方式才是更人性化、更素质教育的。

在生活上,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问题。首先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平时享受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生活自理能力上都有一定欠缺。到了这边无论是生活起居、作息时间、洗衣做饭还是日常用品都不在有人监督你或为你设想妥当,一切全要靠自己打理。对上过四年寄宿学校的我虽然基本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也经常会出现早上起不来床、该吃饭没有东西可吃的情况。重要的是到了美国需要去适应他们的快速生活节奏和垃圾食品。这对于我们漫长的二十年所形成的中国人营养均衡、低油少糖的饮食习惯是莫大的

…… …… 余下全文